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免去領導職務的人員,仍在本單位工作,該怎樣稱呼他呢?

Chen970623


這個問題沒什麼好糾結的,也不用尷尬,別看免去了領導職務,你以前該叫啥還叫啥,該怎麼處還怎麼處,而且還要比之前更加尊重。切記不能因為領導被免職了就變臉,變的冷漠和勢利,人還是不要太世故,過猶不及未必是好事兒。

我曾經在機關工作過,單位裡有一個科長,他們科可以說是單位最有用處的一個科室,掌握著大量的審批權限,由於之前的老賬被翻了起來,被審查之後免職處理,而且還降為普通科員。即便是被擼了下來,成了身無一職的科員,而且還灰溜溜的,沒有什麼特別重要的事兒他一般也不會到科室。畢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兒,能不露臉就不露臉。

但每次碰到他,我該喊劉科了還是劉科,和以前一樣,甚至比以前還熱情,不能讓人感覺自己免職了沒用了,就立馬態度180度大轉彎。

官場中人,特別是有一定領導職務的人,別看在位時似乎無所不能,其實他們內心很脆弱。為什麼有很多領導退休後難以適應,會抑鬱,就是因為失落。被免職的領導也是一樣,我們或許沒當回事兒,但我們一個眼神一句話,可能就會讓他們過度反應,想象許多事情。但如果我們的態度一如從前,他們就會很感激,起碼感覺你不是一個勢利的人。

人都有倒黴的時候,我們可以做不到幫一把,但也不要踩上一腳。


元芳有看法


中國是個人情社會,在這樣的氛圍下,任何時候都要記住,不能把路賭死,哪怕對方虎落平陽也不例外,因為誰也不知道他會什麼時候東山再起

像題主說的這種情況,如果有領導被免職,但還在本單位工作,怎麼稱呼他,要分場合:

一、如果不是正式場合,直呼原來的職務無妨,該叫局長的叫局長,該叫科長的叫科長,前面最好加上姓,把職務簡稱,比如李局、李處、李科,其他人一般都不會介意。

二、如果是正式場合,就要看情況了。如果是開會或座談,必須按現職稱呼,沒有職務直接介紹名字;如果是調研,且都是本系統的人,沒有比他原職務更高的領導在,可以相對輕鬆點,叫聲某局、某處。如果對方是外系統或外地單位的人,介紹仍然參照開會模式辦。

三、如果是私底下,關係好的,直接叫某哥、某姐最好,關係一般的,可以叫某局某處,也可以改稱哥姐,一旦改口,建議不要反覆。而如果關係不好的,只能稱呼某局某處,否則,絕對會心生膈應,加深矛盾。


80後小公


中國最講究禮儀,所以,稱呼也是一門大學問。

《亮劍》中,李雲龍犯錯誤,從團長降為營長。聰明者如張大彪,一如既往地稱呼其團長。有個小兵就有點犯傻,規規矩矩稱呼李雲龍“營長”,後面的警衛員段鵬給了他一個耳雷子,罵道:“你個新兵蛋子,營長是你叫的嗎?”小兵委屈的都哭了!這個小兵捱打一點也不冤,情商太差,犯了職場大忌。

生活中也存在這樣的情況。領導職務被免了,但是還在本單位工作,很多人就犯愁了,到底該怎麼稱呼呢?這還真是個事!隨行就市吧,顯得自己太勢利眼!還是像過去似的稱呼吧,畢竟他已經一擼到底了,似乎不大合適!如果被新領導聽到,再懷疑自己跟他沒有劃清界限,可就惹火燒身了。

到底該怎麼辦呢?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他是因為船到碼頭車到站,年齡到槓槓了,提前退居二線,這時稱呼就沒什麼禁忌,還可以一如既往地稱呼其“姓+職務”,比如“王局,張處”等等。或者是含糊一點,稱呼其“老領導”。對即將退休的老領導,無論怎麼稱呼,新領導一般都不會挑理。

但是,如果該人是因為犯了錯誤,被組織免去了領導職務,稱呼就要慎重了。但千萬不可前恭後倨,一定要給自己留條退路!為什麼?因為有些人能量很大的,冷藏一段時間,重新啟用的領導屢見不鮮!如果跟領導交情不錯,沒人的時候可以稱呼其“姓+職務”,人多的時候儘量避諱一點,可以稱呼其“老領導”,這樣顯得自己並不是勢利小人。如果想避嫌,也不要太露骨,可以稱呼“姓+哥”,比如“王哥”。即便心裡有點小竊喜,也不要稱呼“老王”或者是直呼其名。一般來說,犯點錯誤,只是被免去領導職務,而沒有到該去的地方的話,說明錯誤性質不嚴重,不定哪天就東山再起了。不給自己留條退路行嗎?

溫馨提示:1.閱後如果喜歡,不妨關注、點贊和評論,謝謝

2.如果喜歡職場和管理知識,請關注本頭條號閱讀相關文章!


管理那點事


被免職的領導,如果還在本單位工作,這對他本人和其他職工,都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這個時候,對被免職的領導來說,是一件落魄、沒面子的事。因此他會變得特別敏感,他會很在意別人對他的稱呼。稱呼他原職吧,他會覺得你在譏諷他。稱他同志吧,心理落差極大的他,既不適應,也會認為你過河拆橋,翻臉不認人。你稱呼他老張、老李吧,畢竟人家餘威還在,似乎又有些不恭。總之就是對於雙方來說,都是一件非常棘手的問題!無論怎麼稱呼,好像都不太妥當。唉!見面了,就相互尷尬個幾秒鐘,擦肩而過之後,就該幹啥幹啥!要不咋辦呢?


湘哥893


我當兵時的連長,現在是正師職處長,見面時仍然喊連長...


塞外金戈鐵馬


把長字去掉就可以了,張處、李科、王局。如果是光榮退休享受待遇的,可以加高一級,黃處長變黃廳,李科長變李處,加高一級沒問題,如果對方不反對,完全可以 。

被貶的,不帶技術職務的,還可以叫某科,原職務不帶長。

如果對方介意,不願意叫行政職務,可以就技術職務,或者就變成張哥,張叔,張姐。

特別年輕的阿+姓、名字最後一個字,阿麗 阿陸 阿文, 獨字,比如 陸 薛 ,注意不是每個名字都可以。

對外單位不明職位的,還有就是x總,李總 黃總。對本單位注意,前提是周圍沒有真的在任的行政x總 副總。

對外單位,還有x主任也可以稱呼。

老一點的黃大師,李專家。

黃老 李老

最後就是終極大招:周老師。

尤其他帶過你,指導過你的,叫老師。


朵朵麻麻8395


給你一個較為官方的答案:“同志!”

單位部門領導,被停職調查,開全體職工大會傳達,單位大領導說:“雖然某某被停職了,但還是我們的同志,大家要……”


花州


我們單位的一個領導因處分被撤職之後,我一直按原有職務稱呼他,我覺得這是對人的起碼尊重。,


孤星53365458


對於這個問題,實際上我們的處理方法很簡單,那就是被免去職務時,他是什麼職務?我們仍然用這個職務稱呼他沒有什麼了不起,其實稱呼就是對人的一個尊敬。

每個人的一生的工作中,總會得到一兩個稱呼,或者說在一個團體中會得到別人的尊敬,即使不是尊重也是朋友之間的一些親戚,稱呼比如說張大哥,李小弟等等。

所以說一個單位的領導的稱呼,比如說張校長,王局長等等這些和我們平時一些親暱的稱呼差不多,有些人習慣於用這種稱呼稱呼別人,一方面顯得熟悉一方面顯得對領導尊敬,這是在場合中必須用的稱呼。

所以說,如果單位的領導退休後仍然由於工作的需求在單位內繼續擔任某種工作,但是卻沒有了這種植物,比如說我們曾經熟悉的一個校長。後來他被調任到其他地方成了一位科長。但是我們平時還是稱呼他為校長,這樣顯得我們曾經是他手下的兵。他喜歡這個稱呼。

當然在最正式的場合中,我們就不能這樣稱呼了。比如說在正式的會議上我們尊敬的稱為科長。有時候使用一些老的稱呼實際上表達了他們之間,曾經有著比較親密的感情,是歲月的一種回憶。

當然,有時候我們會感覺到如果這位領導仍在學校中工作,但是他的職務已經被新的領導所代替,稱呼起來感覺有些彆扭,彷彿擔心對新領導不尊敬。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沒有人會在意這些。

只要你是一個能夠把別人放在心裡的人,對於新領導,老領導。只要不是小肚雞腸的人不會在意你如何稱呼它們。當然,如果你很不幸遇到了那種小肚雞腸的人,能在稱呼上可能就需要做一些調整了。

總之我還是堅持這樣一種意見,那就是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還是使用比較正規的常用的稱呼,還好這樣表達了一種長時間的關係。

但是如果這個領導平時表現的不太好,那麼就沒有必要了。

事情就是這個樣子,如果您要覺得什麼都無所謂,所有的老師無論是校長科長主任都成為老師,就可以了。


杜宜城老師


只要不是因為違紀被免職,還是稱呼原來的職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