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投资人范卫锋

范卫锋特别迷电视剧,美国政治剧尤其是他心头大爱。

在自己的公众号“范言直谏”里,他给读者推荐《国土安全》、纸牌屋等电视剧,却三句不离本行:“发现一部好剧的开心,堪比发现一个好项目;而等到它的新一季更新,又像是落定后续融资的好消息”。

身为传统媒体人的范卫锋,不如外号“新媒体参谋长”的范卫锋名声响亮;外号“新媒体参谋长”的范卫锋,不如高樟资本的范卫锋的号召力强大。同样的一个人,身份变了处境也变了。作为一个骨子里拥有“《七种武器》里的那个小马”以及“《阿甘正传》中的阿甘”相同情怀的人,范卫锋正用实际行动和真金白银,向外界昭示内容极客的价值。

从2015年冬天转身出走至今,短短四个多月,范卫锋已率高樟资本完成了15个项目的投资,朝着寻找“内容极客”的方向高歌猛进。

1.从媒体人到投资人的转身

范卫锋的离职,是以他的一篇《我是“范奔跑”,不是“范跑跑”(高樟资本范卫锋致媒体人的信)》的公开形式对外公布的。11月9日,这篇文章刊载在高樟资本的公众号上,当时粉丝数为0的公号,在发布当天此篇文章的的阅读数就已突破2万。

2000年,他开始进入证券媒体,并开始在投资与写作间跨界混搭。

极客投资人范卫锋

▲11月24日范卫锋参加新浪蚂蚁邦“自媒体+融资圈顶尖'特工'密会沙龙”现场。

次年,24岁的范卫锋进入证券时报传媒集团,并在其后的14年里不停的转换角色:记者、编辑、新媒体事业部主任、投资总监……但关注的领域始终没有变,就是投资。

当新媒体强势来袭的时候,传统媒体同样发出了声响。

范卫锋还记得证券时报传媒集团董事长焦虑而坚定的电话声音:“你赶紧来我这里工作吧,帮我看看外面的互联网、新媒体在发生什么?有前途的,咱们就投资!”

此后,按照范卫锋的原话,他的角色开始混乱而有趣,侦察兵、投资人、自媒体“范言直谏”创始人,还有被大家安排的角色——“新媒体参谋长”。他说,既然媒体行业迎来了百年一遇的天下大乱,我就索性以乱打乱吧。

极客投资人范卫锋

▲范卫锋出息蓝鲸财经记者新闻实践训练营。

蓝鲸就是当时他们投资的第一个新媒体天使项目。

此后几年,媒体集团转型,但青山遮不住,范卫锋说,他尽力了,“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已经守住了”。

最终他决定用一种更为高效的方式投资新媒体项目——自立门户成立专注于新媒体领域的投资资金,这就是高樟资本。高樟资本拥有一个颇具诗意的名字,高代表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而樟则是在大自然进化史中和红杉一样古老的树,芳香远溢、祛湿避邪,在南方,大樟树往往是大家乘凉、聚会、聊天的所在,村口的大樟树就是古代的媒体平台。高樟资本由此得名。

2.盯准新媒体,15个全是“内容极客”

高樟资本定位为“专业的新媒体基金”,它的一期募资已经完成,规模达到3亿元。范卫锋说,“高樟资本的第一期基金,将专业、专注地投资于新媒体。不会碰O2O、P2P、电商、游戏。”

说到这背后的缘由,范卫锋坦言是出自自己对媒体由衷的热爱,同时他也坚信自己过往十多年的媒体从业经历有足够的专业度作为支撑。

2015年11月19日成立至今,高樟资本投资了15个项目,涵盖范围甚广。范卫锋向无冕财经逐一介绍目前已披露的项目情况。

极客投资人范卫锋

▲通过赞赏平台出版的《新媒体十讲》。

而且有趣的是,他投资的这些新媒体项目,创始人全都有过传统媒体的工作经历,并且一半以上的项目都在财经领域。其中包括资深媒体人龚晓跃的“有马体育“、《创京东》作者李志刚的“新经济100人”等。

范卫锋说,不仅要投钱,“我们基金投资的风格确实和很多基金不一样,我们投媒体的时候几乎是共同创业。”

“很多时候,我们投资这些创始人时,他们连个微信公众号都没开呢,我们投的就是这个人。”十几年的媒体从业经验,外加对内容创业的强烈共鸣,投资人范卫锋只要找到对的人,就会不遗余力。

范卫锋将高樟资本投资新媒体项目的三大标准概括为11个字:“对的人、对的事、合理的价格”。而对于“对的人”,他又有三个具体标准——既是好的总编辑,又是好的总经理;同时,也要有很强的进化能力,能够适应并主动拥抱互联网的变化。

高樟资本有自己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第一,长期专注,即长期专注于新媒体行业的投资。第二,饱和调研。范卫锋称,他们可能会有放弃的、错过的新媒体项目,但是,“在我们布局的垂直领域,不允许有我们没听过、没看过的项目”。第三个原则是独立深思,即尽可能少地关注同行,即使同行投了papi酱、投了咪蒙,高樟资本仍不为所动。第四是重度服务,强调在战略、资源、融资等方面,对已投资项目进行重度的服务。

范卫锋执拗地将自己比作《阿甘正传》中的阿甘,他希望他和高樟资本可以寻找到的是内容的“极客”,即一群即专注于内容,在内容上追求极致、打破极限,又可以因为用户对于优质内容的需求获得极大满足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