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0年內不會再有進口廢塑料,固廢管理世界格局已變

中國10年內不會再有進口廢塑料,固廢管理世界格局已變

一年前,中國打響禁廢第一槍。

雖然禁廢之初,對中外廢塑料回收利用行業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是,從長遠來看,對世界各國的綠色低碳生態環境建設勢必會產生積極作用。

據廢塑料業內權威人士透露,2018年12月31日後,中國進口廢塑料全面停止。在可見的10年內,不會再有進口廢塑料!

現有跡象表明,各國固體廢物管理正傾向於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的“本地化”操作,固廢管理的規則和格局已悄然發生變化。

中國拒做世界“垃圾填埋場”是明智之舉

2017年7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吹響了中國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的號角。相關部委隨後陸續聯合發佈了對《進口廢物管理目錄》的分批調整清單和實施時間節點,將於2019年年底前逐步實現固體廢物全面禁止入境的目標。

中國禁止洋垃圾入境、開始關閉進口市場後,對個別國家的廢物回收行業造成暫時影響,一度引起個別國家的爭議。事實上,中國此舉完全符合《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巴塞爾公約》等國際公約要求,是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的標誌性舉措,應理直氣壯地大力推行。

當然,國際社會也有不同的聲音。

比如,2017年12月,歐洲塑料再生商聯合會表示,中國不再做“歐洲垃圾填埋場”是正確的選擇,這一變化為歐盟的回收政策改進提供了機會。

2018年1月,聯合國副秘書長兼聯合國環境署執行主任埃裡克·索爾海姆也表示:“更加理想的方式是所有國家都能夠處理好本國產生的垃圾”“我們應將中國的決定視為中國政府為中國人民提供的優質服務,以及對世界其他國家的喚醒”。

可見,國際社會對我國“洋垃圾”進口政策的反應,日趨理性化。

倒逼國內廢物回收利用行業轉型升級

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中國正在同國際社會一道,全面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共同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

近一年來中國的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正是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重要舉措。從源頭上禁止“洋垃圾”進口,不僅將有效促進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改善,而且將推進“廢物產生者全生命週期責任”的普適性國際原則實施,這也是廢物產生國應盡的責任。

中國的固體廢物進口政策改革,將倒逼中國國內廢物回收利用行業轉型升級,徹底改變廢物回收利用“髒亂差”的狀況,同時促使各國加強本國的廢物回收利用設施建設。

中國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將為實現全球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兩項重要目標“人人獲得體面工作”和“採用可持續的消費和生產模式”,做出重大貢獻。

《巴塞爾公約》加速固廢管理規則變化

保護髮展中國家免受危險廢物和其他廢物越境轉移所帶來的健康和環境危害,是1989年通過的《巴塞爾公約》的根本宗旨。

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組織召開的關於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全球公約全權代表大會,通過了《巴塞爾公約》,為全球制定了“儘量減少危險廢物和其他廢物的越境轉移”並“確保環境無害化管理”的重要目標,明確了“危險廢物和其他廢物應儘量在產生地就近處理”的基本原則。

《巴塞爾公約》在序言中充分確認:“任何國家皆享有禁止來自外國的危險廢物和其他廢物進入其領土或在其領土內處置的主權權利。”

早在1992年《巴塞爾公約》生效時,“儘量減少危險廢物和其他廢物越境轉移”就已成為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行為準則。

如今,中國、歐盟及成員國、日本等都是《巴塞爾公約》的締約方,《巴塞爾公約》締約方達到186個,已經成為一個全球公認的控制危險廢物和其他廢物越境轉移的國際條約。

9月3-6日,在瑞士日內瓦召開《巴塞爾公約》不限成員名額工作組會議。據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的有關專家透露,公約修正案提案通過的可能性非常大。一旦通過,那麼,將重塑固體廢物管理的世界格局,世界各國將致力於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

塑料產品的選材面臨更為嚴苛的挑戰,優質的材料與技術是浙江豐塑科技有限公司一直追求的目標,我們將用我們的專業的塑料進口、塑料代理等業務,為客戶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