這幾年孩子教育成了熱點話題,孩子亂髮脾氣時你們怎麼做的?

husherry


其實說真心話,孩子在亂髮脾氣的時候,我很難忍住不生氣,有的時候也會大吼一頓了事,但是事後看到孩子那個可憐樣,也覺得自己做得不對,蠻後悔的。


直到後來我看到了一本繪本——《發脾氣大吼大叫的媽媽》,講述一隻小企鵝因為媽媽發脾氣,結果身體被嚇地四分五裂的故事,我被震驚到了。從來沒有想到,我的吼叫, 竟然給孩子造成了這麼大的傷害。


從此我開始注意自己的語氣,以及與孩子的溝通方式,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多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

孩子在發脾氣之前總是有個過程的,如果你能觀察到他情緒的變化,及時給予反饋,他的脾氣也不會說來就來。

尊重孩子的想法

有時候孩子提出來的意見或想法,不要一竿子打死,反對之前先跟他溝通,瞭解他的想法後再做行動,會更有效。

跟孩子做朋友

不要總以大人的態度高高自居,用大人的權威去壓制孩子。平等相待,把他當成朋友,他也會當你是朋友。

現在,我跟孩子的關係緩和很多了,我們相互說話都是“溫柔地說話”,很少亂髮脾氣了。所以你看,脾氣也是相互的,大人不發脾氣,孩子也會講理了。


希媽育兒


我是一位四十歲的在職二胎寶媽。一手青春期女兒,一手哺乳期男寶,家庭教育也經常是雞飛狗跳一地雞毛。

一,如果孩子亂髮脾氣,我認為最重要是共情。接納孩子的壞情緒,對孩子表示理解,給孩子一點時間緩衝情緒。



我們蹲下身來目光平視,伸開雙臂擁她入懷,全然包容的姿態肯定會讓孩子放下戒備敞開心扉。

二,瞭解孩子生氣的原因。毛主席說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待孩子冷靜下來詢問 生氣的原因,剩下來的就是對症下藥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各位寶媽都懂的。



其實只要穩定了孩子的情緒,接下來的事情輕車熟路。孩子畢竟是孩子,很多時候都是為了反對而反對,為了叛逆而叛逆,為了生氣而生氣。刷存在,漾青春。

三,家長切忌暴跳如雷一點就著。



有句話說得好:對孩子大喊大叫,是因為你又累又窮。我深以為然。

所以,讓我們控制好自己的脾氣,深呼吸,默唸親生的,拿出十二萬分的耐心和愛心來收穫孩子的真心。


白龍馬對翻毛雞


越來越多的家長,認識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引導這件事情上,大家也是各出奇招。面對孩子發脾氣,到底該怎麼做呢,我來分享一些自己的育兒心得體會,可供家長參考:

家長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作為一個家長,你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情商修為,只有這樣,你做好了榜樣,孩子才會受到好的影響和帶動。同時,也只有這樣,你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不至於因為自己情緒失控而方寸大亂,讓孩子受到傷害。


找到孩子發脾氣的原因

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的發脾氣,背後肯定都會有不同的原因。有的是因為身體不舒服,有的是因為自己的內心訴求沒有得到滿足,有的是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說穿了,孩子小,對於情緒的掌控能力本來就不可能像成年人一樣。何況,有的成年人情商還特別低下呢!所以,我們一定要去找到這背後的根源在哪裡,才好“對症下藥”。

接納並安撫孩子的情緒,認真傾聽

孩子發脾氣的當下,其實他是希望能夠引起你的注意,同時也是一種發洩。家長在此刻切忌大吼大叫,而是要安撫孩子的糟糕情緒,給孩子機會表達,你認真傾聽,思考如何解決他的問題。

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待孩子情緒平復以後,再告訴孩子,這個事情我們可以怎麼做。剛剛發脾氣為什麼不能解決問題,以後應該如何正確表達。說來說去,其實就是表達能力和變得方式的問題。把這個事情弄明白了,問題也就解決了。



孩子看到父母親如此在意自己的感受,又懂得了如何表達自己的訴求,他會慢慢地改變自己。發脾氣一點都不奇怪,誰還沒點脾氣了?關鍵是,家長是如何正確引導和教育的。


小王子愛上狐狸


作為一個一歲孩子的媽媽,我是先分析寶寶為什麼發脾氣,然後對症解決問題,讓寶寶停止發脾氣的。



孩子發脾氣一般都是有原因的,作為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的發脾氣的原因,再分析怎麼做讓孩子停止發脾氣,最後解決問題,按照這個思路來就沒什麼問題。

比如有的孩子出門前還是很高興的,但是一到人多的大超市就哭鬧,這時作為家長的你,要是隻看錶象,以為孩子在任性胡鬧就錯了。這時家長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有些孩子去了人多的大超市,因為人小,只能看見密密麻麻的腿,就害怕恐懼,這時把他抱起來就好了。

再比如,孩子困了、渴了,你以為孩子是情緒不好發脾氣,只抱著孩子,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所以,孩子亂髮脾氣時,家長要善於站在孩子的角度發現問題,並分析幫他們或者引導他們解決問題,才能讓孩子停止發脾氣。


媽媽大事記


孩子發脾氣首先要了解發脾氣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如果是孩子的合理要求沒有被滿足,你就要安慰孩子,給孩子一個合理的解釋。如果是為了要挾或者無理取鬧可以適當冷處理,等孩子發完脾氣冷靜下來再給孩子講道理,同時鼓勵孩子用合理的方式,比如訴說來闡明自己的訴求,讓孩子明白髮脾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在整個過程中要做到先體會和理解孩子的感受,然後再進行管教,這樣孩子就比較容易接受一些。



超級女兒奴


我用自己教育孩子的親身經歷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孩子有時亂髮脾氣可能有兩種情況:

一是他不舒服了。那我們就要細聲地問他哪裡不舒服,吃了什麼東西,是不是餓了,或者是出汗等等。有時我問到他某個問題時,他會說是,那就可以解決了。比如,餓的話就餵飯吃。

二是有時他想獲得我們的關注。有時大人很忙,沒怎麼和他玩,他又想很我們玩,所以就會故意發脾氣,其實是想讓大人關心他。我的做法是停下手頭的工作,抱抱他,跟他說說話,再跟他玩一會。其實不會耽誤很多時間,大約十多分鐘孩子就會開心起來。我們要做的是耐心地把所有關注放到他身上,他一會就不鬧了。

希望上面的答案對你有幫助,想有更多交流可以在評論區寫下來,歡迎關注海洋的樂。


海洋的樂566


其實我個人認為孩子有脾氣是好的,說明她(他)有自己的想法,是個有主見的孩子。我們誰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以後對什麼事情都沒主見吧。所以我們不要一味的遏制孩子的小脾氣、小任性。如果太過分的話,作為家長我們要有耐心的勸導孩子,靜下心來傾聽她(他)的想法或者說是觀點。畢竟每個人都希望被理解和認同,包括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