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工資是退休前的百分幾?這基數是基礎工資還是全額工資?

心言手語766


在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前,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沒有參加社會保險,是按照本人退休時的基本工資+崗位(職務)工資+獎勵工資+各種津補貼,也就是退休前的全額工資。然後根據工齡的長短再用規定的比例來計算退休工資,其中:工作年限35年以上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 工作年限滿10年不滿20年的,按70%計發。這就是題主所說的退休工資是退休前全額工資的百分之幾。

而企業職工的退休待遇早在幾十年前(1992年至1996年養老保險制度陸續改革後)就巳經按照個人的繳費年限、繳費基數、個人賬戶儲存額等因素來計發。繳費年限越長、繳費基數越高領取的養老金就越多。不繳費就沒有養老金髮放。這也正是廣受社會非議的主要原因。

養老保險制度並軌以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徹底告別從財政領取退休工資的歷史,與企業單位人員一樣參加城鎮職工社會養老保險,繳納社保費用。

退休時的養老金不再是在職時總工資的百分之幾了,不但要統一按照規定的繳費基數、繳費比例繳納社保費用,還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才能辦理退休手續並按月領取養老金,即養老保險最低繳費年限要達到15年以上,要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

作為退休“中人",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三部分組成。另外還建立了職業年金制度,作為對養老金的補充福利。

具體計算公式為: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過渡性養老金,其中: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月平均繳費工資)÷2x繳費年限X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內養老金儲存額÷計發月數;

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x指數化視同繳費指數ⅹ視同繳費年限x1.4%。

從三項計算公式可以清楚地瞭解到,作為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時養老金的高低與在職工資的唯一聯繫就是綜合工資越高,繳費基數和比例也會更高,個人賬戶養老金也更多,除此之外巳沒有什麼百分比了,影響養老高低的因素主要包括退休時所在地上年度社平工資、繳費年限、繳費基數、繳費工資、個人賬戶儲存額、退休年齡等。

綜上所述,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前,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退休工資確實是根據本人工齡長短,然後按照規定的百分比,以退休前時綜合工資來計發退休工資的。養老金並軌以後,每個人的養老金繳費除了按照在職時的綜合工資作為繳費基數和比例來繳納社保費用外,巳經不再按照工資的百分比來計發養老金了,而是用統一的計算公式,根據本人退休時的社平工資、繳費年限、繳費基數、繳費工資、個人賬戶儲存額、退休年齡等因素來決定養老金的高低了。


葉公來幫忙


退休工資是退休前工資的百分之幾?國家建立養老保險制度的初衷,就是想讓退休人員退休後能夠拿到一定比例的原來收入的養老金。

根據國際通用的比例,退休後工資如果能夠拿到退休前收入的70~80%,退休後的生活水平就相當穩定了。

但是,這是要根據我們繳費年限和繳費基數來綜合確定的。同時還要兼顧我們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記賬利率和社會工資增長情況。

一般來講,如果假設我們個人賬戶,每年的記賬利率跟社會平均工資的增長速度一樣的話,我們就能夠得到相應的替代比例了。

實際上我們的交費基數應當是我們的真實收入總額,既不是基礎工資也不是全額工資,而是平均了本人加班費、年終獎等所有待遇之後的全部工資。所以,實際上我們的繳費基數都有點低。

而且養老金替代率替代的是我們到手工資,而不是繳費工資,所以計算非常麻煩。

如果按照真實基數繳納社保,要想領取70%到80%的養老金,至少需要交費30年以上。

如果我們按照60%社平繳費基數繳費,繳費30年,養老金替代率就可以達到70%。如果繳費年限達到40年,養老金替代率可以達到95%。

但是如果我們交費基數越高,我們的替代率就越低。按照社平百分之百基數繳費,40年的養老金替代率只有80%。但實際上由於人家的到手工資高,發的養老金還是高的。

所以,退休工資跟退休前的工資,有一定的關係,但主要還是要按照真實基數交納社保,這種關係才有效。


暖心人社


曾經,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退休工資是和在職時的工資掛鉤的,根據工作年限的差異區分不同的區間:

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滿10年不滿20年的,按70%計發;不滿10年的,按50%計發。

基數的話公務員按本人退休前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兩項之和,事業編人員按本人退休前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兩項之和。


但是,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以後,現在就不叫退休工資了,而是叫養老金,並且計算方式也有所不同: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1.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本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2.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本人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可以看出現在與退休後養老金掛鉤的主要是繳費工資基數和繳費年限兩項指標。

而繳費工資基數和實際工資並不一樣,很多私企員工工資不低,但企業按最低繳費基數繳納養老保險,因此這些人將來退休後到手的收入會比較低。

不過,隨著目前省級及以下國地稅機關合並,社會保險費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國家對不按實際工資繳納社保的行為的監控會更加嚴格,要求企業必須以上一年度本人月平均工資為個人繳費工資基數。


我是職場問答達人流雷電,關注我,分享機關單位和國企的各種知識!
如果有不同意見,歡迎下方評論留言!

流雷電


退休工資可不是由簡單公式組成,影響退休金的參數很多,年限、繳費、參加工作時間等等都會有影響,通常需要經辦時才能核算出來。因此,還真的不好說退休工資是退休前的百分之幾。

我們一起看下退休工資的計算公式,以福建省(除廈門)為例:

大家好,我是並不是很想紅的保叔。戳上方頭像關注,更多社保問題可以評論或者私信找保叔哦。

退休工資是如何計算的

退休工資的公式是真的很複雜,保叔總結兩句話:繳費年限越長、繳費水平越高,養老金肯定是越高,超過退休前的都是有可能哦!但繳費年限短,繳費基數低的,養老金必然也是低。

退休工資計算公式如下:

1、基本養老金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① 基礎養老金。基礎養老金月標準,以參保人員退休時本省上一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一年發給1%,計算公式為:

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本省上一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② 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準為職工退休時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按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本人退休年齡、利息確定。

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個人賬戶儲存額÷本人退休年齡相對應的計發月數

本人退休年齡相對應的計發月數為:

退休年齡應以週歲為標準確定計發月數。

2、過渡性養老金。

1995年底前參加工作且1995年底前有繳費年限的參保人員,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按月發給過渡性養老金。

過渡性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本省上一年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1995年底前繳費年限×1.3%

大家好,我是並不是很想紅的保叔。更多人力資源、五險一金相關問題,歡迎關注保叔的頭條號【家加社保】,評論或者私信找保叔哦。

家加社保


樓主您好,退休工資是根據你的,繳費養老保險的年限,還有就是繳費的平均指數和社會的平均工資,這幾個重要的因素來決定退休工資的高和低的。

它實際上與你退休前的工資沒有任何的關係。當然嚴格意義上來講,你退休前的工資待遇實際上就是你繳納社保的一個基數,但是很多企業為了降低用工成本,並沒有按照員工本人的工資基數去繳納社保費用。所以說就導致自己員工按照最低工資標準去繳納社保的一個現象出現,那麼這樣一來實際上受損失的還是我們員工自己,因為按照最低繳費基數去繳納社保,也就意味著自己在退休之後,領到的退休工資待遇相對來說也是比較低的。

所以與你在職期間的全額工資也好,基礎工資也好,是沒有任何的關係的。只和你的繳費年限,繳費指數,還有社會平均工資有關係。還有就是你的退休年齡也有一定的關係,因為退休年齡越晚的人,他的計發月數是越小,所以說拿到的這個個人賬戶養老金也就是越多!

那麼如果在1992年之前參加工作的話,實際上還可以計算一部分的視同繳費年限。因為我們國家是從1992年開始才正式繳納養老保險的,所以說在92年之前的工齡都被稱之為視同繳費年限,最終計算成為過渡性養老金,累加到總的養老金當中去,所以說這一部分人領到的養老金相對來說是要多一些的。


社保小達人


退休工資是退休前的百分之幾?基數是基礎工資還是全額工資?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14542847744597374052, "vid": "d5426cb8d79242f4b404bb1c424396a1\

查悅社保APP


為什麼大家在回答類似問題的時候都忽略一點:企業退休,事業單位退休,公務員退休。這三者各不相同,無法比較。

問的糊塗,答的籠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