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模引領|《蘇州日報》頭版:26年紮根基層 只為辦好每一件案子

楷模引領|《蘇州日報》頭版:26年紮根基層 只為辦好每一件案子

“民事案件無小事”,唐奇英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從業以來,她始終衝鋒在審判第一線,已審結案件5500多件,辦理了很多疑難複雜、矛盾尖銳、社會影響較大的案件。

楷模引领|《苏州日报》头版:26年扎根基层 只为办好每一件案子

法槌起落,案卷翻飛,她連續開庭,常常忙到晚上才發現,早上倒的一杯水又忘了喝。

從業快26年了,她始終衝鋒在審判第一線,每年辦案超300件。這個辦案能手,一直安守在全蘇州條件最簡陋、歷史最悠久的法庭。

她就是我院金港法庭副庭長唐奇英。

紮根

基層

默默

奉獻

楷模引领|《苏州日报》头版:26年扎根基层 只为办好每一件案子

先進人物

每天接觸的都是普通百姓 “向下紮根”助她化解各種複雜案情

夾在集鎮民居中,金港法庭很不顯眼。順著張家港金港鎮後塍社區的一條水泥路,記者走進法庭陳舊的院門,眼前是一幢上世紀90年代的辦公樓。法庭的樓梯和牆壁都出現了細縫,幾名工人舉著工具正在刷漆修復。

在3樓的副庭長辦公室,一群操著當地口音的人圍著一位穿著法袍的中年女子:“唐庭,唐庭!”原來,這位就是唐奇英。她在負責立案登記,忙著核對一大堆不同格式的文書。

唐奇英膚色微黑,如果你在路上遇到,很可能把她與普通的農村婦女混在一起。也正是因為這種與生俱來的親和力,讓唐奇英在民事糾紛的複雜人物關係中游刃有餘。

2012年,因為動遷,金港鎮一戶居民發生“家族大戰”,母子對簿公堂,各種矛盾層出不窮,導致這一案件拖了半年之久。唐奇英主審這起案件,她一直沒有放棄調解。“我相信,父母子女之間沒有不能化解的仇恨。”唐奇英一點點梳理案情。唐奇英讓母子倆在法庭內單獨談談,半個小時後,當唐奇英再一次推門進去時,母子兩人正在一起痛哭。隨後,申請撤訴,雙方以協商方式化解了動遷矛盾。

作為一名基層法官,唐奇英的目的只有一個:辦好每一件案子。每個工作日,她都很忙,忘記了飯點,是常有的事。她總是把自己扔回最初的角色——衝在審判最前線。她對片區的風土人情、矛盾關係瞭如指掌,一看人、一出口,就能洞悉其中利害關係,保證調解審判的思路跑在正確的軌道上。至今,她已審結案件5500多件,辦理了很多疑難複雜、矛盾尖銳、社會影響較大的案件,有2件被作為指導案例刊登在《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公報》。

她是又拼又“不求上進”的法官

“唐庭是我的老姐,從她身上,我理解了什麼叫做自加壓力的張家港人!”湖北省的年輕法官陳振振說,唐庭伏案工作累出了頸椎病,她堅持戴著頸託開庭,一刻都不肯耽誤,一些律師也深受感動,同時不明白她為什麼這麼拼。

而唐奇英卻稱自己是個“不求上進”的法官。1991年參加工作,都快26年了,還紮根在基層法庭,沒挪過一回,成了庭裡工作時間最長、年齡最大的人。

“她愛著自己的家鄉。”同事這樣形容。唐奇英生於金港後塍農村,1987年考上蘇州大學法學院。她是村裡第一個大學生,上大學的最初目的是為了走出農村。但是做了法官後,她又選擇堅守在家鄉,因為她不捨得、不願意離開這裡。

唐奇英不是沒機會“高升”,但是她習慣了拒絕。她說:“我對這裡的情況最熟悉,調解審判最有經驗。換個人重新摸索,何必呢?”

上世紀90年代,辦案主張“下鄉”。背上卷宗、紙筆,跨上自行車,唐奇英走街串巷、挨家挨戶地送達、調解。她一天要騎行30多公里,不論是嚴寒酷暑,還是颳風下雨,雷打不動。懷孕了,她挺著大肚子,費力地騎行在鄉間小路上,直到臨盆的前一個月。她寧願自己累點苦點,也不願老百姓感到訴訟困難、繁瑣。

唐奇英柔肩挑重擔,基於推己及人這種樸素的想法,她把當地百姓裝在心裡、當做家人,為民服務無怨無悔、不圖回報。10歲的女孩小英(化名)在父母離異後,其撫養費一直是由唐奇英送到家裡。為了感謝唐法官,小英的奶奶拿來30個自家產的雞蛋,找到了唐奇英,說:“唐法官,這雞蛋給你補補身子,你一定要收下。”老人說完放下雞蛋就走,唐奇英追了老遠,硬是把30元現金塞給了老人。

在辦理民事案件中普及法律理念

“您為什麼有著這樣的毅力,動力來自哪裡?”有人這樣問。“我不辦案,就感覺到一種孤獨。”唐奇英說。

唐奇英自稱“勞碌命”,天天與時間賽跑,歲月刻下的眼紋清晰可見,手上的青筋凸起。幹起事來,唐奇英雷厲風行,上樓、下樓都“蹬蹬蹬”地。同事經常跟她開玩笑:“我們這個舊法庭,要被你震塌掉的。”

“民事案件無小事”,她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她把每一起案件都當作是解決百姓煩惱的大事對待。她對記者說:“因為基層法庭每天面對的既有婆婆媽媽的磨擦矛盾,也有人命關天、關乎生存的糾紛衝突,家長裡短、雞毛蒜皮看似簡單,但每一起都牽動著幾個家庭;突發事件或群體性訴訟更是涉及民生大事。”

一次,唐奇英不慎滑倒在地,導致左腿骨折,裹上了石膏,醫生建議她休養,但她仍然一瘸一拐地堅持辦案。她說,這點傷算不了什麼,“更重要的是,那些當事人怎麼辦,那些權益受損的老百姓怎麼辦?”

常年超負荷工作,她有了一身職業病,頸椎、肩椎、腰椎突出,雙眼視力從1.5退化到了0.7,因為咽喉炎,她一年中差不多有100天嗓子是沙啞的。

唐奇英的辦案技巧、法律素養、精神追求影響了一批又一批人。全國辦案標兵、江蘇省忠誠衛士張曉波就是她的“得意門生”。

出於關心唐奇英的健康,法院負責人好幾次找她談心,讓她“帶帶年輕人”,其實就是換個說法讓她升職。唐奇英都謝絕了,她說,鄉鎮法庭也如同田地莊稼,有生長有收穫。一年的耕耘,可以收穫玉米、小麥。群眾對法律的信仰也是如此,只要多花心思耕作、培植,總有枝繁葉茂、花果滿園的時候。現在,當地不少老百姓遇到矛盾,會自然說起法律依據。每次,她聽到這樣的話,都非常欣慰。

唐奇英詮釋了數十年如一日奉獻基層的司法信仰。她先後榮獲蘇州市十佳人民法官、江蘇省優秀法官、“人民滿意的政法幹警”稱號。今年1月,她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國優秀法官”稱號。目前,最高人民法院、中央電視臺和新浪網等正在舉辦“我最喜愛的好法官”推選活動,唐奇英成為江蘇法院在本次活動中的唯一候選人。

楷模引领|《苏州日报》头版:26年扎根基层 只为办好每一件案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