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哪些被評為“中國最坑人的小吃”坑的最慘?

用戶80969826903


我不知道我說的算不算小吃,還是我碰上了騙子。

兩三年前吧大概,逛街的時候看見有小推車的,牌子上寫著打糕。賣家是個東北小哥。我們這東北人挺多的,大多都比較豪爽,所以也沒多想。

當時問了價格,說幾塊錢一塊(一塊大概一個iPhone4那麼大吧),我覺得挺便宜的,說來兩塊。然後他給我拿了兩塊糕,開始切!切成了小手指那麼小的一塊一塊的,說幾塊錢這麼一小塊。

說不買吧,人家說切了,不退。反正後來成了切糕套路。沒辦法,認了這個栽。

剛才翻答案時,發現有人不買切糕跑路的,真心羨慕。因為當時的我也想跑路,可惜沒這個勇氣。

我想我應該是碰到騙子了吧。也不地域黑,我有非常好的朋友也是東北的,和地域沒關係,和騙子的套路有關係。說出來給大家提個醒,如今騙子太多,好人都快不夠用了。


一聞就醉蝦


大概看了下大家的答案,很多人都提到了“切糕”。突然想起來以前隔壁宿舍一哥們給我們說過他的血淚史。



據他說,那天,他走在街上,突然發現有人推著三輪,車上放著的就是顏色五彩斑斕,看起來很好吃的“切糕”。一時饞蟲上腦,不由自主的走到了賣切糕的小夥身前。小夥一看來生意了,眉飛色舞的向他介紹,最後拿著刀對著大塊切糕邊比邊說,切多少買多少,切下來,放不回去,切多少,買多少(腦補口音)。朋友這時已經開始流哈喇子了,完全沒注意賣糕小夥在說啥,只是不停點頭。說時遲那時快,之間小夥一刀下去,立馬上稱,裝袋,那效率那叫一個高,然後一伸手,260,給。



朋友當時就愣住了。。。。。

然後據說,那塊糕,真難吃,兩口就扔了。。。

容我再笑一會。



好了,言歸正傳,今天,來為“切糕”正名。

當然此“切糕”非彼“切糕”,常見的大街上推小車賣的,顏色五彩繽紛看起來花花綠綠的,不過是樣子貨,是山寨版。真正的“切糕”,其實不叫“切糕”,而是叫做“瑪仁糖”。



瑪仁糖是新疆的傳統小吃,正宗瑪仁糖的製作過程中選材是很關鍵的一步,一般使用核桃仁,葡萄乾,巴旦木,芝麻,玫瑰等材料,而且要精挑細選,加上甜菜糖一起熬製而成,絕對是純天然無添加的食品。

因為瑪仁糖中含大量的堅果和糖份,富含營養價值及各種微量元素,而且經過壓制後的密度特別大,類似於“壓縮餅乾”,因此十分受早起絲路上來往的客商的歡迎。



《舌尖上的中國2》第三集《時節》中專門有一段是介紹瑪仁糖的,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下。

正宗的瑪仁糖,貴的有道理,而山寨版的“切糕”,還是拉倒吧,不要再打著民族小吃的幌子騙外地人了。


於史他說


新疆切糕,我老公中過招,我常常有事沒事把這事拿出來劃笑他一翻。我這裡說的是我掉過的坑:大概是2000年時候吧,一天我下班路過一個集市門口,當時是冬天,天已經黑了,有一個賣所謂寧夏“大枸杞”的,圍了好多人,我問多錢一斤,好像說五塊一斤,我覺得沒聽清就反問了一句“多錢啊?”,旁邊一個人說是五十,我說“不是五塊嗎?”,那人說“枸杞哪有五塊的?”,我想“也是,寧夏枸杞不會只五塊,而且個兒這麼大”,於是就買了一斤,給了賣家五十塊錢,他也沒找我零錢,就高高興興回家了,結果第二天打開讓老公一看,老公說這分明就是珍珠小西紅柿曬的果脯嘛,我趕緊拿了一個咬開一看還真是西紅柿味,這下可被老公抓住把柄了,從此,不敢再劃笑老公買新疆切糕的事😂😂😂


小雨


我來說說我的經歷吧,2009年我剛畢業從蘇州實習回到四川,手裡面有了實習金三千塊感覺自己有錢了,另外一年沒回家了在火車站看見有人賣切糕,說實話我沒吃過,看上去還不錯各種葡萄乾什麼的我就和師父說:“給我來點,從這裡切。”

結果一刀下去兩百多,心疼的我啊,不過一想我媽可能喜歡吃,算了貴就貴點吧,也算是我的一片孝心,回家給我媽我媽吃一口就不吃了,我當時那個心啊甭提多無奈了,這東西怎麼那麼坑?貴就算了還不好吃?上哪兒說理去?



從此以後看見賣切糕的我都要躲得遠遠的,我怕不小心碰一塊下來可就是好幾百啊。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類似的經歷,這切糕真的不好吃,賊甜還粘牙下輩子不想吃了!


川滇二姐么妹


89年帶著小孩到南京玩,在中央門看見有賣西瓜的要吃,西瓜是切開按塊賣的,一塊切成一斤不到,標價看是1.00元一塊,當時南京最貴的西瓜也就:一毛錢一斤。小孩偶然想吃嘛,覺得貴也就是吃一塊吧。南京人套路深是知道的,拿出一塊錢遞到賣瓜的手裡問了一句:一塊西瓜是一元錢嗎?回答:是的。就拿起一塊瓜走了。走了十幾步回頭看看沒有什麼異常,西瓜給小孩吃了,剛吃兩口,身後閃出兩個人,說西瓜錢沒有給齊,我說不是一塊1元嗎?他們說:是的。但是你拿的是大塊的,是1.99元。小塊的是1元,不相信可以去看牌子寫的清清楚楚。他那個賣一塊1元的瓜,跟大姆指一樣寬長,字寫的非常小。這個1.99元,9尾巴寫一點點長。一圈子人圍著,打不了跑不掉。現在1元錢無所謂,那時5個人用10元錢能到飯店搓一頓。


月下竹影6


涮活蛆🐛火鍋.......死貴,一點也不好吃!土腥味很重!



京77


我覺得雲南的烤乳扇才是最坑人的東西。

當初總聽說什麼雲南十八怪,牛奶切成片片賣,所以對烤乳扇非常的上心。周圍又有云南的同學,不斷的宣講乳扇的各種好,什麼美容養顏、滋陰補陽、清新潤肺明目健膽之類,鬧得本吃貨心癢難耐,總想有機會去品嚐一下箇中美味。



終於在學業過半的時候有了去雲南的機會,從長沙坐了很長時間的火車,邂逅了不少人生中美麗的事情,最後到達了七彩雲南。

當時老王已經趁機脫團,和同學們分開。身邊陪伴的是一個漂釀小姐姐。我們的目的地是香格里拉,但也不願意放過風花雪夜的大理。當時我就想到了乳扇。



在遊蕩的途中,我也不斷利用那些從雲南同學那科普來的知識去忽悠小姐姐,搞得小姐姐也美眸亂眨,非常想去試試雲南的小吃。

結果我們去吃了白族牛奶弓魚湯,甜甜的魚湯讓我倆都有點不適應。然後又去嚐了炒餌塊和過橋米線,算是扳回一局。最後在街上終於遇到了傳說中的“烤乳扇”。



“牛奶切成片片賣”,我起初對乳扇這種東西還是有個初步印象的,覺得大不了就是個奶酪或者奶皮子的趕腳。老王母系遼寧,父系內蒙古,好歹也算是草原上浪過的一條雄鷹,奶製品啥樣的沒吃過?

我挨著小姐姐的胳臂,兩個人一人買了一份“烤乳扇”。



那個乳扇攤子的老闆端著一個小火盆樣的烤爐,在七月的陽光下滿頭大汗的烤著乳扇。初拿出來的乳扇真的看不出是扇形的,只是疊在一起的一些黃片片。



烤乳扇的老闆問了我們的口味,就開始加工起來,他濃重的方言讓我們有點聽不懂,但絲毫不阻礙中國人半哼半唧的意念交流,我們弄明白乳扇有兩種口味,一種是傳統的“玫瑰花醬”,一種是符合現代潮流的“巧克力”。



我毫不猶豫的點了玫瑰花醬,作為一個吃貨,傳統的原汁原味強過那風騷的代可可脂。但小姐姐卻笑出倆酒窩,點了巧克力味道的。

很快老闆便把兩隻乳扇加工了起來,在溫度和竹籤的作用下,那乳扇開始變得焦黃,某處開始略微出現酥脆的氣泡。包裹了醬料的乳扇被捲成筒形,像一隻白皙的春捲,又讓我想起卷菜的大餅。



老闆還很客氣的說了句什麼,大意是小心點,這裡面的糖漿會流出來搞髒衣服。真是個很令人溫暖的大叔。

我和小姐姐相視一笑,走到街角人少的地方,仔細觀察了一下手裡這根大號棒棒糖,心裡都覺得甜絲絲的。



我一口咬下去,噝~!略燙!

再細細品嚐,感覺就像一種沒啥嚼勁的麵皮,粉坨坨的,比較澀口,還有一股酸味和奶味。嚼沒兩下就成了糊糊,吞下去,還有股子說不明道不清的奶羶味。

總之,整體而言是比較寡淡的東西,猶如摻了奶粉的細麵餅。



再咬下去,開始嚐到玫瑰花醬的味道。與我想象中那帶著花香與夢幻芬芳的感覺不同,就是甜,酸甜酸甜的,那糖味兒非常的齁人,和乳扇結合在一起,甚至讓人覺得發苦。

好吧,我吃不下去了,這完全不是我腦海中幻想的味道。它讓我迅速的回到現實之中——這東西既不算好吃,也不算獨特,就是個充滿過度甜蜜素的奶皮子。

我順手就把這令人難受的“美食”扔進了垃圾箱。



小姐姐也皺起了眉頭,她似乎看出我深深的失望,舉起手中那支巧克力味的,淡淡的問了句:“不喜歡吃?”

我說:“太甜了,牙都在痛呢。”

於是她遞過那支啃了一半的巧克力味,嘴巴嘟出了兩個酒窩:“我也吃不下了,要不你嚐嚐我這個味道?”

我萬分心虛的接過那支乳扇,上面還留著小姐姐淺淺的牙印,赭色的朱古力醬微微掛著,與小姐姐嘴上殘留的那些一樣,彷彿有蒼山洱海的神秘氣息。



這支乳扇我三兩口吃完了,說不出難吃好吃,沒嚐出任何味道,別問我為啥,八戒啃人參果也是這樣的。

後來的歲月,又去了很多次雲南,我挺喜歡這地方的,有別處尋不到的逍遙與明媚,但是乳扇,我卻再也沒碰過了。



因為我覺得,這東西就是名不副實的,即便它與我生命中最美的邂逅有關,但不好吃,就是不好吃。



哪怕我那時覺得甜蜜無邊,也只不過是醉翁之意,在乎山水之間罷了。


王司徒老百科


我說的是一個雲南的菜,不能算吐槽,算是一樁糗事吧。那是我很老婆第一次正式約會,老婆比較喜歡雲南,我就想著找一個雲南風味的餐廳,沒想到我大鄭州還真的有,我們開車跑了十幾公里,從市中心跑到大東郊,已經記不清楚名字了,只留一個結賬拍的照片。可能有人已經想到了,涼拌魚腥草……當時我們怕吃不完,點了一個燒牛肝菌,一個涼拌魚腥草,一個湯。這是服務員推薦的雲南特色菜,確實比較有特色,牛肝菌真的好吃,也是真的貴,本來是怕吃不完,沒想到吃不下,魚腥草那個原生態的味道確實不太容易接受,我就著一碗米飯吃了十分之一吧,我老婆一直笑我,現在提起來要去雲南我都會想起來魚腥草




無話可說論是非


今年三月份,應朋友邀請,去橫店影視城玩,問朋友有啥好吃的,朋友神神秘秘買了幾個雞蛋,我說這有啥新鮮的,她拿近給我看時,一股的尿騷味,我說這個蛋壞了吧。她神神秘秘地說,沒見識了吧,你在國外都吃不到的,這叫童子蛋。我聽到,頓時感到非常的噁心,我朋友說:“你不喜歡,但在當地人眼裡卻把它們當成寶,據說,童子蛋非常進補自己的身體,吃完春天不會犯困,夏天不會中暑。”我看了看,還是不敢下嚥。我說:“我身體還挺健康的,留著你自己享用吧,我實在聞不了這個味兒。”我看著朋友吃了一個,蛋清發黃,蛋黃髮綠,她吃完,一說話就那種滿嘴騷氣的味兒。我回家上網查了查,童子蛋沒有明顯的危害,但是功效只是一些傳說,並沒有經過循證醫學的檢驗,也不被現代醫學所接受。如果對身體沒有益處,又要忍受那種味道,我是不能接受的。


寶媽茶會


最坑人的肯定是景區的啦。2000年冬去西安旅行結婚,在兵馬俑景區門口,冬天,天氣不好,很冷,到了景區正好是中午飯點兒,就想先吃飯吧,景區門口空蕩蕩的,幾乎沒有遊客,也沒有什麼商店。看到不遠處一個簡易房,搭出一個大帳篷,掛著快餐招牌,就進去了,一個小夥子招呼我們,一問,小籠包15一籠,覺得不貴,就說要一籠吧,很快上來了,味道還不錯,小夥計跟我們拉呱,聽說我們是山東的,就說他在山東住過,誇山東好,人也好,我們一邊吃一邊聊挺高興,小籠包吃一半,覺得可能不飽,就問還有什麼,說有面條,我們就說那來一碗吧,當時就沒問價格,覺得小籠包15塊錢那麼大一籠,一碗麵條可能也就十塊八塊錢吧。結果吃完付錢時說一共75,麵條60一碗,我們很生氣,問怎麼這麼貴,小夥計不知從那翻出一個紙板,髒乎乎的,寫著麵條60。我們只好掏錢。那小夥計笑嘻嘻的竟然這麼宰人,讓當時年輕的我們著實上了一課。對西安的印象不太好,不能全怨那碗麵條,可能跟那一年冬天灰濛濛的天也有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