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孩子遇到難產時,保大人應該怎麼保?保小孩又應該怎麼保?

瞎掰悟人生


在現代化的醫院進行分娩,實際上已經不存在這個問題了,

保大還是保小,那是曾經接生婆的時代了。


在現在的醫院分娩,難產是不但胎兒有風險,大人也同樣面臨著致命風險,現代要求進入規律宮縮的正常產程後(不是從見紅後,或不規律宮縮開始計算),不能超過24小時胎兒還不娩出,早的時候難產生個孩子5-6天的很常見,最終結局往往是母子雙亡。


所以在現代的醫院,難產的時候肯定是儘可能的孩子大人一起保,但是孕婦優先的原則。難產時有手術機會的,一般優先選擇剖宮產或助產。沒有手術機會,胎兒死亡已經難以避免的話,則放棄胎兒,採用有利於孕婦的操作,優先保證孕婦的安全。


而保大還是保小,指的是原來沒有剖宮產(確切的說是沒有正常剖宮產,古代也是有“野蠻”剖宮產的)的時候,接生婆的時代才有的說法。


最有名的一個傳說就是凱撒大帝。據說凱撒出生的時候母親就是難產,最後剖開母親的腹部把胎兒取出,凱撒得一存活,他母親毫無懸念的肯定是死亡了。


所以凱撒的名字Caesus,就有切割,剖宮產的意思,現在的英文剖宮產cesarean delivery,據說就是凱撒的名字演變來的。


由於古代沒有麻醉,輸血,和抗生素,切開的子宮不能有效縫合,所以做剖宮產的女性幾乎是都死亡的結局。所以原先的時候有“保大人”還是“保孩子”的說法。


保大人,就是將難產的胎兒毀胎娩出,得以挽留孕婦性命。


保孩子,則就是要,打開產婦恥骨聯合,或剖開腹腔,孩子得以保留,大人基本就活不成了。


其實更多的情況下,是母子雙亡。像不可能分娩的絕對頭盆不稱,橫位,等情況,在原來的我國古代“大盆”“熱水”“毛巾”的條件下,基本都是母子雙亡。


在自然條件下女性分娩的死亡率是1%,圍產兒死亡20%左右。


在目前現代化的醫院分娩,產婦死亡率已經可以低於萬分之一,圍產兒死亡能夠低於1%了。


所以現在孕婦分娩,不光光是難產的情況,孕期出現嚴重併發症的時候,都是孕婦的安全放在第一位的,胎兒是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量的保。例如最常見的妊娠期高血壓,如果疾病嚴重,同時胎兒離正常分娩孕周很遠,出生難以存活是,就需要放棄胎兒來挽救孕婦;如果胎兒已經成熟,出生後有很大的可能性能夠存活,則孕婦胎兒一起保。


產科李醫生


這跟媽媽和媳婦同時掉到河裡,您先救那一個的問題一模一樣喲。

這讓我想到徐帆在《唐山地震》中的選擇,女兒和兒子別同一塊水泥板(水泥柱)壓著,救人人員問徐帆,救那個?

這個問題逼得徐帆發瘋,左右不是,只能隨口說救兒子?

在接下來的10多年,徐帆在深深的自責或難過中度過。

在那一刻,救人人員要徵求親人的同意,看上去是對親人的尊重;

如果時救人人員能根據科學自動選擇,也許徐帆在接下來的歲月,不會那麼自責或難過。

對於這種兩難問題,希望社會制定一個相應的制度,讓從業者根據實際情況判斷,不要讓家人在這種兩難面前再做選擇,因為這種選擇,是對親人們的再次傷害;


守車寶寶


現在遇到這種情況比較少,一般都是母子平安或者母子俱亡。因為保大人還是保小孩一般是指生不出來的情況,現在有剖腹產,都是直接把孩子拿出來了。如果孩子是足月的話,一般都能保全。出現危急的情況一般是孩子出生後,母親發生了併發症,比如大出血或者羊水栓塞,這種就比較恐怖。

還一種情況就是沒有足月,嬰兒在母親體內遇到了危險,這時候就叫早產,把孩子取出來之後送保溫箱,然後母親一般是沒啥危險的。


司沃康SVAKOM


趕緊剖啊 沒得猶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