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家娃現在上初一,你會怎麼做?

清流教育說


真希望娃才上初一。經常看到很多文章說初一是過渡,初二兩級分化,初三天上地下。只有一路經歷過了才明白,那是一些文人想象出來的套路。

初中生跟小學生的差異巨大,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理上。家長不得不一直鼓勵學習,同時還得觀察孩子的心理及生理變化。

初一的孩子進入新學校,接觸新同學,新老師,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裡,孩子也會有一定時間的適應期。首先要教會孩子跟同學友好相處,尊敬師長,對孩子的學校及老師至少有初步瞭解,跟孩子多交流學校的情況,一定不忘誇誇他的老師怎麼優秀。心裡暗示的作用不容小覷,誰都願意跟優秀的人同行。瞭解孩子交友情況,友好程度,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孩子作為一個承載社會責任的個體,讓他明白自己的責任。現在的孩子索取的太多,回報的太少,很多不明白自己的為什麼學習,為什麼要好好學習,很難懂得父母的辛苦。

初中的孩子已有懵懂的情愫,初一能給孩子傳輸的儘量不要在初二再說,孩子的成長速度有時真不是家長可以完全控制的。

學生最重要的是學習,我相信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各方面優秀,但優秀的孩子後面必定有努力付出的家長。初中的學習跟小學就沒有可比性。作為家長對孩子的學習也要跟進監督,督促,鼓勵,孩子成長的同時家長也要跟孩子共同成長。家長的成長主要是自己心裡和行為方面,初中以後的孩子不再是以前的那個什麼事都問父母的小小孩。這是一個初三學生家長的一點點建議,給大家借鑑,不足之處還請海涵。


葉子40731634


孩子現在上初三了,回想初一初二的種種,心中有遺憾與惆悵,真是感同身受。最想說的就是:我們的孩子苦啊!家長也苦啊!但這就是國情,還必須得適應,尋找最合適的辦法。下面分別從初一孩子自身特點、學校來分析,希望能給馬上上初一的孩子家長一點建議,其實這些也都是我作為家長的一些反思。

1、掌握初一孩子的特點,有策略的去做。

孩子上初一了,一是學習任務重了,增加了好幾門課程;二是和家長疏遠了,喜歡和同學一起了;三是自我意識有了萌芽,不像小學時那樣聽話了。面對這樣的特點,家長對待孩子要掌握些策略。

在學習上要內緊外鬆,關注成績但不要給他壓力。孩子到了初中,估計大多數家長已經沒能力給他輔導了,所以能做的只能是陪他學習。陪他學習還要保持距離,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不希望家長時刻在身邊。

在生活上要如影隨形,時刻不能放鬆。是不是很麻煩?誰讓我們是中國的家長!這個年齡的孩子開始喜歡交朋友了,但是鑑別朋友的水平還沒有完全掌握。家長沒事可以去學校周邊看看,那些穿著很洋氣,髮型很時髦,手裡夾著煙的大都是初中的學生。所以,有條件的家長,一定要接孩子放學,儘量減少孩子在校外交朋友的機會。這個要從上初一的第一天就開始,這樣孩子就會慢慢適應。

2、提前掌握學校教育的變化,有針對的去做。

初一孩子的特點,家長和學校都是要同時面對的,具體到孩子的老師,恐怕就沒有家長的那份耐心了。在這裡不是黑老師,每個班幾十個學生,老師假如不樹立點威嚴,班級管理就會失控。在小學時,老師可能一瞪眼,孩子就老實了,到了初中,老師假如沒點手段,就管理不好班級。在這種嚴管的狀態下,有些孩子的自尊心可能會受到傷害,對學習、對心理發展都很不利。

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詆譭老師。有時在家裡,孩子會在家長面前描述學校老師的管理手段,家長要教育孩子理解老師的做法,同時要做一個聽話的孩子(這是真心話啊,在正規的教育論文裡不會這麼直白表述的,無奈!),這樣的好處是讓孩子適應管理,在潛意識中減少牴觸情緒。

家長要經常性的和老師溝通。因為學校教育的變化,初一孩子的家長要經常性的和老師保持溝通,及時瞭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然後回家後再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和教育。經常溝通的好處是能夠讓老師瞭解孩子的性格特點,能夠對孩子進行區別化管理。

3、家長時刻留意自己的心態,要耐心的去做

這個階段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對家長的話不是全盤接受了,家長要提前瞭解到這個特點,否則要是還按照小學階段來教育的話,那一定是火星撞地球了。

要時刻注意避免和孩子發生衝突。到了初一,孩子暫時不適應,家長也有一個適應的階段。千萬不要再用高壓的手段來要求孩子,在教育引導的過程中要時刻留意孩子的心情變化,改變不了孩子就要及時改變自己。發生衝突,造成孩子叛逆,對孩子以後的成長教育就會失控,這是最失敗的教育。

對孩子的管教不要奢望立竿見影。急脾氣的家長就是,我說了,你就得按照我的要求做,這種專制做法,小學時或許可以,但是對待初一的孩子卻不能起到好的效果,對孩子的教育應該是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這就需要家長有耐心,心裡一定要想到,最成功的教育是能夠和孩子正常的交流,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改造孩子。

能交流,孩子才有接受你觀點可能。

最後總結一下,初一的孩子性格特點在悄悄改變,家長要提前瞭解到這些變化,耐心的對待這些變化,有針對性的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成長環境,最主要的是要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交流。對待初一的孩子,家長要明白:成績不好不是最主要的,孩子不叛逆,心理能夠健康成長這才是最重要的。


影紀拾光


孩子進入初中後,無論從學習和生活的角度來看都起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剛升入初一的孩子,從小學到初中正經歷的一次大跨越。初中,在學習生活的環境到課程設置、教育教學要求、教育教學方法及管理方法等方面都發生了較大變化。我認為做父母的在這階段應該多多瞭解一些這期間與小學的不同之處,以幫助孩子們更加順利的跨過這層臺階。

那麼家長們究竟該怎麼做呢?個人認為至少做到一下幾點:

首先,要多觀察。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多溝通,做好家校聯繫,以便及時糾正孩子不良情緒。

其次,重過程輕結果。有些家長往往在看到了考試分數的時候才想起要管孩子,甚至打罵孩子,這無疑會造成孩子更大的逆反情緒,結果可想而知。應要在平日裡就關注孩子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對孩子的每一次進步哪怕是微小的都給於肯定。

最後,做好監督與陪伴。認真聽聽孩子們說說各科的學習內容,看看孩子的作業是否全部完成,如遇到不會做的題目,父母不要急於馬上給出答案,應該多鼓勵孩子多向老師提問,多和同學探討。指導孩子制定學習計劃,及時整理錯題,良好的學習習慣往往是成功的一半,才能使學習成績更好的提高。


虹季秀才



等待2084553


上初一的孩子,已經開始叛逆,要注意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1、有些道理根本不需要講

有一種錯,叫明知故犯,特別是孩子。因為他根本不知道這種錯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而父母不希望遇到不可挽回的代價,於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說教、提醒。只是孩子,依然不知道這種錯為什麼不能犯。類似這樣的情況,父母不應該止步於“講道理”,而是要讓孩子體驗代價。

2、道理要在適合的時候講

相處最怕不能交流,有些感情是說著說著道理就沒了的,有些親密是攢著攢著厭倦就完了的。

所以,當孩子有小情緒的時候,分析對錯不如分享悲喜,分析道理不如照顧情緒。

情緒和道理,猶如一對天生的冤家。當人們帶著小情緒的時候,講道理就是吃力不討好的事,還會被嫌煩。因為,有時候我們不是不講理,只是不想在某個時刻講理,總是去做絕對正確的事情會讓人很累!

如果孩子有情緒,父母要懂得試探孩子是否有接受交流疏導的意願,如柳傳志的父親、如《無問西東》中張果果的爸爸,都是在孩子願意接受交流的時候,才與孩子進行理性分析的。

對的事情就是:在對的時間,與對的人說了對的話。否則,柳傳志父親的那一句“只要你是一個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麼行業,你都是我的好孩子”以及張果果父親所說的“你的笑容越來越少了,我希望你能去做讓自己感到快樂和開心的事情。”,未必能讓孩子醍醐灌頂、受益終身。

3、身教是言傳道理之本

道理,之所以擁有穿越時空的魅力而被廣泛引用,是因為它言之有理、精闢易懂。但是,我們與孩子講道理的目的是什麼?是希望孩子能領悟道理的精粹,並轉化成自己日常行為的規範。

簡而言之,我們講道理,不是為了讓孩子記住,而是要達成內化的效果。

所謂內化,就是要把道理變成“理論輸入、行動輸出”的完整過程,而最好的內化驅動力,就是父母言行一致的身教。

從父母真實行動所獲得的感悟,才是對孩子具有真正實踐價值的知識體系,才能夠為孩子的個人成長提供強大的驅動力,才能夠讓父母所講的道理極具信服力。

最好的親子關係,不是父母指揮,孩子獨自奔跑;而應該是你們共同上進,彼此成就。


發現爸爸


看孩子的學習基礎和愛好,既告訴他初一要打好基礎的重要性,多鼓勵少批評做孩子的朋友,教他自己設定短期目標或者長期目標,哪怕每天進步一點點都要鼓勵,如果他不愛學習,告訴他學習不是唯一出路但是不學習肯定是沒有出路找到他的愛好,幫助他設定人生的理想!同時要注意身體,沒有健康就沒有一切,給孩子做好飯提供好身體所需要的營養支持以準備即將來臨的挑戰,支持他開闊眼界看些課外閱讀,學習可以改變命運。時時瞭解他的心態及時幫助他走出困擾。告訴他他才是最棒的!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