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座山雕是怎麼死的?

葛大小姐


座山雕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名為張樂山,他是清朝末年人,他出生於山東泰安新泰市龍延鄉,此人家中有兄弟七人,座山雕排行老三,值得一提的是座山雕家中,三代都是匪,所以座山雕後來發展到那種地步也是可以理解的,不過座山雕可不是靠著自己的父親發的家,他一開始走的可是正道。

在座山雕年僅八歲的時候,他的祖父和父親一起打家劫舍被官府捉到,直接判處死刑,沒有多久他的母親便也過世了,他便投靠了他的表哥,他的表哥帶上他幹起了伐木工,等於是走上了正道,可是沒有多久座山雕便上山為匪,值得一提的是,因為座山雕是跟著表哥闖關東才來到東北的,所以這一路座山雕啥都經歷了,算是有點本事。

座山雕當上土匪之後很快就脫穎而出,因為他不僅有本事,而且夠狠,所以座山雕才能很快就坐上了大哥的位置,座山雕有三絕,首先第一絕就是槍法絕,相傳座山雕槍法非常的準,指哪打哪還能做到百發百中,就這一點就足夠讓那些小土匪們佩服不已了。

第二絕便是腿絕,座山雕翻山越嶺如履平地,在山裡面行動非常迅速,座山雕第三絕,他的眼睛絕,傳說座山雕的眼睛在黑夜裡看東西根本不需要照亮,因為他的眼睛很好,同時眼睛絕不只是說他眼睛好,同時還是說座山雕非常的會看人,同時他有很強的辨別能力,所以才能統領一眾土匪。

後來的座山雕便被楊子榮給捉住在牡丹江監獄服刑,最終他的結局是病死監獄。當然現實中的座山雕可和那些影視劇中是不同的,他就是個普通的土匪而已,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神,而且座山雕的勢力當時也不是最大的,只能算是普通的。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看過《智取威虎山》的人應該都知道座山雕的大名,電影中威風八面,身邊有八大金剛,小弟上萬的一個大土匪頭子。作為土匪,他可是達到了土匪的最高境界。有飛機有大炮,與皇帝的生活毫無差異。然而歷史上真實的座山雕到底是怎麼樣的呢?他又是怎麼死的呢?


座山雕真實的姓名是張樂山,他出生在清末,在家中排行老三,江湖人稱“三爺”。張樂山可不是一般被逼上梁山的那類土匪,他家祖上就是土匪,所以他也是子承父業的人。至於他怎麼當上土匪的,也是因為家道中落的原因。

由於他的他的祖父和父親在打劫的過程中被抓,然後被砍頭了,所以整個家族就這樣被解散了。然而張樂山由於機靈,逃脫了這次劫難。所以沒有辦法之下,在只有十歲的他只能和他的堂兄一起去闖東北了。

開始他在一家大戶人家做護院,可是他真是匪性不改,帶著自己的幾個兄弟居然把自己的主家搶了個精光,忘恩負義的進了山裡去當土匪了。在當時的東北,要說土匪勢力大也就謝文東等人。這些人基本上比張樂山早,比他強的人也多了太多。


可張樂山如果沒有兩下子,不然怎麼做的了土匪頭子。還能在短短的時間內在東北就豎起自己的大旗,成為東北土匪大軍中戰鬥力最強隊伍之一。而座山雕張樂山就有三絕。

第一是槍絕:他的槍法可謂是百步穿楊,一打一個準。這種槍法也是他在山中所鍛煉出來的技能。在槍桿子裡面出勢力的年代,槍法就是王道。

第二就是眼絕,他的眼睛在夜裡就像貓的眼睛一樣,可以看到任何人和事務。當然這是吹的,要是貓眼還得了。但是槍法準的人,眼睛肯定不會差到哪去。

第三是腿絕,因為出生在農家,所以他的腿腳特別利索。常年的跑走。使得練的一身好腿法,跑步特別快。而且身體素質特別好,沒有什麼病痛。


張樂山不僅是個狠人,而且是個會見風使舵抱大腿的人。一開始東北是張作霖的天下。後來日本人打進東北,當時成立了東北抗聯軍,張樂山就投靠抗聯。信誓旦旦的要堅持民族大義,堅決抗日。可他看日本人的勢力很大,所以暗中又和日本人勾結,最後居然也是提出 “不抗日,也不打抗聯”的口號。

等到日本人投降之後,張樂山看到國民黨又回到東北,馬上決定就投靠國民黨接受了國民黨的招編。成為了國民黨東北軍的一個邊隊司令,但他的確很狡猾。他始終堅持不下山,不解散的原則。

隨著解放戰爭的不斷進行,國民黨不斷頹敗,我黨的軍隊進駐東北,張樂山一生做過最愚蠢事就是把槍口對準了共產黨。於是他被我們的解放軍部隊在幾次圍剿之下,只剩了幾十個人。


而最終座山雕的剋星楊子榮來到了白雪皚皚的威虎山下,楊子榮和五名偵察隊員進行化妝試圖摸進去。當時恰逢元宵佳節,威虎山上也要舉行一些晚會,楊子榮便扮演成土匪偷偷上了威虎山。

(當然其中也是歷經各種風險,差點被人發現。不過篇幅有限,這裡不再詳細展開。)

楊子榮一上到威虎山,便直戳座山雕的老巢。當時座山雕還準備睡覺,剛往枕頭下掏槍。被楊子榮一腳踩住,然後被楊子榮活捉了。手下幾十個人見自己的頭被抓了,就繳械投降了。
座山雕張樂山被抓的消息傳來後,就有不少百姓到政府請求要儘早處決了這個人。座山雕也是條漢子,在執行槍決的那天,笑著說“我死後,牡丹江在無風波”。


史之策


座山雕,傳言幾代土匪如何如何,其實都是扯。他原來是伐木工人,而且乾的還不錯,因為這個人天生眼尖,腿腳靈活,所以活比較好。後來覺得土匪更賺錢,就參加了土匪。

不要覺得土匪有多牛,其實也是旺季的時候打家劫舍,淡季的時候跟老百姓一樣貓冬,還有“短工”土匪,就是一年幹不了幾天,其他時間該幹嘛幹嘛。而且土匪因總是破壞規矩,所以受到各方打擊和壓制,風險性非常大,所以需要“技術過硬”“能服眾望”的首領。

座山雕加入土匪之後,逐漸展露頭角,他有三絕,1是槍法準;2是眼尖,走夜路不用燈;3是腿腳靈活,走啥路都在最前面,而且還有頭腦,所以就推他當土匪頭子了。座山雕在土匪中做事公道,所以在土匪中威望很高。

你千萬別以為土匪頭子,不需要威望,讓你咋幹你咋幹。你要明白土匪人人手裡有槍啊。要是不能服眾,被“打黑槍”那就太容易掛了。座山雕幹了幾十年土匪,能安然無事,就說明他在土匪中還是有點人緣的。

1947年座山雕被抓之後,就關在監獄裡了。座山雕當時歲數大了已經是老頭子一枚了,而且還有煙癮,被抓之後他也擔心自己被槍斃,一股火上來,就病死在監獄了。


走過路過自然飄過


一部《智取威虎山》喚回了被遺忘的剿匪歲月

眾所周知,1947年1月26日,匪首座山雕被楊子榮活捉,後來關押在牡丹江軍區看守所,關於座山雕的結局,有很多種傳說,有人說,座山雕大煙癮不斷髮作,最後病死在監獄,還有人說,因為座山雕抗日有功,政府沒有為難他,後來釋放,曾在當地公園養花喂猴。

那麼,真實的座山雕最後結局是什麼呢?葛大小姐今天為你揭秘!

下面就跟著葛大小姐,來了解一下這個曾經的東北悍匪傳奇的一生。

自帶土匪基因的座山雕:

現實中的座山雕本名叫張樂山,生於1882年,山東泰安新泰市龍廷鄉苗莊村,兄弟7人,排名老三,家裡世代都是土匪,祖輩是清末黑幫組織“家禮教”中輩分較高的人物,幼年時候,張樂山親眼目睹父親打家劫舍,後來父親被人打死,母親驚嚇過度,不久去世,8歲的張樂山成了孤兒,為躲避仇家追殺,跟著堂兄到東北當伐木工,後來嫌伐木太苦太累賺錢少,自帶土匪基因的張樂山決定子承父業當土匪,從小就看過老爹打家劫舍的張樂山天然是個當土匪的料,身體好、心眼多,人狠話不多,漸漸從一個小嘍囉成長為大當家,在整個東三省的土匪圈都裡大名鼎鼎,人稱三爺。

清兵、東北軍、日本人、國軍都曾經圍剿過座山雕,但前後40多年過去了,圍剿了無數次,座山雕卻巋然不動,勢力反而越來越大,座山雕之所以能逃過一次次的圍剿,主要得益於三件“法寶”,一是槍法準,出槍速度快,槍法奇準無比,堪稱百發百中;二是眼神好,據說夜晚不用燈,憑藉一雙肉眼翻山越嶺如同白晝,看人準,眼光犀利,時刻都在觀察四周,不放過任何危險信號;三是一副好腿腳,生於農家,長在森林,長年的鍛鍊練就了一副好身板。座山雕在林海雪原摸爬幾十年,地形熟悉,人脈廣,加上生性多疑,屢次躲過圍剿。

最初的張樂山只是一小撮人,為了壯大實力,有奶就是娘,不斷投靠各種勢力,看到東北抗聯英勇抵抗日本鬼子,他就加入東北抗聯,但是出工不出力,就是抱上抗聯的大腿,不要被日軍消滅了,後來看到抗聯受挫,就暗地裡和日本人勾結,被封為“討伐隊長”,抗聯對他提出嚴正警告,張樂山也就不怎麼配合日本人,日軍想要除掉他,被他逃脫了,日本投降後,張樂山立馬投靠國民黨,本著“一不解散,二不下山”的原則,當上了國民黨東北先遣軍第2總隊第二支隊司令,槍口瞄準瞭解放軍。

楊子榮

逃亡半個世紀最後落網

張樂山陰險狡詐,兇殘至極,當地百姓深受其害,前期忙於抗日和掃除國民黨殘餘,解放軍騰不出手剿匪,但是負隅頑抗的國民黨政府不願把東北拱手相讓,就向當地派遣幹部,建立組織,把一些土匪收編為先遣軍、保安軍、挺進軍,這些反動武裝一度佔領牡丹江市周邊大部分地區,叫囂“打進牡丹江,活捉李荊璞(東北抗聯1師師長)”,在這種情況下,解放軍開始了剿匪行動,楊子榮來到了風雪飄搖的威虎山下。

遭到我軍的幾次大規模圍剿後,座山雕張樂山的嘍囉所剩無幾,帶著這些殘餘潛入到海林縣夾皮溝老林的蛤蟆塘子,日子過的非常恓惶,1947年1月中旬,張樂山派人給海林縣模範村公所送去消息,準備10袋白麵,20件棉衣到指定地點,如若不然,血洗模範村。

牡丹江軍分區2團接到模範村報告後,派直屬偵察排排長楊子榮帶領孫大德、魏成友、孫立珍、趙憲功、耿寶林等5名戰士,化妝成已被消滅的吳三虎匪幫殘餘,到夾皮溝偵查,《東北日報》1947年2月19日報道:楊子榮等人在夾皮溝發現十幾個伐木工人,很可能是土匪,就用黑話打招呼,這些人果然是座山雕部下,一盤交談之後,同意引薦他們加入座山雕匪幫,第二天,座山雕的一個小頭目到夾皮溝盤問楊子榮,說,三爺同意你們入夥,但是你們先在這兒住幾天,等我去牡丹江辦完事回來帶你們去見三爺拜把子,楊子榮等人等了十多天,乾糧吃完了就摘野果子充飢,終於等到了那個人,楊子榮裝著匪氣十足,大罵“三爺不仗義,騙我們幾個活受罪”,把兩個帶路的土匪綁了去見座山雕,自知理虧的土匪一路上不斷道歉,進入威虎山後,一路放行到了蛤蟆塘子,在一個原木搭建的半地下大棚子裡,昏暗的豬油等下,座山雕正在抽大煙,楊子榮讓孫立珍、趙憲功、耿寶林留在外面,自己帶領孫大德、魏成友衝了進去,座山雕慌忙向枕頭下摸槍,被楊子榮一腳踩住,就這樣,當了近半個世紀的座山雕被活捉了,活捉了座山雕,其他人見老大被捉,僅存的24名匪徒也就繳槍投降了。

鄒衍將軍

扯了這麼多,座山雕到底是怎麼死的呢?

99歲高齡的老紅軍,瀋陽軍區原副政委鄒衍將軍先後擔任過羅榮桓、李富春的警衛員,擔任過牡丹江軍區政治部主任,不僅指揮了牡丹江軍區的剿匪工作,還親手批准處決座山雕(張樂山)死刑。

在2012年4月2日由瀋陽軍區政治部編研室編輯出版的《我的回憶》一書中,鄒衍將軍這樣寫道:座山雕被活捉之後關押在牡丹江軍區看守所,保衛科的同志們審訊時我還去看了一次,這是個60來歲的老頭子,尖鼻子、白山羊鬍子、兩腮凹陷,他山裡情況熟,身板好,活捉他非常不容易。

鄒衍將軍書中寫道:決定處決他,主要是考慮這個人惡貫滿盈,不殺不足以平民憤,還擔心關押時間長了,一旦逃跑,就不好辦了。其次是大規模剿匪活動結束了,留著也沒有什麼意義。當時不斷有受害者家屬前來催促人民政府對其審判處決,實屬罪有應得。後來軍區特別軍事法庭,在牡丹江召開了群眾大會公審座山雕,對他執行了死刑,事後發佈了執行死刑公告,上面簽署的是我的名字,所以印象深刻。

座山雕似乎對這一結局早有預料,臨刑時微閉著眼睛,看來並不慌亂,在死前還說了一句頗有哲理的話,“我死了,牡丹江就太平了”。

那些大股的土匪雖然聲勢浩大,但不堪一擊,很快煙消雲散,而座山雕卻非常難抓,要不是楊子榮化妝奇襲,說不定還要苟延殘喘一段時間,隨著座山雕的被抓,牡丹江剿匪工作 進入尾聲,所以,座山雕臨刑前才有此一說!

《林海雪原》作者曲波

智取威虎山搬上熒幕的臺前幕後

我們都知道,《智取威虎山》這段故事來源於作家曲波的小說《林海雪原》,而曲波當時就擔任楊子榮所在2團的副政委,時年22歲,《林海雪原》的故事就是曲波和戰友們的親身經歷,書中203首長少劍波其實就是曲波本人,可愛的衛生員“小白鴿”白茹,據說就是曲波的妻子劉波,遼瀋戰役中曲波受重傷,轉業到地方工作,1955年,曲波調到北京機關部委工作,小說就在這一年完成了。1960年,曲波到醫院看病,無意中遇到賀龍元帥,賀老總問“一機部有人寫了一本《林海雪原》,你知道嗎?”曲波愣了一下,說自己就是作者,賀老總非常高興,拉著曲波向周圍的人介紹,1960年,八一電影製片廠把“智取威虎山”一節改變成電影《林海雪原》,引起巨大轟動,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也搬上舞臺,成為八部“樣板戲”之一,從此之後,《林海雪原》陸續被拍成電影、電視劇,深得群眾喜愛。

真實的座山雕遠不如電影中那般威風

電影中的座山雕威風八面,手下有八大金剛,還有上萬嘍囉,有大炮、還有飛機,坐在高大上的“威虎廳”裡,儼然一個土皇帝一般,這樣的故事如果讓地下的張樂山知道了,可能都要笑醒了,估計要踢開棺材板去找編劇聊聊天。

那麼,真實的座山雕過著怎樣的日子呢?

嚴格來說,座山雕並不是東北最大的一支土匪,當時,謝文東、張雨新等土匪的手下動輒過萬,但是他絕對是最有戰鬥力的那一支,謝文東等人隊伍基本都是把東北的日偽軍收攏起來,人數雖然多,但是缺乏戰鬥力,而座山雕不同,他的部下都是多年的慣匪,少而精,用現代的軍語來說,謝文東等人是土匪中的民兵,而座山雕則是土匪中的特種部隊。不過,在那個年代也住的是窩棚,吃的和老百姓差不多,整天被各種勢力圍剿,哪有功夫建立自己的根據地,所以,座山雕一般是走到哪裡,住到哪裡,被抓時,他的棲身之地就是一個大一點的半地下窩棚,附近有一眼泉水,手下只有二十多人,楊子榮把他抓獲後,燒燬了這個匪巢,建國後人們去尋找,就看見一個長方形的大土坑。

不過,幸運的是,在燒燬前,在座山雕的巢穴前拍了一張照片,我們今天才能看到原裝版的“威虎廳”,原來是這個樣子。




葛大小姐


歷史上真實的座山雕其實並沒有那麼厲害,徐克的《智取威武山》確實有很多藝術的誇張,不過也不像部分人說的那樣,身邊只有九個土匪,他確實是一代慣匪,非常善於躲藏,想要抓到他,也沒有那麼簡單。

在1946年年底,合江和牡丹江一代的大土匪基本上都被剿滅了,謝文東在這一年的12月3號被公審處決;

李華堂在這一年的11月份被我軍抓住,死在押解途中;張黑子也在年底被公審處決;四大旗杆只剩下了一個孫榮久還躲在深山老林裡邊,除他之外,還有一些小股土匪,其中就包括座山雕張東山部。

入冬之後,我軍就對座山雕部進行了多次圍剿,座山雕(原名張東山)是個著名的老土匪,當年連張作霖和日本人都奈何不了他,而且他們在林海雪原之中,大股部隊的行動非常不方便,二團(我軍牡丹江軍區二團)曾經派了一個營的兵力,帶著乾糧進山找了一個多月,都沒能發現座山雕的行蹤。

直到1947年1月的一天,座山雕寫了一封信找海林鎮農會主席賈潤福要給養,並要求將給養送到胡家窩棚,這才給了楊子榮打入其內部的機會。

楊子榮,1946年跟所在的部隊(即二團)進駐牡丹江地區,時任牡丹江軍區二團三營七連一排一班班長,在打入座山雕匪部之前,曾經說降駐紮在杏樹村的李開江匪部四百多人,升任團部直屬偵察排的排長(相當於連級),之後又頻繁剿匪,多次立功,是名副其實的戰鬥英雄。

【戰鬥英雄楊子榮,後在追擊李德林匪部殘匪時中彈犧牲】

他藝高膽大,有豐富的鬥爭經驗,這一次對付座山雕,他化裝成剛被我軍剿滅的王枝林部殘匪,穿著二尺半黑棉襖,披著一件日軍的黃呢子大衣,帶著便衣偵查員,從駐地海林鎮一直往北走,在蛤蟆塘一帶,他們遇到了一群疑似土匪的“工人”,楊子榮用土匪黑話交談,終於試探出這群人就是土匪,這群土匪帶著楊子榮等人去夾皮溝屯搶東西,找到了一些蕎麥麵和小雞,楊子榮與偵查員們吃相粗魯,髒話連篇,終於讓土匪們相信他們就是土匪。

原來這群土匪就是座山雕的部下,打頭的是座山雕的聯絡副官,願意引薦楊子榮等人入夥,楊子榮和其他偵查員都感到非常高興,但座山雕的疑心病很重,遲遲不願意真的讓楊子榮上山,楊子榮派了一個叫魏成友的小偵查員回去和團部聯繫,準備裡應外合,但座山雕卻還是拖著,沒有準信。

在這種情況下,楊子榮決定再來土匪就把他們綁起來,押著他們上山——第二天,果然有兩個土匪來了,楊子榮假裝生氣,把他們綁了起來,讓他們帶自己上山,兩個土匪還以為楊子榮是動了氣,認為座山雕不講義氣,就真的把他們領上了山,楊子榮把沿途的崗哨的槍都下了,最後來到一個大馬架子房子前面。

楊子榮心知這就是座山雕的老巢,他一腳踢開了門,用手槍指著屋內,大喊一聲:“不許動!”隨行的孫大德和魏成友也用槍對準了房間裡的人,炕上一共七名土匪,其中一個七十多歲,下巴上一把山羊鬍子的,正是座山雕本雕。

楊子榮並沒有暴露自己的身份,還是以土匪的語氣痛罵座山雕不講義氣,這麼多天讓他們挨餓受凍,座山雕一看原來是投奔自己的土匪,連忙道歉,楊子榮表示不信,讓座山雕親自“送”他們過鐵道,因為沿途都是座山雕設下的關卡,他們走不出去,座山雕自然滿口答應。

楊子榮把他們全都綁了起來,押到山下,遇到了二團拉木頭的大車,有一個班的人隨行保護大車,楊子榮這才放心,和這個班的士兵們一起,把土匪們帶到了團部。

需要注意的是,楊子榮押走的座山雕等13人(除了炕上七人,還有六人是之前去的兩人以及崗哨),這不代表座山雕只有12個部下,畢竟他沿途設卡都有不少土匪了。楊子榮等人抓住座山雕以後,繞過了他的那些崗哨,直接把他給帶回來了,群龍無首,自然作鳥獸散,座山雕部的其他人員也陸續被我軍抓獲。

座山雕被公審之後,被送到牡丹江軍分區司令部審訊處理,還沒來得及處理,就病死了。


潯陽鹹魚




江湖夜雨不關情


樣板戲《智取威虎山》

  座山雕被楊子榮活捉後,關押在牡丹江軍區看守所,後被牡丹江軍區特別法庭判處死刑。近年來看了許多同志寫的回憶資料,其中提到座山雕在牡丹江關押期間病死在了監獄,也有的說因罪行不大曾在公園養花喂猴等。2014年,我和王學儉老人(現年90歲,曾任牡丹江軍區宣傳幹事,《鐵道兵》報社首任總編,和楊子榮、高波烈士合過影)一同去北京看望了楊子榮生前的老領導徐誠之(現年95歲,曾任牡丹江軍區宣傳科長,離休前任鐵道兵黨委常委、政治部主任)。根據他的講述,這是不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的。

梁家輝版的座山雕

  座山雕名字的由來

  座山雕,本名張樂山,原籍山東省昌濰縣。幼年父母雙亡,十二歲隨堂兄“闖關東”到海林以伐木為生,曾居住在海林新民六隊,十五歲進山當土匪,十八歲便當上了匪首。他一家三代為匪,這一輩他又是老三,所以人稱“三爺”。座山雕為人刁頑狡猾,當了土匪後長期流竄在深山老林,歷經清末、張作霖、偽滿三個時期,獨霸一方、唯我獨尊,所以人稱“座山雕”。

  張作霖時期,曾派兵追捕過他,沒有損傷他的半根毫毛;偽滿時期,先被我抗聯收編,後又被日寇策反,受任“討伐隊長”。當日寇發現他不能效忠、準備除掉他時,他竟躲進了牡丹江市日軍警備司令部一個朋友家裡,在日本鬼子眼皮地下安安穩穩的住了一段時間。日本投降後,座山雕表面上也曾接受過牡丹江軍區的收編,但過了不久,便又接受國民黨的委任,當上了國民黨東北先遣軍第二縱隊第二支隊司令。

本文作者(左一)與楊子榮生前所在部隊領導(中)原鐵道兵政治部主任徐誠之、楊子榮生前戰友王學儉(右一)合影

  座山雕被活捉的經過

  徐誠之說,1946年底,經過一年頻繁緊張的戰鬥,退居在牡丹江等地的大股土匪都被我軍消滅了,但潛伏在海林北部夾皮溝裡的座山雕老巢卻一直找不到。二團曾用一個營進山搜索一個多月,也未見他們一絲蹤跡。

  為了防止這股土匪逃往吉林,投靠國民黨繼續與人民為敵,根據大部隊進行剿匪等於“高射炮打蚊子”的實際情況,二團副政委曲波(《林海雪原》作者)決定先派一個偵察小分隊,裝扮土匪進山。

  這時楊子榮已提拔為團偵察排長,進山偵察的任務也再次落到了楊子榮身上。徐誠之說,楊子榮接受任務後,挑選了孫達德、魏成友、孫立珍、趙憲功、耿寶林五位戰友扮成土匪,冒著大雪到了夾皮溝。

  夾皮溝,是海林北部山區方圓幾十裡茫茫林海中的唯一村屯。小分隊沒有冒然進村,而是埋伏在村外的小山上仔細觀察。冬天的清晨,夾皮溝死一樣的沉寂,家家戶戶低矮破舊的房頂上,蓋滿了厚厚的積雪。就在這時,小分隊們發現有一戶人家的後門開了,一個男人出來東張西望,又回去了。楊子榮判定這個人是出來望風的,果然不一會兒就從這個後門出來兩個人,一前一後直奔南山。

林海雪原(楊子榮)

  楊子榮立即帶領小分隊抄近路追了上去。在一個山坡上突然將二人擒住。兩名土匪看了看楊子榮等人的打扮,認為是同行,一陣“黑話”之後,彼此取得了信任。楊子榮自報是東寧匪首“吳三虎”的副官,“吳三虎”死後弟兄幾個走投無路,想投靠座山雕。兩名土匪中的一個是連長,他同意引見“兄弟六人”去見座山雕。

  踏著沒膝的積雪,翻過了幾個山頭,他們來到密林深處的一個窩棚。匪連長讓楊子榮等人在此等候,他先去報信。隨後,兩名土匪就鑽進了深山。兩天後,匪連長二人回來說,三爺同意你們入夥,但你們先在這裡等幾天,等我們去牡丹江辦完事回來就帶你們去見三爺拜把子。

  為了放長線釣大魚,楊子榮和小分隊只有在這裡等待。在以後的幾天裡,帶的乾糧吃光了,就到山裡找些野果子充飢。這期間,楊子榮派孫達德回團裡彙報了情況。十多天後,匪連長終於回來了。楊子榮以“不講信用”、騙兄弟幾個在這裡“活受罪”為由,假裝怒火沖天的樣子,讓魏成友等將二人捆綁起來,讓他馬上帶路進山見三爺。

  匪連長自覺理虧,一路上不斷道歉,進入威虎山之後,匪哨兵見連長帶人進山馬上放行。在一個用原木搭建的半地下式的大棚子裡,幾盞昏暗的野豬油燈下,匪首座山雕正躺在大鋪上抽大煙。他看見楊子榮等人的槍口正對著他時,慌忙向枕頭下摸槍,結果一伸手就被楊子榮用腳給踩住了。楊子榮匪氣十足,大罵“三爺不仗義”。座山雕見身邊幾個金剛也被槍口逼住,只好承認自己禮數不周,並說這也是迫不得已,為的是防共。

  就這樣,這個做了四十多年的土匪的座山雕被小分隊給活捉了。活捉座山雕後,他十分不老實,也不服氣,裝死不肯走一步,沒有辦法只好到老鄉家找了一輛朝鮮族式的大鐵軲轆的老牛車把他拉到了海林。1947年2月19日,《東北日報》以《戰鬥模範楊子榮等活捉匪首座山雕》為題,報道了楊子榮的英雄事蹟。

  徐誠之說,以上情況是曲波同志專門向他彙報的,為了使領導同志掌握這些情況,他把何偉(時任牡丹江省委書記兼牡丹江軍區政委,建國後曾任駐越南大使,河南省委第二書記,教育部部長,黨組書記等職。)同志也請來一起聽。何偉同志對這些情況很感興趣,不時地插話提問題,還說為有楊子榮這樣機智勇敢的同志感到驕傲和自豪。

楊子榮生擒座山雕

  座山雕並非病死

  99歲高齡的老紅軍、瀋陽軍區原副政委鄒衍將軍曾先後擔任過羅榮桓、李富春的警衛員,牡丹江軍區政治部主任等職,不僅參加和指揮了牡丹江軍區剿匪工作,還親手批准處決土匪頭子座山雕(張樂山)死刑。

  在2012年4月2日由瀋陽軍區政治部編研室編輯出版的《我的回憶》一書中,鄒衍曾這樣寫道:座山雕被活捉之後關押在牡丹江軍區看守所,保衛科同志審訊時我還去看了一次,這是個60來歲老頭子、尖鼻子、白山羊鬍子、兩腮凹陷,他山裡情況熟,身板好,活捉他非常不容易。

  鄒衍在書中寫道:決定處決他,主要是考慮這個人惡貫滿盈,不殺不足以平民憤,還擔心關押時間長了,一旦逃走,就不好辦了。另外一個情況就是當時大規模的剿匪已經結束了,留著他沒有什麼意義。當時北面的合江省(現佳木斯市)對頑匪謝文東、李華堂的處理也是很嚴厲的,有的乾脆就把他們塞進冰窟窿去餵魚,這些情況對當時決定處決座山雕都是有影響的。後來軍區特別軍事法庭,在牡丹江市召開了群眾大會公審了座山雕,對他執行死刑。在牡丹江時由我署名的死刑佈告就這一份,所以印象深刻。


白齊光


座山雕被楊子榮活捉後,關押在牡丹江軍區看守所,後被牡丹江軍區特別法庭判處死刑。近年來看了許多人寫的回憶資料,其中提到座山雕在牡丹江關押期間病死在了監獄,也有的說因罪行不大曾在公園養花喂猴等,說法很多。



李不染先生


座山雕不姓張他姓崔,所以稱他為崔旅長。是山東煙臺萊陽(現如今的萊西市)店埠鎮獅子口村人。


手機用戶68400046139


怎麼死的跟我們沒有關係,反正不是我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