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客投資人範衛鋒

範衛鋒特別迷電視劇,美國政治劇尤其是他心頭大愛。

在自己的公眾號“範言直諫”裡,他給讀者推薦《國土安全》、紙牌屋等電視劇,卻三句不離本行:“發現一部好劇的開心,堪比發現一個好項目;而等到它的新一季更新,又像是落定後續融資的好消息”。

身為傳統媒體人的範衛鋒,不如外號“新媒體參謀長”的範衛鋒名聲響亮;外號“新媒體參謀長”的範衛鋒,不如高樟資本的範衛鋒的號召力強大。同樣的一個人,身份變了處境也變了。作為一個骨子裡擁有“《七種武器》裡的那個小馬”以及“《阿甘正傳》中的阿甘”相同情懷的人,範衛鋒正用實際行動和真金白銀,向外界昭示內容極客的價值。

從2015年冬天轉身出走至今,短短四個多月,範衛鋒已率高樟資本完成了15個項目的投資,朝著尋找“內容極客”的方向高歌猛進。

1.從媒體人到投資人的轉身

範衛鋒的離職,是以他的一篇《我是“範奔跑”,不是“範跑跑”(高樟資本範衛鋒致媒體人的信)》的公開形式對外公佈的。11月9日,這篇文章刊載在高樟資本的公眾號上,當時粉絲數為0的公號,在發佈當天此篇文章的的閱讀數就已突破2萬。

2000年,他開始進入證券媒體,並開始在投資與寫作間跨界混搭。

極客投資人範衛鋒

▲11月24日範衛鋒參加新浪螞蟻邦“自媒體+融資圈頂尖'特工'密會沙龍”現場。

次年,24歲的範衛鋒進入證券時報傳媒集團,並在其後的14年裡不停的轉換角色:記者、編輯、新媒體事業部主任、投資總監……但關注的領域始終沒有變,就是投資。

當新媒體強勢來襲的時候,傳統媒體同樣發出了聲響。

範衛鋒還記得證券時報傳媒集團董事長焦慮而堅定的電話聲音:“你趕緊來我這裡工作吧,幫我看看外面的互聯網、新媒體在發生什麼?有前途的,咱們就投資!”

此後,按照範衛鋒的原話,他的角色開始混亂而有趣,偵察兵、投資人、自媒體“範言直諫”創始人,還有被大家安排的角色——“新媒體參謀長”。他說,既然媒體行業迎來了百年一遇的天下大亂,我就索性以亂打亂吧。

極客投資人範衛鋒

▲範衛鋒出息藍鯨財經記者新聞實踐訓練營。

藍鯨就是當時他們投資的第一個新媒體天使項目。

此後幾年,媒體集團轉型,但青山遮不住,範衛鋒說,他盡力了,“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已經守住了”。

最終他決定用一種更為高效的方式投資新媒體項目——自立門戶成立專注於新媒體領域的投資資金,這就是高樟資本。高樟資本擁有一個頗具詩意的名字,高代表高瞻遠矚、高屋建瓴,而樟則是在大自然進化史中和紅杉一樣古老的樹,芳香遠溢、祛溼避邪,在南方,大樟樹往往是大家乘涼、聚會、聊天的所在,村口的大樟樹就是古代的媒體平臺。高樟資本由此得名。

2.盯準新媒體,15個全是“內容極客”

高樟資本定位為“專業的新媒體基金”,它的一期募資已經完成,規模達到3億元。範衛鋒說,“高樟資本的第一期基金,將專業、專注地投資於新媒體。不會碰O2O、P2P、電商、遊戲。”

說到這背後的緣由,範衛鋒坦言是出自自己對媒體由衷的熱愛,同時他也堅信自己過往十多年的媒體從業經歷有足夠的專業度作為支撐。

2015年11月19日成立至今,高樟資本投資了15個項目,涵蓋範圍甚廣。範衛鋒向無冕財經逐一介紹目前已披露的項目情況。

極客投資人範衛鋒

▲通過讚賞平臺出版的《新媒體十講》。

而且有趣的是,他投資的這些新媒體項目,創始人全都有過傳統媒體的工作經歷,並且一半以上的項目都在財經領域。其中包括資深媒體人龔曉躍的“有馬體育“、《創京東》作者李志剛的“新經濟100人”等。

範衛鋒說,不僅要投錢,“我們基金投資的風格確實和很多基金不一樣,我們投媒體的時候幾乎是共同創業。”

“很多時候,我們投資這些創始人時,他們連個微信公眾號都沒開呢,我們投的就是這個人。”十幾年的媒體從業經驗,外加對內容創業的強烈共鳴,投資人範衛鋒只要找到對的人,就會不遺餘力。

範衛鋒將高樟資本投資新媒體項目的三大標準概括為11個字:“對的人、對的事、合理的價格”。而對於“對的人”,他又有三個具體標準——既是好的總編輯,又是好的總經理;同時,也要有很強的進化能力,能夠適應並主動擁抱互聯網的變化。

高樟資本有自己堅持的“四項基本原則”:第一,長期專注,即長期專注於新媒體行業的投資。第二,飽和調研。範衛鋒稱,他們可能會有放棄的、錯過的新媒體項目,但是,“在我們佈局的垂直領域,不允許有我們沒聽過、沒看過的項目”。第三個原則是獨立深思,即儘可能少地關注同行,即使同行投了papi醬、投了咪蒙,高樟資本仍不為所動。第四是重度服務,強調在戰略、資源、融資等方面,對已投資項目進行重度的服務。

範衛鋒執拗地將自己比作《阿甘正傳》中的阿甘,他希望他和高樟資本可以尋找到的是內容的“極客”,即一群即專注於內容,在內容上追求極致、打破極限,又可以因為用戶對於優質內容的需求獲得極大滿足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