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的老人,心肌缺血危害大吗?

秋实39857


心肌缺血的危害和年龄没有直接关系!

不管是30岁,60岁,90岁,都可能心肌缺血。

但一方面心肌缺血有真有假,另一方面心肌缺血也有轻有重。


第一、假心肌缺血

单纯从一份心电图就诊断心肌缺血,或单纯根据年龄+胸闷憋气等症就诊断冠心病。

这是不负责任的。

假心肌缺血当然没有危险,危险在于瞎吃药。

第二、真心肌缺血

要根据症状+心电图+病史+高危因素综合评估。

真心肌缺血要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有的危害比较大,有的也没有多大危害。

1、轻度心肌缺血

有心电图的明显改变,偶有活动后或运动后出现的心绞痛或没有心绞痛。或冠脉造影显示狭窄小于70%。吃药+健康生活方式即可,危害相对不大。

2、中度心肌缺血

有明显的心绞痛,通过药物或能控制,如控制不好可行支架或搭桥。造影显示狭窄大于75%。需要长期吃药,+健康生活方式。

3、重度心肌缺血

急性心肌梗死,猝死,急性心衰等等严重的心肌缺血,需要抢救,危害比较大。

总之,心肌缺血是个大概念,不能一概而论,但一定要真心肌缺血。


心血管王医生


心肌缺血,只是表象,真正的原因血管痉挛收缩,交感神经才是真正的元凶,单纯治疗心肌缺血是不对的,要根据人体5大系统综合治疗。

有些医生说可以药物治疗,吃个几年后,好的能维持这个水平,不好的达到心衰,是药物不好还是医疗水平不行。


在我这里看来,是交感神经异常放电导致血管痉挛收缩导致,什么原因导致交感神经异常放电呢?

是脊柱神经出了问题,治疗心脏病不能仅仅局限心脏,是其他问题导致的,要综合考虑问题。心肌缺血与心衰我已经有3000多病例,看过几十万案例得出的结论。


好医生不能让患者维持,是让他们好起来,维持不叫治疗,可能我的理论会带来很多心脏科医生的质疑,接受任何质疑,也接受任何事情。



罗民教授


心肌缺血的现象并不是65岁以上老人的专利,己经逐渐向一部份年青人靠拢,使这一部份年青人享受到心肌缺血的痛苦。

心肌缺血,就是缺血性心脏病,也叫冠心病!冠心病是由于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比如喜食高油高脂和动物内脏,喜烟好酒,在饮食上不加节制,胡吃海喝,不爱运动,体重增加,身体肥胖也及生活无规律和心情情绪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了血脂升高,血液粘稠。

有个朋友告诉我一句话,叫做:百病之源,源于血污!什么叫血污?中医叫血瘀,西医叫高血粘症。

由于血脂高和血液粘稠,这样的血液在血管里流淌时必然缓慢,血液中的脂类物质便慢慢吸附在血管壁上(冠状动脉血管壁),形成小米粒状的粥样硬化物,使血管壁变厚血管变得狭窄或堵塞。

在这样的血管里,血液实难流过去,向心脏供氧供血,导致心脏缺氧缺血,于是出现了心律不齐,使胸部放射性的剧烈疼痛现象。

心肌一但缺氧缺血,严重时会导致心脏聚停,心脏出现聚停后,只有4分左右钟的抢救时间,哪怕有幸送进医院抢救室,据说只1%的病人能抢救过来!

心肌严重缺血杀人猛于虎!


灵霄云罗先云


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

心电图表现为T波低平,T波倒置,ST段改变,病理性Q波,R波递增不良都可以笼统的说一句心肌缺血。

还要结合症状,有无胸闷胸痛,有无气短,是否与活动有关,治疗方法都不同。有的需要做冠脉增强CT,有的需要做冠脉造影,有的需要做心脏超声,有的需要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最后还要与其他疾病鉴别。

有的需要长期口服药物预防心肌梗死,还有的暂时无需治疗,观察即可。有的需要下支架,还有需要做冠脉搭桥手术治疗。

建议专业心内科就诊明确病情后进一步制定治疗方案


晓宇152576631


65岁老人心肌缺血那就要做冠脉造影或者冠脉CT捡查,根据捡查结果看脉脉狭窄的成度再作治疗。我16年北京安贞医院CTA(心脏)>75%诊断为冠心病,没有放支架按时吃药现在两年多了好好的。


好心态47613


如果是急性的心肌缺血,会导致急性心梗引发大面积的心肌坏死,继而会影响心脏的收缩功能,引起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如果是长期慢性心肌缺血,会导致心肌细胞逐渐坏死,从而引发心室壁变薄、心脏扩大等,最终会发展到心力衰竭。最好是注意保暖冬天尽量少出门,心情保持舒畅,饮食不要过饱,大便保持舒畅。


老中医传人


65岁的老人心肌缺血很正常,因为年龄大了血管都有些老化,自己注意点就行,每天多走动,不要常在家里窝着,这样就避免了危险。


风吹不倒的秋草


不管年龄,‘心肌缺血’,应该重视。


百姓老叟


心机缺血首先要去医院检查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果是心肌炎引起的要积极的治疗。如果是冠心病引起的,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吃药。并且在饮食上也要注意。要清淡饮食,少吃油炸的,油腻的食物。适度的活动。总之,65岁了,心肌缺血要引起重视。


小叶子141088441


年龄大了注意心脑血管的问题,,,保护心脏经常做健康运动,是必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