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絨知識|探尋羊絨的歷史傳說

羊絨,當浮光掠影被時間青睞,大自然最本真的饋贈與天時韻味。

羊絨知識|探尋羊絨的歷史傳說

每年冬天,山羊會在毛的根部緊貼皮膚的地方長出一層細細的絨毛,第二年春天天氣回暖後自然脫落,這層絨毛就是山羊絨(Cashmere)。

羊絨知識|探尋羊絨的歷史傳說

早在5500年以前,智慧的中國先民們就已經開始放牧羊群,並懂得使用羊身上的毛髮保暖禦寒,或作為裝飾之物。在甲骨文中就有“羊”字記載,只是沒有綿羊、山羊的區分。直到春秋時期前後,綿羊和山羊在文字上才有所區別。晉朝·郭璞在《爾雅》作注指出:羊指綿羊,夏羊才指山羊。

羊絨知識|探尋羊絨的歷史傳說

而在我國對羊絨的文字記載,最早則是在唐朝。據《天工開物》記載:“凡打褐絨線,冶鉛為錘,墜於諸端,兩手宛轉搓成。”這種紡紗技術,就是自唐代開始傳入中原地區。那時,用山羊又細又柔軟的“內毛”(羊絨),製成的織物被稱為“絨褐”。時至今日的在西北地區的民間,仍有這種羊絨的使用技法。

羊絨知識|探尋羊絨的歷史傳說

而真正的羊絨,源自地球的最寒冷荒蕪的亞洲平原—喜馬拉雅北坡。並於11至13世紀期間隨中國牧人遷徙至內蒙古以及中國北部省份,當蒙古首領忽必烈和成吉思汗打造他們的亞洲帝國時,羊絨才慢慢通過絲綢之路,逐漸走進西方的貿易通路。

羊絨知識|探尋羊絨的歷史傳說

全球70%的羊絨纖維產自中國,不但產量位於世界首位,而且質量也優於伊朗、蒙古等國。憑藉其極輕、極軟的特性,被譽為“地球上距離靈魂最近的纖維”。這些纖維被世界各國的羊絨採購商買下,通過絲綢之路被運往世界各地。(注:絲綢之路,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間,古代連接中西方的商道。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以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為主的紡織品)

由此可見羊絨珍稀,歷史悠長。

羊絨知識|探尋羊絨的歷史傳說

回望駝鈴古道絲綢之路,隨著有“軟黃金”、“鑽石纖維”之稱的羊絨製品西出陽關,在地中海之濱的撒馬爾罕,埃及、亞歷山大城、羅馬等中亞、西亞和東歐巨大的市場上,大出風頭,佔盡了風流。

羊絨知識|探尋羊絨的歷史傳說

在18世紀晚期開始,比較富有的英國商人從亞洲返鄉時會帶上一條喀什米爾批肩送給妻子作為禮物。這種極其稀有、奢侈的物品在英國成為財富與地位的象徵 — 擁有一條批肩就是擁有世俗意義上有一個成功丈夫的炫耀資本。

羊絨知識|探尋羊絨的歷史傳說

圖為十九世紀初,歐洲羊絨披肩的不同佩戴方法

法國人緊接著開始擁抱這潮流,年輕的約瑟芬-波拿巴尤其對羊絨的懸垂感著迷。傳說拿破崙曾經買過60條不同款式的批肩,當時每一條的價格高達8000-12000法郎。

法蘭西皇帝拿破崙一世在1796年出征埃及時,得到了一條來自東方的精美羊絨披肩。他不遠千里帶回法蘭西,送給摯愛的約瑟芬皇后。輕薄柔滑、彌足珍貴的羊絨披肩令皇后鍾愛一生。在她的引領下,羊絨迅速俘獲了西方人的心,掀起了一場席捲歐洲200年的時尚狂潮,併成為當時風靡整個歐洲的貴族人士必備的時髦奢侈品。

羊絨知識|探尋羊絨的歷史傳說

隨著20世紀以來,迴歸自然的消費浪潮席捲全球,天然纖維及其紡織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在眾多的紡織品中,羊絨織品以其細軟、輕薄、穿著舒適、美觀大方、雍榮華貴等特點而獨領風騷,也越來越被消費者所接受和認同。

羊絨知識|探尋羊絨的歷史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