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十國中,除了新加坡還有哪個國家有希望成為下一個發達國家?

醉枕江山


東盟十國分別是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文萊、越南、緬甸、老撾、柬埔寨。目前,新加坡是東盟國家中唯一被公認的發達國家。2017年,新加坡的人均GDP為53880.13美元,排行世界11名。那麼,繼新加坡之後,東盟10國中哪一個有希望成為下一個發達國家呢?個人認為馬來西亞、泰國、越南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發達國家。

馬來西亞

2017年,馬來西亞的GDP總量超過了3200億美元,人均GDP9945美元,新加坡曾經是馬來西亞的一部分。馬來西亞自然資源豐富,棕油、天然橡膠、液化天然氣暢銷全球。馬來西亞還是一個新興的工業化國家,電子、汽車、鋼鐵、石油化工和紡織品等工業在東盟內部處於領先地位。在20世紀80年代,馬來西亞曾經在1987年到1998年的11年裡面,取得經濟年均增長10%的好成績。2018年,馬來西亞大選,前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領導的政黨獲勝!馬來西亞曾經的經濟輝煌就是馬哈蒂爾領導下實現的。有馬哈蒂爾的領導,馬來西亞經濟必將再上層樓,非常有希望繼新加坡之後,成為東盟第二個發達國家。

泰國

2017年,泰國的GDP總量為4552.21億美元,人均GDP為6594美元。泰國與馬來西亞一樣,都屬於“亞洲四小虎”的中的一員。泰國的旅遊業、農業、電子工業、汽車製造業都非常發達,是該國的支柱性產業。泰國還是亞洲唯一的糧食出口國,泰國大米暢銷全世界。不過,泰國政局不穩,嚴重影響了其經濟發展。泰國王室、軍方與民選政府經常發生矛盾,動輒王室與軍方聯手,將民選政府趕下臺。他信與英拉兄妹先後逃離泰國,都是在這個大背景下發生的。如果泰國政局穩定,其經濟必然再度快速發展,有可能成為繼新加坡之後,下一個成為發達國家的東盟成員!

越南

2017年,越南GDP總量為2238.64億美元,人均GDP為2343美元。在人均GDP方面,越南在東盟內部僅僅強於緬甸、老撾與柬埔寨。那麼,為何越南也有機會成為東盟內部下一個發達國家呢?關鍵在於越南經濟發展潛力較大!目前,大量勞動密集型產業已經轉移到了越南。2000年以來,越南經濟增長均在5%以上。2017年,越南經濟更是取得了6.81%的增長率!從發展速度及經濟潛力兩方面來看,越南極有可能後來居上,成為東盟內部第二個發達國家!

歡迎大家討論,您認為以上三個國家哪一個會最先成為發達國家?


美國觀察室


東盟十國中,新加坡是唯一的一個目前World Bank承認的發達國家。那麼根據此概念,要想全面的成為東盟內下一個發達國家,我認為首先利用排除法:

1。首先排除老撾,柬埔寨和緬甸。老撾、柬埔寨和緬甸這三個國家都是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期才加入到東盟中來。而且獲得和平的發展機遇也是從1995年前後開始的。目前老撾和柬埔寨國內發展比較平穩,但國民教育,醫療等程度都不是很高。尤其是由於長期的戰亂和不穩定,遺留下來的很多問題,如地雷問題,因地雷炸傷的殘疾公民的問題,都困擾著國家的發展。緬甸則是因為在北部還有相當一部分反政府軍和少數民族的武裝力量。這些力量並不服從緬甸中央政府的管理。

2. 其次排除菲律賓。菲律賓和印尼一樣,都是群島眾多的國家。而這就造成了菲律賓將最好的資源都用在了首都馬尼拉的所在島嶼上。並且菲律賓南部一直是國內不安定因素的重鎮,許多穆斯林菲律賓人希望能夠從菲律賓獨立出去。

3. 印尼。如果單純從國家的經濟體量上來看,印尼是東盟內部最大的國家。但和菲律賓一樣。目前印尼開發的最好的就是首都所在的爪哇島以及旅遊勝地巴厘島。但巴厘島只是在旅遊方面是印尼的一張名片而已。並且由於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國內局勢也隨著國際局勢非常不穩定。同時,由於海島眾多,基礎設施建設一直是印尼的一個頭疼之處。

4. 排除越南。越南是東盟國家裡兩個社會主義國家之一,另外的一個是老撾。越南積極進行改革,近年來發展勢頭迅猛。但需要提高國民教育水平和國內基礎設施建設。

5. 馬來西亞在2020年制定的目標是要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而目前無論從護照的好用度(歐盟,日韓均給與馬來西亞護照免籤進入的待遇,這在東盟國家裡面僅次於新加坡),經濟發展的水平度來說,都是東盟中緊跟住新加坡的國家。


本來世界觀


可以肯定地說,除了新加坡,東盟十國沒有一個國家有希望。原因也很簡單:這些國家沒有搞研發的能力和決心。

我平時會接觸到東南亞國家的不少工程項目,東盟十國的都有。中國公司去新加坡做項目的最多,去馬來西亞、泰國這種人均GDP有5000-10000美元的國家也很多,去越南、印尼、菲律賓的也不少,比較落後的緬甸、老撾、柬埔寨都有項目。還有一個特殊的石油小富國:文萊。

文萊其實從GDP來說已經是很富了。2017年人均GDP高達28291美元,但是這種國家通常見石油富國,因為沒有工業能力,所以不能稱之為發達國家,類似卡塔爾、沙特。

新加坡是真正算髮達的,並不是說做項目有錢,而是做項目的過程中,可以發現有不少新加坡人是真在做技術、在搞研發。新加坡公司甚至招了中國員工在搞開發。雖然由於綜合國力的限制,技術水平不是很高,但這是正經的研發思路。從這個角度看,新加坡在東盟十國是獨一無二的,人均GDP遙遙領先是有原因的。

中國公司和其它東盟國家項目合作的時候,對方也是會有人來的,但基本不是技術人員,而是希望中國公司給出傻瓜化的解決方案。越南要稍好些,會有技術人員來聊接口之類的,但是也可以看出,長久停留在比較低級的層面。

能不能成為發達國家很簡單,就是要搞研發,不然怎麼可能發達?現有那些發達國家中,可能就是澳大利亞有點象靠資源混的。連加拿大這樣人均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都積極地搞研發,重視科技。

東亞各國都是積極搞研發的,非常有決心,實踐證明也有能力。所以中國遲早會變成發達國家。

東盟國家,現在還看不到這種研發的能力和決心。這些國家的政府都有重視教育、科技,要靠技術發展的官方說法。90年代早期中國開始大搞外貿時,東南亞國家甚至說,和中國拼人力成本低是拼不過了,只有去搞研發。

但是搞研發並不是政府說就可以的,需要全民的素質來配合,真不簡單。身在那種氣氛裡,想要開始研發是非常困難的事。因為你一開始搞研發並沒有什麼用,人家都比你強不知道多少倍了,你搞點很初級的研發有什麼用?只是白費錢、白白吃苦。你只有持續投入一直搞,才能看到一點成功的希望。還不能是一個人搞,得一堆人搞,有一個研發環境。所以世界各國的人,有沒有研發能力和研發思維區別非常明顯。


風雲學會陳經


看圖說話。以下是世界各國發展指數地圖,藍顏色的是發達國家,黃顏色的是中等收入國家,褐顏色的是低收入國家。我們可以看到發達經濟體主要分佈在西歐、北歐和北美、澳洲,以及零星分佈於亞洲東部的一些國家和地區(日本和“亞洲四小龍)。其中東南亞只有新加坡一個國家進入了發達經濟體,成為了發達國家。

在東南亞的11個國家中,有1個發達經濟體,就是上文提到的新加坡;有3個低收入國家,即緬甸、老撾、柬埔寨;另外7個國家是中等收入國家。

一個國家是否能夠成為發達國家,最關鍵的指標是人均收入,這個人均收入,我們一般可以用人均生產總值來替代。經濟收入提高了,才能在教育、醫療、交通、環境等方面加以改善,提升生活居住質量。

2017年東南亞11國人均GDP最高的新加坡達到了5.77萬美元。排在第二的是馬來西亞,通過國際匯率法計算出其人均GDP為9945美元。馬來西亞的經濟發展水平在東南亞很高了,即使在全亞洲幾十個國家中,人均GDP接近一萬美元的也並不是很多。

上世紀70年代前以農業為主,馬來西亞依賴初級產品出口。後來走上了啟動出口導向型經濟戰略,大力推行電子、紡織、地段製造業等為代表出口導向型經濟,經濟發展較快。在80-90年代期間,約為經濟發展亮眼,與泰國、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一道被媒體稱為“亞洲四小虎”。

本世紀以來,馬來西亞利用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優美自然環境,大力招商引資和產業結構升級,發展中端製造業和旅遊業,經濟發展勢頭較好,年均增長率可以達到5%左右。

根據馬來西亞的經濟發展計劃,總體預期其GDP在2016年至2020年間每年增長介於5至6%,在2020年達到1萬5690美元,成為先進經濟體。

紅谷新視界


東盟,全稱“東南亞聯盟”,是東南亞地區的政治、經濟、安全一體化的國際組織。現在有十個成員國,分別是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文萊、緬甸、老撾、越南、柬埔寨。



東盟幾乎涵蓋東南亞的所有國家,東南亞共十一個國家,只有東帝汶沒有加入東盟,這是因為東帝汶太窮,無力在東盟所有的成員國開設大使館,不符合加入東盟的條件,目前東帝汶是東盟觀察員國,加入東盟也只是時間問題。

而目前東盟十國經濟發展良莠不齊,唯一被世界銀行承認為發達國家的只有新加坡,新加坡雖然國土面積不大,只有719平方公里,是東南亞面積最小的國家。但新加坡的經濟卻在東盟十國中一枝獨秀,傲世其他東盟國家,2017年新加坡GDP總量高達3239億美元,人均GDP達到5.7萬美元,經濟發展水在發達國家中也是數一數二的,和美國的人均GDP相差不大(2017美國人均GDP為5.9萬美元),更是高出其他東盟國家一大截去。



要說除了新加坡,東盟十國裡,誰有希望成為下一個發達國家?那就要按照東盟其他國家的經濟數據分析了(2017年)。

印度尼西亞,人口2.64億,GDP總量1.016億美元,人均GDP3847美元。

泰國,人口6904萬,GDP總量4522億美元,人均GDP6594美元。

馬來西亞,人口3162萬,GDP總量3145億美元,人均GDP9945美元。

菲律賓,人口1.049億,GDP總量3136億美元,人均GDP2989美元。

越南,人口9270萬,GDP總量2239億美元,人均GDP2343美元。

緬甸,人口5288萬,GDP總量693億美元,人均GDP1299美元。

柬埔寨,人口1576萬,GDP總量221.6億美元,人均GDP1384美元。

文萊,人口42萬,GDP總量121.3億美元,人均GDP28291美元。

老撾,人口676萬,GDP總量171.5億美元,人均GDP2537美元。

由上述各國的經濟數據表明,達到發達國家的經濟收入的標準是文萊,人均GDP接近3萬美元,但文萊卻不被認為是發達國家,而是能源富國,和中東石油富國一樣,文萊也是靠著自己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發家的,加上其人口稀少,才造成人均GDP很高,文萊幾乎沒有什麼工業,所以排除文萊。


而越南、柬埔寨、緬甸、老撾、菲律賓也要排除,因為這些國家人均GDP都在1000~3000美元之間,短時期內取得發達國家的人均收入不太可能,雖然越南、老撾等國經濟增長不錯;緬甸政局不穩,人均收入水平是在全世界都屬於較低的國家,菲律賓群島國決定菲律賓會集中發展首都馬尼拉周邊地區,加上人口基數龐大,未來菲律賓只可能出現某一發達的地區,全國達到發達國家水平還是很難的。



而泰國本來極有希望成為東南亞第二個發達國家的,泰國基礎設施和工業基礎都不錯,但被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打的一蹶不振,後來泰國政局極其不穩,經常政變換總理,經濟甚至出現多次倒退現象,在未來成為發達國家還是任重道遠。

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一樣,都是群島國家,而且比菲律賓更誇張,印度尼西亞有13000多個島嶼,註定也是集中發展首都雅加達周邊地區,首都所在的地爪哇島,人口就達到1.45億人,而面積不足14平方公里,也就是說,印尼全國一半以上的人口集中在不足全國總面積十分之一的爪哇島上,頭重腳輕,很難全部兼顧。而且現在印尼的人均收入較低,還有很長時間的路要走,成為發達國家有點困難。

最後只剩下一個馬來西亞了,馬來西亞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比大多數東盟國家經濟發展水平都高,國內去東南亞旅遊不一直有個“新馬泰”的說法嗎?其中這個“馬”指的就事馬來西亞,馬來西亞資源豐富、基礎設施不比泰國差,而且現今人均收入已經接近1萬美元,勉強算是一箇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離發達國家也只有一步之遙,只要不瞎折騰,成為發達國家不是難事。



所以在東盟十國中,馬來西亞才是最有希望既新加坡之後成為第二個發達國家的國家。


大正看世界


討論這個話題前,咱們先說說東盟10國包括哪些國家,新加坡,越南,泰國,菲律賓,緬甸,柬埔寨,老撾,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文萊。何為發達國家,首先經濟要好,二是技術較為先進,三是國民生活水平高。


先說新加坡,它本身就是發達國家,這不用說。第二個大家相對陌生的國家,文萊,吳尊大家知道的,他就是文萊人。文萊這個國家很小很小,以前也很窮,但是自從發現了石油以後,一切都變了,整個國家變得富有起來,人民也富有了,因為國家太小,人不多,所以國民的待遇非常好,建議大家可以看看香港拍的向世界出發,曾志偉主持的那一期,就知道國家福利有多好了。文萊2016年的人均GDP為26939美元,排在世界26位。但是它是靠自然資源的開發,發展起來的,就整體的國家而言,沒有什麼先進的技術,所以它不算髮達國家,並且成為發達國家的可能性也不大。



至於菲律賓,老撾,柬埔寨,緬甸,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大家都知道窮的要命,這就不說了,更別提什麼先進的技術啦!泰國主要靠旅遊和水果及大米其他的,真沒什麼。

個人比較不喜歡越南,但不得不承認,他現在發展的很好,目前的越南,看起來就像是90年代的中國。他們也學我們改革開放了,自從他們開放以來,經濟正逐步提升,但哪怕這樣,他們想成為發達國家也難,畢竟沒什麼先進的技術。


粵2017


這個提法有問題,東盟十國中文萊應該算髮達國家了,看看人均GDP,都在20000美元以上了,還有文萊石油儲備資源,那就是中東的科威特。


那剩下的九個國家,我認為泰國最有可能成為發達國家。第一他的社會制度比較民主。第二工業門類比較齊全,像汽車產業,電子產業等等。第三對外貿易量,僅次於新加坡,居東盟第二位。第四旅遊服務業比達發達。第五。農副產品產量大,品種很豐富。泰國的這些硬性指標都是東盟中最強大的。

在金融業方面,經歷過亞洲金融風暴後,其外匯儲備一直處在一個很合理的範圍內。也正是那次金融風暴硬生生的把泰國從亞洲四小龍的位置上拉了下來,不然現在經濟上應該和韓國平起平坐。

到2016年至,泰國人均GDP達到6500美元,近十年平均GDP增長4%,已徹底擺脫金融風暴後經濟負增長的影響。

現在,在中國的一帶一路影響下,泰國大搞高鐵建設,和高速公路建設,以配合中國的經濟戰略,到建好時泰國經濟將迎來一個超高速發展期。那時泰國四通八達的交通,會將把泰國的優質的工業,農副,漁林產品,順這一帶一路走向全世界。

未來二十年,只要泰國不出現大的政治動盪,積極發展經濟,必將和中國一起步入發達國家行列。


楓葉賞秋


東盟十國中除了新加坡外,越南是最有希望成為下一個發達國家的,理由有三:

第一,越南的體量有33萬平方公里,九千萬人口,這樣的面積與人口與德國和日本相差不大,與東盟其他九國相比是大小適中,在工業產業化過程中具有產業分工產業配套能力,越南大部分領土面向南海,海上交通方便,越南農業自然條件比較優越,是糧食出口國。

第二,越南近幾十年與蘇聯(俄羅斯),中國,美國都有頻繁互動,獲取世界三大國的不少信息,比較過不少發展模式,越南南部在二戰後直到一九七五年間大約三十年間先後受法國和美國的管理,有一批企業管理人才,而這些人又有比較廣大的人脈,越南接納原亞洲四小龍的投資多年,市場經濟逐漸發展起來,增長率在5%左右。

第三,越南文化兼蓄法中俄美所長,越南參加法語國家組織,有一定能力採用法國技術設備,越南在一定程度上接受美國和日本的援助,越南的人才隊伍總量亦比東盟其他九國多。


大偉140797056


如果用GDP衡量,新加坡和汶萊已達到發達國家標準,那麼哪個國家有可能成為東盟下一個發達國家呢?我認為是老撾。主要原因是:

1、老撾這個國家人口少(2016年700萬),資源豐富,土地寬廣肥沃(23萬平方公里),可利用土地多,中國在這裡大量投資農業基地和工業園區,帶動當地農民致富,是中國熱帶水果、反季疏菜主要供應國和木材供應國。

2、老撾政局穩定,老百姓安居樂業。老撾仿照中國改革開放,隨著基礎設施改善,國外投資在加速流入,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繁榮發展。

3、和中國一帶一路對接帶來高成長。老撾是東盟國家和中國在一帶一路合作最有成效的國家,隨著中曼大通道和中老鐵路開通,將為老撾帶來源源不斷的投資和龐大的遊客。

4、老撾發展起點低,但發展迅速。老撾曾經是世最不發達的農業國家之一,但現在人均GDP由上世紀80年代的100多美元增長到2400多美元,大部分人己擺脫貧困,工業和服務業已佔GDP的70%,老撾人特別重視國民教育;一旦昆曼高速公路和中老鐵路開通,製造業、旅遊、礦業、農業開發將會得迅猛發展,國民收入將呈倍數增長,不出10年,它將成為東盟第三個發達國家。

總之,一個700萬人的小國,資源豐富,重視教育,政局穩定,與中國經濟技術對接,未來10年,投資上1000億美元,不成發達國家都難。


牛哥的天空


由於與中國的合作關係不斷加深,近年來東盟的經濟突飛猛進,也有望誕生出既新加坡之後的第二個發達國家,照當前來看,最有可能的國家是馬來西亞。無論是在經濟實力、產業結構,還是市場成熟度、經濟國際化程度來看,馬來西亞在東盟的表現都相當突出。

1、人均年收入破1萬美元大關,服務業成支柱產業

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17年馬來西亞的GDP總量達3145億美元。儘管馬來西亞的GDP排名在東盟國家的第4位,但它的人均GDP和年收入都接近1萬美元左右,在東盟國家中僅次於新加坡,離世界銀行規定的發達國家年均收入1.2萬美元相差不遠。

產業結構趨於完善,製造業和服務業各有優勢,都是支撐馬來西亞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目前,馬來西亞形成了規模完整的工業體系,行業涉及電子、汽車、鋼鐵、石油化工和紡織品等;服務業的發展也相當成熟,已經成為該國的經濟支柱行業,也是就業人數最多的行業,佔了全國就業人口的50.76%,而且經濟佔比也在逐步提高。

2、作為其最大貿易伙伴,馬來西亞任性叫停中資合作項目

不過,馬來西亞要想如意邁入發達國家,那可不能少了驅動世界經濟的“發動機”——中國。據馬來西亞經濟事務部長阿茲敏9月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自身的發展以及融入全球經濟讓馬來西亞獲益巨大,中國已成為馬來西亞最大貿易伙伴,馬來西亞非常歡迎來自中國的投資,為馬來西亞創造就業並帶來技術轉移。

值得一提的是,馬來西亞熱情歡迎的態度,卻與其近來頻繁出爾反爾的舉動形成巨大反差。今年7月以來,馬來西亞政府以“避免鉅額貸款導致財政惡化”為由,先後單方面取消或暫停與中國合作的項目,包括一條造價919億人民幣的東海岸鐵路,以及造價超過27.9億美元的3個油氣管道項目。可以說,馬來西亞不負責的行為,為兩國未來的合作關係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

3、屢次找違約藉口,馬來西亞或喪失巨大發展機會

更出乎意料的是,喊停合作項目之後,馬來西亞政府竟然還在為違約行為,找各種各樣的藉口。“這項計劃的合同條款很奇怪,建築商必須來自中國,而貸款也是來自中國。”,“支付給中國交通建設集團的款項,並非按照工作進度,而是根據預先確定的時間表,這也是不正常的”......另外,馬來西亞一名高官還透露,這些合作項目會造成政府破產,作為世界大國,中國也不希望看到馬來西亞落到這種局面。

不得不提,中國加強與馬來西亞的合作關係,非但沒有換來該國的投桃報李,反而是“恩將仇報”,這種拿國家誠信開玩笑的行為,顯然是不能忍受的。如果馬來西亞繼續一意孤行,必將失去中國崛起帶來的大好發展契機,所謂的發達國家夢也將就此破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