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把外國人叫“老外”,那外國人把中國人叫什麼?花樣很多!

中國人在國內通常叫外國人“老外”,而外國人在他們國家叫中國人又叫什麼?其實這個問題真正切題的答案應該是針對“老外”這個稱呼,看看在
其它語言裡是否有和老外類似的針對中國的人稱呼。那麼答案當然也是肯定的了。


英語裡的Chink

在說不同外國語言裡對中國人的非正式稱呼之前,咱們還是先定義一下“老外”這個稱呼比較好,其實老外這個稱呼嚴格地說也是有些貶義的,至少是拿外國人進行調侃。因為本身在“老外”這個詞和外國人發生關聯之前,它的意思大約有“外行”、“不專業”的意思。不過這些年在成為外國人的同義詞之後,“老外”逐漸成為了一個比較戲謔的詞,如果你有比較熟的“老外”朋友,這麼說還顯得比較親切。但如果對比較陌生但瞭解這個詞含義的外國人,直接這麼說可能他們心裡也會有些想法。

中國人把外國人叫“老外”,那外國人把中國人叫什麼?花樣很多!

20世紀初,一個美國人曾將自己發明的一種自動宰魚機稱為“鐵中國佬”(Iron Chink),這種聯繫也成為了Chink對華人所帶有貶義的一種象徵

在定義完了“老外”的含義之後,咱們就來說一下其它語言裡對中國人類似的稱呼。這裡面最有名的當然就是英語裡“Chink”這個詞了。其實“Chink”這個詞如果從語氣角度講比“老外”要重不少,如果非要類比的話,它和中文裡的“洋鬼子”一詞可能更接近一些,也就是可以理解成“中國佬”或者“亞洲鬼子”。與之類似的其實還有一個詞,叫Chinaman,但和Chink比,Chinaman的語氣沒有那麼強。

這個詞的詞源現在也沒有完全的定論,一般認為它是來源於歐洲語言裡中國(China)和中國人(Chinese)一詞的變體,也有人認為它是來源於清朝的名字,因為在早期歐洲語言拼寫中國地名所使用的韋氏拼音裡,“清”被拼成了“Ch‘ing”。還有人認為它起源自中國人客氣時常說的“請”字的發音。反正總之在現代英語裡這是一個對華人乃至所有東亞人都具有一定貶義的稱呼。一般有些文化教養的外國人是不會用這個詞的。今年年初,一名外國球星因為在專門為祝賀中國春節而拍攝的視頻裡不慎使用了這個詞,還一度引發了一場小風波,最後也以他道歉了事了。

中國人把外國人叫“老外”,那外國人把中國人叫什麼?花樣很多!

Ching Chong一詞也和對中國人的貶義有密切聯繫

而與Chink類似,但比Chink貶義味道更濃的一個詞組是“Ching Chong”或是“Ching Chang Chong”,但這個詞主要是用來指“漢語”相關的情況。如果要解釋它的意義,可以跟漢語裡的“嗚裡哇啦”類比。比如有時候咱們會說“老外說話嗚裡哇啦的聽不懂”。但Ching Chong在英語裡貶義的意味稍微更濃一些。

柳葉眉,杏核眼,櫻桃小口一點點……

看到這個小標題可能一些朋友就不明白了,說老外對中國人的稱呼,怎麼扯到了美人贊上面去了?桃花石雜談這麼扯是因為,在意大利語和其它一些歐洲語言裡,“杏核眼”這個詞也是一個對中國人乃至整個東亞人的一個戲謔的稱呼。

這個詞組在意大利語裡叫Occhi a mandorla,直接翻譯過來就是“杏核眼”,不過在意大利語和其它一些歐洲語言裡,這類說法也是相對來說帶有一些貶義的。如果跟中文裡類似的稱呼類比,其實跟有些朋友會戲謔地把一些歐美人(特別是俄羅斯人)叫做“大鼻子”的那種

感覺有點像。

中國人把外國人叫“老外”,那外國人把中國人叫什麼?花樣很多!

古代常用柳葉眉,杏核眼形容病人,“杏核眼”在一些西方語言裡卻是跟中國人相關的一個象徵

而且在歐美國家,和“杏核眼”對應的,還有一個含義接近的手勢,即用雙手按住兩個眼角往外拉,把眼睛拉成眯眯眼。這個手勢在很多海外華人眼裡是更具有歧視色彩的。去年也曾經有個歐洲國家的球星在進球之後做出了這個姿勢,結果當時在中文互聯網上也曾經引發了一場風波。

中國人把外國人叫“老外”,那外國人把中國人叫什麼?花樣很多!

這個手勢在很多海外華人眼裡確實是具有挑釁性的

記得當時曾經看到過一位在海外生活過的朋友說如果是整天在一起開玩笑的好朋友對他做這個手勢,他會用其它類似的針對歐美人帶有貶義的玩笑還回去,然後兩個人一起打打哈哈,笑一笑,這事就是個樂子。但如果有個不認識的陌生人對他做出這種姿勢,那沒別的話,直接會一拳悶到對方臉上。


所以其實和在中文對“老外”有一些戲謔的稱呼一樣,其它語言裡也會有一些對中國人乃至亞洲人比較戲謔的稱呼乃至象徵。這些稱呼確實都帶有貶義,有些還比較嚴重,而且有些稱呼和詞彙在當地人的日常生活裡還是相對比較常用,但總體來說,隨著各國文明水平的提高,其實這些稱呼使用的範圍都越來越小了。有些詞彙如果私下用在相熟的朋友之間,其實問題也不大,大家也不會過於敏感,但如果一些公眾人物在公眾場合使用,那還是不應該的,前文裡提到的一些風波就是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