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俗語:“餓死不吃抱窩雞、娶妻不娶活人妻”,蘊含著祖先智慧

民間俗語:“餓死不吃抱窩雞,娶妻不娶活人妻”,蘊含著祖先智慧

在中國,農村文化和城市文化是兩種獨立的存在。城市文化一般以科學,平等為文化基礎。農村文化是建立在滿足農村人民需要的基礎上的,更加貼近自然和產生於主觀意識。兩者無對無錯,都是在自然中衍生的。

農村人民平時接觸的人一般都是自己所熟悉的,接觸的工作也是沒有多樣性的,耕種養殖是很多農村人一生都在重複的工作。在這種無聊的生活中,農村人缺少娛樂,所以他們善於從有限的資源中發現很多有意思的生活規律。

民間俗語:“餓死不吃抱窩雞、娶妻不娶活人妻”,蘊含著祖先智慧

這些規律一般都是以俗語的方式流傳的。其中很大一部分也表現了農村人的生活態度。就比如說這句民間俗語:“餓死不吃抱窩雞,娶妻不娶活人妻”。今天就讓我帶你們瞭解一下這其中包含的農村文化,蘊含的祖先智慧

“餓死不吃抱窩雞”表達的是什麼呢?雞是農村最普通的肉食品來源,那為什麼農村人覺得餓死也不去吃抱窩的雞呢

民間俗語:“餓死不吃抱窩雞、娶妻不娶活人妻”,蘊含著祖先智慧

大家都知道,雞是沒有手的,那它怎麼抱窩。其實這裡的抱窩是雞在孵蛋時的姿態,就是翅膀微張,把身體熱能傳送給雞蛋的樣子。不吃抱窩雞有兩個原因,抱窩雞在這裡有母愛的光輝。農村人比較講究孝順,所以對於正在孵蛋的雞一般是不會痛下殺手的。

民間俗語:“餓死不吃抱窩雞、娶妻不娶活人妻”,蘊含著祖先智慧

第二個原因就是抱窩雞意義重大,具有

很高的經濟價值。農村人除了耕種是經濟來源,賣雞和雞產品是另外一個經濟來源。假如吃了抱窩雞,雞蛋是孵不出來的。孵壞的雞蛋是不能吃的,而且巨臭無比。假如讓抱窩雞先孵蛋,蛋生雞,雞又生蛋……真是搖錢樹啊!

民間俗語:“餓死不吃抱窩雞、娶妻不娶活人妻”,蘊含著祖先智慧

娶妻不娶活人妻”又是為何呢?

在古代,女人要守婦道,要講“三從四德”。假如違反其中任意一條,就會被男子休掉。所謂的“活人妻”就是這種被修掉的女人。這樣的女人在古代是大家鄙棄的對象,假如娶了這樣的女人回家,男人也會被別人歧視,也會使家族蒙羞。所以很多地方的家族都有不許娶被休的女人回家的規定,這種規定也流傳至今。

民間俗語:“餓死不吃抱窩雞、娶妻不娶活人妻”,蘊含著祖先智慧

這就是這句俗語的由來了。其實小編覺得這句俗語在現在已經沒有很高的實用價值了。畢竟現在農村的經濟水平正在不斷提高,很多農村人都已經走出大山了,便也不需要為了一隻雞而手下留情。

而且現在婚姻自由,離婚的人越來越多,再婚的人也越來越多。素質在進步,思想也在進步,很少女人會因為自身犯規而被男人離婚,一般都是雙方自願離婚,兩個人和平分手,所以“活人妻”不再是令人鄙棄的。

民間俗語:“餓死不吃抱窩雞、娶妻不娶活人妻”,蘊含著祖先智慧

所以,時代在發展,俗語也需要慢慢改變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