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和山西都愛吃麵食,區別在哪裡?

ONE萬泉


陝西和山西面食種類都很多;

煮的、蒸的、炒的、悶的、烙的、涼拌的;

帶湯的、幹拌的,油潑的、臊子的、加滷的、加炒菜的;

寬的、細的、薄的、厚的;

長條的、三角的、四方的,菱形的,捲起來的等,種類繁多。

陝西關中主要是以小麥粉做,東來西往在此融合,油潑面、Biangbiang面、臊子面、棍棍面、面片、撥刀面、大刀面、旗花面、漿水面、老哇撒、拌湯麵等,麵條種類很多,即使很簡單的麵食,色香味也要做的很誘人,如油潑面,酸辣為主;陝北是黃土高原,種蕎麥、豆類、穀子等雜糧比較多,以蕎麥麵、雜糧面為主!

山西表裡山河,種雜糧較多,高粱面、蕎麥麵、豌豆麵、玉米麵等,麵食有:刀削麵、大拉麵、刀撥面、撥爛子、剔尖、餄餎、貓耳朵、揪片等,種類繁多,蒸、煮、炒、燴,做法上種類也很豐富。做面很多都會另外做滷,用料更足些,喜好酸味。

但是麵食調味方面,陝西比山西做的口味要重些,更爽口刺激一些。

個有所好,重口難調!你愛吃的,就是美味!

山西稱三晉,陝西稱三秦,拼音都一樣,秦晉之好,山陝一家親,融合度認同度都是很高的。山西運城也屬於關中城市群,山西西北和陝北就隔了條黃河,信天游、走西口大家都在唱,就更不必說了。


平頭哥西北


你好,作為在山西上了四年學的陝西人,我來給你回答。我認為區別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做法,山西那邊吃的最多的應該是刀削麵,主要有以油潑居多,當然也有打滷麵,我記得上學那會食堂的打滷麵最便宜,油潑刀削麵每次排很長的隊。而陝西人面就比較多,比如西安這邊的biang biang面,棍棍面,岐山的臊子面,西府鳳翔的削筋面等等。


第二,吃法,山西那邊幾本都是打滷和油潑,也就是面裡直接澆點滷或者炒好的菜,而陝西這邊一定是要調好,也就是鹽,醋,辣子都放好,然後在澆滷或放菜。


第三,我特別想說的,就是辣子,山西的辣子說實話我真的吃不下去,算是那種小碎片,還跟辣椒中的籽混在一塊,真的是看著都不香,況且很多店裡的辣椒都是乾的,沒有一點油,現在想想四年裡怎麼吃的,因為我個人很喜歡吃辣,再來說說陝西,陝西的辣椒基本都是辣椒麵,起碼關中一帶都是這樣,辣椒裡面一般都會有香料,吃起來非常香。

好了,洋洋灑灑說了這麼多,其實總的一句話,習慣陝西的面了,去了外地真不習慣。


低調著末路


我是山西人,我愛吃麵,我也是頭條美食自媒體作者,每天都要拍一個山西的美食,尤其是山西的麵食,我拍了很多種,也有很多陝西的網友說陝西的麵食好吃,我發的這兩張圖片是油潑面和biangbiang面,味道不錯,或許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覺得我們山西那種澆各種滷和各種菜的麵食也特別好吃,大家可以點擊我的頭像看我的視頻,很多的山西面食,做法和味道各式各樣,以後別再比較哪裡的麵食好,尤其是山西和陝西,秦晉之好,不分你我👍👍👍





山西小胖


這是我做的手擀麵




虎躍龍騰42481341


山西人,在陝西生活過。這兩個地區的飲食乃至其他風俗文化有非常大的差別,但又有交叉。

我不太懂飲食,就拿我個人見聞來說點差別,首先麵食的包含非常廣,主要說狹義的,也是家常吃的白麵麵條:

1、山西很多時候面和配的滷是分開做的,接近於吃米飯炒菜的吃法,分別做好了之後再配在一起吃,而陝西很少有這麼做,主要的兩個大類哨子面和油潑面,調味的和主食麵,都是在做的過程中已經合體了,做出來是一個整體。

2、山西的麵食非常重視麵條本身的刀工、做法的精細程度,面本身的加工工藝也種類繁多,對面食本身更講究,會影響到口感,而陝西的飲食就粗獷的多,口味也重,更重視味道帶不帶勁,吃起來要的是那種快感。

3、上面有提到陝西辣出頭,山西酸出頭。這個不太準確,首先,陝西的麵食是酸辣味的,但是這個酸辣也是做的過程中就加進來了,而山西確實不太吃辣,愛吃醋。但這個過程中是做好上桌以後自己倒醋。

4、因為山西人吃麵是從湯裡撈出來的白水面再配滷或菜來吃,所以確實湯麵很少。而陝西面食分為岐山哨子面和油潑面兩大流派,前者是湯麵,後者算是乾麵,(biangbiang面約等於油潑扯麵)。

廣義上的麵食,那差別就更遠。山西人愛吃粗糧,蕎麵、莜麵是主要原料,如蕎麵灌腸和碗禿(其實是一個東西,但做法不一樣),莜麵餄餎(魚魚)、栲栳栳等等。另外山西還有一種麵食,豆角燜面,接近於其他地區的滷麵。

而在陝西,廣義上的麵食最有名的當然是羊肉泡饃,因為陝西回民比較多,這個是清真特色很重的麵食。其他的饅頭、餅之類麵食就不多講了。

另外補充,晉西南的飲食可能更接近關中特色,而陝北東部的飲食更接近山西。

在外地省市,相對正宗的陝西風味飯館雖不多,但還算常見,但山西風味的飯館,極少。


豆苗快長大


山西,陝西有什麼比的?自說自家好。陝西中國北方的美食之都,理論上比四川低一個檔次,全國第二。而山西菜為晉菜,一般,閻錫山都說了晉菜不上臺面。但是論麵食陝西和山西沒有可比性,山西是世界公認的麵食之都。說到這裡可能有人不服氣。我就說幾點吧。 麵食不單單指麵條餅子這些,我瞭解山西糕點最出名,做法多,味道很好。曾經的宮廷御用糕點師傅多數出自山西。陝西這方面相對要差一些。 單就常吃麵食論兩地各有千秋。山西面食講究質感。陝西講究味。在山西論面好吃不好吃要說面是否勁道。在陝西則是看味道是否足。如果山西刀削麵用岐山臊子面的紅油臊子我想沒人愛吃,如果陝西褲帶面就放點香菜到點醋那一定都咽不下。


niuerhj123456


陝西關中地區,山西晉中,晉南,都是產麥區。以冬小麥為主要產區。這種小麥筋道,適合做各種麵食。以山西從北到南,以麵食為主,並且花樣繁多,各種雜糧面的搭配也很有特色。比如白麵參點綠豆麵,特別韌,筋到。配點高梁面,能做多種花樣,藉助工具,能做出十幾樣美食。

春天,以綠豆麵,高梁面,配合白麵,做出各種花樣配以各種調料,青菜,有雞蛋西紅柿,豬肉豆豉,韭菜等,做好的各種滷。面撈好,想怎樣吃,自己放調料,滷。以自己的口味去放調料,有清淡的,有味厚重的。油鹽醬醋都有小盆放好,辣椒也是有油炸的,有炒好的,隨意放。

春,夏以清淡為主,到了冬天,各種羊肉捎子,應有盡有。以羊肉為主的湯面,配上各種餅子,吃的還是蠻舒服。

反觀陝西,大刀闊斧,扯麵,揪片,還有一種褲帶面。也有幾樣搭配好的調料,可都是冷的。我也去過陝北幾個地方,基本上都是一鍋麵,油撥辣子,鹽,很少有滷。調料做法單一,沒有山西這面花樣多。

口味重是一特色,經常看到手端一碗麵,碗裡面紅紅的,油油的,盡是紅辣椒’。

這就是極大的區別!可能我是山西人,有點偏向山西吧!


用戶5894663192


山西的面只有在家常,山西家常吃麵其實是單獨炒了菜再和煮好的面拌到一起,根據個人口味配上調和,也就是說一家人可能各自的飯口味都不一。市面上賣的炒麵和滷麵家常很少吃。而進入現代以後外地人很少能進入本地家庭吃家常飯,都在飯店解決。而且山西人對面的做法比較多拔尖、剔尖、擦尖、揪片、山西扯麵、斜切、貓耳朵、手擀麵、和撈麵、撅片子等。而且山西人講究五穀雜糧都吃點經常各種面混著活,所以山西人有個自嘲說法是除了欺負土疙瘩就是欺負面疙瘩。

陝西面則在家常和飯店你都能嚐到,在陝西則更擅長做各種風味的配料也就是在澆頭上,臊子面、油潑面、還有各種風味的滷,所以如果你要想在飯店吃飯好吃的面個人還是推薦陝西更優一些。

另外,麵食文化本來就是山陝共同的文化,你如果真想嚐到山西飯店裡的麵食美味,也只有在運城和臨汾。而運城和臨汾人的面和陝西更接近一些,就好像你想要吃陝北的麵食,市面上一般也很難吃到一樣,因為他更接近呂梁。


西頭街上


我是陝西人,在山西太原待過半年多,那裡的面也挺多,河撈,盤龍,剔尖,刀削,打滷……各種各樣,花樣挺多,恕我直言,個人也只吃過這麼多種,山西面食味道偏醬香,鹹味,面也算還可以,但是就是吃不出陝西面食的麥香和勁道還是爽快勁。個人的胃不太好,難消化的食物身體受不了,吃陝西的麵食從沒有遇到過吃過飯胃裡難消化頂的難受的事情。吃山西的面碰到過好幾回。另外說一句,山西的麵食不止是小麥,還有莜麵等一些粗糧面,陝西也有粗糧面,但確實沒有山西的粗糧面出名,但說實話,我吃不太慣山西的粗糧面,和個人的口味有關……額,直接說吧,就是難吃。山西的朋友有機會去試試陝西渭南大荔的爐齒面吧,那才是將陝西面食做到精髓的麵食,兩指寬a4紙薄厚的面還能做的分外勁道,一碗酸湯香的發抖,再來一個月牙燒餅夾饃(大荔當地人吃的肉夾饃基本上都是月牙燒餅),就是給個神仙也不換。


肥而不膩147472773


哀,山西厚重的文化歷史,淳樸的民風,精打細算的過日子。這是全國比不了的。都知道荊軻刺秦王,荊軻學劍,師父是榆次的智伯。誰知道?歷史上最早的俠客,豫讓。那個把忠義人性演繹最完美的俠客,誰知道?介子推背母上山,燒死綿山,忠孝兩全的人,誰知道?霍去病,衛青,關羽,尉遲恭,薛仁貴。那些猛將,誰知道都是山西人呀?閻錫山的小鐵路,硬是沒能讓鬼子進山西大的殺戮,在那個動盪的年代,山西算是比較幸運了。。說到麵食,數都數不過來。隔十來裡地,吃法都不一樣。榆次的桃花面,陽泉的抿格鬥,抿曲,大同刀削麵,臨縣的合愣子,碗托子,臨縣餅子剁豆腐。長治的爐面,驢肉甩餅。永濟的餃子,油潑面。靈丘的苦蕎麥餄餎。民間的手把子大拉麵,燜面,燜拌湯,揪片兒,豆麵踢尖兒,蕎麵疙瘩子,沾片子,。。。。太多了。山西飯,將就清淡,吃肚裡舒服。還有,意大利麵,,就是馬可波羅從山西傳過去的。現在意大利博物館都有山西古代木頭做的餄餎面機子。。我山西的,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