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座山雕”最終結局是什麼?

蝶戀花緋


“座山雕”其人,是作家曲波小說《林海雪原》中的角色,後因樣板戲《智取威虎山》大火受到廣泛關注。其實,“座山雕”的原型是土匪“張樂山”。

2014年,徐克導演的電影《智取威虎山3D》全面上映,迎來好評一片,“座山雕”再次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

其中,觀眾們最爭相探究的一個熱點,是“座山雕”的真實結局。

那麼真實的“座山雕”也就是張樂山最終的結局到底是什麼呢?

且聽有書君慢慢道來~

在《林海雪原》裡,“座山雕”哪怕詭計多端、老謀深算,仍被棋高一著的楊子榮生擒。

至於被活捉之後的故事,小說裡並沒有多提,只知道他被關了起來。

這個結局,是社會上流傳最久。

說“座山雕”被關押在了牡丹江軍區看守所,雖被上了重鐐,但待遇並不差,每天都有一頓肉吃。

但最終因為年齡太大,大煙癮又常犯,引發了其他疾病,病死在了監獄。可是,有人存疑,說曾看到張樂山在公園喂猴子,並沒有被關押。

真相究竟如何呢?

有書君遍翻材料,終於找到了當時參與過剿匪,並且親自下達、簽署過執行死刑決定的當事人——瀋陽軍區原副政委鄒衍留下的口頭陳述。

他說,“座山雕”惡貫滿盈,一經逮捕就在牡丹江軍區特別軍事法庭進行了全民公審,並被當眾執行了死刑。

當時發出的死刑佈告上,簽署的就是鄒衍的名字。

回憶這段往事時,鄒衍先生已至高齡,但因為印象實在深刻,他對此十分確定。再加上,執行“座山雕”死刑的執行人之一——董仁棠先生,也曾對孫兒說過張樂山行刑前的事情,所以,這個結局是較為可信的。

他說,行刑前,張樂山彷彿看透一切,閉著眼睛嘀咕了一句,“我死了,牡丹江就太平了”。

說起來,這位董仁棠也是“熟人”。

他是楊子榮生前的戰友,曾參加過圍剿“座山雕”的行動,還曾為楊子榮抬過棺柩。“座山雕”行刑前,他也是被時任二團副政委的曲波特意調來的。

《林海雪原》小說,取材於真實的事件,作者曲波就是因為當年親自帶隊深入東北茫茫林海雪原與國民黨在牡丹江一帶殘匪周旋許久。

終殲滅頑匪,徹底解放了東北,才能將小說故事描述得那麼生動。

當時,全國解放在即,東北大部分的土匪都被解放軍消滅了,潛伏在海林北部夾皮溝裡的“座山雕”老巢卻遲遲不見蹤影。

為了防止張樂山逃往吉林,繼續投靠國民黨為禍四方,曲波決定先派一個偵查小分隊假扮土匪打入“座山雕”內部。

於是,這個任務就落在了剛剛被提拔為偵察排長的楊子榮身上。

他挑選了五位戰友,與其一起扮成土匪,冒著風雪進了夾皮溝。

他們假意投靠,放長線釣大魚,精湛的演技騙得張樂山團團轉,終於結束了“座山雕”長達40多年的土匪生涯。

彼時,土匪被抓都是要公審的,也就是當著大傢伙的面公開審判。

所以,直接關押還好肉伺候,必然是不現實的。

當時的鄒衍不僅參加和指揮了牡丹江軍區的剿匪工作,還親手批准處決了土匪頭子張樂山的死刑。

據他回憶,當時判“座山雕”死刑,一是考慮到他惡貫滿盈,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二是張樂山極其狡猾,又陰險詭詐,一旦逃走,影響極壞。

並且,當時大規模的剿匪已經結束,留著他意義也不大。

所以,對那些頑匪的處理都是很嚴厲的,張樂山也不能例外。一聲槍響,“座山雕”的一生徹底畫上了句點。

傳說中的“三爺”眼絕到走山路從不轉向,大是大非面前卻選錯了方向;腿絕到翻山越嶺如履平地,走得卻盡是一條道走到黑的獨木橋;槍法絕到百發百中,卻敵不過解放軍解放全中國的決心。

這位三代為匪,幼年父母雙亡,小時候隨堂兄“闖關東”,18歲就做了匪首的土匪頭子,一生歷經清末、民國、偽滿三個時期。

獨霸一方天下,唯我獨尊、壞事做盡,卻終究自食其果,逃不脫律法的制裁,死了身上也得帶著罪人的烙印。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被楊子榮活捉的座山雕被審判服刑,這樣惡貫滿盈的土匪頭子,但是卻沒有被槍斃?這是為什麼呢?

座山雕真名張樂山,15歲開始當土匪,他家三代都是土匪,可以說是土匪世家了。18歲就當上了土匪頭子。

座山雕無惡不作,殺人搶劫,放火燒屋。一直是東北地區各大軍事勢力的“眼中釘肉中刺”,期間張作霖軍隊和日本人的軍隊都有圍剿過他,都以失敗告終,反而使座山雕的實力越來越強大,吸納了更多的土匪加入。

智取威虎山,活捉座山雕

後期座山雕投靠國民黨,殺害愛國人士與黨員幹部、平民百姓。解放軍派出剿匪小分隊剿滅座山雕。

而後的故事就像我們看的電影電視劇中一樣。

座山雕被剿匪英雄楊子榮同志活捉,並被押送到牡丹江軍分區進行審判,服刑于牡丹江監獄,並沒有被槍斃,不久就病逝於獄中。

英雄楊子榮同志

楊子榮同志在活捉座山雕之後繼續英勇戰鬥在剿匪第一線,在不久後的一次戰鬥中被零散土匪打冷槍英勇犧牲


但是他家鄉的人並不知道這一情況,有人報告說楊子榮當了土匪,村裡取消了他家的軍屬待遇,楊子榮的母親宋學芝不相信兒子當了土匪,一級級上訪。在老人家死的那一刻都不知道天天看的樣板戲就是講的自己兒子楊子榮。

讓我們一起緬懷英雄楊子榮同志!


扒哥歷史


座山雕的結局就是蹲大獄,最後得病在死在了監獄中。

智取威虎山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就不多說了。我就只說一下楊子榮活捉座山雕以後的事情。

座山雕的本命叫張樂山,被抓後就關到了監獄裡,本來按照慣例,這種土匪都是要公審,然後該判刑的判刑,該槍斃的槍斃,不過座山雕的身份比較特殊,他在抗戰中其實也殺過不少鬼子,所以就沒對他進行公審,就只一直關著。

雖然座山雕的年級非常大了,但是身手還是非常好的。為了防止他跑了,還專門給他加上了腳鐐,不過生活待遇上還是很優待的,每天都能吃到肉。

不過座山雕有抽大煙的習慣,在牢裡肯定是不會給他弄大煙的,煙癮犯了只能忍著,然後時間久了連帶著就生了其他的病。

一年以後就病死了,這就是座山雕的結局。


漂浮菌


座山雕,本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土匪頭,沒有多大知名度和影響力。人們知道“座山雕”,大多是從曲波的《林海雪原》中讀到。小說中的座山雕,跟原型一一張樂山還有相當的區別。小說是曲波在齊齊哈爾車輛廠任黨委書記時完成的“初稿"。曲波後來任天津重型機器廠黨委書記,再後任作家協會副主席。曲波的口才相當了得,五十年代車輛廠的人都愛聽他講話,很有感染性,很具“煽動性"。

生活中的“白茹",沒有小說中的漂亮。小說跟真事是有距離,甚至完全不一樣。小說是小說,生活是生活。


羊羊羊75197245


真實歷史的座山雕原名張樂山,他是東北地帶的一個小土匪,手下有幾十號人,因為有著和鷹一樣明亮敏捷的眼睛,所以他在落土為寇的時候取了一個叫做“座山雕”的名號,最後他帶著座山雕這個名號走上了他人生的巔峰,他成為了一座山頭的扛把子,開始了劫富劫貧的日子。

現實中的座山雕並沒有那麼玄乎強大,他憑藉著他的三絕成為了一地的草頭王,他的三絕就是眼神好、槍法準、腳法好,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他的腳法。


在日本人佔領東北的日子裡座山雕對日本人騷擾不斷,日本人想打又打不了,所以最終只能希望通過招撫座山雕以解決事端。

當時日本人為座山雕在城裡面最大的酒樓裡安排了酒宴,好酒好菜地等待起了座山雕,為了防止日本人對自己的勢力一掃而空,所以當時座山雕獨自一人進了城裡,他深信以自己的身手即便日本人有什麼打算,也可以逃出生天。


他來到了酒樓中接受起日本人的款待,因為日本人的款待過程中,座山雕看到日本人有動手的跡象,所以座山雕趁日本人一個不注意就從酒樓的二樓中跳了下去,他有著一身靈活的腳法身法,所以這一點高度對他來說是如履平地,他在日本人沒反應過來之前慢溜溜的躥出了城外,從此又過上了山高水遠的生活。

座山雕憑藉著他的三絕使他避開了無數的危險,他的眼神能無時無刻的為他警惕著別人無法觀察的危險,在日本人展開包圍之前就從山林中消失在了日本人的眼前,他的槍法能在很多時候保住他的一條命並剷除掉他的敵人,他的腳法又能在他觀察到危險的時候,能及時的帶他逃離危險之境,所以日本人只能對座山雕的騷擾無可奈何。


正因此座山雕才能帶領著自己的山頭經歷了清末、民國、偽滿洲國、以及內戰,最終在內戰時期被我軍戰士“楊子榮”活捉,因為座山雕也曾經在日本人佔領期間對日本人造成過一定的威脅,所以座山雕沒有馬上被處決,他被關押在了監獄裡整整一年的時間,因為抽鴉片成癮毒癮上頭無法控制身體,最後年老的座山雕在牢裡面掙扎而死了。

所以說這就是座山雕的結局,在牢裡走向了死亡,他的人生就跟他的名字一樣陰狠而毒辣,最終等待他的結局卻是無奈到了極點,一個癮君子所能擁有的所有慘狀都在他的身上呈現了,他的結局是自己活活把自己憋死的,對於這樣的土匪來說卻也說不得有悲慘。


孤客生


2014年徐克的電影智取威虎山,再一次將經典的人物和故事呈現在大眾面前,故事中的楊子榮,座山雕到底是怎麼樣的人呢?


楊子榮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是東北雪原上的007,除了缺女人。他就是亞洲的佐羅,除了缺粉絲。

楊子榮在臥底生涯中,參加過大小上百次的戰鬥,被評為優秀的偵查英雄。楊子榮充滿了傳奇色彩,以至於到底原名是什麼,大家都不清楚。可惜的是,真實的楊子榮在追殲鄭三炮,丁幻章等匪首時,因為手槍的槍栓在嚴寒中凍結,導致無法開搶,結果被對方子彈擊中,不幸犧牲。那時候才30歲。


座山雕本名張樂山,出生於土匪世家,憑藉一身好武藝18歲便當上匪首,佔山為王數十年。

之前張作霖和小鬼子都想消滅他,都以失敗告終,可見座山雕為人的狡猾和生性多疑。不過在真實歷史上,座山雕並沒有被楊子榮槍殺,而是被捕了,在牡丹江服刑,最後病死於監獄之中。


古月胡蘇


座山雕,林海雪原裡,作家曲波筆下創作的人物,歷史上真實的座山雕原型,是來自東北的土匪頭子張樂山。

張樂山,祖籍山東省濰坊市,出生於清朝末年,土匪世家,祖孫三代都是土匪。

兄弟一個七人,排行老三,後人稱呼:三爺。在張樂山幾歲的時候,他的祖父和父親在打家劫舍的時候被抓。處以死刑。他母親驚嚇過度後來也去世了,就剩下孤苦伶仃的張樂山兄弟,於是就跟著親戚一起來到了東北,黑龍江額穆一代。後來堂兄帶著他們以伐木為生,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呆了沒幾年又輾轉到吉林長白山一代,日子過得窮困潦倒,錢不好掙啊,見於長白山一代,樹木茂盛山高林大,便於藏身。於是一線想幹脆重操舊業,又幹起來土匪行當。那時候座山雕剛剛十五歲。

就這樣沒過幾年,座山雕18歲那年就當上了土匪頭子。身邊也召集了不少兄弟。精常出沒山林之中,搶奪百姓錢財,無惡不作。

就這樣座山雕領著這幫兄弟們在群山峻嶺中穿梭,土匪數目逐漸闊大,慢慢的形成了規模,於是在黑龍江海林市橫道子河威虎山,建立了土匪窩。根據地。地勢險要,易守不易功。

座山雕為什麼能橫霸一方這麼多年,原因是佔據有利的地勢,東北林區確實是個適合隱藏的地方,慢慢群山看不到邊,不熟悉情況的進山都出不來。據記載東北淪陷後,日本關東軍曾經不止一次的去圍剿座山雕,都未能得逞。座山雕本身也不是善茬,英勇善戰,冠有綽號(張三絕),哪三絕呢,就是槍快,眼快,腿快。

所謂槍快,就是槍法好,百步穿楊,彈無虛發。

眼快,在深山老林裡,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他能發現,特別是晚上,月黑風高時。

腿快,精彩穿山林,已經習慣了三路彎彎,坑坑窪窪的地形,加之座山雕行動敏捷。身輕如燕。

結合這三點一般人想要抓住他很難很難。

善惡到頭終有報,就在座山雕逍遙自在的時候,我人民解放軍抗日英雄,楊子榮,接到了上級的命令,進駐海林剿匪。

楊子榮,(1917_1947),原名楊宗貴。山東省牟平縣嵎岬河村人,1945年參加八路軍,歷任戰士,班長,偵查排長等職。

1947年冬,楊子榮率部隊進攻威虎山,裡應外合,一舉將座山雕及其部下劉兆成,秘書官李義堂等25個土匪頭子全部活捉。創造了以少制勝,智取威虎山的戰鬥典範。

作惡多端橫行霸道幾十年之久的民族敗類,張樂山,受到了人民的鎮壓公審,被判入獄。最後在牡丹江監獄服刑期間病死獄中。

我們的剿匪英雄楊子榮,也在活捉座山雕之後的剿匪戰鬥中英勇獻身。當時年僅31歲。

解放後,1970年7月,為了紀念這位抗日英雄,在海林市區東山之巔的松林中,修建了楊子榮烈士陵園。


任馳贏天下


真實的“座山雕”,也就是大名叫張樂山的人,最終結局還不算錯吧!


大惡之人,按照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佛家用語來說,終究會受到嚴懲的,但是,“座山雕”作為稱霸一方危害一方的土匪來說,已經算是罪大惡極。(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後來還站錯隊,在臨建國之際,竟然歸順了戰敗的一方,試圖靠助紂為虐,來獲得苟延殘踹的時間,這也怨不得“座山雕”,螻蟻尚且偷生,習慣了橫行霸道大塊吃肉大口喝酒的人,很難講會無緣無故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這些大惡之人,讓他們幹一些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邪惡勾當倒還合情合理,因此對於打破現狀的一切勢力,包括解放東北的勢力,“座山雕”採取敵對態度倒也不難理解。


不過不難理解不代表無可厚非,流氓杜月笙、土匪張作霖,按題目所說,土匪“座山雕”,這些都是亂世裡的活命勾當,雖上不了檯面,但在亂世,不失為一種保命的手段,在死亡面前,認慫不丟人。

但是類似“座山雕”一類的土匪,則是陷得太深,深到不願意面對任何哪怕一絲一毫的變動。

當東北局勢變天時,“座山雕”果斷投入了國軍懷抱,勢力不但沒有削弱,反而有所增強,不過這種強弩之末的膨脹,的確不太能解決面臨的實際問題。

座山雕最後被抓進監獄,說實話,對於這些被時代裹挾的人,有關方面並不想置他於死地,但“座山雕”是山中猛虎,不是籠中小鳥,沒想到關了兩年,自己個死了。

這與那些被公開處決的大土匪大漢奸大反派是有天壤之別的,比如說戴笠的兒子戴善武,最後就被來了個公審處決!


歷史三日談


小說《林海雪原》中的座山雕,現實中的人物原型是籍貫山東濰坊的東北土匪張樂山,他被活捉後關在監獄裡,最後犯起大煙癮,引發疾病,死在獄中。

張樂山原籍山東昌濰(今山東濰坊),他家是三代慣匪,張樂山18歲就當上匪首,有50多年的土匪生涯,在當時的東北土匪群中不算勢力很大的,但老謀深算,詭計多端,山林功夫十分厲害,張作霖和日本人曾想消滅他都沒有成功,後來接受了國軍招安,繼續當土匪頭子。

解放後,我剿匪部隊對張樂山進行多次圍剿,試圖消滅這股慣匪。據一名曾親自參與剿匪的軍隊幹部回憶,我軍曾十分接近抓獲座山雕。

有一次,張樂山張帶兩個土匪下山被群眾發現,解放軍趕到後一交手,張樂山就鑽進樹林,解放軍戰士跟進去,打死一個,抓住一個,卻唯獨不見張樂山,地毯式搜索也找不到蹤跡,後來才知道張樂山是有輕功的,他趁解放軍不注意竄上了樹,然後像猴子一樣從一棵樹盪到一棵樹,直接從解放軍頭頂上跑掉了,這功夫還真不是吹的。

就是這樣警覺狡猾的一個老土匪,最後還是被我軍的偵查英雄楊子榮輕易抓獲了,靠的不是靠硬功夫,而是智取。

1947年1月,楊子榮等6名戰士扮成土匪模樣,去摸座山雕的老窩,他在深山老林裡轉了好幾天,終於和土匪接上頭,經受住土匪們“重重考驗”後,終於見到一個自稱姓劉的“座山雕”副官和一位“連長”,兩人表示同意引薦楊子榮上“威虎山”。

到了“威虎山”後,張樂山還在睡覺,那位“連長”想要繳了楊子榮的槍,卻被智勇雙全的楊子榮反手擒住。張樂山起來後,楊子榮又用槍把“座山雕”逼住。

但楊子榮一方人少,不敢暴露身份,他自稱是另一個土匪頭子“九彪”的手下,說那個“連長”壞了義氣,不該繳自己的槍。

張樂山一聽,就說:“得了兄弟,這是我們的錯,現在怎麼辦?”

楊子榮趁機說:“你和我去見我們老大,當面道個歉吧。”

饒是張樂山奸詐狡猾,也對此毫不起疑,說:“好,我去。”為表示誠意,他連槍都沒帶,還跟手下說:“是我們對不起人家,沒辦法了,去說說吧。”

張樂山就這樣被順利押下山,下山後才發現等著自己的不是“九彪”,而是我軍剿匪部隊,只得乖乖束手就擒,哀嘆自己“打了一輩子雁,讓雁鷳了眼”。

此時的張樂山已是一個70多歲的老頭子,但精力和體力都很旺盛,為了防他逃跑,剿匪部隊給他上了重鐐,後來張樂山在監獄裡犯了大煙癮,引發其他疾病,一年後病死在監獄裡。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座山雕本來是個東北地區小股土匪的頭領,他的出名完全是源於上世紀70年代樣板戲《智取威虎山》在全國的走紅;

據史料記載,土匪座山雕,原名張樂山。山東新泰市龍廷鄉苗莊村人,出生於1882年,家中兄弟七人中排行第三,所以後來拉桿子當了土匪以後被稱為三爺。年輕時隨其堂兄闖關東,流落到牡丹江穆稜河一帶,以伐木和給當地大戶看家護院為生。

傳說張樂山有“三絕”:管亮(槍法好)、眼亮、腿腳快。張樂山當上當地大戶陳二爺家的護院以後。先後有幾撥土匪來砸“響窯”(搶劫大戶人家),都被張樂山帶人打退了。陳二爺很信任張樂山,就給他配了快槍,帶領著20個人,專門守炮臺(大戶人家自己修的圍牆)。後來

張樂山拿著陳二爺的家底當“局底”,入了綹子當上了二掌櫃。不久,大掌櫃的在一次“綁票”途中陣亡,18歲的張樂山就當上了大掌櫃。當時在東北做土匪頭子的,都不用真名,每次外出劫掠張樂山都報號座山雕。

1945年日本投降以後,國民黨軍隊忙於打內戰,對土匪無力加以清剿,在東北形成了治安的真空地帶。據估計,當時在東北地區的土匪武裝差不多有25萬人左右。當時的東北牡丹江地區,大的土匪武裝頭目主要有謝文東、李華堂、張雨新等人,座山雕作為一個小綹子的土匪為什麼還會被寫進小說《林海雪原》中呢,這一切都是因為楊子榮的關係。

1946年初,八路軍的偵察英雄楊子榮從山東來到牡丹江一帶參加剿匪,多次喬裝改扮深入到土匪窩子裡進行策反和剿匪工作。由於東北地廣人稀,土匪大多是佔山為王,靠劫掠附近村鎮富戶和綁票販毒為生。他們一般是把老巢建在密林深處並加以偽裝,如果有形跡可疑的外來人進山,在叩山門的時候一旦答不上來土匪的黑話詢問,便會被躲在暗處的暗哨打死。東北的土匪綹子,儘管人數不多,但是戰鬥力都非常強、槍法極準,基本上人人都有一身好本事。張樂山從18歲當上綹子裡的頭目,到64歲時被楊子榮剿匪小隊抓獲,當了幾十年的匪首,從這一點上來說,張樂山的本事還是很大的。

偵查英雄楊子榮照片

關於楊子榮抓捕張樂山的過程,可以參考1947年2月19日的《東北日報》文章《以少勝多創造範例,戰鬥模範楊子榮等活捉匪首座山雕》:牡丹江分區某團戰鬥模範楊子榮等六同志,本月二日奉命赴蛤蟆塘一帶便裝偵察匪情,不辭勞苦,以機智巧妙方法,日夜搜索偵察,當佈置周密後,遂於二月七日,勇敢深入匪巢,一舉將蔣記東北第二縱隊第二支隊司令“座山雕”張樂山以下二十五名全部活捉,創造以少勝多殲滅雕匪的戰鬥範例。戰鬥中摧毀敵匪窩棚,並繳獲步槍六支,子彈六百四十發,糧食千餘斤。

從這則報道來看,土匪張樂山的手下也只有20多人,並不是大綹子。楊子榮的小隊也只有六個人。這也基本反映了當時東北剿匪後期的基本情況。匪首“座山雕”被抓住以後,1947年2月11日合江軍分區在牡丹江召開公審大會對座山雕進行了公審,張樂山在牡丹江監獄服刑,最後病死在獄中。1947年2月23日,楊子榮在追殲丁煥章、鄭三炮等匪首時,手槍的槍栓因為天冷被凍住,導致無法擊發成功,在戰鬥中被土匪的子彈擊中,不幸犧牲。犧牲時年僅31歲。

雖然曲波的小說《林海雪原》中有關座山雕的威虎廳、百雞宴等場景都是虛構的,座山雕手下也沒有上千人的隊伍。但是有關東北剿匪的戰鬥敘述卻是真實的,很多幹部戰士在這場剿匪鬥爭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林海雪原作為一部反映我國解放前夕東北剿匪的經典著作將永存於世。



趣說歷史快樂生活,我是小編徒步說史;感謝您的關注和閱讀,歡迎您在評論區發表您的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