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把今日頭條的內容變為自己的知識儲備?

點點滴滴


移動互聯網時代,碎片化學習成為新的學習方式,電子書、公眾號、頭條等都是碎片化學習的有力載體。那麼怎麼才能提高碎片化學習的效率呢,小斯認為關鍵是四點:關注、記錄、系統和鞏固。

所謂關注就是學習要有針對性,你你卻要自己學習的方向和目標,然後關注主流的公眾號和頭條號,這些頭條號發佈的文章要成體系,凸出專業性和思想性,最好有系列,另外更新頻率要高,至少一週有個3篇及以上。

記錄,就是當讀到讓自己豁然開朗或者感覺非常有價值的文章時,要利用好收藏、評論等功能,收藏的文章按照主題組織,方便自己以後查看,同時把自己的想法評論在文章下面,以加強與作者的聯繫。除了收藏評論外,最好有整理記錄的習慣,如閱讀筆記、學習總結等。

系統,就是積累的知識要有邏輯關係,前後關聯,層層遞進,儘量避免東一榔頭西一梆子,當然這個對於作者和讀者的要求都比較高。

鞏固,就是之前收藏、評論和記錄的文章要定期看一下,加深印象,畢竟在知識的海洋裡,你很快就會忘記自己曾經讀過什麼,如果只讀不回顧,那麼學習效率將大打折扣。

上面幾點中,有些讀者並沒有學習的針對性,或者興趣愛好比較廣泛,但也要做好記錄和鞏固,這樣才能在以後某個未知的瞬間做到合理應用。

學習無止境,無論什麼時代,都應該保持一顆好學之心,共勉!


斯沃勒科教工作室


把感興趣的東西記錄下來,這是我一輩子的習慣,所以我就成了一個"雜家"。記得文革期間我在部隊師司令部當參謀時,參謀長檢查我的日記本後批語是: "你的學習精神是好的,但要集中精力,努力學習毛主席著作,不要看那些雜七雜八的書籍。“ 現在年歲大了,更不需要學什麼專業知識了,也就是隨意瀏覽並記錄一些感興趣的東西。

自從去年六月登錄"今日頭條"以後,出現在自己面前的,簡直是一片琳琅滿目的各種知識的海洋,珍寶遍地,俯拾即是。裡面古今中外,天南海北,應有盡有,多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且雅俗共賞,令人怡心悅目,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和思路,啟迪智慧,陶情移性,大可以豐富了人們的業餘生活,花很短的時間,便可在輕鬆中得到精神的享受,且

常看常新,獲益良多,正符合我喜歡"雜"的愛好。

在上網看頭條時,因為精彩的內容很多,只得撿感興趣的東西,優中選優,暫存於手機個人收藏,再轉抄下來。一開始我就裝訂了個300多頁的大本子,隨錄隨抄,現已抄錄了150多頁了。比如古代四大奇文,詩詞歌賦,精彩段子和名人語錄,國際知識,名人軼事,民諺打油丶健康養生……都在我記錄範疇。閒來翻翻,也頗有樂趣。

僅此而矣。


炳燭雜談


頭條內容成為自己的知識儲備

我們先理解一下這個問題

也就是:內容信息出現—有用—儲備

而這個自我知識儲備,再細分是

儲備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

也就是你真正的懂了這是什麼,這個內容信息所在領域是什麼

分析要問題是什麼

建議如下

-自己建立在線文檔或者筆記本也可以

將感興趣的有用的分類,先記錄下來,這點在線文檔比如印象筆記就可以。

-然後思考一下每個知識在什麼情景下能夠得以實踐運用,如果比較簡單的,那就現在試一試。

因為實踐也就是知識運用的過程,能讓你更明白這個知識。

舉個例子:小時候對錫箔紙很好奇,書上說包口香糖的紙用火燒了後就可以得到。然後自己就去試了試確實得到了薄薄的一層錫箔。

這也是我記到現在的原因。

因為首先你對這個知識感興趣,然後在實踐過程中你也是秉著探索的念頭在行動。因而這個知識不費吹灰之力變內化為了你的東西。

-綜上

存儲信息—歸類—思索實現場景—行動—自然而然就內化成你自己的知識了

—接著,成為了自己的知識,這就是你提問的知識成為自己的。

—下一步,還感興趣還想探索這個知識點,那就順著這個知識點,可以百度谷歌任何搜索引擎,或者豆瓣知乎頭條,尋找相關的書籍或者學術文章,可以是初級理論書籍,比如理財的語言的,有很多打著“你的第一本xxx”,可能知識在專業人士看來比較淺,但對初學的你就足夠入門了。

這一步屬於自己深入知識或者更高級別創造發現新知識。

希望對你有用。


她是二平


總是把有用的東西收起來,藏了起來再也不去翻了。如何去轉化,消化?


sowalI


今日頭條如果能把這些歸類,筆記的功能規劃整合好,他將上一個大的臺階,讀者十分期待!

我本人用蘋果的備忘錄來做筆記,但是也不是太好用,唉,非常期待!


京180470312


頭條內容豐富,雖然不繫統,積累起來屬於自己的知識,足夠記憶與消化吸收。在頭條中嘗試感覺有所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