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上有句老話叫“救急不救窮”,你怎麼理解?

陳海淵


自古以來在農村就有很多關於窮富的話題,從古到今農民都是勞苦大眾的典型代表,歷朝歷代受盡了“白眼”和欺凌。所以傳統的農村老話裡最能揭示出貧窮的本質!“救急不救窮”相信是大家很小的時候就聽過的一句俗話,但是很多人卻比更不能深刻領會這句話蘊藏的真諦。為什麼急可以救,但是窮卻不能救呢?主要是因為“救急”是階段性的經濟幫助扶持,雖然被幫助的人家缺錢用但是這僅僅是眼下手頭錢緊,並不代表人家就真的沒有錢,可能錢是用在了別的地方一時半會兒週轉不過來,只要是先把難關度過去很快就可以翻身把錢還上的!畢竟人生在世,生活都是多變的,我們難免會遇到些挫折和暫時的困境,都需要有人伸手拉一把。但是貧窮是救不了的,有句話說得好“這世界上只有一種病治不好,就是窮病!”貧窮是代表已經喪失或則很大程度喪失掉獲取財富的能力,一旦進入到貧窮的生活狀態下,生活等於是被逼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盤旋在不停的欠債還債過程中無法抽身,從始至終得不到財富的積累,沒有造血能力只能依賴別人不停的接濟,但是誰接濟誰都是有限度的,面對“填不滿的窮坑”誰會甘願一直這樣做呢?


駿景農業


“救急不救窮”是一句俗語,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這句話其實是很有道理的,它教我們在生活中如何對待發生在身邊的事情。下面就談談我就這句話的見解。

救急,就好比當一個人感到十分口渴的時候,在四處尋找水時,你遞給他一瓶水,他就會十分感激,一直記著你。相反,如果這個人他不口渴,剛剛喝了水,這時你同樣給他一瓶水,這一瓶水對他來說就可有可無了,或許他很快的就會忘記 。急乃是迫在眉睫,燃眉之急,此刻只要我們伸手幫忙,就能一下子解決他人的困難。

救窮,俗話說三家富救不了一家窮,我們可以一次兩次的去幫助對方,但如果讓我們永遠的幫忙就是不可能的,正所謂治標不治本,要深入瞭解問題的所在,如果是那種遊手好閒,好吃懶做的人借錢給對方,就會讓對方產生依賴效果,更加不思進取,這種窮我們幫不了。要是那種真正的窮呢,我們可以幫忙介紹更加好的賺錢方法,或是依靠大眾的力量或者有關的機構的幫忙。

簡單的如果只是一時的著急需要幫助這個是可以的,要是那種長期的,可能一時幫得上忙,但長期的就無能為力了。




路餘生TO


這句話其實很好理解,那就是遇到親戚朋友有難處的時候,就要遵循求急不求窮的原則。只借給遇到急事需要用事的人,而不借錢給一直都是很窮的人。

農村上有句老話叫“救急不救窮”,你怎麼理解?

至於為什麼只救急不救窮,也是跟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話有關係的。與其借錢 給窮人,不如傳授一些賺錢的方法讓他們自己致富。如今在農民真的就有不少是明看起來很窮,看著非常可憐。但是他們過來問你借錢,你可憐借給了他們,基本上就是有去無回了,因為他們一直都會地麼窮,他們借錢可不是拿去種菜搞養殖,而是喝酒吃肉的,這樣的錢借出去肯定是拿不回來的。

所以這才是有了農村的老話,救急不救窮,不是農民狠心不關心窮人,而是指的那些好吃懶做,不思進取才造成自己窮的人,這樣的人是不值得救的,你以為拉了他一把,其實過後就忘記了,也不會對你感恩。

而為什麼要救急,那是因為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碳,當遇到急事需要幫忙的時候,這個時候去拉他們一把,才是顯示出自己的重要性,同時被救者會把你當成大恩人對待。再者同到急事都是剛需用錢,不存在將錢拿去其它用途的條件,這樣的錢借出去才更有價值,也能夠收得回來。

所以說救急不救窮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在現在還是在非常實用的。平時我們借錢也是要遵循借急不借窮的原則,這樣才能夠保證自己的錢財不失損失,才能夠讓自己的幫忙利益最大化。

不知道你對於這句話是怎麼理解的呢,你在平時是不是也會遵循救急不救窮的原則呢,都說說吧。


深山老農民


農村老話:救急不救窮。這句話表面看似缺乏同情之心,顯得人心有些冷漠,但實際上是有一定道理。

第一、救急。人都會遇到突發情況,尤其是在農村,由於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很少有家庭擁有大量的積蓄,因此,一旦家庭遇到突發狀況,比如有人突然發生重大疾病,或者遇到天災等,導致整個家庭的生活一時間無法正常運轉,這個時候急需要得到親朋好友的救濟和幫助,才能度過難關。

第二、救窮。一個家庭之所以窮,不是一時半會兒造成的,而是長期以來,因為各種原因所導致的一個家庭狀況。也許是因為家庭成員懶惰,造成經濟狀況不好;也許是因為常年有開支,導致入不敷出;也許是因為社會不穩定,導致民不聊生……總而言之,一個貧窮的家庭,除了中彩票等偶然情況外,是沒法一下走出困境的。

第三、為何救急不救窮?突發的緊急情況是可以靠別人的救濟而渡過難關;但是,窮是別人沒法救濟的,如果沒有從根源上解決貧困人民的經濟造血功能,只是一味輸血,無異於治標不治本。所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固有,救急不救窮一說。





農民工談三農


農村上有句老話叫“救急不救窮”,你怎麼理解?

“救急不救窮”,確實挺有丹姐的一句話,意味深長啊。

“救急不救窮”,農村的窮人,分這麼幾種,身有殘疾的、孤兒寡母的、老無所依的還有那種遊手好閒、不務正業的懶漢。對於這些人來說,很難有幫扶的路子可走。你給他技術,沒那個能力也沒那個體力去經營;給她琢磨塊耕地,也沒技術和資本去種植;給他們找點營生吧,沒準還得搭錢。所以,對於農村的窮人來說,想幫他們富起來挺難。這也是為什麼國家的精準扶貧政策落實到基層就變樣了,不是基層的工作人員不幹活,是難度太大了。雞窩裡飛出來金鳳凰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句口號就能飛出來的。所以,說窮人不是不能救,你是想不出能救他們出苦海的路子啊。

對於在他們的緊急、危難關頭可以適當的伸下手幫幫忙的,但是千萬不能起憐憫之心一直不撒手啊。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農村人救急不救窮,我的理解是,人只有到了山窮水盡,走投無路,四處碰壁,沒飯吃的情況下,你才能救他,否則在他吃飽肚子的情況下,你去救他,他是記不住你的恩情的。

所謂救急不救窮,就是隻要好手好腳,勤勞不懶,雖不能大富大貴,但也不至於窮得沒飯吃,揭不開鍋蓋。—個人如果因為遊手好閒,好吃懶做而導致貧窮,別人再救他也只是—只喂不飽的狗,只救得了—時,而救不了—世。

如果一個人因為生了大病,或者意外變故而導致因病致貧,國家會把這樣的人列入低保,扶貧對象,這樣的人才情有可原,有同情心的人都會紛紛解囊相助。

我老公年輕時因為家庭弟兄多,家裡貧窮,父親去世得早,他14歲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人帶大弟兄四個不容易,他讀到初—就棄學了,16歲便在社會上闖蕩,他在武漢水泥廠呆了很多年。當年,有—個英山的老鄉因為身上沒錢吃飯了,問別人借100元吃飯,借了二,三十個人,都沒借到,這個說他沒有,那個說他沒有,那時窮,人的信任度更低,那時100元還算是多的,當他問我老公借時,我老公毫不猶豫地就借給他了,雖然最後他錢也還了,就因為救了他的急,他非常感激,後來這個人也混得很不錯,據說當了銀行的行長。後來我老公和我結婚,他聽說了,專門請假帶禮品來參加我們的婚禮,對於當年借錢的事,仍然非常感謝,對我老公的人品非常讚賞。

這就是為什麼農村人救急,不救窮。


花蕊魚


這句俗語是針對錢財方面而言的。應該很多地方都有流傳。

"救急″是指救於危難。重點在一個"急“字。比如,等錢救命。如果不及時救助,就會喪失挽救生命的機會;再比如,某些舉措,成功在望,只需伸手幫扶一把就行,否則功虧一簣。

不救窮是有一定道理的。

窮有很多原因,但是在以前,大多數貧窮與好吃懶做,與不務正業,與遊手好閒有關。如果施給錢財,一是無力償還,二是隻會讓其產生依賴,更加喪失奮鬥的動力,得過且過。

如現在說的扶貧那樣,真正的扶貧,不是幫資金,而是從根本上解決貧窮問題。幫扶技術,幫扶項目。

總而言之,救急,重在救得有意義,有價值!急別人之急,急別人之難。別人會永存感激之心。救窮就不一樣了,借給的錢財,可能如肉包子打狗一一有去無回,有時甚至會嫌借得少,心生怨恨,還可能因為催討時成為仇人!

你們認為呢?大家可各抒己見。





荊楚文藝


老話有一定道理,有時也有失偏頗。

救“急”,能解燃眉之急,不過有窮人之急,也有富人之急,又豈能以窮人不救為藉口。救“窮”,能止望梅之渴,窮人渴,富人亦渴,又豈能以富為藉口而借之。窮富應辨證待之,君不見多少光豔一時的富豪,巧取豪奪負債累累,仍舊欺騙世人,p2p平臺跑路,集資騙人,為何世人趨之若鶩,勢利眼而已罷了。

這其實包含一種投資的眼光,既然是投資,又豈能以窮富論之。《正陽門下小女人》老倔頭一家夠窮了,但徐慧真幾十年如一日的扶持,終於合作雙贏。如果徐慧真因為老倔頭拋棄自己而不管不顧,後果可想而知。又時候窮人,不是不能變富,只是社會不公平造成的,如果有了機會,誰願意貧窮。政府因為貧窮人口多,就不管不顧了嗎?後果會如何?

智者救人,又豈能以一時的貧富而論之,關鍵要抱者投資的眼光,不僅授之以魚,還要授之以漁。這句話應“救急也救窮,善莫大也”!


三思堂


當你真有急事的時候,比如說買東西忘記帶錢包了,或者今天要交費你忘記帶了,大家都可以借給你,因為都是同學同事,互相幫助是應該的。窮,在我看來分兩種,一種是整天跟別人借錢,不管是不是真有用,或者是買需要的東西,什麼的錢都跟被人借。這種人是不能借個他的,一點錢沒關係,但是不能助長這種人的習慣,好吃懶做遊手好閒不務正業的人才整天借錢度日呢。另一種是真窮,邊遠山區的人農民是真的連飯都吃不上,像這種的人,我們可以一次兩次的借錢給他們,但是不可能永遠的無條件幫助,這是應該由政府去接濟的,一般人無能為力。


手拍世界x


救急,朋友們遇到事情急切的需要幫助時,這個時候施以援手幫忙使其度過難關,事後朋友們會記得你的好感恩於你。不救窮,決不能長期的直接給予被救者物質,來改變被救者窮這種狀況。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就是這個道理。你一直給予被救者好處,時間一長他就會認為你們關係好你幫他是應該的。如果有一天你不幫他了,就有可能會遭到他仇視,從此恩人變仇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