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蒙樹2號楊”選育成功 楊樹可以不飛絮啦「good」

一直以來,楊樹在園林綠化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飛絮,而今年的10月金秋,一種不飛絮雄株楊樹新品種已在內蒙古多個地區栽植紮根。這個新品種命名為‘蒙樹2號楊’,由內蒙古和盛生態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與北京林業大學聯合選育,具有生長迅速、樹形美觀、抗寒性、抗旱性和抗病蟲害能力的特點。

每年5-6月,是楊樹大量飛絮的時間,也是人們出行最難受的時段。飛絮不僅影響環境質量,使人們的身體健康受到威脅,同時對公共安全、交通安全和公共設施也具有危害。目前,內蒙古地區楊樹品種缺乏,仍採用群眾楊、北京楊、新疆楊、河北楊等品種,此外,由於一些楊樹種或品種長期無性繁殖,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退化現象,如頂端優勢減弱,提早開花結實,生產力下降,病蟲害日益嚴重等,嚴重製約了我區對園林綠化、改善生態環境所要達到的效果。

2016年,內蒙古和盛生態科技研究院本著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與北京林業大學共同建立了“和盛-北林林木育種協同創新中心”,該中心主要致力於推進適宜內蒙古自治區以及我國西部地區栽培樹種的種質資源收集、優異種質創新、新品種選育、繁育技術研發以及新品種栽培示範、推廣等工作。同年,開展了‘蒙樹2號楊’無性繁殖技術研究。經過研究人員多年的不懈努力,解決研發過程中遇到的每一個難題,最終走出了一條匹配企業自身特點的苗木繁殖技術道路,成功建立起集組織培養、扦插和根孽繁殖技術為一體的無性繁殖技術模式,並形成一條年產10萬株白楊組培苗工廠化生產流水線。

為充分確定‘蒙樹2號楊’的適宜栽培區域,通過在全國不同地區開展區域試驗,最終經過科學驗證,確定其主要適宜於氣候乾旱寒冷的內蒙古、寧夏、遼寧和吉林南部等區域的平原和川地栽培。其中,在內蒙古通遼生長期間,除了栽種時澆水保活外,後期未進行灌溉,利用天然降雨就能夠較好地生長,‘蒙樹2號楊’材積是同年栽植的對照品種新疆楊的2倍。另外,‘蒙樹2號楊’周圍同期栽植的青楊派雜種楊大部分均頂部乾枯,生長勢較弱,而其則樹勢旺盛,樹體飽滿,能夠較好適應當地乾旱少雨的環境,在當地形成了較好的示範。可見,這個楊樹新品種在內蒙古地區發展前景可觀。

2017年10月,‘蒙樹2號楊’通過國家林業局授權為林業植物新品種。該新品種的育成和應用,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內蒙古地區春季飛絮問題,同時因其生長迅速、生物量大,在防護林、用材林、農田防護林網等建設中將具有較大品種優勢,可提高內蒙古自治區森林覆蓋率,增強碳匯能力,對於防治土地荒漠化、改善生態環境以及農民增產增收等具有明顯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2019年,內蒙古和盛生態科技研究院將加大投入力量建設新品種採穗圃、根繁圃,為後期大力推廣‘蒙樹2號楊’奠定科學基礎。相信在未來,有了像‘蒙樹2號楊’這樣的不飛絮楊樹新品種的陸續研發和應用,將會為內蒙古地區的生態環境和人居安全提供強有力的科技保障。(呼和浩特日報 記者 武子暄 通訊員 田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