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醫生和西醫醫生兩個群體相比較,誰的平均壽命比較長?

用戶93329052


中醫人和西醫人,誰會長壽?

一,長壽的人,就是懂得怎麼讓自己保持健康的人。

現在,我們沒有中醫和西醫醫生們壽命到底怎麼樣的統計。我們不知道二者到底誰更會養生更有長壽效果。但是我們可以分析兩種人到底誰知道正確養生更多一些!

二,中醫和西醫的“養生”規則分別看

1,中醫的養生

所謂“博大精深,窮究生理”是用來描述中醫厲害的說辭。我們不說這些高深莫測,就說那些我們容易理解的中醫怎麼養生——

第一,陰陽調和,平衡生活

這是中醫強調的。什麼都不能過分,生活行“中庸之道”。

第二,預防為主,能治未病

這是中醫常說的防病概念。

第三,綜合分析,辯證施治

不能只是用局部觀點看疾病,要整體分析身體狀況,整體把握調理。

第四,各種水陸天地實實在在的東西都可入藥治病,毒有毒理,補有補力。中醫之藥,只有你想不到,沒有用不到。

2,西醫養生

第一,相信以解剖和顯微技術以及現代生化技術所得出的生物學結論,用一套經過實證的理論指導養生治病。

第二,講究現代營養學,以儘量全面的營養攝取滿足生理需要。

第三,總結各種致病傷害因素,並各自尋找應對辦法。或者治標或者治本,一切以實驗為基礎。

第四,以遠離各種傷害追求健康狀態。

三,評價中西醫養生

對於中醫來說,最大的問題是說得很好,難以實行。

天人合一,陰陽協調,中庸生活,關注未病,確實非常優美而完善的理念。比如“中庸之道”,就是各種行為恰如其分、不可偏頗,否則集聚寒涼溼熱燥諸氣,產生鬱淤結虛實諸病。

但是,有什麼方法具體生活中保證“執兩用中”,不有偏頗?誰能做到各種處置正好滿足需要,沒有過分之累?

中醫大講“治未病”,有什麼通行的法子讓人在未病之時得以逆轉?未病而需要治療,怎麼具體確定?現實中誰會沒有疾病感覺而求助醫生用藥?

那些各種花花草草,砂石魚蟲,都被分門別類冠以“涼熱辛甘”的性味,並斷言它歸什麼經絡入什麼臟腑解什麼症狀,效驗其實幾乎是零!

所以,無論你信奉中醫與否,就目前那一套,指望中醫藥養生延年益壽,是緣木求魚,水中撈月。

斷言:罹患嚴重感染或營養攝取障礙、遺傳性先天性等疾病,如果指望中醫,那就是拿自家生命開玩笑!而血糖血壓血脂不良類疾病,各種中藥更是沒有絲毫作用。大家喜歡歸喜歡,崇拜歸崇拜,千萬記得要緊的時候,要去看看西醫。

對於西醫來說,其實也算不到高大上。

前輩們勤苦的探索,聰明的發現,確實成就輝煌,為人類建立了整套科學的醫學體系,尤其一些過去讓人必死無疑的“瘟疫”,現在可以輕鬆應對。這是西醫或說現代醫學的至偉功績。

但是,人體運行復雜性,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至今西醫仍然不明白補清楚的東西太多太多!

例如癌症的機理,例如病毒等清除,以及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根本逆轉,西醫基本束手無策!

所以,即使最優秀的醫生,他能最好地避免感染,遵循良好生活方式,但是他也照樣會罹患癌症以及三高疾病。他沒有辦法避免這些疑難雜症。

四,這樣說來,就有了大致的結論

信奉西醫或中醫,都不會必然長壽!更不會因為自己信了哪個醫學而有所格外受益!如果認真統計,他們應該差不多。

在各自還存在大量問題沒有解決的時候,應該不是投精力爭論孰優孰劣的時候!希望擱置“好壞”爭論,互相借鑑,取長補短,力求早早解決治病養生的一些實際問題。


春雷滾滾2


這個問題有意思,最好讓醫院醫生自己回答。

其實,我有很多醫生朋友,交流中普遍認為,醫院是短命鬼聚集的地方,醫生的平均壽命遠低於普通百姓,醫生幾乎個個是老病鬼。

其實,醫院的地道性封閉型建築設計,本身就有很大的問題,通風采光差,極容易導致病毒細菌滋生蔓延,世界上已知的超級細菌,誕辰地全是醫院!

另外,病人帶毒帶菌的比例大,加上醫院自身的密閉性,藏汙納垢,在這種環境下長期工作,生活,不得病才怪呢!

當然,中醫的壽命相對長一些,這與他們自身的調理有關,也與他們的環境比效乾淨,工作節奏慢,工作對象多是慢性病有關。

說實話,衛生部門也確實該和建設部門協調一下,改變醫院″坐月子"式的傳統建築模型,以通風,採光,適溫為核心,重新定義醫院的開放、通透性建築模型,為醫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


文刀沐子


很多中醫黑無事實根據詆譭中醫,說中醫壽命不長,甚至說只活到20多歲,這種信口雌黃令人髮指。為了此問題,我化八小時時間查了從春秋戰國到晚清近百名中醫資料,結果發現中醫是長壽者,其中50歲到59歲者有11人,60歲到69歲者有18人,70歲到79歲者有33人,80歲到89歲者22人,90歲到99歲者有9人,100歲以上者有3人。也就是近百名有據有史可查的中醫人,70古稀以上者達67人,69歲以下者僅29人,鐵的證據打了中醫黑們的老臉。現記錄如下:

秦越人生於公元前407年,卒於公元前310年,享壽97歲。

淳于意生於公元前205年,卒於公元前150年,享壽55歲。

華佗生於公元141年,卒於208年,享壽67歲。

張機生於公元150年,卒於219年,享壽69歲。

皇甫謐生於公元215年,卒於282年,享壽67歲。

葛洪生於公元281年,卒於341年,享壽60歲。

陶弘景生於公元456年,卒於536年,享壽80歲。

巢元方生於公元550年,卒於630年,享壽80歲。

楊上善生於公元575年,卒於670年,享壽95歲。

孫思邈生於公元581年,卒於682年,享壽101歲。

孟詵生於公元621年,卒於713年,享壽92歲。

王燾生於公元670年,卒於755年,享壽85歲。

王冰生於公元710年,卒於804年,享壽94歲。

藺道人生於公元790年,卒於850年,享壽60歲。

咎殷生於公元797年,卒於860年,享壽63歲。

王惟一生於公元987年,卒於1067年,享壽80歲,

王懷隱生於公元925年,卒於997年,享壽72歲

龐安時生於公元1042年,卒子1099年,享壽57歲

錢乙生於公元1032年,卒於1113年,享壽81歲。

成無己生於公元1063年,卒於1156年,享壽93歲

許叔微生於公元1079年,卒於1154年,享壽75歲

劉完素生於公元1120年,卒於1200年,享壽80歲

陳言生於公元1131年,卒於1189年,享壽58歲

張元素生於公元1151年,卒於1234年,享壽83歲

張從正生於公元1156年,卒於1228年,享壽72歲。

李杲生於公元1180年,卒於1251年,享壽71歲。

宋慈生於公元1186年,卒於1249年,享壽63歲。

陳自明生於1190年,卒於1270年,享壽80歲。

竇默生於1196年,卒於1280年,享壽84歲。

嚴用和生於1200年,卒於1268年,享壽68歲。

羅天益生於1220年,卒於1290年,享壽70歲。

王好古生於1200年,卒於1308年,享壽108歲。

危亦林生於1277年,卒於1347年,享壽70歲。

朱震亨生於1281年,卒於1358年,享壽77歲。

倪維德生於1303年,卒於1377年,享壽74歲。

滑壽生於1304年,卒於1386年,享壽82歲。

戴思恭生於1324年,卒於1405年,享壽81歲。

王履生於1332年,卒於1391年,享壽59歲。

樓英生於1332年,卒於1420年,享壽88歲。

虞摶生於1438年,卒於1517年,享壽79歲。

王綸生於1460年,卒於1537年,享壽77歲。

汪機生於1463年,卒於1539年,享壽76歲。

薛己生於1487年,卒於1559年,享壽72歲。

萬全生於1495年,卒於1580年,享壽85歲。

李時珍生於1518年,卒於1593年,享壽75歲。

徐春甫生於1520年,卒於1596年,享壽76歲。

楊繼洲生於1522年,卒於1620年,享壽98歲。

龔廷賢生於1522年,卒於1619年,享壽97歲。

孫一奎生於1520年,卒於1619年,享壽99歲。

繆希雍生於1546年,卒於1627年,享壽81歲。

王肯堂生於1549年,卒於1613年,享壽64歲。

吳昆生於1552年,卒於1618年,享壽66歲。

陳實功生於1555年,卒於1636年,享壽81歲。

張介賓生於1562年,卒於1639年,享壽77歲。

吳有勝生於1582年,卒於1652年,享年70歲。

喻昌生於1585年,卒於1664年,享年79歲。

李中梓生於1588年,卒於1655年,享壽67歲。

趙獻可生於1573年,卒於1664年,享壽91歲。

傅山生於1607年,卒幹1684年,享壽77歲。

祁坤生於1610年,卒於1690年,享壽80歲。

張志聰生於1610年,卒於1682年,享壽72歲。

汪昂生於1615年,卒於1698年,享壽83歲。

張璐生於1617年,卒於1699年,享壽82歲。

李延昰生於1628年,卒於1697年,享壽69歲。

程國彭生於1662年,卒於1735年,享壽73歲。

柯琴生於1662年,卒於1735年,享壽73歲。

葉桂生於1667年,卒於1746年,享壽79歲。

王維德生於1669年,卒於1749年,享壽80歲。

薛雪生於1681年,卒於1770年,享壽89歲。

吳謙生於1689年,卒於1759年,享壽70歲。

何夢瑤生於1693年,卒於1763年,享壽70歲。

徐大椿生於1693年,卒於1772年,享壽79歲。

黃元御生於1705年,卒於1758年,享年53歲。

沈金鰲生於1717年,卒於1777年,享壽60歲。

魏之琇生於1722年,卒於1772年,享壽50歲。

趙學敏生於1719年,卒於1805年,享壽86歲。

陳復正生於1736年,卒於1795年,享壽59歲。

陳念祖生於1753年,卒於1823年,享壽70歲。

吳塘生於1758年,卒於1836年,享壽78歲。

王清任生於1768年,卒於1831年,享壽63歲。

仝泰林生於1798年,卒於1862年,享壽64歲。

費伯雄生於1800年,卒於1879年,享壽79歲。

陸以湉生於1802年,卒於1905年,享壽103歲。

吳尚先生於1806年,卒於1886年,享壽80歲。

王士雄生於1808年,卒於1867年,享壽59歲。

陸懋修生於1818年,卒於1886年,享壽68歲。

雷豐生於1833年,卒於1888年,享壽55歲。

柳寶詒生於1842年,卒於1901年,享壽59歲。

陳蓮舫生於1840年,卒於1919年,享壽79歲。

唐宗海生於1851年,卒於1908年,享壽57歲。

張錫純生於1860年,卒於1933年,享壽73歲。

何廉臣生於1861年,卒於1929年,享壽68歲。

曹家達生於1866年,卒於1938年,享壽72歲。

丁澤周生於1866年,卒於1926年,享壽60歲。

張壽頤生於1873年,卒於1934年,享壽61歲。

丁福保生於1874年,卒於1952年,享壽78歲。

……

打中醫黑臉啪啪響了,你們胡說中國古代中醫只有二三十歲壽命,說古代西醫比中醫壽命長,請拿出證據來吧。沒有證據,難道朗朗乾坤的網絡聽任你們造謠放毒嗎?


東楚龍野虎


做為中國人 已經不需要去再證明中醫藥是否有效與否了!現在需要想的是,如何利用西醫藥的速效性與驗證理論 再結合中醫藥優秀的調理作用 優勢互補,能讓人類活的更健康 。可是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純粹主義者 在它們眼裡中醫一無是處 請告訴我你們瞭解中醫藥嗎?以我為例 結腸炎10幾年了吃西藥反反覆覆總是不見好,後來在頭條看見個方子 夏枯草和金銀花泡水喝 只花了10元藥錢病情明顯好轉,接著我又買了20元的 喝了後現在半年了 一直沒有犯病 這例子雖簡單,可也是一種證明 中藥真的有效而且不貴!如今世界上中藥專利最多的國家不是中國 而是日本!中藥出口創匯最多的國家不是中國而是日本!日本人從千年前就開始學習中國的良方加上近代對中國的侵略 掠奪去無數的傳統古方 他們再加以提純 就成它們的了 日本人用最不要臉的方法都要去佔有這些好東西 做為中國人一部分反倒是不相信了!也是無語的。不過我們的中醫藥確實有待提高 不能總抱著古方的優秀有效不思進取 在培養更多的傳承人下 用現代的科技把它發揚光大!同時告戒那些別有用心的鬼們 正是因為你們的不斷激勵才讓中國人更清楚我們該怎麼做,知道了華夏文化的優秀!


不變如亙


如果比壽命的話,理論上應該是中醫贏。

問題是,中醫在最大的發源地中國,只又27萬左右中醫。而在只有兩億多人口的美國,卻有4萬多名中醫針灸師。這個問題就很難解釋了。中國,14億人口,單講按摩師,中國應該是美國的七倍,就是中國應該擁有28萬針灸師,可惜,中國所有中醫加起來都沒有28萬。

理論上中醫應該更懂健康與養生。不過,這個只是理論上的。因為中醫更符合人體科學。許多西醫治不好的疾病,中醫可以搞定。當然,許多中醫搞不定的疾病,西醫可以搞定。

但是,這裡有一個比例問題。就是中醫可以搞定的疾病的比例與西醫可以搞定的疾病的比例。中醫可以搞定疾病的85%,西醫大概是15%。

信不信由你

至於醫生的壽命誰更長,理論上應該是中醫的壽命更長。

你看看比例,就知道了


太素老道


真正的中醫大部分都懂得養生,能到天年,基本都老,年紀大。西醫醫生不懂養生,英年早逝家常便飯。

西醫追求的是產業化,賺大錢。產業化需要大量的病人。因此治病最好不去根,常期吃藥,病人疾病逐漸加重,但是不能死。這些藥也不貴,讓大部分人買得起,不斷讓病人給他交錢。一旦病人病情嚴重,要奪取病人生命,西醫就要求動大手術,一次幾萬到幾十萬不等,還不保你活命,一次要個夠!最終人財兩空!西方醫療集團早就憑藉一時技術領先,積累了雄厚資本,控制了媒體輿論,他們的目標是控制你的健康,而不是讓你徹底健康!即讓人帶病活著,而不是健康地活著,能夠一生都為它上菜!它能夠延長人的平均壽命,卻不能提高大家的生存質量。它即使有去病根的藥和方案,也不會即時推出,別人的技術如接近它,它才會拿出多年前已研發成功的方案。資本這樣做無可厚非,比竟它的本性就是要追求利潤最大化。做為消費者要有質疑,提高辨別力,少上當!


清界視康


覺得中醫的壽命要長一些。原因如下:

1、中醫只要背誦老祖宗的聖書就可以了,幾千年不變,沒有創新壓力,沒有進步的動力,好混!

2、中醫沒有現代醫療設備研究使用的壓力,用不著學習新的科技知識,固步自封就行了,多麼自在!

3、中醫也不用學習外語,不用研究國外的不斷更新的現代醫藥,不用在國際頂尖期刊發表研究論文,也不用查看國外醫藥資料,有更多的時間享受生活,輕鬆啊!

4、中醫看病沒有療效,是患者自己的問題,怪不得中醫,即使中藥有毒副作用,時間常常拖延很長,引起醫患糾紛較少,中醫不用擔責,沒有壓力!

5、很多突然事故,如車禍、剖腹產、戰爭受傷死亡、地震救援,中醫無能為力,可以遠離這些,生活可以悠哉遊哉!

你們看,中醫當然能長命百歲!是不是啊?


984854680


個人結驗得到見證:無論中醫生或西醫生,壽命的長短各有說辭,但以本人經歷經驗得出以下情況總結得知道壽命絕對長久的。壽命長久的醫生必須具備的條件:一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少套路,少謀私,用技能技術去讓人健康幸福,二個人心態保持端正良好的思想素質道德修養等醫德作風,三立己修身,以己正人,讓自身的生活良好習慣素質修養心態等各方面正能量引導病人或身邊的人,四杜絕套路謀私騙錢,坑害加大病人負擔,以最簡單便宜的藥達到最好的效果為病人謀健康,五樂善好施,切身處地站在他人角度做事想問題,減少不必要的麻煩等等。以上觀點是驗證見證眾多醫生的從醫到生老病死家庭困難破裂紛爭等等事情的發生得到總結證實的記錄備忘。從偏門的五陰陰陽因果循環報應來說,做人做事,無論是普人人或醫生也要有良好心態做人辦事,達到務實求真,如果違背正義正理正道,以權謀私,背後坑害他人等等情況出現,報應有頭終有來,只是時間時候的早晚快慢而已,再加上前世今生的玄妙懸疑因果報應,也證實有部分的好醫生也要受到傷害禍害等等因素的,大千世界無其不有,每個人理解的能力有多少大小,所有有能一概而論,以上是個人心得事例見證闡述,謝謝您的觀賞、意見、批評。


健康驛站之愛


回答個和題目不符的。

說到中西醫、壽命什麼的,很多人就說過去或古時候的平均壽命怎麼怎麼低,現在的多麼多麼高。並且追加句:這都是西醫的功勞。說這話的都是鬼扯。平均壽命高和中醫有關係麼?有,但不大,更多的是附帶關係。那和西醫有關係麼?也有,但同樣是附帶的關係。總而言之,和中西醫都有關係,但都不是主要關係。

那麼什麼是最主要的呢?在回答之前,先感謝一下我們的人民子弟兵以及國防建設相關的科研工作者,沒有他們我們就沒有和平安全的生存環境。再要感謝的就是像袁老一樣的農科工作者們,是他們消滅了饑荒,讓百姓衣食無憂。說到這裡我想大家都明白平均壽命的主要原因了吧!一是和平安定的環境。二是沒有饑荒。安定了,能吃飽了,有了點錢了你才能去看病啊!古時的窮人得病基本就兩個方法,一是自愈。二是等死。飯都吃不上哪來的錢看病?

所以中醫也好,西醫也罷。別沒事什麼功勞都攔,真正有功勞的都沒說話呢!


猊禛竇


西醫的主導思想是西方哲學的“攻伐”,而中醫是以中國傳統哲學的“中和”!“攻伐”以消滅為主,特點見效快,缺點損害也大!“中和”以融,平為主,特點是見效慢,優點副作用小!中西單列來說都是不夠完美的,只有互相彌補才是最好的!很多中醫黑把什麼偏見,騙子都往中醫上靠是不客觀的,也是不科學的!還有美國的標準檢測他是按西醫標準檢測的,中醫藥過去檢測是不公正的,這本身就是不科學的!比如心臟病中醫分心陽虛,心陰虛,氣陰兩虛,肝陽上亢等,它對應的藥是不同的。如果只用一種藥去驗證,有效性只有15-25%!劃分標準不同檢測也應不同!前段時間鬧得很兇的龍膽瀉肝丸,說有損腎功能!是的這藥本身就有攻伐性,性寒,主瀉作用,在中醫上是不可久服,不然會傷正氣!而且只對肝膽溼熱很盛的人有效,而對體寒的人是有害的!這我自已試過,如果溼熱很嚴重,小便黃,早洩,吃三天到一週,可以有感到性慾增強,但連續吃就會減弱,拉肚子。這時你要停藥,有時要溫補一下!我不是醫生,我中醫,西醫,營養學都略看了看,目的保養身體,久病成醫!我身邊就一朋友自學中醫把他女兒的手治好了,在華西醫院說要截肢!凡事不能太偏激,有容乃大!世界所有的文化,技術不管合不合現代科學,幾千年的存在,肯定有它的道理!不偏信,不迷信,保持適當的客觀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