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上有句老话叫“救急不救穷”,你怎么理解?

陈海渊


自古以来在农村就有很多关于穷富的话题,从古到今农民都是劳苦大众的典型代表,历朝历代受尽了“白眼”和欺凌。所以传统的农村老话里最能揭示出贫穷的本质!“救急不救穷”相信是大家很小的时候就听过的一句俗话,但是很多人却比更不能深刻领会这句话蕴藏的真谛。为什么急可以救,但是穷却不能救呢?主要是因为“救急”是阶段性的经济帮助扶持,虽然被帮助的人家缺钱用但是这仅仅是眼下手头钱紧,并不代表人家就真的没有钱,可能钱是用在了别的地方一时半会儿周转不过来,只要是先把难关度过去很快就可以翻身把钱还上的!毕竟人生在世,生活都是多变的,我们难免会遇到些挫折和暂时的困境,都需要有人伸手拉一把。但是贫穷是救不了的,有句话说得好“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病治不好,就是穷病!”贫穷是代表已经丧失或则很大程度丧失掉获取财富的能力,一旦进入到贫穷的生活状态下,生活等于是被逼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盘旋在不停的欠债还债过程中无法抽身,从始至终得不到财富的积累,没有造血能力只能依赖别人不停的接济,但是谁接济谁都是有限度的,面对“填不满的穷坑”谁会甘愿一直这样做呢?


骏景农业


“救急不救穷”是一句俗语,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句话其实是很有道理的,它教我们在生活中如何对待发生在身边的事情。下面就谈谈我就这句话的见解。

救急,就好比当一个人感到十分口渴的时候,在四处寻找水时,你递给他一瓶水,他就会十分感激,一直记着你。相反,如果这个人他不口渴,刚刚喝了水,这时你同样给他一瓶水,这一瓶水对他来说就可有可无了,或许他很快的就会忘记 。急乃是迫在眉睫,燃眉之急,此刻只要我们伸手帮忙,就能一下子解决他人的困难。

救穷,俗话说三家富救不了一家穷,我们可以一次两次的去帮助对方,但如果让我们永远的帮忙就是不可能的,正所谓治标不治本,要深入了解问题的所在,如果是那种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人借钱给对方,就会让对方产生依赖效果,更加不思进取,这种穷我们帮不了。要是那种真正的穷呢,我们可以帮忙介绍更加好的赚钱方法,或是依靠大众的力量或者有关的机构的帮忙。

简单的如果只是一时的着急需要帮助这个是可以的,要是那种长期的,可能一时帮得上忙,但长期的就无能为力了。




路余生TO


这句话其实很好理解,那就是遇到亲戚朋友有难处的时候,就要遵循求急不求穷的原则。只借给遇到急事需要用事的人,而不借钱给一直都是很穷的人。

农村上有句老话叫“救急不救穷”,你怎么理解?

至于为什么只救急不救穷,也是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话有关系的。与其借钱 给穷人,不如传授一些赚钱的方法让他们自己致富。如今在农民真的就有不少是明看起来很穷,看着非常可怜。但是他们过来问你借钱,你可怜借给了他们,基本上就是有去无回了,因为他们一直都会地么穷,他们借钱可不是拿去种菜搞养殖,而是喝酒吃肉的,这样的钱借出去肯定是拿不回来的。

所以这才是有了农村的老话,救急不救穷,不是农民狠心不关心穷人,而是指的那些好吃懒做,不思进取才造成自己穷的人,这样的人是不值得救的,你以为拉了他一把,其实过后就忘记了,也不会对你感恩。

而为什么要救急,那是因为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碳,当遇到急事需要帮忙的时候,这个时候去拉他们一把,才是显示出自己的重要性,同时被救者会把你当成大恩人对待。再者同到急事都是刚需用钱,不存在将钱拿去其它用途的条件,这样的钱借出去才更有价值,也能够收得回来。

所以说救急不救穷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在现在还是在非常实用的。平时我们借钱也是要遵循借急不借穷的原则,这样才能够保证自己的钱财不失损失,才能够让自己的帮忙利益最大化。

不知道你对于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呢,你在平时是不是也会遵循救急不救穷的原则呢,都说说吧。


深山老农民


农村老话:救急不救穷。这句话表面看似缺乏同情之心,显得人心有些冷漠,但实际上是有一定道理。

第一、救急。人都会遇到突发情况,尤其是在农村,由于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很少有家庭拥有大量的积蓄,因此,一旦家庭遇到突发状况,比如有人突然发生重大疾病,或者遇到天灾等,导致整个家庭的生活一时间无法正常运转,这个时候急需要得到亲朋好友的救济和帮助,才能度过难关。

第二、救穷。一个家庭之所以穷,不是一时半会儿造成的,而是长期以来,因为各种原因所导致的一个家庭状况。也许是因为家庭成员懒惰,造成经济状况不好;也许是因为常年有开支,导致入不敷出;也许是因为社会不稳定,导致民不聊生……总而言之,一个贫穷的家庭,除了中彩票等偶然情况外,是没法一下走出困境的。

第三、为何救急不救穷?突发的紧急情况是可以靠别人的救济而渡过难关;但是,穷是别人没法救济的,如果没有从根源上解决贫困人民的经济造血功能,只是一味输血,无异于治标不治本。所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固有,救急不救穷一说。





农民工谈三农


农村上有句老话叫“救急不救穷”,你怎么理解?

“救急不救穷”,确实挺有丹姐的一句话,意味深长啊。

“救急不救穷”,农村的穷人,分这么几种,身有残疾的、孤儿寡母的、老无所依的还有那种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懒汉。对于这些人来说,很难有帮扶的路子可走。你给他技术,没那个能力也没那个体力去经营;给她琢磨块耕地,也没技术和资本去种植;给他们找点营生吧,没准还得搭钱。所以,对于农村的穷人来说,想帮他们富起来挺难。这也是为什么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落实到基层就变样了,不是基层的工作人员不干活,是难度太大了。鸡窝里飞出来金凤凰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口号就能飞出来的。所以,说穷人不是不能救,你是想不出能救他们出苦海的路子啊。

对于在他们的紧急、危难关头可以适当的伸下手帮帮忙的,但是千万不能起怜悯之心一直不撒手啊。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农村人救急不救穷,我的理解是,人只有到了山穷水尽,走投无路,四处碰壁,没饭吃的情况下,你才能救他,否则在他吃饱肚子的情况下,你去救他,他是记不住你的恩情的。

所谓救急不救穷,就是只要好手好脚,勤劳不懒,虽不能大富大贵,但也不至于穷得没饭吃,揭不开锅盖。—个人如果因为游手好闲,好吃懒做而导致贫穷,别人再救他也只是—只喂不饱的狗,只救得了—时,而救不了—世。

如果一个人因为生了大病,或者意外变故而导致因病致贫,国家会把这样的人列入低保,扶贫对象,这样的人才情有可原,有同情心的人都会纷纷解囊相助。

我老公年轻时因为家庭弟兄多,家里贫穷,父亲去世得早,他14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人带大弟兄四个不容易,他读到初—就弃学了,16岁便在社会上闯荡,他在武汉水泥厂呆了很多年。当年,有—个英山的老乡因为身上没钱吃饭了,问别人借100元吃饭,借了二,三十个人,都没借到,这个说他没有,那个说他没有,那时穷,人的信任度更低,那时100元还算是多的,当他问我老公借时,我老公毫不犹豫地就借给他了,虽然最后他钱也还了,就因为救了他的急,他非常感激,后来这个人也混得很不错,据说当了银行的行长。后来我老公和我结婚,他听说了,专门请假带礼品来参加我们的婚礼,对于当年借钱的事,仍然非常感谢,对我老公的人品非常赞赏。

这就是为什么农村人救急,不救穷。


花蕊鱼


这句俗语是针对钱财方面而言的。应该很多地方都有流传。

"救急″是指救于危难。重点在一个"急“字。比如,等钱救命。如果不及时救助,就会丧失挽救生命的机会;再比如,某些举措,成功在望,只需伸手帮扶一把就行,否则功亏一篑。

不救穷是有一定道理的。

穷有很多原因,但是在以前,大多数贫穷与好吃懒做,与不务正业,与游手好闲有关。如果施给钱财,一是无力偿还,二是只会让其产生依赖,更加丧失奋斗的动力,得过且过。

如现在说的扶贫那样,真正的扶贫,不是帮资金,而是从根本上解决贫穷问题。帮扶技术,帮扶项目。

总而言之,救急,重在救得有意义,有价值!急别人之急,急别人之难。别人会永存感激之心。救穷就不一样了,借给的钱财,可能如肉包子打狗一一有去无回,有时甚至会嫌借得少,心生怨恨,还可能因为催讨时成为仇人!

你们认为呢?大家可各抒己见。





荆楚文艺


老话有一定道理,有时也有失偏颇。

救“急”,能解燃眉之急,不过有穷人之急,也有富人之急,又岂能以穷人不救为借口。救“穷”,能止望梅之渴,穷人渴,富人亦渴,又岂能以富为借口而借之。穷富应辨证待之,君不见多少光艳一时的富豪,巧取豪夺负债累累,仍旧欺骗世人,p2p平台跑路,集资骗人,为何世人趋之若鹜,势利眼而已罢了。

这其实包含一种投资的眼光,既然是投资,又岂能以穷富论之。《正阳门下小女人》老倔头一家够穷了,但徐慧真几十年如一日的扶持,终于合作双赢。如果徐慧真因为老倔头抛弃自己而不管不顾,后果可想而知。又时候穷人,不是不能变富,只是社会不公平造成的,如果有了机会,谁愿意贫穷。政府因为贫穷人口多,就不管不顾了吗?后果会如何?

智者救人,又岂能以一时的贫富而论之,关键要抱者投资的眼光,不仅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这句话应“救急也救穷,善莫大也”!


三思堂


当你真有急事的时候,比如说买东西忘记带钱包了,或者今天要交费你忘记带了,大家都可以借给你,因为都是同学同事,互相帮助是应该的。穷,在我看来分两种,一种是整天跟别人借钱,不管是不是真有用,或者是买需要的东西,什么的钱都跟被人借。这种人是不能借个他的,一点钱没关系,但是不能助长这种人的习惯,好吃懒做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才整天借钱度日呢。另一种是真穷,边远山区的人农民是真的连饭都吃不上,像这种的人,我们可以一次两次的借钱给他们,但是不可能永远的无条件帮助,这是应该由政府去接济的,一般人无能为力。


手拍世界x


救急,朋友们遇到事情急切的需要帮助时,这个时候施以援手帮忙使其度过难关,事后朋友们会记得你的好感恩于你。不救穷,决不能长期的直接给予被救者物质,来改变被救者穷这种状况。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你一直给予被救者好处,时间一长他就会认为你们关系好你帮他是应该的。如果有一天你不帮他了,就有可能会遭到他仇视,从此恩人变仇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