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會孩子三件事:管理時間、堅持興趣、獨立思考

今天這篇文章,來自一位優秀的北大媽媽,去年,她的孩子被清華大學錄取,邀請她分享教育經驗時,吃驚的發現,在這樣一個名校之家,卻實踐著如此樸實、寬鬆的教育理念,是幾乎所有家庭都可以借鑑的!讓我們一起學習下吧~

文:宇媽

我兒子並不是很聰明,同時我和我先生多年來一直堅持寬鬆教育,不提倡孩子硬著頭皮進名校,在朋友圈裡也算異類,周圍的很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

我生長在一個很普通的家庭,我的初中同學很多上了中專、大專,不少人過得很不錯。我考試比他們出色,後來上了北大,但我從不覺得自己的人生就高人一等,考試能力不是社會生存能力,更不是幸福人生的保證書。我們這些同學裡最成功的,也不是當時學習成績最好的。

我和先生都認為,兒子順利考入清華,其實是我們長期堅持寬鬆教育,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結果。我和我先生都是北大畢業的,但我們認為,是否上一個最優秀的大學,對後續人生幸福度,並不具有決定性影響。我們並沒有要求孩子必須是出類拔萃的精英,他只要做自己就好,我們也不需要他來完成父母的人生夢想。

所以,我們從最開始,就沒有為兒子設定上名校的目標,並引導他遵從內心,順其自然。對學業上順其自然的心態下,我們最核心的教育思路就是:不強迫孩子,並教會孩子三件事,管理時間、堅持興趣、獨立思考~

1、讓孩子養成管理時間的習慣。

從孩子上幼兒園起,我就有意讓孩子自己安排做作業、安排洗澡、安排玩耍的時間,我還在孩子房間貼上了每週計劃表,但計劃表讓孩子自己填寫,而不是父母幫忙安排。孩子天性愛玩,所以一開始,時間表的制定磕磕碰碰,孩子有時候偷懶沒填寫,或者有時候填的全是玩耍的項目,讓我哭笑不得。

但由於持之以恆的引導和堅持,孩子從一年級起,已經懂得勞逸結合,制定出的時間表讓父母都自嘆不如。所以,孩子從沒出現過作業做不完,或者沒時間玩耍的情況。

2、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並且堅持下去。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和丈夫從來不強迫孩子做任何違揹他意願的事情,小到穿衣服的款式顏色,大到孩子選擇初中、高中,都是由孩子自己選擇。

一年級時,孩子表示喜歡畫畫,我們二話不說,就讓孩子上了畫畫興趣班,有空的時候孩子就

會畫,我們從不出面督促提醒。但是,幼年時期的孩子,注意力不足,所以她的兒子偶爾也會存在“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情況,每當這時候,我就會給孩子講一些“堅持”促進“成功”的小故事、讓孩子觀看有關勵志動畫片、甚至告訴他關於成功畫家的事蹟,但是從沒強迫。所以孩子的畫畫興趣一直保留到現在。

在這個事情上,我和丈夫的結論是:“喜歡” “堅持”,是培養優秀孩子的基礎。

3、讓孩子除了自立還是自立。

孩子3歲起,我們就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自立,5歲時,兒子已經自己安排穿衣服、吃飯、睡覺的日常生活。等孩子進入小學以後我們發現,具備了獨立自立意識的孩子,非常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如何學習、挑選什麼課程都有自己的主見。

這種自立性,會隨著孩子長大,變的更強大。到了2年級,孩子會自己決定明天的課程是否需要預習、學習落後了會自己決定是否週末請教同學或參加補習班。作為媽媽,我從來沒在孩子面前表露過對孩子的學習失望或者滿意,更沒有建議過孩子如何學習、要考多少分,我們認為,父母的態度會給孩子造成壓力。所以,孩子從小就認為,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學習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父母,學習好不好,影響的是自己,而不是父母。

所以,我給各位家長們的建議是,努力去引導孩子這三種能力:管理時間、堅持興趣、獨立思考~

我和宇爸都相信,孩子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還將繼續受益於這三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