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歲月:沂源大山裡的兵工廠-土門一、二廠!

沂源“土門二廠”只是人們對這家地處深山腹地的兵工廠的通俗稱呼。其實,他真正的名稱是“國營山東第二機械廠”,在國防科工委的番號是“945”,所以他又叫“國營九四五廠”。或許是我出生的小鎮山勢陡峭、溶洞眾多的緣故,在小鎮之北的魯山腳下,還建有另外一家兵工廠,我們通常稱他為“土門一廠”,也就是“國營山東第一機械廠”,他在國防科工委的番號是“976”,所以又稱之為“國營九七六廠”。在一個只有23個行政村2萬多口人的小鎮,居然有兩家總人口約一萬三千多人的國營大廠,不能不讓人稱驚。

曾經歲月:沂源大山裡的兵工廠-土門一、二廠!

曾經歲月:沂源大山裡的兵工廠-土門一、二廠!

這兩個廠子是“三線廠”。現在好多人都不知道什麼是“三線廠”了。20世紀60年代,中央政府為了應對複雜的國際政治局勢,為了在戰爭爆發的時候能夠保存軍事工業生產能力,做出了“深挖洞,廣積糧,備戰備荒”的戰略性部署,將全國劃分為前線、中間地帶和後方,分別稱為一線、二線和三線。這其中的重要步驟之一,就是在中國長城以南、廣東韶關以北、京廣鐵路以西、甘肅烏鞘嶺以東的地區,包括13個省、自治區的全部和部分地區建設工業基地,特別是軍事工業基地。併為此成立西南、西北、中南三個三線建設委員會,直接隸屬國務院領導。

曾經歲月:沂源大山裡的兵工廠-土門一、二廠!

曾經歲月:沂源大山裡的兵工廠-土門一、二廠!

曾經歲月:沂源大山裡的兵工廠-土門一、二廠!

1964年至1980年的三線建設,在中國當代史上,是一個規模空前的重大經濟建設戰略時期。在長達16年、橫貫3個五年計劃的時間裡(如果算上三線調整改造,則延續到20世紀90年代),國家在13個省和自治區的中西部地區投入了2052.68億巨資(佔同期全國基建總投資的39.01%);幾百萬工人、幹部、知識分子、解放軍官兵和上千萬人次的建設者,在“備戰備荒為人民”、“好人好馬上三線”的時代感召下,打起揹包,告別親人,跋山涉水,來到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峽谷、大漠荒野,風餐露宿,肩挑背扛,用十幾年的艱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1100多個大中型工礦企業、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形成了中國可靠的西部後方科技工業基地,初步改變了中國東西部經濟發展不平衡的佈局,帶動了中國內地和邊陲地區的社會進步。

曾經歲月:沂源大山裡的兵工廠-土門一、二廠!

曾經歲月:沂源大山裡的兵工廠-土門一、二廠!

曾經歲月:沂源大山裡的兵工廠-土門一、二廠!

由於歷史的原因,“三線建設”曾經是個神秘的字眼,直到20世紀80年代後期才公開見諸報端,如今也鮮為當代青年人所知。當年三線建設的決策是如何作出的?十幾年的三線建設是如何實施的?三線建設取得了怎樣的成就、存在怎樣的失誤?三線建設者的青春、命運和悲歡,有著怎樣的傳奇?這些問題不是一一都能回答清楚的,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他們為了偉大祖國的建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曾經歲月:沂源大山裡的兵工廠-土門一、二廠!

曾經歲月:沂源大山裡的兵工廠-土門一、二廠!

曾經歲月:沂源大山裡的兵工廠-土門一、二廠!

在三線廠的名單裡,大部分建設在祖國的大西南,可有誰知道,在我們沂蒙山腹地,也有著相當數量的三線兵工廠。工人們從北京、上海、江蘇、浙江、新疆等地彙集起來,建成了一個又一個龐大的工廠。當時的的口號是“獻了青春獻終生,獻了終身獻子孫”,這些背井離鄉的工人紮根山區,一代又一代地延續著對國家的責任。

曾經歲月:沂源大山裡的兵工廠-土門一、二廠!

曾經歲月:沂源大山裡的兵工廠-土門一、二廠!

曾經歲月:沂源大山裡的兵工廠-土門一、二廠!

有時審視著這兩個工廠,你就會發現一些奇怪的問題。兩個廠只相隔一條几米寬的季節河,分別建有獨立的整套指揮、生產、後勤系統,其中包括機關、車間、醫院、學校(幼兒園、小學、初中、技校)、車隊、消防隊、公安處、影劇院、招待所等等,整個就是一個完整的“小社會”。兩個工廠一個製造槍彈,一個製造炮彈,卻是兩個完全封閉的系統,彼此之間不相往來。現在看來,這是件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情!計劃經濟給這裡的山、水、人都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在那個年代,兵工廠的日子是很好過的,我曾經隱約的記著,過年發福利是用卡車拉豬頭和刀魚。兵工廠的建成對小鎮的帶動作用也是顯而易見,村民極早地走上了柏油路,用上了工業電、自來水和煤氣,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一批工業“小能人”。附近的村民有的招了工,有時可以到廠裡幹合同工,經濟上也寬裕了起來。在這個小鎮,就有著這樣一幅畫卷:一邊是嫋嫋的農家炊煙,一邊是機床的轟鳴;一邊是耕地的黃牛,一邊是飛馳的第1代“解放牌”卡車;一邊是村民扛著撅頭下地,一邊是工人成隊騎車上班;一邊是工人的宿舍樓,一邊是村民的瓦房……

曾經歲月:沂源大山裡的兵工廠-土門一、二廠!

曾經歲月:沂源大山裡的兵工廠-土門一、二廠!

天南地北的人們的到來也給這個寧靜的小鎮帶來了新鮮活力,尤其是每逢集市熱鬧非凡。這些青年工人的衣著打扮更是引領著縣城的潮流,甚至成為人們茶餘飯後重要的談資。

漸漸地,國際形勢變化了,經濟體制開始轉軌,坐等訂單上門的好日子沒有了,大部分的兵工廠開始探索由軍向民轉產。在這個大浪淘沙的過程中,土門一二廠也嘗試著和市場接軌,曾經產過發動機殼、電動工具等一系列產品。但終究是安逸的時間太長了,一時轉不過神來,終於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敗下陣來,走向了下坡路。對於這個過程,我有著很深的直接印象:疼愛我的大姨全家都是土門二廠的,三口人在廠裡上班。我每週都去大姨家“打牙祭”,每次都帶上兩個表哥給我買的小畫書,我至今仍記得大姨家白饅頭的香味,母親也不定時地從大姨家拿回補貼家用的東西;後來,母親還是每週定期去大姨家,帶去小麥、玉米、花生、豬肉,甚至蔥、蒜等一些小東西,卻不再從大姨家帶回任何東西。母親囑咐我不要再頻繁地去大姨家了,說添張嘴吃飯的話,大姨家會吃不飽。

曾經歲月:沂源大山裡的兵工廠-土門一、二廠!

曾經歲月:沂源大山裡的兵工廠-土門一、二廠!

經過積極爭取和工人們的千辛萬苦,他們紛紛搬到了張店、日照、濰坊等城市,期望利用區位的優勢再發展。事實證明,這招不好使。最近聽說,土門一廠早就破產了,國防科工委取消了其番號,就像一支部隊,打了敗仗,軍旗丟了,番號也撤消了!也就在同一個過程中,一些沒有遷址的三線廠卻就地成功轉型,發展壯大起來,像“長虹”集團就是典型的代表。記不清是哪期《兵器知識》了,上面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紹西南的一家三線兵工廠,是專門研究肩射導彈的。這家廠子在生死關頭奮發圖強,勇敢面對,開拓創新,一路走來,8000餘人無一人下崗。他們研製的打擊低空目標的肩射導彈一代又一代地裝備部隊,無人與其相媲美!

曾經歲月:沂源大山裡的兵工廠-土門一、二廠!

曾經歲月:沂源大山裡的兵工廠-土門一、二廠!

曾經歲月:沂源大山裡的兵工廠-土門一、二廠!

曾經歲月:沂源大山裡的兵工廠-土門一、二廠!

每次回去,那片滿目的創痍似乎總在向我訴說著他曾經的輝煌和現在的困惑,使我不由自主地收起車的油門。我腦海中總閃爍著那幾千人的隊伍浩浩蕩蕩上班的情景。。。。。

曾經歲月:沂源大山裡的兵工廠-土門一、二廠!

曾經歲月:沂源大山裡的兵工廠-土門一、二廠!

還有現在的瑞陽製藥,當年也是為備戰所建,叫沂蒙新華製藥廠,還有新華,裕華,紅旗等三線廠,曾經的輝煌和驕傲。

曾經歲月:沂源大山裡的兵工廠-土門一、二廠!

曾經歲月:沂源大山裡的兵工廠-土門一、二廠!

曾經歲月:沂源大山裡的兵工廠-土門一、二廠!

曾經歲月:沂源大山裡的兵工廠-土門一、二廠!

山東的三線企業主要分佈在沂蒙山區的沂源、蒙陰、沂水縣境內,1966年至1986年期間山東的軍工企業主要有:山東第一機械修配廠(簡稱土門一廠)、山東第二機械修配廠(簡稱土門二廠)山東前進配件廠(簡稱前進廠)、山東機械修理廠(簡稱機修廠)、山東工模具廠、山東光明機器廠(簡稱光明廠)、山東化工廠(簡稱山化)、山東機器廠、山東紅旗機械廠(簡稱紅旗廠)、山東民豐機械廠(簡稱民豐廠)、山東新華翻砂廠(簡稱新華廠)、山東裕華修配廠(簡稱裕華廠)、山東魯光化工廠(簡稱魯光廠)、山東紅光化工廠(簡稱紅光廠)。土門一廠生產步槍、衝鋒槍;土門二廠生產子彈,機修廠生產手槍,光明廠生產四零火箭筒和八二無後座力炮,紅旗廠生產火箭筒炮彈,新華廠生產多種型號的迫擊炮彈,裕華廠生產導火索,山東機器廠(732廠)生產反坦克地雷,魯光廠(802廠)生產炸藥。工模具廠生產四管高射機槍,還有在南麻山溝溝裡的半導體廠,在蒙陰野店鄉山區生產顯微鏡的5808廠。

曾經歲月:沂源大山裡的兵工廠-土門一、二廠!

曾經歲月:沂源大山裡的兵工廠-土門一、二廠!

曾經歲月:沂源大山裡的兵工廠-土門一、二廠!

曾經歲月:沂源大山裡的兵工廠-土門一、二廠!

曾經歲月:沂源大山裡的兵工廠-土門一、二廠!

曾經歲月:沂源大山裡的兵工廠-土門一、二廠!

曾經歲月:沂源大山裡的兵工廠-土門一、二廠!

曾經歲月:沂源大山裡的兵工廠-土門一、二廠!

曾經歲月:沂源大山裡的兵工廠-土門一、二廠!

曾經歲月:沂源大山裡的兵工廠-土門一、二廠!

曾經歲月:沂源大山裡的兵工廠-土門一、二廠!

土門一廠原教育科、工會大樓。教育科大樓曾是山東電大國防工辦83級經濟管理班,84級黨政專修科班的所在地。

曾經歲月:沂源大山裡的兵工廠-土門一、二廠!

曾經歲月:沂源大山裡的兵工廠-土門一、二廠!

許多職工宿舍被閒置

曾經歲月:沂源大山裡的兵工廠-土門一、二廠!

當年“工業學大慶”的標語猶在,土門一廠是山東三線 軍工企業中“工業學大慶

曾經歲月:沂源大山裡的兵工廠-土門一、二廠!

土門二廠原副廠長王金烈(右二)和同事們在山溝的合影(邵明華友情提供)

曾經歲月:沂源大山裡的兵工廠-土門一、二廠!

土門二廠原技術科長唐居正,系大家傳說的《建廠元老十二人》之一。唐科長1976年至1979年期間曾赴柬埔寨幫助建設子彈廠。(邵明華提供)

曾經歲月:沂源大山裡的兵工廠-土門一、二廠!

土門二廠領導和部分職工在辦公樓前合影(邵明華友情 提供)

曾經歲月:沂源大山裡的兵工廠-土門一、二廠!

昔日山東紅旗機械廠(國營5823廠)機關大院。(馬金正提供)

曾經歲月:沂源大山裡的兵工廠-土門一、二廠!

昔日山東紅旗機械廠的職工宿舍(馬金正提供圖片)

曾經歲月:沂源大山裡的兵工廠-土門一、二廠!

【圖片由“feng中落夜”提供,文字來源:網絡】(沂源縣廣播電視臺 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