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是如何形成的?

桑代克的貓er


作者簡介:一路,服務於上海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無論你是什麼性格,都會活出幸福人生。

1、什麼是性格

性格也叫人格,指的是人對外在世界表現出來的一種持續穩定的態度和人格特徵。性格是相對穩定的,形成後不容易改變,所以性格影響人的一生。

2、性格都有哪些類型

最為大家所熟知的性格類型是榮格的內外向型人格理論,內向型性格的人把興趣、關注點更多的集中在自己的內心主體,外向型性格的人相反。總的來說,內向型的性格和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提出的抑鬱質和粘液質的性格比較接近,外向型性格的和膽汁質和多血質的類型接近。

3、性格形成的原因

心理學上認為性格的形成有生理、家庭社會方面的因素,通常認為是共同影響的。不同的流派的觀點也不太一樣。

(1) 生理方面:受遺傳影響很大

性格在一定程度上是受遺傳影響的,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很多人的性格更多的像母親或者父親,比如急躁一些或者溫和一些。


所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就是這個道理。雙生子研究表明,“同卵雙生子之間的人格相關性往往較強”,之前有一部紀錄片,《一對分隔在世界兩端的中國雙胞胎》,一個孩子在美國被收養,一個在挪威,但是他們的性格很相似。這些也可以叫先天性因素。

(2) 家庭社會方面:受養育方式、學校教育、人際交往因素影響

如果父母的養育方式是相對嚴厲的,家庭氛圍是比較壓抑的,孩子容易形成執行拗、冷淡、粗暴、依賴、自卑等不良性格特徵,相對偏內向一些。有的孩子父母不在身邊,比如寄宿在親戚家,如果照料者不好的話,也容易形成自卑內向型的性格。


如果父母過於放任,容易攻擊、情緒不安或消極、與世無爭性格特徵,如果父母擁有民主型的態度,孩子容易形成獨立、積極、社會適應性強等積極的性格特徵。

學校教育中,遇到一個好的老師,會極大的影響孩子的性格,如果老師有更多的鼓勵,孩子容易自信、開朗,相反容易內向自卑。需要注意的是性格內向或者外向並沒有好壞之分,但是通常人們認為性格外向更好,其實不一定對。

人際交往中,交往對象的反饋也會影響一個人性格的形成,如果對方是給的積極有效的回應,自己也容易有樣學樣,長期以往,也會有所影響。

以上這些只是部分的原因,性格這個東西很複雜,暫時還沒有統一的答案。

關於華大
原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工作室,始於2003年,專注心理諮詢、心理培訓、企業EAP。300多名富有實戰經驗的心理諮詢師團隊,600餘名志願者服務團隊,30門電話組成的免費公益心理服務熱線向社會提供服務。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向作者提問諮詢!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從古到今,關於性格形成的先天和後天之辯,已經持續了幾千年,一直未有確定的結論。但可以確定的是,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對人的性格的形成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至於誰的作用更大誰的作用更小,估計還要留給後人繼續考證了。

說到性格,那就不可避免地要提到氣質。這裡所說的氣質,是指人先天便具有的脾氣和秉性。有人是衝動易怒的、有人是多愁善感的,有人是活潑開朗的,有人是沉穩踏實的,這都是氣質類型給人帶來的心理活動的強度、速度、靈活性等方面的影響。目前最流行的分類方法便是氣質的體液說,將人的氣質分為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和抑鬱質。四種氣質類型可以說是迥然不同的,單一版很少有人只是單一的類型,而往往是兼具其中兩三種類型的特點的。性格,便是在氣質的基礎上醞釀和發展的。

氣質類型的產生,可能是基因遺傳的作用,可能有基因變異的作用,總之是人一生都很難改變的,所以說“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先天有了秉性,接下來便是後天因素接管了我們的人格發展,爸爸媽媽的撫育和培養、學校的教育、小夥伴之間的相處和交流、大眾傳媒的薰陶,這種種因素,使人漸漸發展出了自己的性格,所以說,後天和環境因素在個體性格的形成發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當然了,需要著重強調的一點是,個人自身的實踐、努力、成敗體驗都是影響性格的發展走向的。例如,一個內向的人通過在大學積極參加社團活動而漸漸變得開朗外向有幽默感,一個自私的人在經歷集體生活之後漸漸學會了慷慨和為他人著想。

性格是在不斷髮生變化的,只不過變化的幅度和方向因人、因事、因情境而有所不同。到了二十多歲,我們也依然可以繼續努力塑造自己的性格,使其往好的方向發展,不斷完善自己,努力變得優秀。


夯七婚戀指導


你好,我是暖心理的諮詢師董婭婷。你的這個問題其實是從有心理學以來都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每一個流派對於性格是如何形成的都由非常不一樣的解讀,但是目前都比較認可性格是先天加後天共同早就的。

1. 一個生命在媽媽肚子裡就已經在開始形成自己的氣質類型,媽媽如果在懷孕期情緒起伏較大,生活的物質條件較為短缺,那麼可能會造成孩子也容易情緒化,或者帶有一些先天發育不良的身體症狀,這個會是造成孩子之後性格發展的一個硬件條件。所以現在在物質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孕期的爸爸媽媽尤其要保證心情舒暢,營養均衡。

2. 後天的環境,從小到大里說,從一個家庭的教養方式,家庭環境,到學校環境,到社會環境都會影響孩子的性格。

比如家庭的教養方式屬於民主型的,可能孩子會干預表達自己,會比較自信地與人交流各自的觀點,但是如果是權威型的教養方式,孩子可能會比較膽怯,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

家庭中父母親的關係也對孩子的性格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在不少來訪者身上都能夠看到如果是從小父母親關係不太好的家庭中,來訪者往往會表現得過度成熟懂事,因為如果爸爸沒有起到照顧好媽媽的職責,孩子會自動補位,代替爸爸照顧媽媽,使得孩子在本應該天真爛漫的時候顯得老成早熟,過度體貼他人的感覺而忽略自己的感受,很多人都會有早熟的孩子讓人心疼的感覺。

等到孩子到了走出家庭接觸學校的年齡,同齡人的交往方式,老師的影響就顯得特別重要。老師是不明就裡要求學生絕對服從,還是懂的適當影響和鼓勵孩子探索的,影響會特別大,前者會讓學生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變得不自信,而後者,學生會對自己的能力和表現有相當的信心。

同輩人之間相處總會碰到摩擦,如果在與同學有衝突,沒有足夠的引導,會使得孩子對其它人產生排斥和防禦的心理,不太願意與人接觸,就是我們常見的內向,而能夠很好地處理與他人的衝突的孩子,則能夠很好的與人互動,表現得我們看到的外向。但是這有賴於成人的引導。

最後社會的大環境也會對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影響。上個世紀的人更多的機會在一起互動,所以總體要比這一代人要更加的外向和願意與人接觸。

總之性格的形成是一個系統作用的結果,並不是某一個因素單獨起作用。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董婭婷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暖心理


我是兒科醫生魚小南,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有句話是這麼形容性格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那麼,寶寶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呢?

1、 一半遺傳,一半後天。

2、 相對來說,母親的基因影響寶的智力發展,父親的基因影響寶的情感與情緒。

3、 在現實中,絕大多數人的性格都不是單一的,多為混合型,有些方面明顯些,有些方面不明顯些。

4、 在成長過程中,寶寶不斷與周圍環境接觸,性格就會越來越受到環境的影響。所以要想寶寶有個良好的性格,就要給他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和家庭環境。

5、 一般來說,開朗的寶,一生都開朗,內向的寶,也會一輩子都內向。

6、 精神障礙疾病有遺傳性。

7、 爸媽要抓住“三歲”和“七歲”的機會,讓寶寶在與社會生活接觸的過程中,性格上環境影響的烙印深一點再深一點,更趨向社會性。


今日頭條年度優秀自媒體品牌、頭條健康金處方作者,年度健康頭條號。


兒科醫生魚小南


中國有句古話,三歲看老。

這話聽起來有點不可能,根據 阿德勒 的心理學著作,

6歲以前的早期生活,對人的性格的影響佔50%,6歲以後的生活佔50%

基因,環境,社會關係,這些是影響性格的重要的組成。

基因,你遺傳了父母的基因,比如 面相 。說到面相,可能很多年輕人認為這是迷信,騙人的,實則不然。克雷奇默 曾研究說:人的精神情感可以通過體貌特徵得出結果。年輕時不相信面相,步入社會後就會信了。〈算命預測的那種是假的〉


環境:生活在暴力環境下的男孩,就會認為暴力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吃重口味的,特鹹特辣,脾氣就會很大。

社會關係:這個就要談到合作能力了。不具有合作能力的人,一定是缺愛或溺愛的人。也可以反過來,溺愛或缺愛的人不可能有合作能力。合作代表著信任,信任才能建立聯繫。缺愛的人,是不相信任何人的,溺愛的人,只信任那個愛他的人。
性格是不太可能改變的,一夜之間判若兩人,這是因為經歷了重大事件。但這都是不可持久的。除非你一直堅持才可以,一個人性格很浮躁,只有長期堅持看書或者練字,心才能淨下來。


A張深


我個人的理解是這樣的,性格的形成受3大因素的影響:
1 基因遺傳因素(也就是所說的血緣因素),這是一種比較主流的說法,這也是影響人性格的一大因素。




2 成長期的叛逆因素,這個受家庭條件,社會環境,政治形勢等影響比較大,成長環境有時候會造就一個人。




3 社會因素,一旦進入社會,從事不同的工作,遇到不同的人等等,這些都將成為影響人的性格的因素。



總之,性格是一個人特有的東西,不是不可變的,但也不是隨時都會變的,在相當一段長的時期裡,它還是穩定的。性格是沒有優劣之分的,它不等同於人格,性格是人的一種天性,不同的人對待世界都會有不同的心裡反應。這種反應是人自身很難駕馭和控制的,但是我們能夠思考能夠學習,我們可以通過知識來構建正確的是非觀,以此來控制由性格所產生的心裡反應,做出正確的行為。


藝舟海棠


我覺得性格主要是後天的經歷和自我選擇的雙重作用形成的。經歷是外部因素,自我選擇是內在因素。二者,缺一不可。

經歷——外部對於內心的刺激

每個人從小到大的經歷都是不同的,每個人的經歷都是獨一無二的。那些我們稱之為兄弟、發小和朋友的人們,只不過是與我們在人生的某些階段共同經歷了一些事情而已。我們生而為人,對自己的瞭解多半都是源自於外部的反饋,那麼最靠譜的反饋當然就是我們所經歷的事情。

我們會根據經歷的事情,去思考我們自己是什麼樣的?我們的表現如何?我們的情緒體驗怎樣?我們應對此事的能力是否完備等等。這些經歷就是我們審視自己內心的一個契機,通過這種外部的刺激,讓我們去反思自己的行為和情緒。當我們經過思考或是潛意識裡的思考之後,我們就會對自己的行為和反應進行合理化,這麼做的結果就是強化我們的情緒體驗和行為,進而影響以後的習慣和性格。

內心的選擇——主觀的好惡

即使是雙胞胎天天朝夕相處,兩個孩子在性格上也會有些許差異。這種經歷高度相似的情況,為什麼會造就了不同的性格呢?因為我們每個人面對經歷或者說外部客觀的事物的時候,自己內心的解讀是不同的。舉個例子來說,對於工作中遇到困難這件事上,有的人非常沮喪,覺得沒有希望,但是有的人會覺得這條路行不通,是個好的經驗,又給成功的道路掃清了一些障礙。

我們遇到相同的事情所作出的不同反應,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一個人的性格。而這種持續的反饋會加深我們下一次做決定和選擇的傾向,這種心理暗示的力量是強大的。性格的養成就是在行為不斷地重複的過程中形成的。最基本的就是我們每一次的選擇背後的解讀在影響著我們的性格。

主觀的選擇很多時候又會受到外界環境和他人的影響。雖然影響的因素和作用方式非常的複雜。但是,我覺得人們做出選擇的時候,一定是基於當時具體情況做出的合理反饋。可能事後看起來這種決定不一定正確,但是就那時那刻而言,是最好的做法。

結語:性格的形成非常複雜,很難窮盡其法。性格沒有好壞,也沒有優劣之分。只要我們覺得自己過得幸福美滿,就是最美的性格。

歡迎點贊並關注匠心粥館——粥濟萬物,匠人匠心。美好生活需要我們用心去體驗~


匠心粥館



明確來說,性格是我們思維、行為特徵的總和。在性格形成的過程中,我個人認為,成長環境以及家庭因素佔到了很大的主導作用,在0-7歲和青春期時期這兩個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當中,我們的思維和行為接收到了怎樣的影響和引導,也就決定了我們個體性格的整體構成,所以,性格的形成其實是歷經了十幾年、幾十年的塑造而成。所以,性格是一種相對比較穩定的人格特徵,在後天雖然可以進行一定的塑造,但是難度也是比較大的。


在這些影響因素當中,父親和母親作為孩子的第一個引導者,他們自身的一些因素也決定了孩子今後的性格形成。

例如:如果母親過於強勢,父親過於弱勢,那麼,男性後代的性格多會出現懦弱、自卑的特徵,而女孩則會沿襲母親的性格特徵;父親過於強勢,母親比較弱勢,男性則會表現出較為突出的暴力性,而女性後代則會缺乏安全感。


所以,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難找到性格十分相似的兩個人,也正是因為我們具備不同人格特徵的父母,處在不同的成長環境當中,得到了不同的影響,最終形成了不同的性格特徵。


心理博學社


世界上沒有什麼比人的性格與命運更矛盾的了,它既抽象又具體,既模糊又清晰,在每一個人的身上都鮮活閃現。在我們走向大成功或遭遇大失敗時,它才變成人們熱議的話題,讓人發出

性格決定命運的慨嘆!

  

你的
性格,誰在做主

  有關人的性格形成一直有兩種觀點。第一種先天論認為,我們具有怎樣的性格在一出生時便決定了,基本由遺傳做主;另一種觀點認為,“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降臨到世界時,他的思維都是空白,何談性格?完全是生活環境與接受的教育在塑造著不同的

性格。

  這兩種觀點有點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爭論,彼此都有道理,可彼此卻也很難說服對方。如果贊成前者,那無疑認為我們的性格無論優劣,都是天生註定的,既然是先天的就說明是難以改變的,那後天的教育不就成了多餘的無用功?

  

而擁護後者也不能自圓其說,因為

性格品行的遺傳和家傳現象比比皆是,文盲家庭出大學生與曾經的搶劫犯培養出慈善家的事例,無疑是極端個案,鳳毛麟角。

  134年前的美國科學家理查得·恰克蒂爾對幾個州的監獄進行了抽樣調查,其結果佐證了先天論的正確。他的具體做法是求證家族性犯罪的幾率有多大。調查結果發現,一些數百人的大家族,的確有集中犯罪的現象。比如吉姆家族的近800人中,有148人酗酒,121人賣淫,75人有犯罪前科。

  後來恰克爾還以調查數據證明,音樂才能也會遺傳,故而造就很多的音樂世家,召開家族式音樂會一直是一種時髦。

  
現代主流科學認為,我們的

性格形成是遺傳和生長環境綜合作用的結果。就以音樂家為例,遺傳固然重要,但耳濡的薰陶更不可小視。特別是那些從小就在悠揚悅耳的琴聲中長大的孩子,環境的影響可能勝過遺傳的因素。對此,澳大利亞心理學家羅拉黑爾經過半生的潛心研究,對遺傳、環境作用於人性格的烙印歸納為三條結論,已然成為當今人類心理學研究的共識:首先,在心靈與思想的某些特質上,家庭成員之間存在著某種程度的遺傳;其次,至於性格中那些獨特鮮明的部分,在遺傳中是被放大還是被縮小,取決於後天的環境因素;再次,遺傳中被放大的部分越突出,受環境的制約就越小。


思懿


性格是心理的外在表現。一個人的心理同時具備多個性格元素,比如勇敢、溫柔、剛強、粗暴等;每個性格元素都由正與反兩方面所組成,比如勇敢的反面是膽小,溫柔的反面是粗暴。通常情況下,這兩個方面會有一面呈現出相對強勢,這就是我們稱之為性格的東西。

因為性格元素具有兩面性,所以,具有明顯性格特徵的人,在少數情況下或非常時候,也可能有不同平常的或者說與平常相反的性格元素表現。比如一個溫柔的人,當他被逼到絕境時,小宇宙爆發,也會表現出倔強甚至是衝動的一面,只是這一性格元素在平時不曾出現過。

如果性格元素的正反兩個面相對平均的話,就會表現出性格平和的形態,也會表現出性格不穩定的形態,比如前者是性格不溫不火,後者是時冷時熱。

性格是一個人的處事風格和人生態度以及看待事物的觀點看法的綜合反映。它區別於氣質,因為性格是後天形成的,也是可以改變的。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不斷地完善自己的性格,克服其中的弱點和不足,去適應周圍的環境和人,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性格良好的人。

良好的性格既是心理狀態,也是道德品質。調查顯示,性格良好的人不僅較為健康,而且生活美滿幸福,工作和事業發展得也較為順暢。崇尚樂觀的性格,用樂觀的態度對待人生就能微笑面對一切,微笑著,你才能征服艱難困苦;微笑著,你才能將不利於自己的局面一點點打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