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銀行的理財和四大行的理財,安全性一致嗎?需要注意什麼?

帥悅悅飛越高


理財產品的安全性不在於到底是誰銷售,而是誰發行和投資的目的的風險等級。

很多人還留著剛性兌付的思想認為誰銷售誰負責,其實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但是恰恰是時代過去了,也是一個新的時代的全新開始。

首先明確,銷售方的責任和義務是明確告知客戶投資的方向、期限、業績參考、風險等級以及風控措施等等關鍵信息等。而進行適度營銷以及產品銷售等工作。

而真正產品的風險責任在於產品發行方和管理人,他們都投資的方向的把控、中間出現風險事件的控制,以及主動的運營等工作,才是幫助大家達到收益的最終標準。

很快各大銀行都將理財產品轉入到理財子公司運營,而這個理財子公司就是銀行將理財產品的投資研發剝離到獨立業務事業群體的行為,當然還為了完成債轉股的操作,原來是不能做的。

而將來大家購買理財一定要了解產品的具體細節,包括投向,風險標準等等內容,選擇適合自己風險承受的產品,另外參考往期業績來研究產品的兌付情況等等。

最好是選擇專業的投資諮詢機構來諮詢,或者多問問別人,也可以。

100萬以上起點的產品,可以問問我,我幫大家分析分析。


張小帥說理財


股份制銀行和四大行的理財渠道基本都差不多,主要是要看他們的風險指標,有的理財是以購買債券為主,有的理財是進入股市為主。以債券為主的基本都是低風險的,股市和其他金融市場類型的理財可能風險要大些。這個是要根據本人的風險承受能力來選擇。購買這些理財還是選擇正規,大品牌的機構,完全瞭解風險和收益,匹配自己的承受能力後在做出選擇。切勿只看利率高低,一定要保證本金的安全程度。



經歷點什麼的85後


一致,商業銀行也是在中央銀行管理範圍之內,安全性上都一樣,不同的是商業銀行更靈活,有時候利息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