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父母不愛自己,是孩子最深的絕望

01

朋友帶著他女朋友來家裡吃飯,我做了一道十分家常的玉米蝦仁,這道菜好吃方便,老少咸宜,而且從來沒失手過。

不高興先生很熱情地舀了一勺放進朋友碗裡,沒想到對方大驚失色,“我不吃玉米的。”

我們所有人當場原地石化,場面real尷尬。

ALEX同學問,為什麼不吃呀?很好吃的。

我問,怎麼了?會過敏嗎?

朋友說不是,只是因為小時候吃太多,吃到吐。

對一種食物吃到吐的經歷,記憶中還是以前聽奶奶說過,她生姑姑的六幾年,沒東西吃,只好天天吃南瓜,所以後來奶奶再沒吃過南瓜。

一個96年的小朋友,說吃玉米吃到了吐,讓我覺得好詫異。

承認父母不愛自己,是孩子最深的絕望

朋友解釋說,因為小時候沒人管他,自己得做飯,但小姨就教了他做一道玉米炒火腿,所以他天天吃,吃了好幾年,可能是把這輩子的玉米都吃完了,以後就不想吃了。

朋友笑著說完,但所有人都聽出了心酸。

我問朋友,你覺得你父母愛你嗎?

他想了想說,媽媽愛,爸爸肯定不愛。

再問什麼時候感覺到爸爸不愛,他說是從看到爸爸打麻將的時候。

朋友又補充說,不愛我也沒關係,我現在不也長大了嗎?

02

在張韶涵舅舅控訴張韶涵不孝順的新聞出來之後,我就一直在想,天下真的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嗎?

還是,“父母愛孩子”根本就是一個謊言。

承認父母不愛自己,是孩子最深的絕望

我接觸過一個很有代表性的個例,是A和他父親。

A像那位12年不回家,寫萬字長信控訴父母的北大博士一樣,已經很多年沒回過家,甚至家裡的電話也不接,和父母老死不相往來。

承認父母不愛自己,是孩子最深的絕望

父親曾信誓旦旦地說,“你知不知道,如果你再這樣不孝,我可以去告你的。”

A說最近一次夢到父親,是父親把家裡的門鎖換了,不讓他進家門。

A氣不過,在外面撿了半塊磚頭,準備敲破父親的腦袋,並且做好了魚死網破的打算。

我問A,夢裡父親什麼樣子,他說三四十歲,很兇。A自己雖然還是十幾歲的樣子,但已經不再害怕,只是充滿了怨氣。

A在十幾歲的時候,父親說要趁他睡覺時弄死他,A嚇得半死,偷偷在枕頭底下藏了兩把菜刀,每天夜裡都不敢睡熟,手總要伸到枕頭底下摸到菜刀把才能安心。

這種狀態持續他的整個青春期,直到現在A還是經常會神經衰弱,在半夜裡崩潰大叫。

已經自己當了爸爸的A,一直沒辦法跟父親達成和解。

我問A,如果現在父親跟你道歉,你會原諒他嗎?

他說,談不上什麼原諒,可能就像蔡康永在某期《奇葩說》中說的那樣,“有時候我們以為的原諒,其實是算了。”

無論當時是什麼原因,父親有多少的不得已,都無法改變A被傷害的事實,而且這種傷害將毫無懸念地持續他的一生。

03

我對張韶涵的記憶,仍然停留在她是雜誌封面的那個年代。

承認父母不愛自己,是孩子最深的絕望

在她最紅的時候,因為不再把賺到的所有錢都交給媽媽,好賭成性欠下鉅額債務的張媽媽,立刻拉著已經離婚的張爸爸一起站出來,與女兒翻臉,指責她受朋友教唆拿走存款,拋棄父母。

承認父母不愛自己,是孩子最深的絕望

又因為張家父母沒有拿到每個月150萬臺幣贍養費,就放出女兒的素顏照,向媒體記者說張韶涵“吸毒兼酗酒”。

被父母拖累,個人形象嚴重受損的張韶涵被公司雪藏,直到去年才憑《歌手2018》再度復出。

張家父母看到女兒又紅了,便立刻跳出來索要錢財。

和張韶涵一樣童年悲慘的還有香港影帝黃秋生。

黃媽媽年輕時因患有肺結核,就一直沒做避孕措施,結果懷孕4個多月才發現懷有身孕,媽媽怕孩子不健康曾想把黃秋生流產掉,無奈肚子太大做手術的風險太高了,才生下了他。

承認父母不愛自己,是孩子最深的絕望

所以黃秋生認為自己是“不該存在的人”。

4歲時黃秋生和媽媽被英國籍的父親拋棄,迫於各方面的壓力,黃媽媽將洗衣粉當成奶粉餵給他吃,吃完後口吐白沫嚇壞了大哭的媽媽,這才趕緊打999報警求助。

媽媽說是她弄錯了奶粉與洗衣粉,其實黃秋生一直知道,母親那時是想殺掉他,再自殺。最後沒有捨得而已。

當時混血兒在普通的香港社區並不吃香,所以幼年時期黃秋生對於自己“中不中英不英”的身份相當自卑。

承認父母不愛自己,是孩子最深的絕望

童年被父母拋棄的經歷,使得他也沒辦法融入正常的家庭生活。

他擔心自己性格中壞因子影響家人。於是結婚第二天,他就搬走了。他和妻子分開居住,定期相聚。有了孩子之後他更怕,他抽菸都害怕煙和菸灰缸碰撞的聲音,影響孩子寫作業,他就逃走了。

承認父母不愛自己,是孩子最深的絕望

沒有爸爸始終是他的心病,所以一直沒有放棄尋找自己的親生父親,直到今年3月,他才與同父異母的兩個哥哥團聚。

承認父母不愛自己,是孩子最深的絕望

尋找父親的過程,也是他自己尋找自我認同的過程。

04

像張韶涵和黃秋生父母這樣的,並不是個例,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父母。

被父親債務拖累,不得不跟父母一起連續自殺兩次,並最終離開的北京女孩姑娘,在她的微博@菲妥妥_穆修修裡寫道,

“雖然也覺得怪怪的,但親生父親的請求,總不能拒絕不是嗎?求我辦信用卡就辦了,求我在奇怪的文件上簽字就簽了,求我拿工資給他們週轉就拿了,但是為人子女,我不得不這麼做。”

承認父母不愛自己,是孩子最深的絕望

2017年9月,一個媽媽因為丈夫出軌,所以試圖拉著女兒跳樓自殺。

承認父母不愛自己,是孩子最深的絕望

2018年1月,一個9歲的男孩因為丟了手機,被媽媽失手活活打死。

同一個月,一個媽媽因為跟五年級的兒子發生爭吵,一怒之下勒死了兒子,自己也跳樓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承認父母不愛自己,是孩子最深的絕望

……

這樣的例子真是太多太多,不忍心再舉。

對於年幼的孩子,父母就是TA的全部,而捫心自問,有多少父母是做好了萬全的準備,幸福地迎接孩子到來。

也許有人曾瞭解心理學家做過的“面無表情實驗”,就是讓媽媽面對小寶寶的時候,不說話、不動,面無表情。小寶寶在這種情況下,先是很困惑,然後很焦慮,他們向媽媽微笑、揮手、牙牙兒語,想引起媽媽的互動,但媽媽都無動於衷。

承認父母不愛自己,是孩子最深的絕望

(當孩子試圖用自己的行為喚回母親的笑臉,而母親依舊板著臉時,孩子有些無措)

承認父母不愛自己,是孩子最深的絕望

(最後,孩子努力失敗,開始嚎啕大哭)

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這個實驗僅僅持續了兩分鐘的時間。

可以想象一下,在真實的生活裡,如果媽媽經常對寶寶的需要和信號不做適當的回應,那將會對他們造成多大的傷害。

每一個孩子都是被父母懷著各種目的帶到這個世界上,並且要按照他們的願意展開自己的人生,這天生就不公平。

如果遇到富有責任感的父母,孩子在充滿了愛的情緒下成長,能夠感受到父母眼神的對視,情緒的交流,肌膚的接觸,以及孩子從中能夠獲得的最基本的體驗,這些都將成為孩子將來良好發展的基石。

可是,如果孩子從小就感覺不到父母愛意,那他將來的人生道路肯定會困難重重。

就算像張韶涵那樣,憑著自己的天賦和努力,無限地接近成功,也會被父母一次次拖入深淵。

就算像黃秋生一樣,拿到了影帝也無法真正地接納自己。

05

即使親生父母如此惡劣的對待自己,但張韶涵在2018年在參加《歌手2018》時仍然說,“不管怎樣,家人永遠是家人。”

承認父母不愛自己,是孩子最深的絕望

即便父母對自己再不好,孩子也不會輕易地承認父母不愛自己。

因為承認父母不愛自己,就意味著TA在這個世界上失去了最後的支撐,是徹徹底底的自我否定。

無論自己在外面有多光鮮,事業有多成功,不被父母疼愛和肯定的孩子,在這個世界依舊會孤立無助,找不到歸宿。

“無論發生什麼,家人永遠是你的家人”,這句話其實只是那些不被父母疼愛的孩子,用以寬慰自己的藉口。

擁有幸福家庭的大部分人肯定不會理解,有時候家並不是你的港灣,那裡也並沒有什麼關心和溫暖。

它只是你碰巧出生和長大的地方而已。

普世的大道理都教導我們,要孝順父母。

最具代表性的是《弟子規》裡有一段是說,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

意思是說,父母親疼愛我,子女做到孝順很容易。父母親憎惡我,能做到孝順才顯示出自己的賢能。父母親有過錯,我們要和顏悅色地勸諫他們改變。如果他們不聽,要一遍又一遍地勸諫。即便痛哭流涕,即便受到父母打罵,也要毫無怨言。

每每讀到這一段,我都充滿了疑惑。無意中成為了父母的人,就等於對孩子擁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力。

事實上,更多的父母只是無意中生下孩子,又漫不經心地撫養他們長大而已。

父母疼愛孩子,孩子孝順父母看似天經地義,但是在悲慘和苦痛的家庭環境中成長過的人就會明白,並不是所有父母,都值得去愛

所以,不必要求每一個成年的孩子都要和老年的父母達成和解,對所有的人和事,能做到無愧於心,已經是這世界最善意的表白。

而那些敢於承認父母並不愛自己的孩子,無一不是在經歷了人生艱難和殘酷之後,終於向自己低了頭。

PS:

我自己夢見懷了二胎,挺著大肚子快要生了,

媽媽讓我去她家附近一個莆田系的私營醫院,

理由是便宜,離家近。

當時我就急了,

在兩條人命面前,竟然還要談性價比。

我又難過又生氣,然後就嚇醒了。

也許我早已經過了那種,

需要通過別人的肯定,才明確自己價值的年紀。

但是獲得父母的疼愛和認可,

依然是我這種中年婦女心中孜孜不倦的努力。

記憶中,爸爸從來沒有肯定過我,

媽媽永遠覺得我是一個廢物,

這種與生俱來的挫敗感,跟隨了我幾十年。

我不想孩子也這樣,所以我問過ALEX同學,

你覺得我們愛你嗎?

還好,他的回答是——

除了寫作業,其他時候還是比較愛的。

死孩子,你快過來。

下次寫作業磨嘰,我保證不打死你!

辣麼今天的問題是:

你覺得你父母愛你嗎?

或者你愛你的孩子嗎?

作者介紹:陳妍,親子關係諮詢師、國家育嬰師,專注親子關係、家庭教育、兒童心理。代表作《窮養一個男孩,毀掉三代人》、《我調查了100組家庭,發現既能上班賺錢,又不需要老人幫忙帶孩子的媽媽,根本不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