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創單座武裝直升機卡50曾來華兜售,事實證明沒買就對了

在各國的現代化武裝直升機中,俄羅斯卡莫夫設計局的卡-50“黑鯊”絕對是個標新立異的傢伙,單座設計、共軸雙旋翼都令人印象深刻,值得一提的是卡-50曾經飛到中國對我們兜售,不過,幸好我們沒有買,事實證明,卡-50在俄國內都不受歡迎,是一個理想太過美好的設計。


全球首創單座武裝直升機卡50曾來華兜售,事實證明沒買就對了

首先,卡-50是當今世界各國武裝直升機中絕無僅有的單座型號。

1982年首飛時,這一設計就震驚了西方,因為一般而言武裝直升機都是縱列式雙座設計,飛行員和武器控制員(射手)一個操縱飛機,一個瞄準目標,分工是很明確的,但卡莫夫設計局認為卡-50的機載導航、飛控和觀瞄火控系統足夠先進,自動化可實現單座設計,降低機體重量,把寶貴的空間用於燃油、裝甲等機載設備。

全球首創單座武裝直升機卡50曾來華兜售,事實證明沒買就對了

事實證明,這樣的理想太過美好。

據俄方披露的資料顯示,卡-50的導航和觀瞄火控系統以當時的標準來看並不先進,座艙人機界面一塌糊塗,更是缺乏在夜間等複雜氣象條件下作戰的能力,2000年,2架卡-50被部署在車臣戰場時,進行了49架次的實戰飛行,竟然需要卡-29突擊直升機提供導航和目標指示,事實證明飛行員無法同時完成複雜的操縱飛機和瞄準地面目標任務。

全球首創單座武裝直升機卡50曾來華兜售,事實證明沒買就對了

圖片:如此可怕的座艙界面,當飛行員是超能啊

因此,卡-50只生產了區區17架就在2005年停產,隨後卡莫夫推出了更為現實的卡-52“短吻鱷”武裝直升機,一直生產至今,迄今已交付100多架。

和卡-50相比,卡-52改用了並列雙座設計,兩個飛行員可以在複雜的對地攻擊任務中更好的配合,不過,卡莫夫顯然也有矯枉過正的問題,卡-52機體大幅加寬,正面投影面積要比一般的串列雙座武裝直升機大不少,被地面防空火炮擊中的概率大不少。

全球首創單座武裝直升機卡50曾來華兜售,事實證明沒買就對了

圖片:卡-52的座艙就好多了,兩名飛行員可並排談談人生

除此之外,卡-50和卡-52都配備有“明星”設計局研發的代號為K37-800的火箭彈射座椅,是迄今唯一具備彈射救生能力的武裝直升機。

不過,由於採用共軸式雙旋翼設計,卡-50飛行員彈射時,需要把旋翼炸燬後才能“出艙”,其救生效果不明顯,卡-50和卡-52多起墜機事故,包括1998年“黑鯊”墜機導致俄陸軍航空兵Boris Vorobyev少將喪命,以及今年5月“短吻鱷”在敘利亞東部的墜機事故中,K37都未能挽救飛行員的性命,還不如老老實實提高機身的抗墜毀性能來得實在。

全球首創單座武裝直升機卡50曾來華兜售,事實證明沒買就對了

卡-50曾經很認真的對中國推銷過,2000年的珠海航展,一架“黑鯊”飛到中國現場展示,曾成為那一屆航展非常矚目的一個機型,當時國內也有很多呼聲要購買卡-50,不過,當時國產直-10武裝直升機已經在1999年立項啟動(前不久央視軍工記憶披露),2003年4月就實現了首飛,中國顯然不為所動,堅持研發符合本國國情的武裝直升機。


全球首創單座武裝直升機卡50曾來華兜售,事實證明沒買就對了

有趣的是,直-10前期總體技術方案,就是由卡莫夫設計局完成的,而卡-50當年北約組織給了一個“噱頭”(Hokum )的諢號,這名字都暴露了這一機型真的就是個大忽悠,但也得感謝卡莫夫,把真正的好設計給了咱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