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真正的土雞為什麼不好賣?

澤文JT你值得擁有


現在菜市場都會有土雞賣,價格比一般的飼料雞都要貴幾塊錢一斤。只不過這些土雞其實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土雞,也是人工養殖的。而農村真正的土雞並不好賣,城裡人買不到農民買不起。

農村真正的土雞為什麼不好賣?

現在菜市場賣的土雞,真的不是真正的土雞,一般都是直接人工圈養的,雖然不喂飼料,但是還是用了現代的養殖手法的,所以長得也是挺大的,出欄速度也是很快的。所以價值也賣得不貴。

而真正的土雞就不好賣了,要說原因老農覺得有以下幾點。

1、土雞價格貴

現在農民自己養殖的土雞,都是餵食稻穀跟飯粒的,也是需要花點成本的。而已就算是養個一年都沒有太大,也就是兩三斤左右,如果算吃了多少稻穀的話,真的不太少,一隻幾十塊錢的成本都是需要花的。

所以賣的價格也是非常高的,往往要賣四五塊錢錢一斤,很多農民都還覺得不值得,畢竟一年也養不了幾隻,就算是幾十塊錢一斤一隻才是100多塊錢,並不能夠賺錢。只不過真的讓農民買那麼貴的土雞吃是捨不得的,他們更願意吃便宜的飼料雞,真想吃土雞就自己養了。

2、城裡人買不到,農民吃不起

另一個原因還是銷售渠道,農民養殖的土雞都是小而散,一家可能就是養殖那麼幾隻十幾只,也沒什麼人來收購,自己也不會抓去城裡賣,真的拿去集市上賣,一般人也吃不起,真的不太好賣。所以就有城裡人消費得起卻買不到,農民買得到卻吃不起的情況。

總之,現在農村真正的土雞不太好賣,但是卻非常好吃的,不知道你吃過真正的土雞嗎?

我是深山老農民,喜歡和你一起說說三農的那些事兒!歡迎大家關注

深山老農民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什麼是真正的土雞。就是隻吃五穀雜糧,吃蟲子菜葉子的雞。


農村幾乎每家都會養點雞,母雞為了吃雞蛋,公雞吃肉。本身養的也不多,自己家裡都不夠吃怎麼可能拿來賣。

至於題主這個問題為什麼真正的土雞難賣,你應該指的是農村批量養的自認為是土雞的雞。


那我們來說一說為什麼不好賣。

1、真正的土雞價格很貴,在我的家鄉土雞的價格60元一斤,而且是活雞。如此高昂的價格,不是每個人都買得起的。



2、雖然價格貴,但是城市裡不缺有錢人,農村的雞怎樣才能賣到城市裡,怎麼賣給消費者,這就是最難的銷售。

3、土雞營養豐富,所以市場需求也很大。但是消費者擔心被騙,用不是土雞來冒充土雞。所以如何證明你的雞是真正的土雞,嘴巴說沒用,消費者不相信。所以讓消費者相信你的雞是真正的土雞,你要去想個好辦法。


宇航農業


不請自來,我是一個來自農村做養殖的小夥子。

土雞屬於從小沒有餵養飼料、激素等東西,養殖週期比較長至少六個月以上的,進行放養的雞。

真正土雞為什麼反而不好賣呢?

信任問題,現在市場上充滿了假土雞,大多數都是圈養以後,在外面放養一個月,改善一下肉質然後當做土雞售賣,不懂的人高價買了假的土雞然後越來越不相信真正的土雞。消費者不再信任土雞的產品。



價格問題,真正的土雞,飼養週期長,肉料比較大,飼養成本高;假土雞,飼養週期短,肉料比較小,飼養成本低,假土雞在售賣的價格上可以便宜,但是真正的土雞因為養殖成本高,售賣價格稍微低點兒就可能虧本。相差比較大的價格,都打著土雞的嚎頭,很多人寧願選擇價格低一點兒的,讓真正的土雞不好銷售。


宣傳問題,農村經濟落後,宣傳手段少,當地消費水平較低,對於產品的宣傳有很大的阻礙。高消費的消費者找不到產品,而農村人又找不到真正的土雞。

以上僅屬個人觀點,喜歡的點個贊,不對的地方留言評論,謝謝!


做農業的麻瓜


我也奇怪,農村養雞的出路到底在哪裡?

前段時間,因為老婆就要坐月子的緣故,所以回了一趟鄉下老家,買了兩隻土雞。

雞是在以前隔壁的嬸嬸家買的。她養了十來只。

土雞的市價,目前是20多塊錢一斤,她只給我算了20。就這樣,兩隻雞,共重9斤,180塊錢。

我注意到,她接錢的時候臉上並沒有太多喜悅的神色。

嬸嬸臉上並無太多喜悅

這是為什麼?莫非養雞不賺錢?

果然,她說:確實不賺錢,像賣糧食一樣。

我來了興趣,就問:養到這麼大的雞,你要喂多久時間?

她答:七個月吧。

我有些驚訝:要這麼久?

她說:要的。這是土雞,不是飼料雞。

我問:你平常都喂些什麼?

她說:喂穀子、糠、苞谷、剩飯、蟲子啥的。

我問:那七個月要喂多少糧食?

她說:要用掉1000斤穀子吧。

我問:穀子多少錢一斤?

她說:一斤一塊,跟糠一樣。

嬸嬸的土雞

我在心裡為她算了一下:一隻雞喂七個月,需要100斤糧食,那10只雞的成本就是1000塊,平均每隻雞的成本就是100塊,而她兩隻雞才賣我180塊,這樣一來,豈不是不賺反虧?而且,這還沒算雞苗的成本呢。

但是,她為什麼不喂飼料呢?

她說,飼料也不便宜,還比糧食貴一點,還不如喂糧食呢。

既然如此,那為什麼還要養雞?

她說:不然養什麼?我一個人在家,也養不了豬?

我無語。農村養雞的出路究竟在哪裡呢?

或者說,究竟怎樣才能降低成本呢?

我覺得她不應該心疼買飼料的錢,畢竟喂飼料的話,四個月就可以賣了。這樣才有賺錢的空間啊。

後來,我遇到了一個養雞場的老闆。他養了好幾百只雞。

跟那位嬸嬸不同,他的雞打過疫苗,喂的也是飼料,也確實四個月就能賣,但是他說,他去年虧了一萬多。

為啥?

他說,規模化養殖必然會遇到雞瘟等問題,存活率能到80%已經不錯,因此賺不賺錢還得看行情。行情好的時候能賣30多塊錢一斤,

行情差的時候連20塊錢都賣不起。

不過我還是想不通:為啥個體養殖虧錢,規模養殖還虧錢?還有什麼沒算進去?

對了,母雞總會下蛋吧?一隻母雞,7個月能下多少隻蛋?一隻蛋多少錢?如果10只雞裡有7只是母雞呢?

他說,蛋是不值啥錢的。才一塊多錢一個。而且,母雞不能天天都給你下蛋。每兩個月得歇一歇。還有,母雞孵小雞的時候,也下不了蛋......

我徹底暈菜。

所以,農村養雞的出路到底在哪裡?


秋心筆記


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我所在的山村比鄰一個旅遊景區,景區的附近有很多農家院,每個農 家院都有土雞的各種菜品,生意也非常的紅火,顧客經常是吃一份,然後順便買幾隻土雞回家。

\r\r今年我的山上小院裝修時請的當地的木匠師傅,木匠師傅和我講那些農家院的土雞全是從養殖廠 購置的淘汰雞,然後放在山上圈起來,以假當真的賣給城裡人。

\r\r\r成本的問題

\r真正的土雞蛋1.5元以下是不會賺到錢的,我做過成本核算。\r

\r銷路的問題

\r農民會養的不會銷,會銷的不會養,缺少平臺或者說銷售渠道。

\r\r真偽的問題

\r這類產業需要做成自己的小品牌,否則很難讓人相信。

\r再而做成小有名氣了,對產業人也是不小的挑戰,真假、利潤會在心中不停的徘徊。\r\r\r所以現實中真正養土雞的人很少,而快速養殖廠很多。

\r\r關於購買:高價的不一定是真的,但低價的一定是假的。

\r在這個特殊的時代,想吃到真正的土雞,最為可靠便利的方式是去結實一個鄉村的老鄉,直接購買。\r




六象


作為一個農村人,我覺得真正的土雞不是不好賣,而是人們擔心不是土雞、價格高和信息不對稱等因素造成的。


首先擔心不是土雞。農村人養的土雞也叫草雞、笨雞,這種雞未經過雜交和優化配種,個頭小,腳杆黑細,一般實行自然生態放養,公雞冠大鮮紅,性子烈好鬥,而母雞雞冠很小。

這類土雞有較強的野外覓食和生存能力,最適合在果園和林地養殖,白天很難捉到,要到天黑了雞迴圈或者上樹棲息的時候才抓得到。

如果在農村長大或者有養殖經驗的人,看看摸摸就知道。但是也有很多商販把外形、毛色相像的飼料雞充當土雞賣,不小心上當的人買了一次就不再買,認為沒有真正的土雞,所以不敢買。


其次是土雞價格要相對高。真正的農村土雞最少要養殖半年以上才能賣,就是我們說的小水母雞和小叫公雞,如果要下蛋母雞或者大閹雞,至少要養殖一年以上。

土雞因隨時處於運動狀態,肉質比較緊實,味道也更鮮美,所以雞和雞蛋的價格都相對要高。我拿我們落後點的小山村來說,不管是來村子裡買,還是背到市場上賣,土雞最少要23塊一市斤,如果是過年吃的大閹雞最少在26塊一市斤。


雞蛋論個數賣,不管大小都是1.5元一個。一隻土雞也就3斤多4斤左右,價格在七八十塊一隻,所以很多人嫌貴。

三是信息不對稱。這是最致命也是最關鍵的,真正想賣土雞的人找不到買家,聽的來買雞人議論自己的土雞不真價格貴心裡很委屈,而真正想買土雞的人又買不到,花了高價還買了“假土雞”,這就是信息不對稱。


我們這裡養殖土雞的人要麼專門找餐館、專賣店出售,要麼就打廣告讓人們自己到家裡或者果園、林地來捉來買,這樣大家心裡都比較滿意。

因此,綜上所述,不是農村真正的土雞不好賣,而是養殖和銷售出現了偏差。你覺得對嗎?


花腰妹


首先這個問題暴露出來的就是信息不對稱度,城裡的人花50元一斤或者更高的價格托熟人去鄉下找土雞的大有人在!所謂的農村真正土雞不好賣,是因為養的人沒有銷售渠道,都是去集市上被雞販子收走,這個雞販子會經過複雜的多次轉手,到城裡絕對的供不應求,因為都是熟客戶購買,價格也比市面正常價位高很多!而消費者自己認為自己的圈子裡面存在的那個才會是土雞,對於市面偶爾有的土雞也不會認識,所以只要市面土雞比一般的高點,大家就會覺得可能是假土雞,寧願買低價肉雞,也不願冒著上當的危險去買土雞!這樣一來農民的土雞又只有轉回去被雞販子購買,加價賣給消費者!所有這個輪迴裡面,養雞的要做的就是怎麼讓消費者來知道並且相信你的確實是土雞,他們對真土雞的價格承受能力遠遠大於你的價格要求!






初一農業


我們農村現在都是些老人和孩子在家,吃不起土雞,城裡人又不知道,再說還是不相信!我也展現一下我家的雞:






無哥不歡


真正的土雞不是沒有,只是已經不多見了,目前農戶家中差不多都散養了幾隻雞,但都是品種不純的,換句話說是變了種的三黃雞以及麻花雞,這兩種雞如飼養的好可以長至7、8斤重,不象過去的土雞,隨你怎麼養,最大個的只有4斤左右。真正的土雞個頭適中,尾巴上蹺,羽毛豐滿,腿不是很長,而且腳上會長毛,就象穿了褲子似的,這種雞免疫力強,全身肌肉緊湊,手摸無軟綿綿的感覺,平常也不需要在食物中添加亂七八糟的消炎藥,6個月只有2.5至3斤,出攔不會超過4斤,9個月齡期最養味。

現在在農戶家散養的雞統稱“土雞”,其實不然,它只是一般的三黃雞和麻花雞,由於餵養的食物與養雞廠的食物不同,養雞廠是以雞飼料為主食,另外添加少許米糠或麥麩,而且需要藥物相伴,有些壞了良心的養殖戶還在飼料裡添加激素,使雞長個快,手感軟綿綿的,3、4個月出攔也是不奇怪。

其實農戶家養的基本上是相同品種的雞,只不過是散養,早上放出去之前喂點剩飯剩菜拌米糠,有時喂點碎米粒稻穀什麼的,然後就由它在外面覓食,什麼草籽啊,蟲子啊,沙粒啊,有啥吃啥,這樣飼養的雞雖然個不大,時間也長,成本也高,如果雞不害病、長時間的飼養也可以達到5、6斤的體重。

這就是養殖廠與農戶散養的差別,農村的土雞為什麼不好賣,一是因為雞的品種繁雜,畢竟識貨的人還是少,怕買到假土雞就吃虧了,二是農戶養幾隻雞也不容易,價格太高人家不願買,價格低了又捨不得賣,漫天要價又怎麼樣呢?50元一斤高不高?確實是很高,但其實虧死了。所以就造成了農村的土雞不好賣的局面。

其實我也不懂養雞,只是家裡也散養了幾隻,吃了的糧食看到都心痛,但家裡那位堅持要養,說是在外面工作的人要回家過年滴,年夜飯的餐桌上怎麼能少了美味的土雞呢?

謝謝各位的閱讀。





頁川木木1


我們家散養了幾十只土雞,過年的時候被城裡人開車過來買走了。根據我自己瞭解的情況,我來說一下為什麼土雞不好賣。



首先,土雞的養殖成本比較高,養殖週期比肉雞要長很多。因為養殖土雞屬於放養狀態,喂的多為穀類,有時候甚至不用喂。土雞到處跑,每天消耗的能量比較多,這也是為什麼土雞顯得個頭相對瘦小。吃過土雞的人都知道,土雞肥油特別少,而且肉質非常緊。這跟土雞運動量不無關係。



然後就是銷售價格。成本高和飼養週期長導致了土雞價格高一些。又因為土雞的產量比較低,市場上的份額低,這就會讓很多市民認為市場上賣的雞不是土雞。其實這在生活中非常常見。這也是為什麼城裡人直接到我們這鄉下村裡直接收購。因為這樣購買的他們才認為是真正的土雞。



所以題主說的土雞難賣應該指的是土雞在農產品市場上比較難賣。因為價格高,市民又怕買到假貨,所以才會難賣。如果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你賣的土雞是真正的土雞,那麼土雞還是非常好賣的,畢竟大家都認為土雞好吃,營養價值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