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父母放下自己的事來陪讀高中三年值得嗎?為什麼?

迴歸線9


今年高考,我班前5名的學生,有3個是在學校周圍租房子住的,到校時間5分鐘左右;還有2個家遠一些的,都是每天父母接送,中午在學校午休。

我支持父母陪讀,但是不建議父母放下自己的事情陪讀!


一、有條件陪讀就可以選擇陪讀。

很多人認為,只有成績差的學生才會陪讀,成績好的不用陪讀。其實,這是一個誤解。陪讀和成績好壞沒有什麼關係,比如成績好的同學,家長在營養,休息、學習、緩解心理壓力方面,都有很大的幫助。比如高中的學習很緊張,加班加點很正常,這個時候如果能有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再有父母遞來的牛奶、水果,對於孩子的學習還是很有幫助的。

成績差的同學,父母跟在身邊,也許對成績不會有太大的幫助,但是起碼能瞭解孩子的動態,不至於變壞。


二、沒有條件陪讀不要強求。

其實,高中的父母,主要的角色是“後勤部長”,主要負責一日三餐,所以沒有必要放棄工作專職陪讀。這樣不僅幫不了孩子什麼忙,反而會有意無意的增加孩子的壓力,因為父母難免會說出“為了你我連工作都放棄了”之類的話。

另外,如果家庭經濟條件不允許,也不要強求,這也會給孩子造成壓力。

三、陪讀值不值得,因人而異!

有人用結果衡量,認為孩子考好了就值得;考不好,就不值得。所以,每年高考完,都有人慶幸有人後悔。

有人用金錢衡量,覺著花了錢就不值得,畢竟學區房的租金是很貴的,一般家庭承受不起。

也有人用感情衡量,只要能和孩子在一起,不管成績如何,都值得!因為孩子一旦上了大學,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就少了,如果在外地工作,甚至出了國,那麼餘生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都可以算出來了,所以,在孩子出去之前,和孩子在一起,就值得。

你是如何認識的?你會選擇陪讀嗎?歡迎討論!我是“贏在高三”,致力於教育和教學工作,歡迎關注!


贏在高三


問這個問題的父母,你們捫心自問一下。你們今天的成就,收入,您的大學文憑起了多少作用?對照一下你們的那些同班同學。一本二本三本在您的人生中起了多大作用?而且這一切還是20年前的中國和世界對文憑的稀缺性的需要。那麼十年後你的孩子將面臨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不過話說回來。家長的確需要給孩子傳承一些東西,這些東西一定是要面向未來20年之後的時代。具體說如下:


在白鹿原這部小說裡,白家和鹿家是兩個地主家庭。這兩個家庭都分別傳承的家族的故事。相當於是一個家族的傳記。

鹿家在早年破敗之後。有一個人稱鹿勺勺的人,出去打工,學習廚藝。為了能夠讓師傅傳承給自己手藝。不惜出賣自己的身體,來交換別人對自己的師徒之名份。之後歷經屈辱,忍耐堅持終於學成。最終通過廚藝積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回到白鹿原上置地成家立業,他回饋了曾經幫助過他們的人,但是對於沒有幫過他的人,他們並不給你施捨。因此,鹿家將這個故事一代代傳給自己的子孫的目的是,讓子孫從這個家族傳記中,繼承一種文化。並讓這種文化滲透入子子孫孫的應對生活的策略中。他們的家族文化精神如果濃縮一下,可以總結為以下這句話。那就是不惜代價不計屈辱,不擇手段,計較人情世故,達成目標。

白家在歷史上也傳承了一個故事。白家也曾在歷史中有過破敗之景。當時有一位白家後人用一個只進不能出的錢匣子存錢,一分一釐的存儲,最終靠存下的錢購買了一畝二分地。令白鹿原上的人刮目相看。他再用勤儉持家的方法不斷的積蓄,最終也創下了家族的財富。同時他們給族人不論是否曾經幫過他們,都給予回饋。如果要把白家的家族傳記濃縮成一句話,那就是,否極泰來,勤儉持家,吃盡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那麼現在回到我們的主題。我們教育孩子的目標是什麼?家長用三年時間陪讀孩子的目的是什麼?這種行為本身想傳承的孩子一個什麼樣的心理含義呢?

如果濃縮成一句話,這個行為背後的心理含義應該就是~~讀書最重要,上一代人要為下一個人犧牲。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可以傳承的心理學含義嗎?那麼這就是你想給孩子傳承的東西嗎?

我們每一個人培養孩子目標,本質上,是為了讓孩子具有一種獨立生存,應付外在世界和應付未來世界的能力。每個家族都希望自己的祖孫代代人才輩出,那麼這裡面教育培養的核心其實就是獨立的能力。

陪讀孩子的背後恰恰與獨立的能力相反。一個人要應付未來的世界,需要的是獨立的自控能力,獨立的思維能力,獨立的行為能力,獨立的覺察能力。

你是你犧牲自己的三年時間去陪讀孩子,完成一個這樣的心理學含義。倒不如回去整理整理自己的家族族譜,自己家族的傳記故事,尋找其中你最想給傳遞給孩子的那一部分家族傳記。然後把它傳承給這個孩子,這才是用家族最寶貴的財富。

最後給大家建議一下,大家回去看看世界十大家族,他們傳承的家族文化和組訓。這些家族的傳記才是保證這些世界最龐大的家族久盛不衰的最主要原因。

關注小明的兩個原創頭條號。《三體的秘密》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6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

趙小明丨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趙小明心理團隊


作為一個被陪讀過的人,非常想說一說我的看法。

我中考考的不好,因此我們家差不多是舉全家之力送我去了縣城的重點高中。那一年我15歲。

因為我不能照顧自己,我媽停薪留職來陪讀一年。那一年我聽的最多的就是“你媽為你犧牲這麼多,以後你一定要孝順啊!”。

我媽對我有很高的期望,畢竟她放棄了這麼多。所以當我高二成績下滑厲害的時候,我爸我媽語重心長的跟我說,如果我在這樣,他們就要放棄我了。

我爸我媽為我付出這麼多,我是感激的。但是我確實覺得好像背了一個十字架,高二住校後,我甚至都不想回家,就是不想看到那期望的眼神和各種“你一定要對你媽好”的言論。我自認是一個懂事的孩子,即便他們不付出這麼多,日後我也不會是白眼狼的。

因為停薪留職,家裡樣樣都很節省,以至於我只能穿親戚的舊衣服。我甚至還穿過我媽年輕時候的衣服。因此也沒少被嘲笑。

我確實因為來到縣裡唸書而考上了更好的學校,後來也來到了大城市,但是我經常覺得高中三年是我人生最黑暗的時光,那三年的經歷改變了我太多。

這不僅僅是陪讀的錯。但是如果一個孩子需要陪讀才能繼續學習,就意味著其實他還沒有面對那個環境的能力,這意味著一系列的問題,可能是糟糕的同學關係,可能是沉重的學習壓力,或者是別的什麼。而陪讀能夠幫孩子分擔多少,卻是一個未知數。

所以陪讀或者不陪讀都不是問題,問題是,孩子究竟應該上什麼學校。是拔苗助長上名校還是按部就班讀普通班。

如果你一定要陪讀,請牢記,這是你自己的選擇,不是孩子要求你做的,不要以此要求孩子必須考個好成績、將來必須要孝順…

你是成年人了,請你自己承擔自己行為的後果。

而孩子,還只是個未成年人。


懶媽雨文


首先,我整體上支持家長的陪讀,從客觀上來說,它的確有助於孩子搞好學習,考出好成績。

比起陪讀,我們更應該叫做陪伴,也就是要更多的從物質走向精神。當然物質方面也很重要,給孩子保證可口的飯菜、充分的營養;有一個健康、強壯的身體,是高中學習必須的。要知道,就因為飲食不當,垃圾食品侵害,很多學生都有消化方面疾病,有些還很嚴重。

我所在學校2014年高考,一位女士在語文科考試中突發胃痙攣,導致考試中斷,一個學霸的名校之路就此終結。讓孩子吃好,有一個安靜溫馨的學習環境,這在客觀上幫助了孩子的學習。


其次,陪伴能夠解決孩子的很多問題,但也會形成一些矛盾。

高中生的自立意識非常高,總想著要掙脫父母的束縛,而陪讀無形中拉近了和孩子的距離,這會引發一些孩子的牴觸心理。如果家長原本就和孩子關係緊張,而且似乎無法調和,最好不要陪讀。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陪讀由於要和孩子朝夕相處,也就對孩子有了更多的觀察瞭解,可以很好的預防、化解孩子出現的問題,這可以說是陪讀的一大好處。對於一些自制力差,一直都是在父母監督下學習的學生,陪讀作用很大。尤其是在玩手機、沉迷手機遊戲方面,陪讀可以防微杜漸,及時發現及時解決。網絡遊戲一旦沉迷,要擺脫難度極大,最好的解決方法是在依賴之前讓孩子遠離。


最後,家長要真心付出,別給孩子增加心理負擔。

陪讀確實不易,尤其是放下工作專當寶媽, 除了承受經濟壓力,還有生活的單調乏味。陪讀時間長了後,寶媽很容易出現情緒問題,最常見又是最不應該的是——“動不動就給孩子說,我這樣做都是為了你好,你要給我考個好成績”。

陪讀是心靈的陪伴,家長要在給予孩子物質和時間保障的同時,關愛孩子的思想情感,化解他們的壓力,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這是陪讀最大的意義。

學有方法,考有技巧,優學優考策略致力於將學與考的最優結合。更多原創學法類文章,歡迎在公眾號 優學優考策略 中閱讀。如有其他問題,微信找到 “優學優考” 的拼音全拼,和我成為好友,有問必回。


優學優考策略


我曾經有位保安同事是位退伍軍人,在鄉鎮xx站工作,為了陪讀上初中的兒子,停薪留職在自家孩子所在中學幹保安整三年,去年他的兒子以優異的學習成績被市新海中學奧賽班錄取。

隨即同事辭去學校保安工作,又去市區兒子所在中學附近租了間房,因單位催他上班,同事無奈讓自己的父母繼續陪讀,如今孩子學習成績很好,只要一直保持下去,高考考取名牌大學應該不成問題。

陪讀隨時隨地能與老師當面溝通,掌握孩子的在校情況,減少與在校不良學生接觸的機會,增強子女與父母的親近感,專職為孩子烹飪可口喜愛的飯菜。

用同事的話講:幾年來的陪讀十分值得,孩子的好成績無形中在為父母掙錢,為家中省錢,如果中考分數差半分,想上好的中學起步價幾萬塊,分數差的越多,收的錢也越多,而且捧錢找不到廟門,人家學校不願意接受……



老夥計610322


我舉兩個例子,供大家來想想,陪伴孩子讀三年高中到底值不值?

★在東莞,我見到一對老夫妻,頭髮花白,面容蒼老,年齡60多歲以上,出來打工。聽人說,這兩位老人年青時很風光,在外開酒樓賺了許多錢,孩子交給家中老人帶,在教育與關愛方面極為欠缺。

他孩子在高中時期,被社會上頗具居心的人步步為營,使他染上賭癮,難以自拔,高中三年過去了,孩子一擲千金,終於在某一個夜晚輸了個精光。

當高利貸手拿著幾百萬的欠條向他父母討債時,他父母傻眼了,這孩子要不要呢?當然得要啊!孩子就這一個,不還錢的話就得剁手,看他可憐的樣子,做父母的於心何忍呢?


夫妻倆把多年賺下來的積蓄填進去,最後還欠了80多萬。老夫妻心頭的那個後悔呀!可又有什麼辦法呢?時光一去不回了,這時候想彌補也來不及了呀!可憐老夫妻60多歲還要出來打工為兒子還錢,又能打什麼工呢?人老力弱,又無本錢,無法東山再起去創業了,無非是掃掃地,撿撿垃圾,體力活也幹不了啦!

★有一老鄉,聽他談起他兒子初中時是學校數一數二的學生,那年中考他是村裡唯一一個考上市裡重點高中的孩子,他夫妻倆心存希望,高高興興地把他送去高中,自己專心在外打工賺錢。

半學期過去了,孩子說要手機,話用來查資料,他夫妻倆覺得孩子長大了也需要了,便給他一個手機。他們偶爾在電話裡通通話,男孩不似女孩多嘴,打電話不那麼頻繁,他們也不以為意,他們相信自己的孩子很懂事,相信自己的孩子很乖就沒去多慮。

一晃高考來了,老師打電話來說,他兒子不參加考試。他們聽了之後懵住了,怎麼是這樣呢?然後急忙趕回去,問過老師,再觀察自己的兒子,才知道兒子已經陷入遊戲當中,已陷得很深了,高中的作業根本就不會做,就算參加考試也無用了。



他兒子是鄉里進城的學生,在穿著,氣質,生活上與城裡的孩子有點區別,他兒子在心裡上有自卑心。重點高中雲集很多優異的學生,他兒子開始以為高中同初中一樣學就行了,有些不太在意,等到月考時沒考好,發現自己居然與同學相差一大截,心裡落差更大,身邊又沒人疏導,自己就想逃避,他把自己埋在遊戲當中,在遊戲當中能找到屬於他的驕傲,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後來到社會上做事,也是無心工作,天天揣著手機玩遊戲,他父親後悔不已。

♥對於在外工作的父母來說,高中三年;回家陪讀就得放下手中正在賺錢的工作,這份工作,保證著家庭的運轉,日常的生活開銷,孩子的教育費用,父母的養老資金;如果不回家陪讀。每次家裡的老師打來電話,投訴孩子戀愛啦!投訴孩子迷戀網絡啦!

家裡的老人說:“我們老啦!孩子大啦!我們管不了啦,你們自己管吧!”每當這時,身在外工作的父母們,心裡為難,腦袋裡會不停地想,我們賺錢到底是為了什麼呀!我們的目地到底是為了什麼呢?我們所做的不都是為了孩子啊!

高中三年,孩子似懂非懂,思想初步走向成熟的時候。如果這時候沒有一個人好好地引導他走入正軌,外面的誘惑太大,稍不注意就會走歪,網絡、情愛的困惑、物質的貪念、毒品、賭博那一樣染上都將使孩子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到那時即使你自己創下千億萬家產,換不回一個健康正常的孩子,那也是白搭。

孩子到底要不要陪讀?孰輕孰重難以去做決定。有人說孩子大了,不需要陪伴,丟掉事業不划算,可孩子學壞啦,難道就划算了嗎?

大人真的選擇陪讀,當然要做高質量的陪讀。孩子讀書回到家,如果整天看到你因無聊天天約人在家打麻將,難道這也叫陪讀嗎?這樣不更讓孩子,早點學壞嗎?如果你把注意力全集中在他身上,像個保姆一樣守護他,讓他覺得你為他犧牲太多,這隻會讓他感覺壓力更大,大的透不過氣來,這也是不可行的。

如果真希望孩子學好,大人可以在學校旁租間房子,你大可不必把整個心思放在他身上,你可以與他一起成長,你可以去附近找個鐘點工做做,只要與孩子學習不衝突即可。如果家庭財務自由,也可以利用這時為自己沖沖電,去學點美食、料理、護理、養生方面的知識或參加一些健身、公益方面的活動,這些東西不僅讓自己精、氣、神,也為孩子做了榜樣,讓孩子知道人是需要不斷學習,活到老學到老,只有這樣生活才有意義。我的觀點你同意嗎?


晨光祁祁店希望之光


這個問題真的是因人而異。


先說個身邊的故事吧,我上學期間,不但有家長高中陪讀,還有大學陪讀的。本科同班有一位女生,從初中起,她的母親就一直陪讀,在學校周邊租房;到了高中,重新租一個距離高中近的;到了大學本科了(211高校,大學不在女生老家),還在大三搬遷至老校區後,依舊在學校周邊租房陪讀,做飯洗碗,只希望女兒考上一個更好的學校念研究生。後來該女生順利考取了北京語言大學的研究生,不知道她的母親是否依舊在北京租房陪讀。


在她的母親看來,女兒上了更好的學校,吃著比食堂更安全衛生好吃的飯菜,那這一切就是值得的。但這樣真的好嗎?我看未必。


首先,我們從孩子的角度看陪讀。


高中時期,孩子們本身處於青春期,高考壓力也很大。當他每天回到家,看到辛辛苦苦勞碌做菜的父母,往往他們總是一副關心的面容,無論是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也好,成績也好,其實對於孩子而言,多少加重了他們的壓力,並不利於備考。反倒在學校,和同學們一起下晚自習,一起住宿的時光可能為他們創造很多情緒和壓力的釋放口。


而15-18歲之間的孩子,已經多少有一些自控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了,他們在學校科學的時間安排下有充足的時間學習,並且可以互助互學或請教老師答疑,在家陪讀的家長是否能提供比此更好的學習指引呢?


對於很多高中住校的孩子而言,這段與同學共處的時光和大學時的宿舍時光並不一樣,也會成為他們很珍貴的一段記憶,家長把孩子捆綁在身邊而剝奪他們的這樣一種體驗,是否完全尊重了孩子的意願?不過可能會有個別孤僻的孩子希望在家複習,這個我們另當別論。


其次,我們從家長的角度談談放下自己的事兒,全心陪讀這件事兒。


我們撇開本身就是全職太太或全職爸爸這樣的家長不談,家長本身是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交際圈的,拋下一切的家長本身也是兒女心很重的人,但這樣的家長本身是否可以平衡好心態,在子女平時考試發揮失常,或高考失利的情況下,不會平添“你對不住我辛辛苦苦三年陪讀”這樣的負面情緒?


作為家長,你都已經是否能做到拋棄一切專心陪讀了,你是否能做到不“盯著”孩子,不過分關注孩子的成績,不給孩子施加額外的壓力嗎?你孤注一擲要陪讀,是不信任學校,還是不信任自己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呢?


希望每一位家長可以根據自己以及孩子的情況,好好掂量以上問題。但我本人並不建議家長這樣去做。



滾滾寶貝


陪讀六年,我一直在問自己去,值得嗎?問了六年,陪讀六年。終於兒子以不錯的成績考上了心儀已久的211大學。回想六年時光 ,真是不容易 ,值嗎?我不能說不值,因為陪讀六年,我經歷了學生學習真的不容易。因為需要陪讀肯定是為了優質教育資源離家不近,不能回家吃住。要在城市可能學校條件不錯,可以住校。但在農村能住校的較少,只能在學校外面租房子住 ,學校食堂吃飯也很困難,人多飯少排到跟前不是沒飯了就是太久了等不及了。像高中午飯時間長點還好說 ,晚飯一個小時吃飯時間,還要上晚自習 ,回去做飯根本來不及 , 很多孩子只能等晚自習完了以後再做飯,這樣沒多久就會胃疼。尤其北方的冬天 ,如果沒有人陪讀照顧,那真是很慘。冰冷的住處,餓著肚子還能有心思好好學習嗎?當然也有能吃苦耐勞。再艱苦的條件下也能考出好成績,可是做為父母實在放心不下。所以陪讀有時候是迫不得已,有了陪伴孩子覺得學習有了動力,有了溫暖 ,學習也會更努力。當然你可以說三年或六年你也會失去很多 比如時間,比如錢 ,家裡沒人照顧也會荒涼。可孩子關鍵時候就這幾年,養育孩子成才是我們的責任。所以不管有什麼理由,不管有多大困難,在高中三年還是陪讀的好,為了孩子的未來,我們的期盼。



隴之戀


不值得。

我覺得父母陪讀完全是低估孩子能力的一種自以為是。

父母放下事業來陪讀,覺得自己很偉大,卻從沒問過孩子願不願意被陪讀?陪讀畢竟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父母自認為付出了很多,所以會無意間向孩子透露出:“我們為你犧牲很多”的信息,無形之中就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負擔。

一旦孩子考上了重點大學,人們就說:“多虧了他的父母陪讀,否則以這孩子貪玩的個性,不會這麼有出息!”,孩子聽到這話,當然不會服氣,於是就陷入一種自我證明的死循環裡…還可能因此怨怪父母掩蓋了本該屬於自己的光芒。

萬一孩子的成績沒有達到父母的期望,就會被抱怨:“你辜負了你的父母。”然後陷入無窮無盡的道德綁架之中。但是,孩子也不想辜負父母啊!於是就每天責怪自己為什麼那麼笨?日長月久,就變成一個自卑的人。

對於孩子來說,不管最終得到的成績是否理想,父母的陪讀行為都會帶來不良影響。對於父母呢?

孩子能上高中的人,都得有三十多四十歲了吧,

人在不惑之年,即將到達事業拋物線頂端的時候,突然停止,而且一停就是三年…孩子上完高中,事業也一去不復返了。

這個投資風險也太大了吧?

最終也許能盼到孩子成功,然後眼角掛著欣慰的淚,把前半生的遺憾和後半生的希望重重地壓到孩子身上。也許盼不到孩子成功,於是怨懟地說:“要不是因為你,爸爸媽媽本可以……”

四十歲本可以到達高峰,卻自以為偉大地為了孩子放棄事業,理所應當地讓孩子承擔你的遺憾,不覺得殘忍了點嗎?

孩子也是獨立的人,每個人的人生都應該靠自己去完成,沒有誰依附誰。父母為了孩子所放棄的事業要孩子日後來完成,那孩子日後為自己孩子犧牲的也應該由他們的孩子來完成咯?這樣子子孫孫,世世代代循環下去,就沒有一代人能為自己的人生做主了…我覺得非常可怕。

你覺得呢?


浮力麻麻


高中三年,是人生至關重要的三年,可以說是影響自己一生的三年,也是最辛苦的一年。大多數學生的家長都是外出打工,無法顧及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然而很多學生在這三年裡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變得越來越好固然可喜可賀,若是變壞了呢?家長會不會很心疼,很自責呢?所以,有很多家長就會在孩子高中這三年放下手中的事回來陪著自己的孩子。


陪讀到底好不好呢?比起陪讀,我們更應該叫做陪伴,也就是要更多的從物質走向精神。當然物質方面也很重要,給孩子保證可口的飯菜、充分的營養;有一個健康、強壯的身體,是高中學習必須的。要知道,就因為飲食不當,垃圾食品侵害,很多學生都有消化方面疾病,有些還很嚴重。

在精神方面,很多孩子可以得到家長更多的關愛,因為高中三年的精神壓力會很大,也會比較累,更是特別需要父母在身邊給予鼓勵的時候。所以這時候的陪讀會給孩子很多的信心和鼓勵,在面對高三的壓力的時候就會坦然很多。


高中三年,孩子似懂非懂,思想初步走向成熟的時候。如果這時候沒有一個人好好地引導他走入正軌,外面的誘惑太大,稍不注意就會走歪,網絡、情愛的困惑、物質的貪念、毒品、賭博那一樣染上都將使孩子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到那時即使你自己創下千億萬家產,換不回一個健康正常的孩子,那也是白搭。

我們都知道,凡事都有利弊,陪讀既然有好的一面,自然會有不好的一面。父母回來陪讀無形之中也會給孩子帶來了壓力。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局面呢?其實,很多孩子從小到大屬於留守兒童的狀態,父母的常年外出,在一起的時間少之又少,又缺少交流,孩子自然而然不會和父母有多大的話題可以聊了。

還有就是當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時,父母在這個時候可能就會多管一些。這種情況下,孩子就會有一種逆反心理,覺得父母管的太多,覺得父母會很煩。


如果父母選擇了放下手中的事回來陪讀,那一定要做到高質量的陪讀,不要像個保姆一樣的天天供著他,也不要一味的管著他,讓他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學習和生活,這樣才能更好的和孩子交流、相處。只有做到高質量的陪讀,才能真正的對孩子有益,才能值得自己所放下的這三年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