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漢正街”本名正宗寫法是這樣的!

大冶墈頭,是“住在”大冶人心裡的一條老街,被四鄉八里的鄉民稱為“大冶漢正街”,曾風靡冶城,揚名在外。

“此街建世有幾朝,歷經風雨未動搖。生意繁榮今還在,不知名叫什麼頭?”市民梁師勇用這樣一首詩來評價這條老街的同時,拋出了一個問題:他發現如今竟然還有好多大冶人不會寫“墈頭”的“墈”字。有人寫成了“勘頭”,有人寫成了“堪頭”,還有人寫成“坑頭”“炕頭”。那麼,到底哪個字才是“正宗”的呢?


“大冶漢正街”本名正宗寫法是這樣的!

繁華的老街

“大冶漢正街”本名正宗寫法是這樣的!

繁華老街生意興隆

街名出現六種寫法 市民有點犯糊

從大冶城南儒學灣銅人像順著工商銀行城關門市部側門上坡,來到墈頭。街道兩邊店鋪林立,賣鞋的、賣陶罐的、賣小百貨的……貨物琳琅滿目,街道人流如織。

路上,發現多家店面招牌或門牌將“墈頭”寫成了“勘頭”“坑頭”“炕頭”“堪頭”。

“大冶漢正街”本名正宗寫法是這樣的!

一家副食店招牌上預留著詳細地址“坑頭街××號”及電話號碼,將墈頭寫成了“坑頭”。店員焦女士說,“我也覺得這個字寫錯了,應該是土字旁加勘測的‘勘’,組成的那個‘墈’字。是我們製作招牌時那店子的工人搞錯的,回頭我讓老闆找人改過來。”

“大冶漢正街”本名正宗寫法是這樣的!

將“墈頭”寫成“坑頭”的還有一所幼兒園。來到坑頭七彩幼兒園,與園長餘仙梅“探討”墈頭的正確寫法。她說道,“因為戶口本上寫的是‘坑頭’,我們拿著戶口本去工商部門登記時直接用‘坑頭’。我也覺得應該是“墈頭”,但現在大家都寫成了“坑頭”,反正現在大家形成了一種普遍的認識了,應該也沒什麼吧?如果相關部門要求改,我將及時糾正過來。”


“大冶漢正街”本名正宗寫法是這樣的!

在墈頭賣鞋子的曹師傅今年74歲了,他指著店門口掛著的兩塊門牌說,這墈頭路36號是一個新門牌,那個“勘頭路135號”是老門牌。這樣一想,不管是叫墈頭也好,叫炕頭也好,還是叫堪頭也好,總得有人讓其統一規範起來。

“大冶漢正街”本名正宗寫法是這樣的!

這家店子寫成了堪頭路


“大冶漢正街”本名正宗寫法是這樣的!

這家店子寫成了坑頭


“大冶漢正街”本名正宗寫法是這樣的!

這店子寫成了炕頭

“墈頭的‘墈’字確實有好多地方寫錯了。”市民熊先生說,墈頭這個老街在大冶來說,已經經過了這麼多年,對咱們大冶人來說是一種文化傳承,如果把它寫錯了,那就“變味了”。

早在2003年政府下文統一規定用“墈頭”

“墈頭”兩字到底怎麼寫?相關部門有沒有統一規定?

“大冶漢正街”本名正宗寫法是這樣的!

帶著這些疑問,記者當日中午來到市民政局,區劃地名科相關負責人拿出一本《大冶市地名志(總纂稿)下冊》給記者看,上面記載著墈頭有兩種說法:一說是該路向南的盡頭(現603地質隊駐地處),有一凸出臨湖的壁立,稱為“墈頭”;其二,相傳2000多年前,在位於市城區西南9公里處的金湖街道田壠村有座草王城(亦稱楚王城),草王一次與敵作戰戰死,戰馬馱著草王的屍體就地奔跑了三圈,後稱此地為“跑馬場”;再向東方向奔跑到現金湖街道辦事處駐地處,戰馬大叫三聲,因此產生了地名“馬叫”;然後向北跑到“墈頭”,這時草王的頭顱從馬背上掉了下來,當地百姓忙將頭顱藏了起來。大冶方言“藏”稱“囥kang(二聲)”,故又有囥頭之說。前人使用“坑”未用“囥”,造成混亂。2003年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下發153號文,統一規定用“墈頭”。


“大冶漢正街”本名正宗寫法是這樣的!

這位負責人還幫記者找出了2003年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下發的那份文件,其後面附的大冶市市區道路巷命名、更名一覽表上記錄有:墈頭路南起墈頭路北至青龍山公園接湖濱路,並在備註一欄中將“勘”字更改為“墈”字。

“大冶如今是全國文明城市,對此,我們相關部門還真該將‘墈頭’二字統一規範起來。”市民梁師傅建議,為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方便市民的生活和交往,規範城市管理,相關管理部門應該把“墈頭”的寫法統一規定起來,從而引導廣大市民對其寫法早日規範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