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軍艦向烏克蘭開火,烏克蘭敢還擊嗎?北約會不會幫助烏克蘭?

青年視紀


烏克蘭絕對不敢在軍事上回擊,既沒有膽量,更沒有能力!要說到還擊,烏克蘭也只能在外交上與俄羅斯周旋。北約會不會幫烏克蘭?2008年,俄羅斯-格魯吉亞戰爭,北約幫格魯吉亞了嗎?2014年,俄羅斯直接出兵佔領克里米亞半島,北約幫助烏克蘭了嗎?2015年,俄羅斯直接派出80000大軍進入敘利亞,北約是不是又一次裝聾作啞?

一、烏克蘭既沒有膽量,更沒有實力還擊

很多創作者將事件介紹的非常詳細,答主在這裡簡單介紹一下。2018年11月2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訪問克里米亞;2018年11月25日,烏克蘭派遣三艘軍艦駛向俄烏兩國爭議、實際控制在俄羅斯黑海艦隊之下的刻赤海峽。在俄羅斯黑海艦隊屢次警告無效的情況之下,動用武力扣押了俄羅斯三艘軍艦。在衝突中受傷的3名烏克蘭軍人已經得到了俄羅斯的救治,脫離了生命危險。

觀察室不想評論俄羅斯與烏克蘭誰對誰錯,但實力決定一切,烏克蘭怎麼可能有膽量向俄羅斯還擊。以烏克蘭的軍事實力,給俄羅斯提鞋都不配,僅僅俄羅斯的黑海艦隊就能輕鬆打敗烏克蘭一國海軍。不信?觀察室為您介紹一下烏克蘭海軍的現狀。

烏克蘭海軍與俄羅斯海軍黑海艦隊曾經是一家,都屬於蘇聯海軍艦隊。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與烏克蘭分家,分別獲得了蘇聯黑海艦隊81.7%與18.3%的實力。甚至,烏克蘭連18.3%的實力都無力維持。現如今,烏克蘭海軍只擁有80艘各類艦艇,僅有60架飛機及直升飛機。烏克蘭怎麼可能有膽量與實力對俄羅斯進行還擊?

所以,這一次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沒有犯渾,在軍事沒有動作,而是通過政治手段進行了還擊。首先,波羅申科同意了在烏克蘭實行60天的“緊急狀態”;其次,波羅申科表示會在26日與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會面,洽談這一次與俄羅斯的衝突問題。

北約會幫助烏克蘭嗎?

在北約的規劃裡面,烏克蘭是一枚牽制俄羅斯的棋子,而不是棋手。烏克蘭針對俄羅斯的行為應該服從北約的利益,而不是給北約“添亂”。2014年,俄羅斯軍隊強勢搶佔了克里米亞半島。北約軍艦在黑海轉了轉,最後,灰溜溜的“從哪裡來回到了哪裡去”!這一次也是如此,北約怎麼幫烏克蘭?難道會派遣軍艦給烏克蘭撐腰嗎?這種可能性絕對沒有!最大的可能是北約出面協調,俄羅斯將三艘軍艦及三名軍人交還給烏克蘭。再者,北約方面也能夠看得出來,這一次軍事衝突,烏克蘭方面明顯有政治目的。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希望再一次挑起俄烏對立,進而提升自己的民意支持率,衝擊2019年烏克蘭總統大選。

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

歡迎大家討論,您認為美國總統特朗普會站出來為烏克蘭說話嗎?


美國觀察室


當得知派去克里米亞挑釁的軍艦全軍覆沒消息的時候,波羅申科會想起這一幕嗎:2014年的6月7日,在他的總統就職儀式上,當他步入議會大樓的入口時,一名衛兵突然身體搖晃,手持的步槍砸在了他的腳邊,這個小插曲讓人為烏克蘭的國運捏了把汗。在下令烏克蘭的軍艦出發之前,波羅申科政府應該做好了各種預案,而目前來看還擊顯然不在預案中。


雖然比”我艦奉命撞擊你艦“的預期更嚴重,但波羅申科仍將按照自己的劇本去演:在波羅申科的提議下,烏克蘭國家安全和國防委員會支持宣佈戒嚴60天。這項動議現在將提交烏克蘭議會進行最終批准。同時表示26日將與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和烏克蘭盟國討論進一步措施。不過,波羅申科表示,如果實施戒嚴令,不打算採取任何進攻性的行動,而且不會影響與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之間的關係。也就是說進一步的軍事還擊目前還不在波羅申科的考慮範圍內,

畢竟烏克蘭軍隊掉渣的戰鬥力他也心知肚明。對於波羅申科來說,他最大的收穫就是挑起了民族主義情緒,通過戒嚴令來增強總統的政治權力,限制被憲法保護的一系列公民自由,如新聞自由和集會自由等權利。如果進一步軍事挑釁,被俄羅斯打得滿地找牙那就演過了頭。


北約肯定會聲援烏克蘭,可是如果這種聲援有用的話四年前就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了。

波羅申科今天將向北約秘書長”告洋狀“,估計也會得到英國為首一些北約國家的聲援(畢竟英國國防大臣21日才宣佈將派更多的軍艦和士兵前往烏克蘭保護自由),口頭上的支持是可以有的,實質性的援助則要看是什麼內容:給點錢和裝備,讓波羅申科去當炮灰可以,讓本國的軍人流血那就算了。別忘了,當年土耳其擊落了俄羅斯軍機的時候,北約國家第一時間的反應不是支持它而是指責埃爾多安亂惹事,烏克蘭都不是北約成員國,北約怎麼好幫你直接出頭?我並不認為俄羅斯向烏克蘭軍艦開火後北約會介入亞速海,在克里米亞大橋建成後,亞速海實際已經成為俄羅斯控制的內海,沿岸部分被俄羅斯或者親俄羅斯的東部武裝控制,本來就不利於大型軍艦通行。俄羅斯封鎖克里米亞大橋,哪個北約國家的軍艦敢硬闖?對俄羅斯的國力消耗很小。


今年7月5日,季莫申科在參加烏克蘭電視一臺的節目時公開表示,根據她掌握的信息,波羅申科試圖在2019年總統大選前升級烏克蘭東部地區的衝突,從而找藉口實施戒嚴令,而根據烏克蘭相關法律,戒嚴期間大選不能舉行。現在看來,波羅申科已經開始在嘗試了。


雲霄飛翼


烏克蘭在黑海演習,擺明了是針對俄羅斯。俄羅斯的回應則更加乾脆,直接開火,一點也不顧忌國際上的反應,也自然擺明了俄羅斯不懼怕戰爭威脅的態度。

俄羅斯向烏克蘭開火以後,如果烏克蘭有魄力,無論艦艇大小,早就開火回擊了。而烏克蘭並沒有回擊,意味著烏克蘭還是真懼怕俄羅斯的,也沒有這個實力去回擊。因此,事發當時的烏克蘭都沒有還擊俄羅斯,事發以後烏克蘭還擊的可能性更小了。

烏克蘭最終還是希望通過國際上解決這個問題,就像在克里米亞和烏東問題上一樣。而烏克蘭寄希望的“國際”,當然還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

不過,烏克蘭可能會失望了。因為從始至終,西方國家就根本沒有真心想要幫助烏克蘭,西方國家給予烏克蘭最大的“幫助”,就是對俄羅斯口誅筆伐。其他的像制裁俄羅斯這樣的事,不過是西方國家通過烏克蘭找到的一個藉口而已,只有烏克蘭傻傻的以為那是西方國家對烏克蘭的支持。實際上,烏克蘭不過是西方國家的一顆棋子、一個工具而已。

如今,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態度可謂是非常堅決,如果烏克蘭回應激進,則兩國發生戰爭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俄烏兩國發動戰爭,烏克蘭完全無法同俄羅斯抗衡。至於“國際上”的北約,北約倒是一直是攪亂烏克蘭局勢的幕後推手,但是北約在世界上從來沒有和俄羅斯正面交手的經歷,更不用說在這種處於俄羅斯眼皮底下的地方了。幻想北約與俄羅斯交手,是非常不現實的。

當然,北約最喜歡打的是代理人戰爭,北約直接出面是不可能的,不過可以暗地裡扶植反俄勢力,或者武裝烏克蘭。但是儘管如此,如果俄烏爆發戰爭,北約對烏克蘭的這種“幫助”也是無濟於事的。


蘇綻


由於烏克蘭首先的挑釁,俄羅斯向烏克蘭的軍艦開火,並俘獲了其軍艦,導致兩國關係劍拔弩張。對於這一事件,簡單談幾點個人認識:

第一,這一事件由烏克蘭方面引發,波羅申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製造緊張氣氛,改善其低落的選情。因為就目前烏克蘭的國內民意來看,波羅申科的排名低至第四,連任的可能性已很小。所以,他想用冒險的手段來提升其支持率;



第二,面對俄羅斯的反擊,烏克蘭當然無力在正面戰場上取得勝利,因此波羅申科不可能與俄羅斯全面衝突。他所能做的就是加大在國內的動員,在輿論宣傳中強調俄羅斯的攻擊性,從而使國內民眾在反俄的旗幟下團結起來;


第三,烏克蘭遇到更大危機,做為策動烏克蘭向西看的嗦使者,北約當然不會坐視不管,一定會對烏克蘭伸出援手。但是這種援助肯定是限制在一定範圍之內的,應該包括在輿論上譴責俄羅斯,聲援烏克蘭;向烏克蘭提供一些物質或武器方面的支援;進一步嚴化對俄羅斯的制裁等。至於烏克蘭所期盼的加入北約,讓北約出兵來打擊俄羅斯等想法,應該基本是空想,因為北約不會輕易為一個域外國家而與俄羅斯打仗。


姜運倉


最近這段時間,本來就不太平的烏克蘭局勢又緊張了起來。在烏克蘭打擦邊球頻頻入侵俄羅斯領海後,不甘示弱的普京大手一揮,下令朝烏克蘭軍艦開火,結果兩艘烏克蘭船隻遭到破壞,並且俄方扣留了6名烏克蘭人質。在此緊張的局勢下,烏克蘭敢還擊嗎?一直在烏克蘭局勢上煽風點火的北約,在烏克蘭遇到這種麻煩的時候,會是出手相助還是袖手旁觀呢?

首先小編認為烏克蘭不會是不會還擊的,一旦烏克蘭進行還擊,就意味著俄國和烏克蘭徹底開戰,兩個國家誰也承擔不起戰爭帶來的後果。而且以烏克蘭的實力,對上俄羅斯只能是以卵擊石。即使俄羅斯首先開火,但是心知肚明的烏克蘭知道這件事遠不足以達到開戰的地步。而且此次事件也沒有造成人員死亡,只是造成了輕傷而已,後果也沒有那麼嚴重。

第二,此事是烏克蘭首先挑起的爭端,俄羅斯給其強硬回應。烏克蘭頻頻入侵俄羅斯領海本來就理虧在先,俄羅斯畢竟可不是好惹的。而且細細品味這件事,越來越有點陰謀的味道。事情發生以後,烏克蘭議會就宣佈明年3月大選照常舉行,加上此次這件事,很有可能是為了轉移視聽,為大選而特意製造與俄羅斯的矛盾。畢竟國內親俄群眾也不少,所以製造民怨為大選做準備。

況且在事情發生以後,普京下令派三個戰鬥機群,進駐在與烏克蘭交界處的關鍵地帶,各種防空導彈也都蓄勢待發,把整個邊境防的水洩不通。相信以烏克蘭的實力,也不會去觸俄羅斯的黴頭。

最後,烏克蘭並不是北約成員國之一,北約一般情況下是在成員國的利益受到侵害才會反擊,如果北約在此事上貿然行動,就是名不正言不順。

雖然北約跟俄羅斯一直是互相看不對方順眼,就算北約選擇幫助烏克蘭對俄開火的話,對面的敵人可不是敘利亞利比亞之類的小國,而是巨無霸俄羅斯,所以就算是北約也得掂量掂量。北約豈不知道這是烏克蘭想拉自己下水?再說了,要是跟俄羅斯打起來,北約也獲得不了什麼利益,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也沒人去幹。


霹靂火軍事


11月25日發佈消息稱,烏克蘭海軍的兩艘小型軍艦和一艘拖船,未通知俄方。企圖強行通過刻赤海峽進入亞速海,俄羅斯海軍果斷通過撞擊與炮擊逼停烏克蘭軍艦,並將之扣留。但是烏克蘭海軍怎麼反擊?

烏克蘭海軍現役最大艦艇為的格特曼·薩蓋達奇內號護衛艦,並且這次強闖俄羅斯的三艘軍艦,只是兩艘小型炮艇,連導彈都沒有的那種,以及一條拖船。



就是這兩艘炮艇的,他們的噸位也不過六七十噸還沒導彈

還沒俄羅斯的巡邏船大,

所以說如果烏克蘭海軍選擇還擊的話,那麼等待這三艘艦艇的答案必將是被擊沉。


很明顯,烏克蘭海軍早就沒有了原來的雄心壯志,他的這些軍人根本不願意為烏克蘭政府做出太大奉獻畢竟在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克里米亞的烏克蘭海軍官兵費勁千辛萬苦,返回烏克蘭,烏克蘭政府卻連一個住處都沒有安排,所以烏克蘭海軍早已不信任烏克蘭政府了。

所以作死的邊緣瘋狂試探也就算了,直接作死就有點過分了


尋找丟失的方向盤


我不知道這是烏克蘭的悲哀,還是俄羅斯的強橫。人們在說烏克蘭時也慣用一句“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但是就目前俄羅斯這種“我艦奉命撞擊你艦”看是霸氣十足,實則霸道十足。我想俄羅斯的行為也沒有可以值得炫耀的地方,其行為就是一種赤裸裸的帶有“強盜”的行為做法。

說烏克蘭“碰瓷”也行,那麼烏克蘭究竟有無通行權?烏克蘭和俄羅斯的說法究竟誰站的住腳。如果這件事沒有很明確的是非公斷,那麼俄羅斯的行為又是什麼?烏克蘭就該受氣,受傷嗎?這裡我不做闡述。



就說烏克蘭敢不敢還擊,這裡面不存在敢不敢的問題。俄羅斯固然強大,前蘇聯也曾強大,但是面對武力威脅或者攻擊時我們不能小看一個國家的的“亮劍”精神,有幾個一上來就“投降”的國家?但是目前來看烏克蘭的意思先要戒嚴60天,不打算做攻擊性動作。烏克蘭要向北約求援,那麼很大的可能是特朗普致電普京,釋放船隻。避免發生更大的衝突,但是兩國的關係會更加雪上加霜,不定會在什麼時候爆發更大的衝突。



目前來看北約不會幫助烏克蘭開火還擊,因為烏克蘭還是有理性的知道天高地厚的。可是有些事態是無法控制的,但是俄羅斯也不會發生進攻烏克蘭的行動。不要把俄羅斯想象的有多厲害或者可怕,普京這樣做能贏得什麼?本來克里米亞問題西方就一直不認可,現在如果和烏克蘭再發生大的武力衝突,我認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不會坐視不管,歷史教訓還不夠嗎?


濤聲依舊23268



本次事件起因還是烏克蘭對俄羅斯合併克里米亞半島的不滿,總是幻想如果烏克蘭與俄羅斯發生衝突,美國與北約會出面幫助。烏克蘭的這次行動目的就是以無害通過為名義,穿越俄羅斯與克里米亞半島之間的大橋,造成一種既成事實,換句話說就是外交碰瓷。烏克蘭派遣兩艘炮艇以及一艘支援船前往大橋,遭到俄羅斯方面的阻攔,烏克蘭方面開始時說已經提前通知俄羅斯,之後改口是提前通知沒有聯繫到,但俄羅斯方面認為,這樣的通過不是無害通過,所以不允許其通過,並且派遣船隻阻攔,在大橋上也派遣了坦克,空中也有飛機支援。

本來烏克蘭的三艘船隻發現這樣的情況後就在外等候,但是,來自高層的指示是不要理睬俄羅斯的阻攔,強行通過,這就有了之後俄羅斯向烏克蘭炮艇開火,並且捉拿這些炮艇事情發生,據說炮艇上有3名人員負傷。現在接受了治療沒有生命危險。烏克蘭方面在俄羅斯炮擊之後馬上發表聲明,烏克蘭在這次事件中沒有任何的責任,所有過錯都在俄羅斯,俄羅斯的炮擊是不當的軍事行動,烏卡蘭希望國際社會對俄羅斯採取制裁以及更加嚴厲的措施。


但是歐美的反應令烏克蘭失望,歐盟發表聲明,為了防止事態惡化,希望雙方剋制。而北約的發言人也是希望雙方剋制,都沒有進一步行動的打算。烏克蘭因為俄羅斯不僅合併了克里米亞半島,還切斷了供應給烏克蘭的天然氣,甚至還打算與土耳其。瑞典等國重新建設一條新的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管道,這樣烏克蘭完全被邊緣化,因此烏克蘭不惜犧牲自己,使得事態擴大,不僅讓世界關注烏克蘭的問題,還要阻撓歐盟批准新的天然氣運輸管道的建設。但是歐盟的反應讓烏克蘭很失望,下一步烏克蘭或許會進一步行動,盡最大可能給俄羅斯製造麻煩,但如果沒有美國,歐盟的響應,烏克蘭這樣的行動或許變成飛蛾撲火。


橋本看日本


俄羅斯和烏克蘭一直處於衝突狀態,這裡沒有什麼敢不敢還擊的問題,烏克蘭一直在努力還擊,只不過是力度大小的問題罷了。

北約是不會幫助烏克蘭的,因為,烏克蘭不是北約成員。而烏克蘭之所以和俄羅斯搞成這樣,就是因為北約:烏克蘭希望加入北約,俄羅斯當然不會同意自己的南大門向北約敞開。不過,北約接收新成員有一個規矩——不能和鄰國處於戰爭狀態或是和鄰國有領土糾紛,因為北約不想當冤大頭,上來就幫人打架。所以,俄羅斯就收回了克里米亞,而且,在烏克蘭東部地區也和基輔陷入了衝突狀態。這樣,烏克蘭就無法加入北約了。

至於烏克蘭軍艦在刻赤海峽和俄軍的衝突,當然和基輔的內政及外交有關了,不過,那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軍情觀察


(圖:今天曝光的衝突圖片)

我相信烏克蘭蓄意挑釁了俄羅斯,更相信烏克蘭除了轉移國內矛盾的目的,還在於試探俄羅斯的底線,結果捱了當頭一棒。

一、關於事件的基本情況。

25日上午,由烏克蘭海軍2艘炮艇和一艘拖船組成的船隊,試圖從黑海方向通過刻赤海峽大橋進入亞速海,但遭到俄羅斯艦艇阻攔。據俄媒體報道,烏海軍未經通報進入了暫時被俄海軍封閉的黑海某水域,並企圖穿越刻赤海峽與新建成的刻赤大橋進入亞速海。俄羅斯動用拖船封堵了大橋橋洞,俄海軍一艘艦艇撞擊烏海軍拖船,造成拖船主發動機和船舷受損,拖船上救生艇被撞脫落。隨後,俄艦艇向烏海軍一艘炮艇開火,造成數人受傷。目前烏海軍3艘船隻已被俄方扣留。

二、就算烏克蘭敢還擊,拿什麼還擊?

同俄羅斯海軍相比,烏克蘭海軍簡直弱成了渣。根據去年披露的消息,烏克蘭海軍目前僅擁有約30艘軍艦、80艘輔助船隻、60架飛機和直升機,另有一些海軍陸戰隊的武器裝備。上述烏克蘭海軍艦船設備嚴重老化,不能滿足烏海防需要,所以烏方已著手建造新艦艇,已建成五艘,計劃再建六艘;烏海軍的旗艦“格特曼-薩蓋達奇內”號導彈護衛艦於四年前起義倒向俄羅斯,從公佈的圖片看,該艦保養狀況、衛生環境堪憂。

(圖:格特曼-薩蓋達奇內”號上的水兵正在做清潔。)

在這種情況下,就算烏克蘭敢於對俄還擊,它能夠拿出什麼本錢來還擊呢?

三、北約沒有義務幫烏克蘭強出頭。

北約的盟約規定:只有其成員國受到外敵攻擊時,其他北約國家才會攜力助戰。而且北約入盟條件中就有一條——不接納跟第三方存在領土糾紛的國家加入北約,目的就是避免被牽扯進無謂的戰端。

烏克蘭並非北約成員國,它曾多次申請加入北約而遭到婉拒,眼下烏方表示北約已經認可了烏的申請國地位,然而北約很可能是出於利用烏克蘭的目的而畫一張大餅;烏克蘭跟俄羅斯存在烏東和克里米亞領土爭端,距離正式加入北約為時尚早。

(圖:設在布魯塞爾的北約總部)

因此,烏克蘭與俄羅斯發生軍事衝突,北約在行動上極可能置身事外,最多高調門譴責幾句,替烏克蘭打打氣,或者給予一些軍援支持。


四、黑海就像一隻大浴缸,北約軍艦不敢腦殘地在這片內陸海跟俄開戰。

知曉粗淺地理的朋友都知道,黑海是介於歐亞大陸中間的內陸海,周邊被陸地包圍,面積只有42萬平方公里,靠狹窄的博斯普魯斯海峽與外界相連,無論是戰略迴旋餘地還是戰術形態都對大規模艦隊進入不利。

(圖:黑海及周邊地圖)

從地圖上看,黑海狹小得就像一隻大浴缸,而克里米亞半島如同一記鐵拳橫亙在黑海中部。俄羅斯海軍再不濟,以克里米亞與俄羅斯陸地為依託,也足以跟強大的外來海軍相抗衡。

所以不要說北約艦隊不想為了烏克蘭,跟俄羅斯海軍發生高烈度的軍事對抗,即使北約想這麼幹,也不會在黑海方向尋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