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中央擬表彰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3位江西人榜上有名

党中央拟表彰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3位江西人榜上有名

改革開放40週年,黨中央決定表彰100位為改革開放作出傑出貢獻的個人,26日,擬表彰對象向社會公示。3位江西人榜上有名,他們分別是南昌市公安局特警支隊原調研員邱娥國,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原黨組成、副院長、高級法官鄒碧華,湖南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

党中央拟表彰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3位江西人榜上有名

邱娥國

党中央拟表彰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3位江西人榜上有名

邱娥國,男,漢族,中共黨員,1946年5月出生,江西進賢人,江西省南昌市公安局特警支隊原調研員。從警27年來,他秉承“人民公安為人民”的執法為民理念,大膽創新勤務模式,勇於破解基層治理難題,摸索總結出戶籍民警“一圖二訣三本四勤”和“串百家門,認百家人,知百家情,辦百家事”工作法,創立“警民聯繫卡”“警民聯繫牌”等便民措施,在全國公安系統推廣,為基層治理髮揮了重要作用。他打擊犯罪,衝鋒在前,參與偵破刑事案件500多起,教育轉化200餘名“兩勞”迴歸人員和違法青少年,有效地維護了社會穩定和一方平安,成為群眾的“貼心人”。榮獲“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雄模範”“全國道德模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鄒碧華

党中央拟表彰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3位江西人榜上有名

鄒碧華,男,漢族,中共黨員,1967年1月出生,2014年12月去世,江西奉新人,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原黨組成員、副院長、高級法官。他堅持司法為民、便民利民,在依法公正行使審判權中彰顯公平正義。牢固樹立改革創新意識,把先進管理理念和現代技術手段運用到工作實踐中,獨創的審判工作方法成為法院系統學習寶典。先後參與審理社保基金追索案、北方證券破產案、房屋維修基金案等一大批全國矚目的重大疑難案件。規範設立上海法院系統12368便民服務熱線,受到群眾歡迎。積極推進法院管理科學化,牽頭起草上海法院司法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推動上海市法院司法體制改革工作。

2014年12月10日不幸因公殉職,引發了人民群眾自發悼念和緬懷,“法官當如鄒碧華”成為社會各界人士的共鳴。被追授“全國模範法官”“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袁隆平

党中央拟表彰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3位江西人榜上有名

袁隆平,男,漢族,無黨派人士,1930年9月出生,江西德安人,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第六屆、七屆、八屆、九屆、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他致力於雜交水稻研究,發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二系法”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使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始終居世界領先水平。

截至2017年,雜交水稻在我國已累計推廣超90億畝,共增產稻穀6000多億公斤。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國,傳授雜交水稻技術以幫助克服糧食短缺和飢餓問題。為確保我國糧食安全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了卓越貢獻。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等多項榮譽。

100人公示名單

于敏,著名的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榮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於漪,曾任全國語言學會理事副會長。推動“人文性”寫入全國《語文課程標準》。

小崗村“大包乾”帶頭人,1978年分田到戶實行農業“大包乾”。

馬萬祺,澳門中華總商會原會長,他向中央提議“積極發動僑胞投資祖國”,並率先在內地投資興辦實業。榮獲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大蓮花榮譽勳章”。

馬雲,阿里巴巴(中國)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阿里巴巴集團躋身全球企業市值前十,使我國在電商、互聯網金融和雲計算領域的國際競爭中居於領先水平。

馬化騰,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在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傳統行業和科技創新融合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馬善祥,重慶市江北區觀音橋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老馬工作室”負責人。

王大珩,中國科學院院士。在他的領導下研製出第一臺紅寶石激光器和首臺航天相機,主持研製出我國第一臺大型光測設備。

王書茂,海南省瓊海市潭門鎮潭門村黨支部紀檢委員,在南海維權中敢於鬥爭,充分發揮了民間力量的積極作用。

王永民,北京王碼創新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發明“王碼五筆字型”、發明“98規範王碼”,推動了計算機在我國的普及。

王有德,寧夏靈武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黨委原書記、局長。他帶領職工營造防風固沙林60萬畝,控制流沙近百萬畝。

王伯祥,原壽光縣委書記,全力扶持和推廣壽光冬暖式蔬菜大棚試驗,大力發展壽光蔬菜批發市場,創建了全國聞名、江北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

王啟民,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原總經理助理。主持研究並提出了“分階段多次布井開發調整”理論、油田高含水後期“穩油控水”項目研究。

王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主持研製成功漢字激光照排系統、方正彩色出版系統得到大規模應用,成為我國自主創新和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行業的典範。

王寬誠,香港中華總商會原會長,出資創立“王寬誠教育基金會”,支持國家選派留學生,培養高科技人才,參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工作。

王家福,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原所長,參與民法通則、公司法、物權法等多部重要民商事法律的起草和制定工作,較早提出依法治國理念。

王瑛,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委原常委、紀委原書記。她對黨忠誠,鞠躬盡瘁,身患肺癌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韋昌進,山東省棗莊軍分區政治委員,戰鬥英雄,他參加邊境自衛還擊作戰,全身22處負傷的情況下,高呼“為了祖國,為了勝利,向我開炮”,引導炮兵打退敵軍8次反撲,獨自堅守戰位11個小時。

韋煥能,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宜州區屏南鄉合寨村村委會原副主任。1980年,他組織率先實行村民自治,選舉產生村委會。

巨曉林,中鐵電氣化局集團一公司技術員。先後參加了大秦線等10多項國家鐵路重點工程建設,主編《接觸網施工經驗和方法》,成為通用工具書。

孔繁森,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委原書記、政協原主席,被稱為“新時期的雷鋒”“90年代的焦裕祿”。

厲以寧,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教授,是我國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論的學者之一,對我國經濟改革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葉聰,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副所長、水下工程研究開發部主任,“蛟龍號”深海載人潛水器首席潛航員,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總設計師。

申紀蘭,山西省平順縣西溝村黨總支副書記,探索山區發展道路,帶領平順縣西溝村人治山治溝、興企辦廠,讓西溝村的發展始終走在山西前列。

史久鏞,外交部原法律顧問,聯合國國際法院原院長,以精湛學識、公正品格和勤勉作風履行職責,贏得國際社會和國際法界普遍讚譽,為國家民族爭光。

冉紹之,重慶市奉節縣移民局原副局長,成功創造“江邊一條路、路邊一排房、房前工商業、房後種果糧”的移民後靠安置模式,在三峽庫區大力推廣。

包起帆,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原副總裁、原技術中心主任,研發新型抓鬥及工藝系統,推進了港口裝卸機械化,被譽為“抓鬥大王”。

尼瑪頓珠,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改則縣物瑪鄉搶古村黨支部書記,他“四個入股”等成功經驗對於推動牧區村集體經濟規模化、組織化、市場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廷·巴特爾,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爾高勒鎮薩如拉圖雅嘎查黨支部原書記,帶領牧民進行精細化、科學化養殖,牧民人均純收入從40年前的40元增加到現在的1.88萬元。

劉漢章,河南鞏義人,邯鄲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原董事長、總經理,創立“邯鋼經驗”在全國掀起了一場企業管理模式革命。

劉永好,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廣泛開展產業扶貧、教育扶貧。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等稱號和“全國脫貧攻堅奉獻獎”。

許立榮,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2016年成功領導全球最大航運企業改革重組,有力推動了中國外貿運輸改革。

許振超,青島前灣集裝箱碼頭有限責任公司固機高級經理,他先後七次刷新集裝箱裝卸世界紀錄,使“振超效率”享譽全球。

許海峰,1984年他獲得第二十三屆奧運會男子自選手槍60發慢射冠軍,實現了我國奧運史上金牌榜和獎牌榜“零的突破”。

許崇德,中國憲法學研究會原名譽會長,他是新中國憲法學奠基人之一。

孫永才,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他是我國軌道交通裝備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換代的主要組織者和學科帶頭人。

孫家棟,風雲二號衛星工程總設計師,北斗二號衛星工程和中國第二代衛星導航系統重大專項高級顧問,原航空航天工業部副部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杜潤生,原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主持上世紀80年代5箇中央“1號文件”的起草。

李書福,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帶領吉利成功完成了一系列國際化戰略佈局,積極推動中國汽車工業“走出去”。

李東生,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谷一,原東方歌舞團黨委書記兼第一副團長,她始終將自己的藝術實踐與改革開放進程緊緊相連,演唱歌曲近800首。

李保國,河北農業大學教授,培育了16個山區開發治理先進典型,帶動省內外10萬山區農民增收58.5億元。

李彥宏,百度在線網絡技術(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雪健,中國國家話劇院一級演員,他是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優秀表演藝術家,塑造的焦裕祿、楊善洲等優秀共產黨員形象,發揮了重要的價值引領作用。

楊善洲,雲南省原保山地委書記。改革開放之初,他被稱為“糧書記”。退休後,他植樹造林22年,將價值3億元的林場經營管理權無償移交國家。

步鑫生,浙江省原海鹽襯衫總廠廠長,打破“大鍋飯”“鐵飯碗”一舉成為海鹽縣第一個產值超千萬的企業,在全國產生了較大影響。

吳仁寶,江蘇華西集團公司原董事長,開創了超大型村莊民主管理體制建設的先例。

吳良鏞,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創立人居環境科學,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等

吳金印,河南省衛輝市唐莊鎮黨委書記,帶領群眾把一窮二白的唐莊建設成了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省經濟發達鎮。

吳榮南,廈門航空有限公司黨委原副書記、總經理,率先在中國民航改革重組中實施有償兼併,實行全員勞動合同制,建立一套完整而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

邱娥國,江西省南昌市公安局特警支隊原調研員。榮獲“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雄模範”“全國道德模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何享健,美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大力推行企業內部股份制改革,使美的成為我國第一家由鄉鎮企業改組而成的上市公司。

何載,中央組織部原秘書長兼幹部審查局局長。在在全面落實幹部政策、堅決平反冤假錯案、妥善處理歷史遺留問題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餘留芬,貴州省盤州市淤泥鄉巖博聯村黨委書記、巖博村黨委書記,巖博村從一個人均純收入不足800元的貧困村,發展成為人均純收入1.86萬元、集體資產達7600萬元小康村。

鄒碧華,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原副院長,2014年12月10日不幸因公殉職,引發了人民群眾自發悼念和緬懷,“法官當如鄒碧華”成為社會各界人士的共鳴。

庫爾班·尼亞孜,2003年拿出家裡所有積蓄60餘萬元,創辦了依麻木鎮國家通用語言小學,並挨家挨戶動員鄉親們送孩子學習雙語,用教育改變貧窮落後面貌。

張月姣,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上訴機構原主席。她是第一位世貿組織中國籍“大法官”。

張瑞敏,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帶領海爾從一家瀕臨倒閉的集體小廠發展成為全球知名的跨國集團。

張黎明,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濱海供電分公司運維檢修部配電運檢室黨支部副書記兼配電搶修班班長,被百姓親切地稱為“光明使者”。

張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石河子市人民檢察院監所檢察科原正科級檢察員,被譽為“冤案平反的幕後英雄”。榮獲“全國模範檢察官”稱號。

陳日新,原平朔煤炭工業公司總經理,率先引進西方先進經驗和設備,創造了“三高一快”的平朔模式,推動了我國煤炭工業露天開採水平一步跨越30年。

陳馮富珍,長期在香港政府工作,第一位擔任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的中國人,為全球衛生安全與人類衛生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陳景潤,中國科學院原數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原學部委員,至今仍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保持世界領先水平。

茅永紅,百步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建成全國第一個不設街道辦事處的社區,對全國新建社區逐步取消街道產生了促進作用。

林毅夫,世界銀行原高級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他植根於改革開放實際,自主創立並實踐了新結構經濟學理論體系,在國際上產生重要影響力。

傑桑·索南達傑,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委原副書記,組建了我國第一支武裝反盜獵隊伍,查獲非法持槍盜獵團伙8個。1994年1月18日,在與盜獵分子鬥爭中英勇犧牲。

羅陽,航空工業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原董事長,帶領沈飛完成了殲—15艦載機等多個重點型號研製併成功實現首飛和設計定型。

周明金,原萊西縣委組織部副部長。他總結形成了“三配套”經驗雛形,1990年中組部推廣“萊西經驗”,確定了以黨支部為領導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工作格局。

鄭舉選,武漢市華僑友誼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1979年,在他的帶動下,漢正街小商品,成為當時我國最大的創業群體,被譽為漢正街“商界傳奇”。

鄭德榮,東北師範大學原副校長,撰寫了《毛澤東思想史稿》《毛澤東思想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共產黨歷史講義》等著作,產生了重要影響。

郎平,中國女排主教練、中國排球協會副主席。作為20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主力隊員,“女排精神”,激勵了各行各業人們為中華民族騰飛不懈奮鬥。

胡小燕,新明珠建陶工業有限公司成品車間原副主任、銷售主管。2008年成為第一批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農民工。

胡福明,南京大學教授,1978年5月11日在《光明日報》發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中國理論界炸響一聲“春雷”。

南仁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原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

南存輝,正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2007年,正泰集團控告國外某知名電氣公司專利侵權,對方敗訴並賠付鉅額資金,成為國內企業在涉外知識產權案件上獲得賠付的經典案例。

柳傳志,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1984年創立聯想公司,在與國際個人電腦巨頭競爭中贏得勝利,帶動了民族信息技術企業的創新發展。

鍾南山,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為戰勝“非典”疫情作出重要貢獻。

禹國剛,深圳證券交易所原副總經理,1988年牽頭擬訂《深圳證券交易所章程》等重要文件,奠定了深圳證券交易所制度基礎。

施光南,音樂家、作曲家,為人民留下了《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的祖國媽媽》《月光下的鳳尾竹》等數以千計的音樂作品。

姚明,CBA公司董事長。

秦振華,張家港市委原書記,推動張家港市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創下了28個“全國第一”。

袁庚,招商局集團原常務副董事長,提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改革口號,創辦培育了“蛇口工業區”。

袁隆平,中國工程院院士,,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使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始終居世界領先水平。為確保我國糧食安全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了卓越貢獻。

倪潤峰,原四川長虹電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帶領長虹率先成功探索出企業“軍轉民”道路。

郭明義,鞍鋼集團礦業有限公司齊大山鐵礦生產技術室業務主管(公路管理員),被人民群眾譽為“愛心使者”“雷鋒傳人”。

屠呦呦,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蔣子龍,“改革文學”的創始者和代表性作家,其作品致力於改革者形象的塑造,創作《喬廠長上任記》《開拓者》等作品。

蔣佳冀,空軍特級飛行員,2011年參加空軍首次組織的對抗空戰檢驗性考核,戰勝所有“一對一”對手,取得單場42∶0的優異成績。

景海鵬,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

程開甲,中國科學院院士,他隱姓埋名40年,先後參與和主持首次原子彈、氫彈試驗等,是“兩彈一星”元勳。

魯冠球,萬向集團公司董事局原主席,開創了浙江企業承包改革的先河,並首創浮動工資制。

曾憲梓,香港金利來集團有限公司創辦人,歷年捐資逾1400項次,累計金額超過12億港元,榮獲“中華慈善獎”、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大紫荊勳章”。

謝晉,改革開放以來拍攝了《天雲山傳奇》《牧馬人》《芙蓉鎮》《高山下的花環》《鴉片戰爭》等一批思想性藝術性相統一的優秀電影。

謝高華,浙江省衢州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原義烏縣委書記,改革開放初期,果斷提出“四個允許”的政策,催生了義烏這一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場。

路遙(原名王衛國),創作了《平凡的世界》《人生》《驚心動魄的一幕》《在困難的日子裡》等作品,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社會影響。

鮑新民,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天荒坪鎮餘村村黨支部原書記,在他的帶領下,餘村村先後榮獲“全國美麗宜居示範村”“全國生態文化村”等稱號。

樊錦詩,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紮根大漠,潛心石窟考古研究,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唐代前期和中期洞窟的分期斷代,構建“數字敦煌”。

潘建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國際量子信息實驗研究領域的開拓者之一,他系統性創新工作贏得國際學術界高度評價。

霍英東,香港霍英東集團創辦人,先後投資100多億港元,支持內地重大基礎建設和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

戴明盟,海軍特級飛行員,第一個駕機在遼寧艦成功著艦和起飛,第一個取得航母資質認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