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真的會改變一個人嗎?你有過或者聽過這樣的經歷嗎?


通過閱讀,我想過寫作。

年輕時肚子墨水有限,把寫作的夢想說出來,讓村裡人笑話過。

成家有了孩子,聽收音機裡某個教授有套零歲方案,我家訂了一套。看後我們教孩子背古詩,學認字,認一些動植的名稱。學乘法口訣,學算術,認識人民幣,學使用十塊錢以內的人民幣。

那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我教育孩子的想法有點先進吧,因為我們是農村的,經過早期教育點孩子,自學能力也是比一般的孩子強。日後他也有一個好的發展。

通過閱讀,以前我想到過學寫作,後來一直想。雖然想的多,寫的少。以前用筆寫,今年有了智能手機,請教了孩子,我也可以在電腦上或手機上學打字了,雖然速度很慢,我想以後會快一點的。

能在今日頭條,微博裡發小詩小文,在悟空問答裡做問答。在微信裡打字聊天,我都得了閱讀的益處。


胡五妹1964


會,並且一定會

通過大量的閱讀,各個領域的“泛讀”,廣泛的涉獵,你會形成一個多元的思維

你在看待一個問題或者一個現象的時候,它就不會是平面的,而是立體的,多維的。這有助於你進一步的分析,決策,判斷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刺蝟,一種是狐狸。

刺蝟,你可以理解為專才,他在自己所屬的垂直領域,佔有一席之地,是熟練掌握某項技能的前10%。

狐狸,你可以理解為通才,他並不像刺蝟一般精通。但他玲瓏,掌握著各領域的知識,有可能是前25%。

你想成為刺蝟還是狐狸?

一定程度上,你就可以決定是廣泛的閱讀,還是精讀某一領域。

在自媒體如此發達的時代,一個刺蝟或是狐狸,是很難被埋沒的,懷才不遇的概率也下降了許多。

隨著你不斷的閱讀精進,認知不斷提高,你自然會找到屬於你的細分領域。


CEPRocky


人們常說開卷有益,我覺得閱讀一定是有影響的!

以小編自身的經歷來講,作為一個學藝術的女生來說,豐富的閱讀不僅拓寬了我的知識領域,也豐富了我的業餘生活,並讓我在精神層面擁有更高的追求和富足!

小編本身是學聲樂表演的,但是在選擇這個專業之前,都是一個文學愛好者,最後陰差陽錯選擇了一個自己不討厭也不是特別喜歡的專業。

但在四年的大學生活裡,我至少讀了上百本書,當然並不都是世界名著,也有所謂的言情小說之類的,但和普通學藝術的人比起來,我卻是個與眾不同的存在!

至少在我大學畢業寫論文的時候完全不需要去找人家東拼西湊,而且在畢業很多年之後還可以十分嫻熟地幫親朋好友在專業論文方面給予良好的見解!(甚至替人家寫論文大綱)!

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尤其是女生,閱讀越豐富,頭腦裡的辯證思想和邏輯能力越強,這樣的女人絕不會被人家說成是沒有常識沒有大腦的蠢女子。愛讀書的女孩子,渾身上下自然散發出一種獨有的讀萬卷書的自信和雍容,無論到什麼年歲,只要你始終在堅持閱讀,你將永遠給人一種優雅知性的氣質!

小編自認絕不是個漂亮的女子,但豐富的知識結構和廣泛的閱讀基礎,讓我可以始終自信大方地行走在我年齡的每個階段,永遠的從容和淡定!


別樣女人在紐約


閱讀首先要明確為什麼而閱讀,最關鍵的是保持本心的純粹。

功利化的閱讀把文化庸俗化,工具化,呆板化,純粹的閱讀可以澄清本心,看清自我,明辨是非,黑白,善惡,是不是很普通,很俗套?然而這恰恰是我們很多人沒能做到的。太多的爾虞我詐,太多的是非顛倒,太多的吃拿卡要……

閱讀可以知曉過去,知道歷史的更清晰的面目,可以鍛鍊自己的思維,思考,而不是每次遇到事情只是自我臆想猜測;可以陶冶情操,培養情感,而不是把所有的節假日都過成放假節,情人節或者旅遊節;可以修身養性,在身處低谷時仍然泰然,且能憑此得到慰藉和鼓勵……

最主要的,閱讀佔用的是我們的休閒時光,在空閒時可以閱讀進步,遠比浪費時間,虛度光陰有意義。

我大二認識的一個朋友,一直喜歡閱讀儒家經典,大學沒畢業就被邀請去了一家儒家學堂,當授課老師,幾年過去,如今在學校裡教書育人,而且真正的把生活和愛好融在了一起,如今已在計劃成家。如果沒有這個愛好,或許他還走不出貴州的大山。



半橋3


一天飯錢就可以買到別人可能一輩子的心血。

歷史在書裡,多讀可通今古,如《明朝那些事》,《簡明歐洲史》

技術在書裡,多讀學習技能

哲學在書裡,多讀可曉事理

科學在書裡,多讀可知未來,如《第一財經週刊》

經濟在書裡,多讀可知規律,如各種經濟學

自然在書裡,多讀可明世界,如《海洋世界》

故事在書裡,體驗主角帶入,如《哈利波特》、《烈火金剛》


這麼多好東西,都在書裡,改變自己,幫助他人,大概如此


浩二和他的朋友們


1、最近喜歡看科普,或多或少的形成了一點科學思維,比如說信源的可靠性,現在看一些“震驚體”的圖文、視頻,有了科學的判斷性,感覺自己更理性了;還體現在對平時大家普遍存在的看法有了新的認知,比如形成了科學思維的話,你就未必相信金魚的記憶或者說魚的記憶只有7秒的說法的。

2、旅行類的書。怎麼說呢,怎麼玩也是一門學問,相信大家和我一樣旅行完總是發出這樣的感慨,就是那麼回事吧,沒啥特別好玩的,其實如果你和書裡面的人去過同一個地方,你會發現,你白去了、還可以怎麼玩、早知道我也那麼走......

3、網絡文學。沒有貶低的意思,本人看的就是爽文,於我個人而言對調節情緒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我愛看,特別是主角光環特別強的。

4、中國臺灣省的書。對照歷史吧,舉個小例子,在大陸那“迷失的10年”裡,相對應的海霞的另外一邊在推崇中華文化,禮義廉恥,仁義禮智信,一個做減法,一個做加法,想一想,還是挺有趣的。

5、文學性相對較強的,各個類型的都有,比如《安持人物瑣憶》、《放風箏的人》、《叫魂》、《2066》等等,怎麼說呢,記得一個經典的論述,快樂也是有高級和低級之分的。“痛苦的蘇格拉底和一頭幸福的豬到底誰更快樂一些呢?”

我不知道我的閱讀偏好有沒有改變我,或者說對我的人格塑造有什麼影響,但是,他使我的人生變得更“輕快”。


創業家


閱讀會改變一個人的。

我們獲得知識的途徑有很多,如親身經歷、閱讀學習。其中,閱讀是獲取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之一。

正如魯迅先生所言"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知識的獲得也是如此,通過書本閱讀,學習、總結別人的經驗,為自己所用,開闊視野,豐富知識面。

俗話"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就是閱讀改變人最好的例證。


南湖晨鐘


巴丹在《閱讀改變人生》一書中寫的.原文是這樣的:“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

最經典的就是呂蒙

原來呂蒙只是個武夫,後來用功讀書,終於變成有勇有謀的大將

“士別三日 當刮目相看”就從呂蒙呂蒙那裡來

還有朱元璋,原來幾乎就是個文盲,後來跟著李善長、劉伯溫等人學了不少東西,也變成個文化人了,他的一些政策的制定與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進步。


三樓人行道


昨天,偶然有機會聽別人講桓臺有個王漁洋故居值得一看。剛好身在桓臺就欣然前往……以前聽說過,但總感覺對王漁洋瞭解不多,所以興趣不大,一直未有參拜。這次去看真是受教多多……王漁洋的家族是齊魯旺族,歷經明清兩朝三百多年,出進士13人,舉人五十多個,家族有非常好的教育傳統,且有一套嚴謹科學的培養流程,從而世世代代高據朝廷重位……中國唯一一座磚結構保留完好四世宮保牌坊巍峨聳立,非常震撼!王漁洋家族是典型的靠考取功名,讀書改變命運的經典案例!由此可以生動回答本文案題。



cahw18


毫無疑問的。不說陽春白雪的例子,就說身邊的吧:我和我堂姐一塊長大,她家裡書極多,但家裡兄妹都不怎麼看,我小時候寄居她們家時,幾乎天天躲在角落看書,連哥哥姐姐的語文書都提前讀過。為現在成為作家的我打下了堅實的閱讀基礎,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