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長江天險,水軍實力第一,主場作戰,南唐為何敵不過大宋?

用戶65268749


因為大宋繼承的是五代最後一朝後周的衣缽,換句話說,周世宗柴榮已經為趙匡胤鋪好了路。因為南唐在周世宗時代已經被後周軍隊三次打擊,不僅戰歿了國中大部精銳,還丟掉了長江以北絕大多數據點。同時,為了消除江南南唐對抗北方後周政權的水軍優勢,後周軍也開始有意地訓練水師。隨著後周軍不斷繳獲南唐軍的船艦,後周軍水軍實力已經增強。此外,為了順利將北方的軍糧運抵到淮南前線,後周又疏通了隋唐時代就賴以運糧的通濟渠等諸多河道。從此,汴水水道便於能與淮水順利地溝通。憑藉後周的大力整頓,後勤無憂的後周軍隊將南唐國主打的連忙上貢叫停,並承認丟失的江北十四州,共六十個縣。所以,截止到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病死,後周與南唐已經呈現出劃長江而立的局面。

從圖中可以看出,南唐與周朝在公元959年已經隔長江對峙了。而圖中的南平大約是三國時代吳、蜀相爭的荊州之地。但不同的是,宋朝已經控制了襄陽。換句話說,熟悉古代征伐史的趙匡胤可以聯想到西晉滅東吳的戰略,即攻佔四川、荊州,然後三路併發攻滅東吳。

所以趙匡胤在平定李筠之亂、李重進之亂後,隨即展開了滅南唐的軍事部署。

首先,宋軍先假道南平攻擊割據湖南的張文表。然後假道伐虢,回身攻滅了荊州的南平政權。於是,截止到公元963年,宋軍已經平定了南平與周行逢遺留政權。這樣,宋太祖就隔開了南唐與後蜀的溝通。965年—967年,宋軍又發兵平滅了後蜀政權。這時,除了與宋朝納貢交好的吳越之外,南方政權只剩下了南唐與南漢,以及可以忽略不計的清源軍。

此時,套用羊枯呈給晉武帝司馬炎的平吳方略《請伐吳疏》的一句話十分合適。

“今若引梁益之兵水陸俱下,荊楚之眾進臨江陵,平南、豫州,直指夏口,徐、揚、青、兗並向秣陵,鼓旆以疑之,多方以誤之,以一隅之吳,當天下之眾,勢分形散,所備皆急。巴漢奇兵出其空虛,一處傾壞,則上下震盪。”

大福讀史


如果說南唐在李璟時代,水戰是他們的主場,這是對的,但是到了李煜時代,就不算南唐的主場了。因為有兩個因素改變了,第一個就是,那就是在李璟時代的後期,南唐丟了淮南,失去了戰略緩衝地。第二因素是,在北宋前的北周,已經完成了水軍的建設,所以到了北宋,是有一定的水軍力量的。



南唐元宗李璟,是南唐三代領導中,最具才能的,不過對比周世宗柴榮,李璟就差多了。李璟時期,主要的對手是吳越,閩國和馬楚國。由於閩國和馬楚國內亂,被李璟趁虛而入吞併了,所以這個時期的南唐的疆域最廣闊,連契丹都派使者來連合。但是,李璟多次用人不當,朝中更是有人稱“五鬼”的奸侫之臣,因此即使是新得的楚國和閩國先後反叛,吳越也時不時來侵擾,就在此時,原來混亂的北漢完成了到北周的過渡,李璟將面臨五代最為賢明的君主,柴榮的挑戰。


(周世宗柴榮)

柴榮為了北伐燕雲十六州,打算先處理南唐這個後顧之憂。於是,柴榮三次攻打南唐,打得李璟不要不要的,最後李璟只好去掉帝號,尊奉北周,並放棄淮南十四州六十餘縣。值得一提的是,此時柴榮已經攻下淮南十個州,早就兵臨長江了。守江必守淮,南唐的淮南一失,馬上就被動了,單單失去的領土讓南唐的稅收,經濟各方面壓力一齊俱增。曾經讓李璟引以為傲,作為底牌的南唐水軍,為何不堪一擊呢?問題還是出在李璟用人上,南唐不是沒有名將,比如拒守壽春的劉仁瞻就讓北周頭疼了一年之久,直到劉仁瞻臨死,壽春要地才被攻破。但是除了劉仁瞻外,李璟所任命的陳覺和馮延魯,二人都屬於五鬼,李景達等人都是草包,哪裡是柴榮的對手,投降和被俘的南唐將領和水軍很多。



北周善於用騎兵,南唐善於水軍,而淮南的戰略緩衝之地,既需要水戰,也需要陸戰。陸戰南唐完全不是北周騎兵的對手,因此南唐發明了“捷馬牌”,一種用皮囊布鐵作為障礙來阻擋騎兵,但是不但沒用,反而柴榮看出南唐的恐懼,於是大敗南唐軍。原本北周是沒有水軍的,但是由於李璟用人不當,導致朱元投降,宿將向鎬被抓,所以北周就利用這些人訓練水軍,到了兵臨長江時,還建造了“齊雲船”,一種比較大型的戰艦。所以,此時的南唐既失去淮南的屏障,北周又擁有了一支水軍,水戰南唐已經沒有多少優勢了。



到了趙匡胤的北宋,南唐由於實力大減,內患嚴重,而北宋則繼承了北周的政治軍事,又攻滅南漢,長江中上游的江陵等地,此時已落入北宋的版圖。所以,北宋攻滅南唐時,曹彬水陸並進,出江陵,順流而下,勢如破竹,另外一路水軍從汴水南下入長江,東路又有依附北宋的吳越軍從常州攻入。不久之後,北宋全線出擊,在曹彬,潘美,王明,吳越軍進攻下,整個長江中下游陸續失守,江寧成了孤城,城破之後,南唐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