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扶摔倒的老人?退役軍人給出了答案

前不久,在重慶保稅港區進出口商品貿易公司,有一對老夫妻送來一面錦旗,給員工吳君,感謝他見義勇為。於是全公司上下這才知道,半年前,在馬路上,還發生過這樣一段有驚無險的故事……

4月26號下午,在渝中區龍泉路中段,車流不息的馬路中央,兩位老人,一位倒地,一位滿身血,驚慌攔車求救……救?還是不救?十幾分鍾過去,幾十輛車開過,無一停下,最多減速淺淺搖下車窗,看一眼,甚至都沒問情況,都還是選擇了開車走遠。只有吳君的車停了下來,幫忙載老人到醫院、聯繫家人、輾轉買藥……


無人救助的老人

今年4月26號下午,家住大渡口區茄子溪的退休老人周光富,剛剛和老伴從大坪醫院回來。兩人騎著三輪助力車,剛剛走到龍泉路中段,由於路面不平以及後放車輛的催促,驚慌之中,竟不慎摔倒在馬路中間。

重重一摔,已是65歲的周光富爺爺頓時昏倒在地,老伴李建萍奶奶也渾身是血,還顫巍巍爬起來,跌跌撞撞試圖攔車求救。這一幕造成了馬路小擁堵,不斷有車從身邊開過,都沒人停下來幫忙甚至詢問情況。最後,吳君的車路過,他下車仔細詢問兩位老人。“我當時看到,周爺爺躺在地上,動彈不得,而他老伴的腿、嘴、臉都受傷了,不停地滲血。老人已經懵了,但還在不停攔車求助。”

後來倒地的周光富老人甦醒了,讓吳君不要打120,而老奶奶又渾身是血,一直喊疼。此時,馬路已經開始擁堵,身後的車輛不停鳴笛催促。吳君只好又重新把自己的車,以及老人的助力車都停擺到路邊,折回和兩位老人仔細商量,“我幫你們把三輪放好了,我們還是去醫院看看吧,不叫救護車的話,那我送你們去行不行?”勸說了十幾分鍾,兩位老人才終於商定,一起先去醫院檢查。吳君隨即驅車前往大坪醫院。

連軸轉的陌生人

送到醫院,吳君懸著的心總算放下來,“把他們送到醫院,我的擔子就輕一點了。”吳君是一個退伍軍人,對他來說,完成任務是職責。把兩位老人送到醫院,就是他給自己下的命令。等到了醫院那一刻,緊繃的弦總算鬆下來,一絲後怕卻浮了上來,“突然想起一些新聞,救了老人反被訛,有些害怕。”

看著醫生,吳君有些激動,再三強調人不是自己撞的。這時,周光富開了口,他對醫生說,“他是活雷鋒”。老人的話一出,吳君心裡一暖,便再不多想。

一番忙活,吳君帶著周光富看了門診、拍了片子,前後墊了七百多元,還幫忙辦理了住院手續。照顧好周光富,吳君又帶著周光富老伴看病。“阿姨只是外傷,簡單處理一下就行,但醫生開的藥,有一種卻沒有。”醫生開的藥裡,有一種叫做破傷風蛋白質球蛋白,大坪醫院沒有這種注射液。

也許覺得格外疼,周光富的老伴希望趕緊買到這種藥。吳君有些疲憊,但二話沒說,立即載著她前往重醫附屬醫院。“沒有這種藥”,得到否定回答後,吳君又開車回到九龍坡,來到九龍坡區中醫院,“還是沒有”。

心急的吳君直接開車到了自己家附近,開始挨個問小診所,接連問了兩三家都沒有。“當時有些生氣,不是因為累,而是為什麼找不到這種藥。”幾番周折,吳君又回到大坪醫院,在醫生的幫助下,最終買到了這種藥。

一輩子最好的回憶

忙完這一切,已經是下午六點,吳君覺得自己像是散了架。回家癱坐在沙發上的那一刻,他突然覺得,這將是自己一生中最好的回憶:“我以前也救過人,但那是軍人的職責,而這一次是我為自己做的。”

這一次,他是為了自己的良心,不會在日後某個深夜裡不安寧。吳君是江西撫州人,出生在一個大家庭,“我家很傳統,叔叔伯伯、爺爺奶奶一大家子人,住在一個祠堂裡。”但大家族的熱鬧並沒有給吳君帶來多少快樂,相反,多是爭吵,“家裡人多,很容易為雞毛蒜皮的事情吵起來,誰家煮了餃子沒有端給誰都可以吵。我不想再重複這樣的生活,也希望自己是一個可以影響他們的人。”

成年後,吳君來到重慶工商大學讀書。2009年畢業後,正逢部隊招收大學畢業生,他成為了一名特招兵,在上海武警總隊服役,併成為上海世博會的特招兵。也就是那時,第一次參與救人。

世博會期間,人潮翻湧,吳君在中國館執勤,旁邊是最火的沙特館。“那天來了一家三口,準備參觀沙特館,哪知人潮密集,一下子擠倒了那個四歲的小男孩。”吳君回憶,當時人來人往,男孩父母的呼喊很快淹沒在人群,眼看孩子就要被人流踩在腳下。吳君一個箭步衝上前去,撲倒在孩子身上,將小男孩緊緊地護在懷裡。

事後,吳君慶幸自己身體素質優秀,只是骨折並無大礙。“那個時候救人,更多的是一種軍人的職責,而這次就是為了自己的良心。”

平時就熱心的志願者

事隔幾個月後,吳君雖然還會關心老人病情,但都“不敢”去見他們。“我本來想買點水果去看看他們的,但確實擔心這樣做給人家帶來壓力。”而老人的家人得知此事後,也多次電話聯繫吳君,一定要表示感謝,“一會兒說要送錢給我,又說要送禮物,甚至還要磕頭謝我,我哪裡敢收!”

最後,半年多過去了,老人的身體也逐漸康復,鑑於吳君確實不收謝禮,終於打聽到他單位,決定送面錦旗到單位。

其實對於吳君救助老人的舉動,吳君家人和同事並不詫異,因為平日裡的吳君,就是一個樂於助人的人。幫同事,做志願服務,最近還經常去聾啞學校,給孩子們彈吉他。

“只要能幫助到別人,無論小事大事,別人一個感謝的眼神,就足夠讓我開心。”吳君說,這一次他是為自己救了老人,但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記者 江亞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