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GDP排名前十的省份,如果去掉省會城市的GDP以後,會出現什麼樣的場景?

恆天商務調查


把GDP排在全國前十的省份扣除了省會城市的經濟總量對比,出現了一個新的無省會經濟實力排行榜,排序發生了不少的改變。

到底哪些省會輸血嚴重?哪些又是比較均衡?看一下表格就一目瞭然!


省份實力排序情況:

首先,從表中可以看到,我國最強省份的四大金剛,也是財政盈餘的五大省份中的前四個是:廣東、江蘇、山東、浙江。

接著是中西部地區四大省份中的三個是:河南、四川、湖北。

排在最後三個省份排名為:河北、湖南和福建。

扣除省會後的省份實力情況:

四大金剛:

扣除了省會城市後的各省經濟總量發生了一定的變化!

在前四中的廣東與江蘇發生了對調,由於南京四個佔比只有13.62%的省會,扣減後超越了老大廣東。

而濟南是這十個省會城市中佔比最小的城市,只佔山東GDP的9.92%,真是不可思議,是最高四川的1/4佔比,可謂最弱省會。

但由於山東與江蘇的差距接近7000億,因此,山東排名還是在第三。浙江扣除杭州後仍然排第四。

中西部實力省份

省份排在5、6、7的中西部地區龍頭最是值得關注,排在第6的四川竟然扣省會後排在了最末的位置,省會佔比高達37.67%,輸血最嚴重。還有湖北也是從第7位掉到了第9位,武漢佔比36.71%。這二個地區要引以為戒,非省會區域是省會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所在。

排在第5的河南沒有發生名次變化。

最後三個省份

排在最後三個省份中的湖南也是省會佔比接近30%位居省會輸血第三名。另外的河北和福州相對比較平穩,排名都向前挪了2、3名。

總之,經過扣除省會後的進行對比,發現扣除後的江蘇超過廣東坐上第一的寶座,濟南是最弱的省會城市,而成都和武漢是輸血最嚴重的省會,使之成為了四川和湖北的萬花從中一片綠。


鞅論財經


1.上海30133億元(人口:2418萬)

2.北京28000億元(人口:2171萬)

3.深圳(廣東1)22286億元(人口:1090萬)

4.廣州(廣東2)21500億元(人口:1404萬)

5.重慶19530億元(人口:3372萬)

6.天津18595億元(人口:1547萬)

7.蘇州(江蘇1)17000億元(人口:1065萬)

8.成都(四川1)13890億元(人口:1592萬)

9.武漢(湖北1)13400億元(人口:1077萬)

10.杭州(浙江1)12556億元(人口:919萬)

繼續回答問題,如果去掉前十省會的城市的產值,預測排名為江蘇,廣東,山東,河南,河北,福建,湖北,湖南,四川省。其實排名不會太大變化。當然這麼多人口會迅速分配到其他城市,包括企業,工廠,學校,醫院等機構。對於中國變化不大。



傑森


這個題目有意思。2017年,我國大陸地區GDP排名前10的省份是:

1.廣東省 89879億元

2.江蘇省 85900億元

3.山東省 72678億元

4.浙江省 51768億元

5.河南省 44988億元

6.四川省 36980億元

7.湖北省 36522億元

8.河北省 35964億元

9.湖南省 34590億元

10.福建省 32298億元

以上四個省份的省會城市GDP分別是

廣州 21503億元

南京 11715億元

濟南 7202億元

杭州 12556億元

鄭州 9130億元

成都 13889億元

武漢 13410億元

石家莊 6461億元

長沙 10535億元

福州 7104億元(廣州,我國GDP最高的省會城市,比排名第二的成都高了一大截)

各省GDP減去省會城市後,排名發生了一些變化:

1.江蘇省 74185億元 上升1位

2.廣東省 68376億元 下降1位

3.山東省 65476億元 排名不變

4.浙江省 39212億元 排名不變

5.河南省 35858億元 排名不變

6.河北省 29503億元 上升2位

7.福建省 25196億元 上升3位

8.湖南省 24055億元 上升1位

9.湖北省 23112億元 下降2位

10.四川省 23091億元 下降4位

我們發現,江蘇、河北、福建、湖南4省排名出現了提升,廣東、湖北、四川則出現了下滑。原因很簡單,廣東、湖北、四川3省省會城市GDP佔全省比重比較高,尤其是湖北和四川兩省省會佔比超過了1/3。

(成都)

其實,“一城獨大”在我國是一個很普遍的經濟現象。只不過東沿海地區表現出來的不那麼明顯,中西部地區則十分明顯。成都、武漢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一個成都的GDP總量比省內排名第二至第九的地市之和還多,“一城獨大”被演繹的淋漓盡致。


紅谷新視界


要比就比各省區後五位GDP總量:

1、江蘇約17486億

2、山東約10645億

3、浙江約10242億

4、福建約9767億

5、河北約8465億

6、湖南約5836億

7、河南約5689億

8、貴州約4970億

9、山西約4798億

10、江西約4771億

廣東、湖北、四川不在前十行列了,這三省後五位GDP最高的分別是韶關市938億、鄂州市905億、廣元市732億,而替換進入前十的貴州、山西、江西后五位GDP最高的是黔南州1161億、晉城市1152億、撫州市1355億。


隨便看看不認證


首先我們看看2017年全國GDP排名前十的省份,如下圖。由此可見,2017年我國GDP排名前十的省份分別是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湖北、河北、湖南和福建。

那麼如果去掉省會的GDP之後,它們的排名會發生什麼變化?

省會是一個省的行政中心,一般都是該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和交通中心,所以作為一省之都會,其發展基本上也是全省經濟最好的幾個城市之一。有的省會GDP在它的省份裡是最高的,甚至還出現“一城獨大”的局面。2017年全國各省份的省會GDP如下,目前我國GDP超過萬億人民幣的只有14個城市,除去四大直轄市之外,就有6個萬億GDP城市是省會城市。

由以上數據我們就可以算出全國GDP前十的省份,去掉省會GDP之後,它們的GDP以及排名如下:

1、江蘇省:74185億元

2、廣東省:68376億元

3、山東省:65478億元

4、浙江省:39212億元

5、河南省:35858億元

6、河北省:29503億元

7、福建省:25194億元

8、湖南省:24955億元

9、湖北省:23113億元

10、四川省:23091億元

由此可見,除去省會的GDP之後,我國GDP前十的省份排名發生比較大的變化。排名前五的省份變化不是很大,只有廣東和江蘇的位置調換了,其它省份排名不變。我們都知道,廣東省的省會廣州是我國的四大一線城市之一,它的經濟實力非常的強,GDP超過2萬億人民幣,雖然江蘇省的省會南京的經濟實力也很強,GDP超過萬億,但與廣州相比,兩者GDP差距近萬億元。

然而,GDP排名6~10的省份,它們的位置就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最大變化在於原本GDP排名第八的河北省在除去省會GDP之後排名上升到了第六,而第10名的福建上升到了第七,湖南的排名上升一位至第八。而湖北、四川兩個省份的排名都有所下降,尤其是四川省,從原來的第六變為第十。湖北、四川的排名出現下降主要原因是其省會城市的GDP比較高,正如上述所說的“一城獨大”,而像河北省會石家莊、福建省會福州的GDP在其省份裡佔比相對沒有那麼高,所以除去省會城市的GDP之後,GDP排名6~10的省份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下圖是我國各省會城市GDP佔其本省的比重情況。


錦繡中源


具體數據排名,我們只能一個個的來算。

先來看下省份GDP總量以及省會城市GDP規模,然後做一個計算並得出排名。

下邊是省會GDP。除了西安以外,其他9個省會城市所在省份也都在經濟十強省份行列。

下邊我們開始計算(為提高工作效率不計算小數點後數字),計算順序參考省級排名。

廣東89879億-廣州21503=68376億

江蘇85900億-南京11715億=74185億

山東72678億-濟南7200億=65478億

浙江51768億-杭州12556億=39212億

河南44988億-鄭州9130億=35858億

四川36980億-成都13889億=23091億

湖北36522億-武漢13410億=

23122億

河北36000億-石家莊6460億=29540億

湖南34590億-長沙10535億=24055億

福建32298億-福州7104億=25194億

去掉省會城市GDP後,各省經濟規模排名如下

1、江蘇省,74185億

2、廣東省,68376億

3、山東省,65478億

4、浙江省,39212億

5、河南省,35858億

6、河北省,29540億

7、福建省,25194億

8、湖南省,24055億

9、湖北省,23122億

10、四川省,23091億

從名次變化來看,江蘇廣東排名對調,福建湖南排名對調,四川湖北排名對調。其中四川排名變化最大,從此前的第6名掉落到第10名。而前五名總體來說沒什麼明顯變化,尤其前三名即使去掉省會,經濟規模依然遙遙領先,三強地位無可撼動。而河南和浙江在去掉省會GDP之後,經濟規模差距大幅縮小,只有三千多億的差值。


有些省會城市雖然很強,但常被冠以“獨大”的帽子,實際上就是省會城市於所在省內的首位度過高導致。比如四川,省會成都一騎絕塵,GDP總量的零頭都比第二名綿陽高出近一倍。然而事實上成都並不是省會佔比最高的,只是因為自身經濟與省內其他兄弟城市實力相差懸殊,所以導致了這樣的局面。

類似情況在很多經濟欠發達省份都有類似現象,無非佔比大小不同罷了。比如武漢、西安也是如此。這些省會如果把省會去掉再排名,其名次必然會有變化。

而省會佔比最低的濟南和南京,所在省份卻是全國百強市入圍數量最多的,這正是省域經濟強勁,城市發展均衡的體現。雖然省會首位度並不突出,但是卻能夠讓兄弟城市得到更多發展機會。


子夜的風


作為經濟工作者,長話短說,我來碼字分析下,全部手打,感謝支持。

其實前十省份除了省會城市,大部分都變化不大,特別是山東,福建,河北,江蘇四個省,省會經濟首位度並不高。而廣東,浙江,河南等省除去省會變化也不大。變化最大的當屬這二個省,湖北和四川,武漢基本吸血了整個湖北,成都也是一樣有過之而無不及。湖北四川相比,四川成都的首位度更高,幾乎佔去一大半。四川第二的綿陽和成都相比,直接是直線下降的,確實有點慘不忍睹。但是整個四川的生活水平還是可以的,gdp低不等於生活水平低。相信未來的四川的發展會以全局出發,成都也會聯合兄弟城市一起發展,最終形成新的經濟平衡。


阿力品百城


別比了看這個就完事了!我們眼中窮東北有兩個城市進了十強!真相就在這裡



傳奇大寶


  • 2017年各地區GDP總量排序

  • 2017年直轄市、省會城市GDP總量排序

  • 省會、首府佔全省人口、GDP比例
  • 拋除省會城市後各地區GDP總量排名


天佑中華紫氣東來


最慘還是福州,作為省會的福州政治級別居然比省內城市廈門低半級,如何立峰從泉州市委書記升遷到福州市委書記,再升遷到廈門市委書記,後來到天津,到發改委主任,在中國城市級別很關鍵,影響到城市的方方面面。明顯福州地理位置比廈門更優,靠江靠海,水資源豐富,古代先民、歷史選擇了福州作為福建老大,改革開放後被人為改變了,福州廈門都有半個省會的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