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為國創造世界一流工程的大國工匠!

贊為國創造世界一流工程的大國工匠!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廣東珠海舉行,一橋飛架三地,天塹變通途!

港珠澳大橋以完美的橋、島、隧的設計方案,精確周密完美的施工方法,創造了“這個新世界七大奇蹟”。

看著港珠澳大橋的圖片,感覺港珠澳大橋像一個騰空起飛的鯤鵬,鵬程萬里,前途輝煌!如同我國的橋樑事業,正在朝世界強國的道路上奮進!

贊為國創造世界一流工程的大國工匠!

九年的艱苦奮鬥,港珠澳大橋從無到有,成為現在的擁有七項世界之最的宏偉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最長的鋼鐵大橋、最長的海底隧道、以及世界最大、最深、最精準的深海沉管隧道。

贊為國創造世界一流工程的大國工匠!

偉大的工程由偉大的人來完成。大橋的建設者是一群創造奇蹟的大國工匠!我拜讀著他們的英雄事蹟,被他們的愛國精神和為國拼搏的精神深深感動。我想談談我的學習體會。

要幹就要幹世界一流的!

港珠澳大橋的總設計師孟凡超說,港珠澳大橋的修建為我國彰顯國家實力,邁進橋樑建設強國提供了一個機會。我一定要儘自己的能力,把這個橋做到極致!孟凡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港珠澳大橋在設計前,我國已經成功地建造了幾座跨海跨江大橋,橋樑技術在世界屬前列。如果按照全橋的設計來造港珠澳大橋,可謂駕輕就熟,沒有風險。但是,如果這樣造港珠澳大橋,沒有創意,技術等於原地踏步。孟凡超總設計師經過深思熟慮,到處去尋找“登陸點”,解決有關白海豚的環保問題,綜合各方面的因素,反覆地考察論證,終於推出了一個完美的設計方案,這就是大橋獨特的橋、島、隧一體設計方案。

贊為國創造世界一流工程的大國工匠!

在這個方案中,港珠澳大橋全長55千米,主體工程29.6千米,包括6.7千米海底隧道和22.9千米橋樑。海底隧道位於靠香港的一側,由於是埋在海里,巧妙地解決了香港航空限高和港口繁忙的問題。

港珠澳大橋總體設計理念包括戰略性、創新性、功能性、安全性、環保性、文化性和景觀性,高起點,為我國的橋樑建設設立了一個新目標。但是,也給大國工匠們出了難題。

贊為國創造世界一流工程的大國工匠!

不等不靠,自主攻關,自主創新,克服萬難,建造世界一流大橋。

大橋獨特的橋、島、隧一體設計方案,給大橋的大國工匠們出了難題。因為設計方案中有60%的部分,特別是沉管隧道這一部分,在我國橋樑技術中是一個空白。

島隧工程總工程師林鳴回憶了當初受領大橋沉管隧道任務時遇到的往事。

為了準備這個工程,2007年,林鳴帶著工程師們,去全球各地橋樑工程考察,當時世界只有2條超過3公里的隧道,一個是歐洲的厄勒海峽隧道,還有一個是韓國釜山的巨加跨海大橋。

當時,韓國一家非常權威的公司在主持這個項目,但在安裝的部分卻全靠歐洲人提供支持,每一節沉管安裝的時候,會有56位荷蘭專家從阿姆斯特丹飛到釜山給他們安裝。

當林鳴帶著團隊來到釜山時,就向接待方誠懇地提出,能不能到附近去看一看他們的裝備,卻被拒絕了。無奈之下,考察團只有來到大概離工程300米左右的海面上,開了個船過了一下,用卡片機拍了幾張照片。

從釜山回來後,林鳴更加堅定一個決心,這就是,港珠澳大橋一定要找到世界上最好的,有外海沉管安裝經驗的公司來合作。

於是,他們找了當時世界上最好的一家荷蘭公司合作,人家開了個天價:1.5億歐元!當時約合15億人民幣。

談判過程異常艱難,最後一次談判時,林鳴說:3億人民幣,一個框架,能不能提供給我們最重要的、風險最大的這部分的支持。

但是,荷蘭人戲謔地笑了笑:“我給你們唱首歌,唱首祈禱歌!”

跟荷蘭方面談崩了之後,林鳴和他的團隊也就只剩下最後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自主攻關!

贊為國創造世界一流工程的大國工匠!

林鳴堅信:“只有走自我研發之路,才能掌握核心技術,攻克這一世界級難題。”

自我研發之路走的非常艱難。大橋技術總監張勁文說,我們那時特別難,每天都在苦苦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和困難一次次碰撞,竭盡全力尋找著解決問題的方法。解決問題後,我們又一次次成長。

贊為國創造世界一流工程的大國工匠!

以修建沉管隧道為例。

修建沉管隧道的第一步,就是要造出高質量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管節,標準管節長180米,寬37.95米,高11.4米,重約8萬噸,相當於一個小型航母的重量。這樣的管節,要被沉入40米深的海底,要求管節具有高強防禦力,即不漏水、抗水壓、防腐蝕。

贊為國創造世界一流工程的大國工匠!

港珠澳大橋的沉管隧道6.7公里需要安裝33個這樣的管節。巨型沉管管節混凝土需一次性澆築的要求,沉管隧道的生產必須採用工廠預製的方法。

2012年,我國第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沉管預製工廠拔地而起,為沉管隧道生產管節。

沉管預製廠的投產標誌著我國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實現了流水線式的沉管隧道預製施工,從2012年開工至2016年為止,在沉管預製廠中成功預製了33節沉管,混凝土總澆築量達到100萬方,鋼筋使用量達33萬噸。

贊為國創造世界一流工程的大國工匠!

每一節標準管節由8個小管段組成,每個小管段歷經鋼筋加工、綁紮、頂推、模板閉合、澆築等工序製成。

為了造好這一個個管節,並把它們連接成沉管隧道,大國工匠們搞了許多發明和技術革新。 管節上300多個鋼剪力鍵,充當沉管“保險鎖”。止水帶是沉管隧道的“生命線”。記憶支座有著神奇的功力,它利用力和位移的平衡,讓接頭如同有了記憶功能,如果超過允許受力的範圍,便用輕微的錯位來調整,以此避免不可逆的“斷裂”。

大國工匠們造出了質量極高的沉管隧道管節,滴水不漏,使用壽命是120年。

贊為國創造世界一流工程的大國工匠!

修建沉管隧道的第二步,就是安裝這33個巨型管節。

林鳴團隊把這33個管節編上號,把它們視做自己的孩子。

2013年的5月1日,海底隧道的第一節沉管E1開始安裝,林鳴給這一過程取了一個浪漫的名字,叫“深海之吻”可是,現實卻一點也不浪漫。一個8萬噸的“大傢伙”放入40米深的海中,並要和其它建築物精確對齊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林鳴團隊歷經96個小時的連續鏖戰,海底隧道的第一節沉管終於成功安裝。作為總指揮的林鳴,這次是五天四夜沒有合過眼。

贊為國創造世界一流工程的大國工匠!

沉管隧道在安裝E15時又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難,海底回淤,讓E15無法安裝,經過力排困難,E15三起三落才安裝成功,沉管隧道又一次化險為夷。

在安裝最後一節E33時,最後的偏差測量結果是16公分,這於水密工程而言算是成功。現場中國的設計師、工程師、包括瑞士、荷蘭的顧問,大多數人也認為滴水不漏,已經過關時。林鳴卻說:“不行,重來!”茫茫大海,暗流洶湧,把一個已經固定在深海基槽內、重達幾萬多噸的大傢伙重新吊起、重新對接,一旦出現差錯,造成管節損壞,後果不堪設想。“算了吧!”幾乎所有人都想說服林鳴罷手。

這時,林鳴內心出現一個聲音:“如果不調整的話,會是自己職業生涯和人生裡,一個永遠的偏差。”

經過42小時的重新精調,偏差從16公分降到了不到2.5毫米!縮小了幾十倍的差距!林鳴團隊發出了勝利的歡呼!

贊為國創造世界一流工程的大國工匠!

精益求精,為我國的百年工程負責,不留任何隱患,不留任何遺憾,為國打造世界一流的工程,這就是大國工匠的愛國精神!

林鳴團隊所建造的沉管隧道,彌補了我國橋樑建造史上的一項空白,也創造了世界先進水平!

贊為國創造世界一流工程的大國工匠!

香港著名隧道專家對林鳴說:“隧道太棒了,我們香港要向你們學習!”

荷蘭著名的隧道公司對來訪的林鳴給了高度讚揚並在公司裡升起了五星紅旗。

贊為國創造世界一流工程的大國工匠!

在輝煌的業績面前,有誰知道大國工匠們的艱辛!

舍家捨己,嘔心瀝血,竭盡所能,為國做貢獻!

大國工匠們對家人有著深深的愧疚,他們對家人的照顧實在太少了!一年到頭,他們沒日沒夜地奮戰在工作崗位上,回家的時間少之又少!

大國工匠們全是一群忘我工作的工作狂,他們的頭腦裡,除了工作,還是工作!唯獨沒有他們自己!如林鳴在長時期的、超負荷的工作壓力和勞累下,由高血壓引起鼻腔大出血,經過醫生的搶救後,他又回到工作崗位上,醫生只好跟著他上船。由於過度勞累,生活不規律。林鳴的體重減輕了40斤!

現在,面對著他們完美的心血之作—港珠澳大橋,大國工匠們感到無比自豪!無比榮光!無比欣慰!

贊為國創造世界一流工程的大國工匠!

永遠閒不住的孟凡超又在構思勘探設計新的跨海大橋。一直在跑的林鳴計劃著有一天要到港珠澳大橋去跑完這55公里,如果我跑不動,那怕是走,我也要走完全程!林鳴如是說。愛探索的張勁文還在探索技術難題,攀登行業技術高峰。

向為國做出傑出貢獻的大國工匠們致敬!你們是國家的功臣!人民的英雄!

贊為國創造世界一流工程的大國工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