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外購房時的陷阱有哪些,你入坑了嗎?

由於國內買房限購政策的影響,越來越多高淨值人群開始將目光投向海外,海外置業呈現一片火熱景象。但是國內外市場存在差異,可能會出現投資者盲目投資、或是投資價值難以保證的現象,投資海外房產市場的那些“坑”你入過哪些?

在國外購房時的陷阱有哪些,你入坑了嗎?

海外購房陷阱|綠卡成空

不少購房者受到移民需求所驅動,希望購買房產以後則能獲得外國居留的資格,也就是所謂的“綠卡”。在房產及移民中介的渲染下,很多購房者認為這一政策在國外同樣適用。但事實上,基本上所有西方的發達國家,如美國、澳洲、加拿大、英國等都不存在買房移民的政策。南歐部分國家如希臘、西班牙、葡萄牙等,為緩解經濟低迷狀況,推出了吸引海外投資的移民政策。但此類項目移民也有一定的門檻要求,並不只是簡單的買了房子就能馬上移民,因此買家在買房前一定要先了解清楚當地的移民政策。

海外購房陷阱|中介不靠譜

慎重建議:打算去境外買房的華人朋友們,最好找一家靠譜的海外房產平臺,房源情況真實透明,包括賣房者身份、二手房、真實價格,這樣可以避免中介低買高賣賺取額外費用。在海外買房涉及很多雜費,不過,有的房產中介會刻意向客戶隱去這些費用不說,給客戶造成房子很便宜的印象。此外,美國當地政府徵收的稅務服務費、貸款稅等加起來又是兩三千美元。有統計稱,在美國買房,購房者需繳納一次性的房產交易稅、律師費、產權保險費、房屋估價費、房屋檢查費和登記費等,一般累計占房價的3%至5%。對此,某中介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一般來說,在美國買一套房產,要付給中介2萬元至3萬元看房保證金、3.3萬元差旅費、看樓誠意金2.5萬元至5萬元(若一家大小前往,則可高達10萬元),機票和酒店費用另計。再加上必要的律師費、驗房費、稅費等,房價之外的額外費用其實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海外購房陷阱|教育房由頭

在海外不少國家的學校都有公私之分,美國一般只有公立的中小學才跟“學區”有關,私立學校的入學與學區無關,只要是居住在這個學區內,都享有免費受教育的權利。而在澳洲沒有類似於中國的“學區房”的概念,在澳洲,按區域劃分學校主要針對當地的學生,而對於國際留學生,可以直接申請好的學校。在英國,如今多數公立學校都是按照距離來錄取新生,並且申請人數及錄取範圍也會逐年改變。日本的就近入學是以居住地政府登記的居住地址為依據來決定學區和學校的,即家搬到哪裡,就可在哪裡就近入學。因此,日本家長無須為高價的“學區房”而擔憂。在買房時,父母考慮到孩子的教育問題,往往會考慮去海外買房方便孩子上學,很多房產商會藉此需求,進行偽裝式哄騙購買,最後投資者往往願望成空,但其實每個國家情況都有所不同。

海外購房陷阱|信息不對稱風險頻出

由於對海外置業的不瞭解,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隱患也更多。因為經濟下滑等因素的影響,部分國家的房價會隨之下跌,而中國投資者往往對此缺乏瞭解,一些國內中介又會隱瞞真實情況,導致投資人損失慘重。更有甚者,開發商受到經濟狀況的影響,破產現象頻現,導致投資人“賠了夫人又折兵”,糾紛不斷。

海外購房陷阱|只談收益不談風險

“希望投資移民還是上學呢?之前諮詢過其他機構嗎?”這是很多投資者在進入某些中介公司後被問的問題,而之後工作人員往往都是向投資者勾畫美好收益前景的大餅,比如在購買後,可以將房屋交給公司包租,有固定收益,回報率很高,業主只需要承擔物業稅等即可。但真實情況可能就是房產位於郊區,位置偏僻、周邊人口稀少。而當地房產的稅費很高,一些房東不但沒有租金收益,反而拖欠了包括物業費等在內的大筆費用。最後去找中介,得到的都是“投資都是有風險的,不管是做什麼,您肯定比我清楚。您要是不放心,在購房方面,我們也有專業的人員幫著您做資料的對比和分析,可以完全放心地投資。”只談收益,不說風險造成的損失,是很多投資者有苦說不出的痛。

海外購房投資|建議一:去海外實地考察

面對如此撲朔迷離的海外置業市場,業內專家建議投資者必須事先做足功課,瞭解如何規避海外置業風險,謹防置業陷阱。

海外購房投資|建議二:找到安全可靠的置業顧問團隊

“信息不對稱”黑你一把,陌生的語言、迥異的規則、複雜的手續等等,您可以把一切都交給專業的信得過的置業顧問,幫你實地勘察、校驗信息,做出準確有利的決定!CBRE全球置業團隊,可以為投資者及承租者提供綜合服務,包括:物業租售的戰略顧問及實施、企業服務、物業/設施及項目管理、按揭融資、評估與估值、開發服務、投資管理、研究與策略顧問等。全面整合跨市場以及跨領域的資源,提供妥善周詳的房地產解決方案,結合創新思維和務實舉措,用平臺資源全力支持我們的專業人員,讓客戶從投資銷售到租賃交易,從外包到諮詢服務,盡享海外房產投資一站式服務。

本文熱門詞:海外房產投資,海外購房陷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