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廢塑料行業的三個關鍵詞

縱觀2018年,廢塑料行業可謂命運多舛,經歷過廢塑料斷崖式進口下滑,環保嚴打散亂汙企業及行為,國際市場格局重塑。這一年,廢塑料行業的表現如何,又呈現出了哪些特徵,本文從三方面來做一分析,以饗讀者。

2018年26批次限制進口廢棄物公示表已經塵埃落定,廢塑料核定進口量以零的成績收官;2019年第一批公示表也於14日公佈,廢塑料進口量仍然為零,且廢物種類是清一色的廢紙。
2018年廢塑料行業的三個關鍵詞


回首這一年來,廢塑料行業可謂“內憂外患”,在夾縫中求生存。一方面,國家環保嚴打,大力整治散亂汙企業,壓縮了一部分企圖靠投機取巧的廢塑料從業者的生存空間,另一方面,外廢進口受阻,而且限制進口種類不斷增多,加之歐盟等國對塑料製品是限還是禁的爭議,全球的再生塑料市場被重塑。筆者梳理發現,2018年廢塑料行業呈現出三大關鍵詞。

關鍵詞一整治散亂汙

整治散亂汙,首當其衝成為2018年廢塑料行業的關鍵詞之一。

廢塑料加工涉及破碎、清洗、分選、造粒工序,一般均規模較小,在私搭亂建廠房中生產比較普遍,沒有汙染防治設施,廢水、廢氣直排,噪聲汙染嚴重,惡臭汙染尤為突出,對周邊環境影響很大,屬於典型的散、亂、汙企業。

雖然相關環保部門對廢塑料非法加工企業進行打擊取締,短期內收效明顯。但由於廢塑料非法加工企業投入少,設備簡單,很容易死灰復燃和打“游擊戰”,汙染反彈情況時有發生,廢塑料加工行業汙染問題一直沒能從根本上解決。環評、上馬設備、停產整治也成為相關部門執法的殺手鐧。

因此,推進廢塑料加工行業的規範整治,解決廢塑料加工行業存在的環境汙染問題,促進廢塑料加工行業的有序發展是願景也是出路,無出其右。

關鍵詞二中國禁廢

自2017年7月,中國頒佈了“禁廢令”後,全球的廢物流動便出現了逆轉,先是各國開始出現垃圾圍城,隨後,南亞、東南亞等國開始取代中國成為新的洋垃圾集散地。而後洋垃圾流動範圍進一步擴大。

在經受廢物進口“內憂與外患”的困擾後,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加入限制“洋垃圾”進口的行列中,紛紛效仿中國的方法及措施,限制或禁止廢物進口。

一方面,中國的禁廢成為引發全球禁廢的導火索而愈演愈烈,另一方面,在打擊洋垃圾進口方面,從2018年12月31日起,中國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將從先前的24種擴大至32種。這一消息對於世界許多國家的經濟而言都是“悲劇性的”。

2018年前11個月,中國的垃圾進口已顯著減少,不難預測,到2019年底前,將全面停止進口國內資源可以替代的固體廢物。

綜合各方面表現來看,受國內外經濟環境和市場需求持續低迷的影響,國內市場供大於求,將進一步減少進口廢物原料的剛需,也會倒逼廢塑料的再利用。

關鍵詞三全球化治理

目前,世界範圍內的塑料汙染問題極為嚴重,20世紀50年代以來,全球共生產了83億噸塑料,其中63億噸已成為塑料垃圾。

第73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埃斯皮諾薩日前宣佈正式啟動全球反塑料汙染行動,向“白色垃圾”宣戰。世界環境日網站日前發佈的聲明也顯示,目前全球每年使用5000億個塑料袋,每年至少有800萬噸塑料進入海洋,相當於每分鐘就有一整卡車的塑料垃圾傾瀉入海。人類產生的所有廢物中,塑料佔10%。

以塑料為代表的固體垃圾因其本身的不可降解性或降解週期長,甚至是加工製造過程中嚴重汙染當地環境,影響著環境的治理體系,甚至關乎全球的垃圾處理鏈條。

日前,歐洲議會以571票贊成、53票反對、34票棄權的結果通過了限制塑料產品的新指令,指出塑料吸管、棉花棒、塑料盤及塑料刀叉將在2021年之前被全面禁止。

然而相關方卻持有不同的意見,是限制、禁止還是鼓勵再利用一時引發爭議。

寫在最後

無論是國內對廢塑料生產加工環保嚴打的立場,還是禁止洋垃圾進口的決心,亦或是全球經濟發展對再生塑料製品的態度及表現。2018年,於廢塑料行業的發展和影響都是積極而正向的,畢竟針對廢塑料的再利用會觸動相關人的利益,優勢在於加強了人們對廢塑料再生利用重要性的認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