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的老人,心肌缺血危害大嗎?

秋實39857


心肌缺血的危害和年齡沒有直接關係!

不管是30歲,60歲,90歲,都可能心肌缺血。

但一方面心肌缺血有真有假,另一方面心肌缺血也有輕有重。


第一、假心肌缺血

單純從一份心電圖就診斷心肌缺血,或單純根據年齡+胸悶憋氣等症就診斷冠心病。

這是不負責任的。

假心肌缺血當然沒有危險,危險在於瞎吃藥。

第二、真心肌缺血

要根據症狀+心電圖+病史+高危因素綜合評估。

真心肌缺血要根據具體情況評估,有的危害比較大,有的也沒有多大危害。

1、輕度心肌缺血

有心電圖的明顯改變,偶有活動後或運動後出現的心絞痛或沒有心絞痛。或冠脈造影顯示狹窄小於70%。吃藥+健康生活方式即可,危害相對不大。

2、中度心肌缺血

有明顯的心絞痛,通過藥物或能控制,如控制不好可行支架或搭橋。造影顯示狹窄大於75%。需要長期吃藥,+健康生活方式。

3、重度心肌缺血

急性心肌梗死,猝死,急性心衰等等嚴重的心肌缺血,需要搶救,危害比較大。

總之,心肌缺血是個大概念,不能一概而論,但一定要真心肌缺血。


心血管王醫生


心肌缺血,只是表象,真正的原因血管痙攣收縮,交感神經才是真正的元兇,單純治療心肌缺血是不對的,要根據人體5大系統綜合治療。

有些醫生說可以藥物治療,吃個幾年後,好的能維持這個水平,不好的達到心衰,是藥物不好還是醫療水平不行。


在我這裡看來,是交感神經異常放電導致血管痙攣收縮導致,什麼原因導致交感神經異常放電呢?

是脊柱神經出了問題,治療心臟病不能僅僅侷限心臟,是其他問題導致的,要綜合考慮問題。心肌缺血與心衰我已經有3000多病例,看過幾十萬案例得出的結論。


好醫生不能讓患者維持,是讓他們好起來,維持不叫治療,可能我的理論會帶來很多心臟科醫生的質疑,接受任何質疑,也接受任何事情。



羅民教授


心肌缺血的現象並不是65歲以上老人的專利,己經逐漸向一部份年青人靠攏,使這一部份年青人享受到心肌缺血的痛苦。

心肌缺血,就是缺血性心臟病,也叫冠心病!冠心病是由於不良生活習慣引起的,比如喜食高油高脂和動物內臟,喜煙好酒,在飲食上不加節制,胡吃海喝,不愛運動,體重增加,身體肥胖也及生活無規律和心情情緒等方面的原因,導致了血脂升高,血液粘稠。

有個朋友告訴我一句話,叫做:百病之源,源於血汙!什麼叫血汙?中醫叫血瘀,西醫叫高血粘症。

由於血脂高和血液粘稠,這樣的血液在血管裡流淌時必然緩慢,血液中的脂類物質便慢慢吸附在血管壁上(冠狀動脈血管壁),形成小米粒狀的粥樣硬化物,使血管壁變厚血管變得狹窄或堵塞。

在這樣的血管裡,血液實難流過去,向心髒供氧供血,導致心臟缺氧缺血,於是出現了心律不齊,使胸部放射性的劇烈疼痛現象。

心肌一但缺氧缺血,嚴重時會導致心臟聚停,心臟出現聚停後,只有4分左右鐘的搶救時間,哪怕有幸送進醫院搶救室,據說只1%的病人能搶救過來!

心肌嚴重缺血殺人猛於虎!


靈霄雲羅先雲


具體情況需要具體分析

心電圖表現為T波低平,T波倒置,ST段改變,病理性Q波,R波遞增不良都可以籠統的說一句心肌缺血。

還要結合症狀,有無胸悶胸痛,有無氣短,是否與活動有關,治療方法都不同。有的需要做冠脈增強CT,有的需要做冠脈造影,有的需要做心臟超聲,有的需要做24小時動態心電圖。最後還要與其他疾病鑑別。

有的需要長期口服藥物預防心肌梗死,還有的暫時無需治療,觀察即可。有的需要下支架,還有需要做冠脈搭橋手術治療。

建議專業心內科就診明確病情後進一步制定治療方案


曉宇152576631


65歲老人心肌缺血那就要做冠脈造影或者冠脈CT撿查,根據撿查結果看脈脈狹窄的成度再作治療。我16年北京安貞醫院CTA(心臟)>75%診斷為冠心病,沒有放支架按時吃藥現在兩年多了好好的。


好心態47613


如果是急性的心肌缺血,會導致急性心梗引發大面積的心肌壞死,繼而會影響心臟的收縮功能,引起心力衰竭、惡性心律失常等;如果是長期慢性心肌缺血,會導致心肌細胞逐漸壞死,從而引發心室壁變薄、心臟擴大等,最終會發展到心力衰竭。最好是注意保暖冬天儘量少出門,心情保持舒暢,飲食不要過飽,大便保持舒暢。


老中醫傳人


65歲的老人心肌缺血很正常,因為年齡大了血管都有些老化,自己注意點就行,每天多走動,不要常在家裡窩著,這樣就避免了危險。


風吹不倒的秋草


不管年齡,‘心肌缺血’,應該重視。


百姓老叟


心機缺血首先要去醫院檢查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如果是心肌炎引起的要積極的治療。如果是冠心病引起的,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吃藥。並且在飲食上也要注意。要清淡飲食,少吃油炸的,油膩的食物。適度的活動。總之,65歲了,心肌缺血要引起重視。


小葉子141088441


年齡大了注意心腦血管的問題,,,保護心臟經常做健康運動,是必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