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案紀實19:1968年北京西單商場爆炸案

“文化大革命”期間,北京西單商場發生了一起爆炸案,死傷上百人,京城反響強烈。董有鋌而走險的思想基礎。由於家庭出身問題,董長期遭受歧視,一直娶不上媳婦,極有可能因而對社會產生不滿,鋌而走險。

1968年4月3日傍晚6時45分,北京西單商場的一聲巨響,震顫了北京西半城。爆炸點在北京市中心商業區。爆炸聲響不到一小時,“美國之音”和莫斯科廣播電臺就播出了這個消息。此次事件,其後續影響波及範圍很廣,也牽連了許多辦案人員。

西單商場1956年公私合營,與王府井商業街齊名。是人群最密集的地方,也是遊客來京必到的場所。爆炸發生在食品商場人群密集的門廊內(下圖右下角處)。

中國大案紀實19:1968年北京西單商場爆炸案

爆炸現場慘不忍睹

驚魂未定的受訪者說,爆炸前商場里人很多。廣播裡說商場要關門了,人們便紛紛往門口走去。西南門的門道里聚集了不少準備離開的顧客,就這時,聽到了震耳欲聾的響聲。

門道內場面相當慘烈。厚達15釐米的水磨石地面被炸成了一個直徑達30多釐米的大洞。地面下的暖氣管道露了出來。門窗、櫃檯被炸燬。牆上張貼的文革宣傳畫被震歪。到處是碎玻璃和被炸碎的東西,房頂和圍牆上濺滿了血糊糊的人體組織。爆炸產生的衝擊波把炸點以東60米內的玻璃全部震碎,橫飛的玻璃碎塊最遠飛到150米外。被炸死炸傷的人倒了一片,哭喊聲不絕於耳。經清查,5人當場被炸死,108人受傷,其中重傷9人。

中國大案紀實19:1968年北京西單商場爆炸案

所長在家等下放通知

當天是個普通的工作日。西單商場派出所所長高桐並沒在單位,而是在家裡鬱悶著。1966年夏初以來,北京乃至全國的大混亂,是高桐這個小小的派出所長不能理解的。北京市公安局的領導都被打成"叛徒、特務、反革命分子"。成批的民警不是被送去集訓班,就是被下放農村勞動。高桐就在家等著下放通知。

他的家就在西單商場附近。出於職業習慣,爆炸的聲響驚醒了高桐。他循聲就往西單商場跑。當時他的第一個判斷,這麼大的響動像是二樓的鍋爐爆炸了。他進了商場直奔二樓,鍋爐好好的。他又跑到一層,見食品商場煙霧瀰漫,立即組織搶救傷員。

爆炸聲響時,北京市公安局治安處的偵查員潘玉林正駕車行駛在宣武門。他剛從豐臺辦案回來。從聲音推測出了大事兒。,他沒回家,立即趕往德勝門外的治安處待命。

西城公安分局的預審員馮躍武,爆炸聲響時他正好走在商場的西南門外。一股巨大的力量幾乎把他從地上吹了起來,他身不由己地向前撲,趁勢抱住了一棵樹。他回身看究竟時,被眼前的情形驚呆了。他立即跑過去救人,竟然沒察覺自己的臉和腿都被炸傷淌著血。讓馮躍武沒想到的是接下來的案件調查中,因為他在現場也被列為審查對象。

西單商場附近的交通隊、消防隊等聽見爆炸聲也都趕到現場。和民警門一起搶救傷員,疏散群眾,保護現場。

[五具屍體]

潘玉林所在的市公安局治安處也以最快的速度趕來勘查現場。負傷的人員陸續被送去醫院後,現場剩下5具屍體,其中4具屍體完整易於辨認。

而第5具屍體被炸成好幾段。軀幹與兩條腿被炸離,一條腿血糊糊粘在天花板上,另一條腿掛在商場外路邊的樹枝上。黑色棉衣棉褲外露的棉花被紅的血和黑的炸藥染成了花色。右手攥著人造革包提帶,書包只剩下殘片與棉衣碎片以及一頂滿是汙垢的帽子、兩隻黑布鞋等散落四周。所幸碎屍的面部損壞不嚴重,頭髮整潔好像剛理了發。頭部和麵部經法醫趙金龍復原後,製成照片供查找辨認。

[謝富治給案件定性]

北京市公安局軍管會把案情報告給公安部,公安部部長謝富治和副部長於桑等人也去現場指揮辦案。

據於桑事後回憶:“謝富治在案發現場召開了有公安部、北京市公安局、西單百貨商場及有關單位領導參加的偵破工作會議。謝富治說:毛主席親自發動和領導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正在深入發展,國內外階級敵人也加緊了對我國的破壞活動。這個案子很可能是國外特務機關派來的特務乾的,大家要提高警惕,下定決心,堅決破案。聽謝富治這麼一說,見他已將案子性質定了,大家也不好再說什麼。我當時心想,對此案不能過早定性,特別是不能說只有一種可能。但我這個想法,當時不好說出來。謝富治講完話後,大家又初步分析了案情。會議決定成立偵破西單商場反革命爆炸案專案組,公安部、市公安局及有關部門派人參加,謝富治宣佈由我負責指揮破案。”

高桐、潘玉林、趙金龍等都是專案組成員。勘查現場、確定爆炸物、辨認死者照片和遺留物,以及大量採集案發時在場人員信息等工作都有條不紊地進行。由於專案組成員大多是具有偵查工作經驗的業務人員,他們的思維並未被謝富治的定調限制住,而是仍然按以前成熟的方式破案。

[第五具屍體是嫌犯]

很快4具完整的遺體身份被確定。都是北京本地人,到西單商場購物時喪命。只剩下那具殘缺男屍無人認領。從現場勘查情況看,這個被炸飛的人離爆炸物最近。而他手提的那個黑色人造革提包,就是用來裝爆炸物的,因為在那些提包碎片上檢測出了爆炸物硝銨和TNT成分。

可是從現場沒能找到證明殘缺男屍身份的證件。法醫根據復原後的照片判斷殘屍是個年輕人。從膚色及骨骼看,像是北方人。趙金龍進一步會同中醫研究院和積水潭等醫院的醫學專家進行檢驗鑑別,確定殘屍的骨齡在30歲上下,身高1.65米左右。

[棉褲和炸藥]

案情分析會上有經驗的偵查員認為:殘屍生前不是北京本地人。北京已是春暖花開,無需穿棉衣棉褲。其次,從棉衣棉褲的式樣,以及手工納鞋底並製作的黑布鞋,並且沒穿襪子等特點看應是農村人。這種穿著習慣,以河北省山海關、張家口、承德以及遼寧等地的農民為多。

與此同時,專案組經過一次次試驗,最確定炸藥的成分是80%的硝銨,10—15%的TNT,5%的木粉,重量約為4至5公斤。裝在被炸爛了的黑色人造革提包裡。提包就提在嫌疑人,也就是那具殘屍的手上懸空爆炸,殘屍上均沾有炸藥成分。

現場提取的引爆裝置,經調查產於河北、遼寧地區。其中遼寧鐵嶺化工廠的產量最大。

而棉衣棉褲的布料和棉花,經輕工部科研人員鑑定,布料是黑色人字形布,是石家莊一家軍用紡織廠的產品。棉花是產於河北、遼寧地區的長棉絨。

確定了偵查方向後,專案組擔任偵查組組長的潘玉林帶領偵查員石慶中、郭中華和周振寰去遼寧省查找屍源。

[總理指示]

由於案情重大,周恩來責令公安部長謝富治和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北京衛戍區司令員溫玉成商辦該案。周恩來還在謝富治的名字下面寫上了“親視”兩個小字。謝富治不但"親視"了,還不計成本,沒考慮專案組把嫌疑人劃定在黃河以北地區的意見,要求把印有嫌疑人照片的協查通報發至全國各地。

遼寧省公安廳在潘玉林一行人趕到後立即組建一個協同偵破小組。成員大多是有豐富經驗的老公安,配合潘玉林等開展調查。他們根據嫌疑人沒穿襪子的特點,建議把調查重點地區定在錦州、朝陽、打虎山和鐵嶺一帶。這些地區是半山區,村民們習慣光腳穿鞋。

一個月很快就過去了,調查進展很慢。由於鐵嶺化工廠生產的引爆裝置銷售量太大,銷售範圍遍及全省,無法判定嫌疑人是從哪一地區獲取的引爆裝置。

[董世侯浮出水面]

就在潘玉林他們十分焦急的時候,遼寧省公安廳偵破小組帶來了一個重要線索。朝陽地區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南營子公社一個叫董世侯的社員,4月2日離家後一直未歸。

潘玉林等立即趕了過去。南營子公社位於遼西,距河北承德不太遠。這一帶屬半山區,土地瘠薄,屬於遼寧境內最貧困的地區之一。董世侯是東村大隊的社員,29歲,蒙古族人。父親是村上的富農分子,弟弟是勞改釋放犯,哥哥在內蒙古當工人,妹妹已經出嫁。

據董世侯的父親說,董世侯走的時候,提著一個人造革手提包,裡邊不知裝著什麼東西。臨行前對其父說,我出去一趟,就不回來了。潘玉林認為董世侯的外貌及其離家時的裝束和攜帶的物品,均與嫌疑人的情況接近。

遼寧省公安廳偵破小組走訪了沿途車站。最後確定董世侯離家後乘坐長途汽車到了承德,從承德換乘開往北京的火車。經董世侯的妹妹進京辨認屍體,殘屍確係董世侯。

[水落石出大白天下]

專案組結合調查情況分析認為董世侯有作案動機。他出身富農,受村幹部歧視。家境貧寒,年近30歲了還娶不上媳婦。對現實極端不滿,曾流露“活著不如死了好”的言語。他曾對人說過,我要幹,就不在這兒幹小的,幹就到大城市幹大的去。從某種意義上說董世侯既是兇手,也是受害者。董世侯還具備作案條件。他曾參加當地的水利建設,用炸藥開採石頭。由於當地對炸藥管理鬆懈,有人證實董世侯曾偷過炸藥,雷管和導火索等。

董世侯的父親和弟弟還交代說,曾在家裡的衣櫃裡看到用水泥袋包裝的五六公斤炸藥。董世侯離家後這些東西就不見了。並且董世侯走之前,把亂糟糟的家裡打掃乾淨,把他經常用的東西也處理了。

專案組最終確定,製造西單商場爆炸案的就是董世侯。他實現了“幹大的”陰謀,自己也同歸於盡。

案件調查歷時一個多月,真相終於大白於天下。

[辦案人員下放改造]

然而參與辦案的偵查員們卻無法輕鬆下來。案件偵破一個月後,包括高桐在內的參與辦案的老公安們,被分期分批下放到郊區農村去勞動改造。

更有甚者,在該案偵破兩年後,一打三反運動中造反派提出要重新審查此案。已經結案的舊案又被重新拿出來調查。由於爆炸案的製造者董世侯已死,重新偵辦最終只能是不了了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