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你有特殊意義或印象比較深的美食有哪些?

小馬我識途


我的家鄉是在漳浦沿海的一座半島,當時交通沒那麼發達,在童年的記憶裡只有成片的木麻黃樹林和滿地的海沙、清澈的海水與沙地田裡的地瓜。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每當秋冬季節的來臨 ,凌晨4點左右就會有一大批耕海人從碼頭駛船出去,回來的時候就是滿載的紫菜,經過簡單加工、日曬就可以食用了。

由於地處小漁村,當時也沒什麼公園、遊樂場等娛樂設施。經常節假日和幾個小夥伴約一下,帶上幾片紫菜、幾個賣不出去體型較小的地瓜、一盒火柴。來到木麻黃林旁邊的沙灘上(現在已經開發成旅遊區了),用沙子做成一個窯洞,上面開一個小口(通風使火旺起來),去撿木麻黃鬚來放進去燒,紫菜拿在小口上面烤熟,等沙子溫度很高的時候把地瓜從小口處丟進去,小窯洞弄塌 ,迅速用沙子蓋上燜半小時就可以了吃了。

可以說地瓜和紫菜一直都伴隨著我們成長,在外面漂泊已經十幾年了,但是每當看見或者吃地瓜、紫菜的時候就會想起心中的故鄉和幼時的玩伴。


鎮波美食


比較喜歡吃海鮮哈哈哈





小魚兒HRF


特殊意義或者印象比較深的美食,根據我個人而言和地理位置的不同,我家是陝西西安的,從小就對涼皮肉夾饃有這特殊意義。






西安秦鎮米皮肉夾饃



她媽媽,四川人,做的一種辣椒醬,專門用來蘸豆腐的,模糊的記憶中配料有辣椒麵、蘋果、梨子、花椒等,做法比較複雜好像是要先炒花椒後碾碎,後面的步驟就不知道了,最後一步要用油潑。豆腐只是很普通的老豆腐,沾上辣醬吃到嘴裡那種感覺很慢描述...十多年了到現在都記得,如果非要用個詞來形容,是“驚豔”沒錯了

後來自己憑記憶復刻多次沒成功過,如果有答友知道怎麼做分享,不甚感激

第二種就是奶奶做的漿水面了,包菜和毛芹共同發酵成酸吱吱的麵湯,奶奶用比那時的我還高的擀麵杖,擀出比我的被子還大的麵皮。麵皮切細條,因為擀的很薄煮熟後快透明咯但依然很筋道,小時候的我經常盼望快點到夏天這樣就能再吃到漿水面了。現在每次在街上看到有賣都會忍不住去嚐嚐,湯味有比較接近的,面卻再沒吃到像奶奶擀的那樣好吃的面。


豆先生的廚房



從小就看西遊記,每每看到這個畫面的時候都會猜想豬八戒到底吃的是個什麼玩意,看起來就很好吃的樣子,小時候看了無數遍猜是竹筒飯,可是又不像,直到有一次去旅遊吃到了這東西,叫泰國香蕉竹。
這個就很像很符合豬八戒吃的那個東西了。以前吃不到又沒接觸過,弄得心裡糾結的很。https://m.toutiaocdn.cn/item/6620952238061781518/?iid=50038263984&app=news_article×tamp=1541569807&group_id=6620952238061781518


無敵美食佳


因為我的老家是河北張家口壩上這邊的,從小到大就是莜麵,弄點滷印象比較深的是,小時候去地裡幹活,媽媽就會做莜麵,說是因為吃了莜麵比白麵耐餓一些,用咱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 莜麵不好消化,另外拉麵,這個對我的意義來說就不一般了,除了喜歡吃,好吃以外,我和我媳婦就是在蘭州旅遊的時候,在一個店裡吃拉麵認識的,直到現在結婚生子,所以可想而知了。





李木木Kmbb


在我還是學生時的一年暑假裡,我們幾個一塊去開封打工。幾天沒找到工作,身上帶的錢也花完了,肚子都快餓一天了,先找個工作,解決肚子問題呀,才是當下之急。所以就在第二天早上,來到勞務市場。等了好久,終於過來一個人說,你們是找活的嗎?我們點點頭。“你們幹小攤點嗎?”“幹呀”。說完就把我們拉到開封的一個居民小區裡,到了攤點,問你們還沒吃飯吧?“嗯”“先吃點千層餅吧,充充飢”。老闆給我拿了兩個,我狼吞虎嚥地吃完了,感覺到全天下的美食,也不過如此了!

這就是我愛吃的千層餅,到現在還回味悠長呢?你贊同嗎?歡迎關注點贊交流啊!謝謝😜


天行有常518


特殊意義的美食想當然都是各地自己的特色,適合當地人群的口味,對我腦海那片記憶深刻的美食當然是媽媽小時候的大鍋大灶做出來的農家美味,很多美食都是自己手工製作,手擀麵,包子,攪團,胡鍋饃(自己烙的死麵餅燴菜吃),手工涼皮,現如今生活好了,很多東西都省事了,成品或者半成品,包括製作方法和流程同過去也是大相徑庭,味道上也就會差一些,所以久久回味在腦海裡的美味應該是母親的那些大鍋飯,熱熱鬧鬧紅紅火火。






油潑涼菜招牌豬蹄


炒飯,因為簡單😀



Luckypipi


江南~清蒸白水魚,荷葉粉蒸肉,酸菜魚~黑魚。長江昂鯽魚。雲南犛牛肉,金馬碧雞坊過橋米線,黑山羊火鍋,天麻火腿雞,汽鍋雞,乳扇,新鮮竹筒飯,真菠蘿飯,下關豬肉。南昌虎皮蛋。沙縣扁肉,各種老湯堡。河南與江蘇北出的胡辣湯。河南羊肉燴麵。河北內蒙的羊肉鍋煮不化。唐山的灌腸。海鮮就不說了。我個人認為這些都好吃,比那些所謂的百年老店強一百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