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國畫是一種意境,那麼西方油畫又是什麼?中西繪畫哪個更容易看懂?

旅遊八戒行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至今,西方繪畫出現了很多流派:野獸派、表現派、立體派、達達派、抽象派、超現實主義派等。除了超現實主義派在美國等國家還有一定的影響力外,其餘漸次退出歷史舞臺。超現實主義派往往以彩色照片為底稿,刻畫的比照片還細膩。我國的國畫目前也受其影響,特別是流美派畫家,專尚超自然繪畫,精美細膩程度超過照片。美則美矣,離中國傳統繪畫越來越遠了。


師範小王子


說中國畫是一種意境,這種說法倒也還算合理!“意境”這東西太虛無縹緲了!它屬於精神層次的東西!比如說同一首詩,有些人讀就有意境,有些人讀了就啥感覺也沒!這東西不好說!

中國畫▼


那麼如果中國畫是意境,西方油畫則就是現實!所見即所得的“現實”!因為西方油畫大多數以寫實為主!當然也有抽象的藝術,不過寫實佔大多數!

那麼我們說了這兩者的區分,很顯然,西方油畫就更容易看懂!

西方油畫▼(你知道這幅畫描寫的是誰嗎?)

這幅畫描繪的是聖母瑪利亞!

但是所謂的“看懂”也是分情況的!你能“看到”畫的是什麼,可是卻“不明白”畫的是什麼!。。。。

是不是覺得我這句話自相矛盾?其實不矛盾,一個是“看”一個是“明白”,不一樣!

咱們舉個例子,比如說《馬背上的戈戴娃夫人》這幅畫!

普通人只是“看”到這幅畫畫的是一個女人坐在馬上!可是你明白這幅畫背後的故事嗎?很多人都不知道!你看,這就是我要說的!

你看到了,可是不一定能看得懂!西方油畫雖然寫實,但是也並非只是一幅畫,它也有文化和背景在裡面!

下面這幅畫描繪的是什麼內容?你知道嗎?▼

《自由領導人民》紀念法國七月革命!

如果沒有一定的文化,不論是中國畫還是西方油畫,都不是那麼容易“看懂”的!


萬物皆明


我感覺,這個說法並不貼切。其實,中國畫和西方油畫都是繪畫藝術,分別代表著東西方藝術的精髓。不得不說,兩者之間,除了內容大同小異之外,形式也是別具一格的。提起繪畫藝術,必須說明一下的是,中國畫和西方油畫都要寫實,也就是描繪人或物的形象,還要寫意,即我們說的意境。不同的是,長期以來,中國畫側重於寫意,雖然形象不是那麼逼真,但是卻意境高遠,意味深長。正好相反,西方側重於寫實,比例光影都更加合理,更加逼真,但是在寫意方面,比不上中國畫 ,還差的遠。當然了,如果說誰的畫更好理解,當然就是西方油畫了,畢竟,西方油畫更加形象一些。總之,現代繪畫藝術,應該洋為中用,中西合璧,只有這樣,才能夠博取眾長,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hi123


中國畫以含蓄為主,追求意境是中國畫最根本的目的。意境是情景交融後產生的畫面感覺,是半抽象半具象的東西,眼睛能看得到,也能看明白,但不能完全看懂內涵。思想也能領會到,但也無法完全領略其中奧秘。

國畫·徐義生青綠山水

意境像一所迷宮,把觀者引誘到裡邊流連忘返,即使冥思苦想,到最後,或許仍然琢磨不透作者這樣表達的初衷是什麼。優秀的國畫作品,像一首內涵豐富的詩歌,怎麼解讀似乎都在理,在“似與不似之間”讓觀者摸不著頭腦,這恰恰就是國畫意境的魅力。

油畫·洛克威爾《鏡子前的女孩》

意境的魅力已經超出了一些觀者的認知極限,具有哲學的深度,藝術的真真假假,格調的高雅,思想的突兀。從意境裡,觀者依靠不同的文化修養,小到可以看到世間萬物的變化和人生的生老病死,大到可以看到宇宙乾坤,超出時空的精神格局。

徐悲鴻《奔馬》

而油畫沒有那麼多畫外之意,依靠光影明暗關係和科學造型手段,把物象畫得逼真,畫得跟現實生活中的物象比較接近,就算成功了。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油畫是再現現實生活的視覺藝術,傳遞的思想情懷沒有國畫那麼豐富。而國畫是提煉現實生活,是繞開表象直達本質的視覺藝術。

油畫風景·梵高《花園花開》

相比來說,油畫看起來更直觀,更容易叫人看懂。因為,在照相機沒有問世以前,油畫承擔了不少用圖像記錄生活,給世人保存影像的功能。而國畫在誕生之初,主要目的就是用心靈和精神跟世間萬物進行對話,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懷。

國畫花鳥·潘天壽《濃豔》

國畫可以畫出物象大概輪廓,把意思表達到就可以,至於畫外之意,依靠觀者去解讀。同時,國畫中的筆法和墨法可以獨立於繪畫之外,成為一種獨立的審美載體,欣賞筆墨韻味也是一種享受,能領略到中國傳統的文化觀念。

油畫靜物·塞尚《桌面上的水果》

而油畫不行,必須遵循科學性和嚴謹性,畫得太過於誇張離奇就失去了油畫的本意。即使西方現代油畫以抽象為主,但抽象表達也是站在嚴謹造型基礎之上,對物象局部進行變形處理而得來,西方現代油畫並沒有完全脫離素描造型的手段。


鴻鵠迎罡


你好,很開心回答你的疑問

其實親這個問題有些寬泛,親下次提問,建議具體問如何看懂哪一個油畫流派的作品,或者具體問如何看懂哪一個畫家的作品

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回答你的疑問吧

一 中國畫追求的是超然物外的境界,追求精髓的意境,西方油畫重寫實,重理性,重科學

西方油畫史,歷經中世紀時期,文藝復興時期,古典主義時期,浪漫主義時期,印象派時期,表現主義時期,立體主義時期,抽象派時期

至少在印象派時期前,繪畫多是以寫實為主的

直到表現主義繪畫時期,代表畫家蒙克,克里姆特,勞特雷克的作品,才開始大膽表現自己的主觀情緒,突破客觀寫實主義的束縛

畫家蒙克的表現主義畫作

二為什麼西方油畫很注重客觀寫實?原因有以下幾點

1 關於藝術起源說,有一種藝術起源說,是藝術起源於人類對大自然的模仿,所有藝術,都是模仿行為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崇尚唯物主義論,物質是世界本源,人類天生具備模仿能力,所以產生了模仿的藝術

2 但丁說:你的藝術,距上帝只差一個等級,藝術家靠寫實作品,完成對上帝的靠攏,所以不難理解西方藝術注重客觀寫實的根深蒂固的思想

三 中國畫容易看懂?還是西方油畫容易看懂?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重點解答這個問題

照理說應該是西方油畫更容易看懂

觀看巴洛克畫家魯本斯的下圖作品《豎起十字架》,就知道他的作品取材於宗教題材,或者是寓言題材

觀看畫家委拉斯貴支的下圖畫作《宮娥》,就一目瞭然,畫家描繪的是宮廷生活

觀看畫家維米爾的下圖作品《倒牛奶的女僕》,就一目瞭然畫家描繪的是自己身邊的日常生活細節,莊重,優雅,寧靜,舒適,愜意是畫家畫作常見的氣氛

觀看畫家米勒的下圖作品《拾穗》,就明白畫家筆下所描繪的是簡單樸素的農民生活,對農村生活的摯愛和嚮往。

而欣賞一幅中國畫,如果要深入鑑賞一幅中國畫,並不僅僅是簡單地看一下畫面而已

還要更多地深入瞭解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畫創作的影響,道家思想對中國山水畫的影響,具體鑑賞哪個畫家的畫作,必須深入瞭解畫家的生平經歷,信奉的思想等等

畫家朱耷的畫作,筆下的魚鴨為什麼大多都翻白眼?為什麼朱耷畫作提款多為哭之,笑之?

為什麼石濤自稱自己為苦瓜和尚?都是需要深入瞭解的

話說回來,如果說西方寫實古典油畫是很容易看懂的,那麼西方抽象主義油畫又怎麼看懂?

比如抽象畫家康定斯基的畫作,如何看懂?

又比如蒙德里安的幾何抽象畫作,如何看懂?

又或者是波洛克的行動繪畫,滴灑繪畫作品,你又如何看懂?

所以說中國畫,西方油畫,哪個更容易看懂?這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也許西方油畫更容易看懂,但是西方抽象油畫又如何看懂?

因為抽象油畫,你或許根本不明白,畫家畫的是什麼

對於你問的中國畫,西方油畫,哪個更容易看懂?

我個人覺得,欣賞一幅畫作,最重要的,並不是欣賞畫家畫的是什麼內容,而是欣賞一幅畫面的形式美感

就是說,欣賞一幅畫作,首先是形式美感的審美,其次才是內容情感審美

一幅優秀的油畫作品,畫什麼題材,其實是不重要的,怎麼畫,才是最重要的

為什麼這麼說?就是你欣賞一幅畫作,首先看一幅畫的佈局安排,構圖的構思,色彩的組織,色調的安排,氣氛的塑造等等,其次才是欣賞一幅畫作的內容,故事,情節等等

就連欣賞一幅寫實古典油畫,都應該最開始欣賞一幅畫的形式美感,其次才是內容情感審美

比如畫家列賓的畫作《意外歸來》

表面上看,畫家只是描繪了一個知識分子被不幸流放,然後意外歸家,家人驚訝興奮激動的場景

但是深入觀察,其實列賓的這幅寫實油畫,無論是構圖,還是色彩,還是氣氛的塑造,畫家都經過了深思熟慮的構思和安排

為什麼呢?

首先構圖上,畫家把歸來的知識分子安排在離群而戰的位置上

一般構圖,離群而站的人更容易引起觀眾注意,更容易突出人物的主體地位,視覺中心

由此看出畫家獨具匠心的畫面佈局安排

然後,畫家對畫中人物位置,動作,目光的安排都做了考究的分佈

畫中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意外歸來的知識分子,所有人目光都聚焦在意外歸家的知識分子身上,觀眾也會隨著畫中人物的目光方向,投向畫面中的主角,意外歸家的人,更加突出了畫面主體人物的視覺中心地位

而在色彩佈局上,畫家把歸家的人,色彩安排為重色,因為畫中右邊望向歸家者的母親是重顏色,所以畫家為了達到畫面佈局的平衡效果,把歸來的人也安排成重顏色

可見畫家的寫實油畫,並不是僅僅簡單地表面描繪了故事情節,而且在構圖,色彩佈局上都做了精心的考究

就連欣賞一幅古典油畫,都應該先欣賞畫面構圖,畫面的色彩冷暖佈局安排,畫面的虛實安排,其次再說作者畫的是什麼

比如上圖古典油畫靜物作品,並不僅僅是簡單了畫了幾個水果,我們首先應該欣賞畫面構圖,虛實變化,色彩安排等等

上圖古典油畫作品,畫家安排的是一字型平行構圖,每個水果之間的色彩都有冷暖差異,虛實差異,畫面的虛實空間感等等,其次才欣賞這幅畫中的水果

所以綜上所述,欣賞一幅畫,首先是欣賞畫作的形式美感,其次才是內容情感審美

所以,如果遇到看不懂的抽象畫,比如抽象繪畫家康定斯基的畫作,我們又該如何欣賞?

其實我們不必糾結抽象畫家畫的是什麼,也不必糾結我們怎麼看不懂抽象畫

由於畫作欣賞,形式美感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內容審美

所以,我們只用欣賞康定斯基抽象畫作的色彩組織,色彩碰撞,舞動的線條,點線面的精彩搭配等等

康定斯基的思想,是藝術之所以美麗,是單純的色彩組織,點線面的碰撞因素,豐富精彩的視覺效果

而不是描繪具體事物,故事情節等等

總結

我建議親以後欣賞藝術作品時,不要去糾結一幅畫表達的是什麼內容,也不用糾結中國畫更容易看明白,還是西方油畫容易看明白

欣賞一幅優秀的藝術作品,最重要的是欣賞一幅畫作的形式美感,其次才是內容情感審美,故事情節,場景等等

所以親以後無論是欣賞中國畫,還是西方油畫,寫實油畫,還是抽象油畫,最開始都應該欣賞一幅畫面的構圖,構思,佈局安排,色彩冷暖安排,空間遠近層次安排等等

因為創作一幅優秀的油畫作品,最重要的並不是畫什麼,而是怎麼畫

怎麼畫,就是一幅畫面巧妙的構圖,佈局安排,色彩組織,色彩冷暖安排,空間安排,氣氛塑造等等

回答完畢,希望對你有幫助


藝術狂人2


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是其背後的地域文化決定的。人一生下來,文化就像空氣一樣瀰漫在周圍,像水一樣融化在血液中。所以,作為生活在特定社會文化環境中的藝術家及其創作的繪畫作品,必然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折射出不同的文化體系。

  • 如果說國畫是一種意境,那麼西方油畫又是什麼?

中國畫注重意境,這一點沒錯,但並不代表脫離客觀世界的存在。西方油畫重具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寫實,也並不代表照搬現實,寫實不等於現實。

想要搞明白中西方的差異為什麼會這樣?必須從文化角度去了解:

正是這種文化差異,導致不同的中西繪畫:

  • 中西繪畫哪個更容易看懂?

這個問題沒有絕對答案,表面看來,大家都覺得西方繪畫更容易理解,實則不然。

雖說中國繪畫重意境,由心而發,西方繪畫重客觀具象,但並不代表西畫易懂,國畫難懂。中西繪畫都有其客觀表現和主觀表現。

中國繪畫講究道德心,就是心即是自己,是心靈,他是永遠不能轉化為現實對象的。道德心不在獲取知識和外界的經驗,而在於反省,重直覺。他不是一張白紙,他是先天被肯定的內容,也就是所謂的心學。西方繪畫以認知為本,善於對外界尋求答案,認知自然,總結規律。

中國繪畫再怎麼表現意念,那也需要與社會自然相交融,最後得到昇華的結果。中國繪畫講究氣韻,由心而發創作的作品,自然要用心去解讀,而非單純的靠眼睛。西方繪畫再怎麼寫實,也是通過各種藝術技法對現實進行總結歸納,而不是死板的照搬現實。西畫也分具象和抽象,都有其內在的意象、幻想、情感的表達。

不管是國畫還是西畫,如果沒有良好的文化知識背景,你不敢說看的很懂。

但話又說回來了,藝術作品傳達的理念、感情、文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即使你沒有深厚的文化知識,但就是被某一幅畫深深的吸引了,你就是喜歡,那就是最好的欣賞!

最後,我想說的是喜歡一樣東西不一定非得去解剖它。你喜歡蘋果手機,不一定非得去了解怎麼設計出來的;你喜歡一件衣服,不一定非得知道棉產地、加工程序。

好了,中西繪畫是個很大的問題,也不是幾句話就能說的透的,簡單說一些自己的見解,大家有什麼想法,可以多多溝通。如有不妥,多多指教!


丞象大人


油畫,是從西方傳入中國的一種繪畫藝術形式,是以特製的油彩為顏料作畫的統稱。說到西方油畫,最具代表性的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傳統的古典寫實主義風格油畫,它強調的是人眼睛所看到的直觀感覺,人們通常所說的真實感,色彩逼真,形象立體生動,這也就是常說的油畫。其實,油畫也分為好多種畫派,比如以法國畫家莫奈為代表的印象畫派,西班牙畫家畢加索為代表的抽象畫派等等。

不能簡單地說兩者哪一個更容易看懂,你若喜歡欣賞寫實風格的作品,就去看油畫,那麼你若有中國文人詩書情節就去欣賞中國畫,體會它的內涵和意境。至於說哪一種藝術作品更容易看懂,主要還是取決於觀賞者的文化水平和藝術修養。


虔誠之守候


美學和哲學有密切關係,中國美學深受儒道思想的影響,可以說儒道思想是中國藝術所依存的美學基礎。西方受基督教的影響,認為神聖的價值在人和世界之外存在,需要去看,去聽。根據基督教義的理解,藝術家對外在美的準確、完美的體現,是想完成對上帝的靠攏,是對上帝的一種貢獻。這些美學思想體現在西方不同文化領域,具有不同的美學價值。中西方美學是屹立在世界藝術史上的兩坐不同的高峰,他們之間沒有根本上的誰高誰低之分,只是由於觀念上的不同造成美學的差異,正是這些差異才讓我們感受到了不同風格美術帶給我們的震撼和美的感受。下面主要通過中西方在美術方面的差異,我們可以領略中西方繪畫藝術各自的魅力。



中西方美術的最主要差異就在於透視,這是最根本的,中國繪畫在創作上重視構思,講求意在筆先和形象思維,注重藝術形象的主客觀統一。造型上不拘於表面的肖似,而講求在似與不似之間”和“不似之似”,在透視上將焦點(一點)透視與散點(多點)透視結合;而西方繪畫著重於焦點透視,比較客觀科學地體現了物體的外觀,真實客觀是其特點。

繪畫風格對於整個社會的影響都是巨大的,同時整個社會所形成的文化底蘊也同時反哺給了繪畫。舉例來說,從建築上來說,人文,天氣和建築材料以及建築工藝都對其有很大的影響,同樣是巴洛克風格,每個地方都有些細微的變化。 西方人文在文藝復興時期,思想波瀾起伏,海納百川形成了眾多的藝術風格,功不在風格多少,而在於這一風氣帶動了人們的思想,不段的創新;反觀中國古代,由於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的思想統治,迫使人們在一定框架中,不對君王,只對青山綠水,千年時間造就了中國畫的輝煌,但也限制了中國繪畫新時代的發展。當然在明清兩代發展起來的工筆繪畫,在一定意義上也偏重了西方繪畫的焦點透視(工筆建築要稍少一些)。


提筆走世界


說點個人看法


國畫的寫意是注重整體構圖,通過寥寥數筆把需要表達的內容概要勾勒出來,傳達的是各個部分搭配在一起那種協調的美感。也正因為是注重聯合在一起的整體美,所以一般表達出來就是他們綜合的意境。

而油畫則相反,她善於通過細節和色彩的搭配讓人體會到某種情愫。而且隨著科學的進步,色彩和繪畫工藝的提高,她的構圖和色彩更加精美細緻,使得畫中的人和物更加傳神。


如果從觀看感受來講,

因為國畫一般描寫整體美,所以讓人彷彿融入那個環境之中;

而油畫一般描寫細節美,所以讓人覺得畫中人和物彷彿來到了眼前。

簡而言之就是,一個是“我進去了”,一個是“她出來了”。

(當然也有色彩搭配的原因,黑白國畫是後退色,鮮豔油畫大多是前進色。)


至於那些更容易看懂,其實這沒有可比性,類似問西餐和中餐哪個更容易吃出滋味來一樣?每幅畫的內容和要表達的情感不同,而且自己在不同心情下對每幅畫的理解也不一樣,喜愛也有變化。總之人都是親近疏遠的,自己覺得好的,那就是最好的!


最後說明,這些只是我認為存在的一些普遍現象,不是絕對的,所以沒必要較真。

當然這些都是我個人的欣賞角度,還有很多我沒發現的美妙之處期待你們分享~


用戶5764113438


西方崇尚裸體主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