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生,又一個新世界

誕生,又一個新世界

深入淺出細聊區塊鏈,區塊鏈技術被人談論最多的屬性是它的去中性化,區塊鏈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區塊鏈底層技術;二是通證的經濟生態,兩者缺一不可;區塊鏈的底層技術實際是一個基於共識分佈式密碼學賬本,所記下的數據是相關各方所認可的客觀事實,這就確保了區塊鏈上的數據高度一致、不可篡改和徹底透明。

它有兩點好處:第一,無論你是公司還是個人,在計算機上面是一個平等的節點,享有信息的權力是完全對等的;第二,在同等信息享有權下,網絡裡每個人點對點做決策,通過一套算法達成共識決定經濟活動,可以實現大規模協作。

人類通過大規模協作,跨越生物進化的時空壁壘, 走上食物鏈頂端,靠的是一種共識、一種協議,這便是“中心化”的雛形。協議帶來秩序,可以降低協作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和無效性。這個從無序到有序的發展進程,使人類區別於其他物種。正如黑猩猩雖然有簡單的社群,卻無法形成貨幣、法律等共識。在人類發展進程中,共識和協議逐漸成為一種中心化的存在,承載著特定的、被普遍認可的執行和操作。

舉個例子,曾經人們交易的方式是點對點的,但當中存在很多不信任,擔心貨物質量不行,擔心賣家跑路等。後來,共識協議逐漸發展成一種第三方擔保的機構。正如我們現在信任銀行,所以把錢存在銀行裡,或者以銀行為擔保開展交易,我們的共識在於“銀行不會把錢搞丟”“銀行記錄了交易行為”。

我們處於一個充斥著中心化協議的社會環境中,協議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由人的劣根性帶來的信任問題,卻也伴隨著“單點故障造成系統崩潰”的風險。任何一箇中心化機構,如銀行、騰訊社交體系、世界貨幣,一旦崩潰或者出現問題,會造成整個體系大規模紊亂,社會秩序會陷入混亂的後果。

越中心化的領域,單點故障帶來的影響越巨大。

這就是為什麼,區塊鏈帶著“去中心化”的屬性走進風口時,會受到如此多的關注。因為它實現,甚至超越了“中心化”協議模式帶來的秩序和效率,同時解決了“單點故障造成系統崩潰”的問題。簡單地說,當所有人不再依靠高度中心化的金融機構,而是通過分散的,卻有序、高效的方式開展儲蓄、交易等行為,就不會輕易因為中心化機構動盪帶來的 “蝴蝶效應”而大規模遭遇損失。

Token,從激勵工具到數字貨幣

那區塊鏈怎麼實現去中心化?答案是:建立多價值尺度的經濟系統。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想要買一套房子,我不但可以通過貨幣,還可以通過黃金,通過比特幣,通過各種各樣的“價值共識”載體實現購買。

當我們談論區塊鏈時,無法繞開的一個話題就是通證(Token),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代幣”。

黃金和貨幣一樣,可以說是一種通證(Token),作為交換媒介,它的本質就是價值共識的載體。大家都相信黃金的價值,相信它可以等價交換什麼,就可以通過流通獲取利益。

但是在我們所處的社會中,這樣的價值共識載體依然太少,細化的領域和行業太多,卻幾乎無一例外集中地依託著如貨幣等有限的價值共識載體運作。

但正如上面提到的,這樣的中心化運作模式有著巨大的風險。因此, 要實現去中心化,我們需要有更多的“價值共識”,需要更多像黃金、像貨幣一樣的存在。這當中涉及的問題是,“形成共識”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區塊鏈可以以相對低的成本產生大範圍的共識——通過嚴密的運作產生Token。而且Token的應用範圍太廣,其貨幣屬性,股權轉幣權、投票權、透明化、不可篡改等特點,都讓多價值尺度經濟體系的建立變得更容易實現。

我們現在看到每一個發幣的區塊鏈項目,都是試圖以其發行的幣(通證)作為一種經濟激勵的工具,促進生態圈內各個角色的協作。貢獻越大(挖礦),得到的幣越多。大家協作得越好,Token的經濟價值越高。因此,每一個發幣的區塊鏈項目都是在試圖設計一個通證經濟系統(token economic system)。

可見,通證是整個過程的產物,被當做區塊鏈記賬的激勵;為了讓激勵產生效果,就要讓通證獲得使用價值,於是有了通證向數字貨幣的內涵轉化。通證的價值只有被認可,整個區塊鏈的運作體系才能成立。

Wayne Xu提到,“如果將區塊鏈技術比喻成人體,價值是氧氣,賬本是組織,token是血液,合約是心臟。”這一個比喻強調了token在區塊鏈機制中的巨大“流通”作用。數字貨幣的價值內涵正是其流通的根本。

建立激勵行善的通證體系,應成為區塊鏈行業信仰

區塊鏈的應用落地蘊含著巨大的想象,其本質離不開對通證經濟系統的設計。每一套體系的從設計到建立,都應該遵循“激勵行善”的原則,也就是,通過對通證體系的設計,激勵整個生態圈的每一個人、每一個角色儘可能行善事,不作惡。這才能保障整個區塊鏈生態的健康發展。這是一種呼籲,一種理想,一種期待。

沒有惡的技術,只有惡意使用它的人;沒有善的技術,只有以此傳播善意的人。區塊鏈技術勢必將改變一些行業,重構社會生產方式;它屬於這個時代,既偉大,又兇險,既是恩賜,更是試煉。對個人,對企業,對國家,莫不是社會公正。

強調,建立激勵行善的通證體系,是區塊鏈行業者都應該遵循的一個根本信仰。

建立激勵行善的通證體系,是區塊鏈行業者都應該遵循的一個根本信仰。

無論我們處於行業的哪一個環節,定義好什麼是對這個生態系統有益的行為?什麼是有害的行為?怎樣激勵每一個用戶做好事,怎樣說服每一個用戶不做惡?都是必須思考的問題。

所以,重要的不是區塊鏈,是通證系統,是我們建設的制度體系。

“保護區塊鏈安全的不是區塊鏈的技術,而是“Token”,就好像高速公路為什麼能夠高速?不是因為路的建築技術多麼好,而是因為有收費站,有了對行車速度規則的共識。再優質的高速公路不收費,很快就會堵車 ,根本高速不起來。”

如此強調通證系統的價值和意義。

Token投資市場會越來越壯大

區塊鏈運行的產物--通證(Token),也被稱作加密數字貨幣,已經超越其社區激勵的基礎屬性,成為一種新型資本化手段,這也是區塊鏈應用領域最具爭議的部分。

爭議程度之高,以至於區塊鏈行業從業者分裂出“鏈圈”和“幣圈”兩類。“鏈圈”崇尚研究區塊鏈本身的技術特性和應用場景,“幣圈”崇尚以區塊鏈精神改變生產方式。

“我始終認為先進的生產關係一定會徹底取代落後的、老的生產關係,所以,包括證券在內的傳統股權市場都會逐漸萎縮,Token投資市場會越來越壯大。” Wayne Xu 說道。

在趨利性越發顯著的社會里,每一次幣價迅速上漲,都會吸引很多新人、資金入場。我們現在處在這個行業歷史最混沌的前三分鐘,所以並沒有什麼規則和既定的玩法。同時也意味著其蘊含著巨大的機會、可能性、想象力。當一個行業已經到了很規範,特別有秩序的時候,說明已經沒有太多機會了。

或許有人覺得區塊鏈、數字貨幣概念是泡沫,但區塊鏈行業與一般金融泡沫相比有本質區別。

金融危機是從金字塔的頂端往下,從精英到草根的兜售過程,其實更像龐氏騙局。

但是區塊鏈行業是自下而上,自發發展,從草根滲入到精英的過程。可以說,現在準備進場和觀望的,很多正是華爾街的大機構。隨著大機構的進場,行業需求會越來越高,資金體量足夠大,影響力也會隨之增強,最終國家監管機構才會正式入場,規範行業市場秩序。當一個事物的發展遵循這樣的規律:自下而向上,由草根開始滲入精英,進而逐漸被精英所認可。則說明這個事物的發展是健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