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打響太平洋戰爭第一槍的是偷襲珍珠港事件嗎?

黃泰然


打響太平洋第一槍的不是偷襲珍珠港事件,而是馬來亞戰役

如果我們要細究日本的第一槍什麼時候開火,而不是普遍意義上的珍珠港事件前夕,美軍驅逐艦擊沉日方的甲標潛艇(Type A Ko-hyoteki)的話,日方最早開槍的時間應該是馬來亞時間(UTC +7) 12 月 7 日上午 1000 時之前,也就是夏威夷時間(UTC-10) 12 月 6 日 1700 時之前。


當時, 由於部署在馬來亞的皇家空軍的哈德森偵察機(Hudson)發現了日本帝國海軍在南中國海的航行而變得警覺。駐馬來亞的英國皇家空軍最高指揮官,空軍上將波帕姆(Air Marshal Sir Robert Brooke-Popham) 選擇規避衝突, 不想貿然讓日方找到開戰的藉口。


之後,在 12 月 7 日早晨某時(史料未記載準確時間, 此時採用馬來亞時間 UTC +7), 從新加坡實裡達機場(Seletar Airport) 起飛了一架“卡特里娜”水上偵察機(PBY Catalina) 前去相關海域對日艦進行偵察和跟蹤監視。在馬來亞北方相關海域偵察到日軍艦隊後,日方巡洋艦彈射的水上飛機(極有可能)將這架“卡特里娜”的無線電損毀了, 英方的偵察機無法向總部報告情況,之後便遭到了 5 架 Ki-27 一式戰鬥機"隼"的截擊。指揮這架“卡特里娜”水上飛機的指揮官名為埃德溫·貝代爾(Edwin Beddell),他手下的七人雖然嘗試自衛抵抗,但未能成功。機上的乘員皆有傷亡,成為了首個被日方進攻而造成傷亡的英美單位。該機隸屬於皇家空軍第 205 中隊(No.205 Squadron RAF),大部隊已從新加坡撤離到爪哇,但當時仍有三架“卡特里娜”部署在新加坡。日方史料記載,該機在水面上 400 英尺的高空爆炸起火(戰時宣傳大都不太靠譜)

英國皇家空軍第 205 中隊的徽標,圖源: www.rafweb.org

一架英方購買的“卡特里娜”水上偵察機正在實裡達機場機庫中進行維護,時間為 1941 年中期某日,圖源: 帝國戰爭博物館(Imperial War Museum), 編號 K 1102

馬哈拉什維利


按照歷史書上的統一說法,日本海軍艦隊偷襲珍珠港,拉開了太平洋戰爭的序幕。其直接後果是,美國對日宣戰,同盟國反法西斯陣營由此形成。由於珍珠港事件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史學界往往把它定義為二戰太平洋戰場最重要的轉折點,以至於掩蓋了日軍在南線同時展開的戰役行動。



“拉開序幕”與“打第一槍”,畢竟含義有所不同。事實上,自1941年11月26日美日談判破裂後,日本便策劃了南北兩線同時發動太平洋攻勢的作戰計劃。南線的計劃是以山下奉文的第25軍為主力,從越南出發,經馬來半島南下,進攻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掠奪東南亞的戰略資源;北線的計劃是以山本五十六的海軍聯合艦隊偷襲珍珠港,目的是殲滅美海軍主力。



從戰爭的實際發展情況來看,南線的行動略早於北線,日本第25軍所屬第5師團率先登陸馬來西亞哥打巴魯,作戰時間是東京時間12月8日凌晨1點30分;而北線的行動由南雲忠一指揮的艦載航空兵發動轟炸,當時的作戰時間是東京時間12月8日凌晨3點。由此可見,南線登陸行動比北線轟炸行動提前一個半小時發起。

所以,打響太平洋戰爭第一槍的,是山下奉文在馬來西亞實施的登陸作戰,而不是南雲忠一在珍珠港實施的偷襲及轟炸行動。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關注慕什塔戈,領略軍事百科!


慕什塔戈


打響太平洋戰爭第一槍的“山下奉文”

實際上,打響太平洋戰爭第一槍的是由山下奉文司令官率領的日軍第25集團軍,是在檀香山時間12月7日的6時整,地點是在英屬殖民地馬來半島,比珍珠港早了1小時55分鐘。




(臭名昭著的日本甲級戰犯山下奉文)

其實按照日軍的原計劃,確實是由海軍對珍珠港的偷襲先開始,接著才是陸軍進攻馬來半島、香港、馬尼拉、關島和威克島等地。但由於南雲的機動部隊中有一個航空戰隊尚未完成訓練準備工作,所以臨時決定將偷襲珍珠港的時間推遲兩個小時,陸軍不同意海軍將時間推後兩個小時,堅持按原計劃實施作戰,於是,馬來半島的槍聲在襲擊珍珠港之前的1個小時55分就打響了,而帶領這支軍隊的是日軍第25集團軍司令官山下奉文。



智帝輝煌


是的偷襲珍珠港和攻打馬來西亞幾呼一前一後同天發生,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日軍採用暗渡陳倉的方式,一文一武同步並舉,其外交大臣這與美國在嚴正交涉日本退出中國等問題,,因是一個陰謀無果,一個多小時後便發生了震驚世界的珍珠港事件,,,當日是星期天,美軍在休息渡假,雷達兵也發現了大量的飛機群,誤以為是己方飛機,美軍也在軍港附進擊毀了一個潛水艇,,美國的三艘航母不在軍港,,。日軍發出了攻擊信令虎虎虎。,,美太平洋司令金上將也意識到事件複雜可能有大戰,,,但陏著第一波吹的攻擊,,,美國亞力桑亞艦戰列艦被炸燬,,陏二三四次波的打擊,美軍傷亡慘重有十餘隻大形戰艦受傷起火,有一’百八十多架飛機✈️被炸,,,美軍反應極快進行了反擊,也打下日軍飛機二十餘架,,。美軍共傷亡約一千八百餘人,幾個小對後,美總統對日宣戰,,其氣憤的站立起來,向國會二院,公佈了日軍的背信氣義的卑鄙無恥行為,。從此時起美國參戰,,但在馬來亞山下奉文的三萬多日軍,一路狂奔如入無人之境,騎著自行車和戰馬,一路打到星加坡,,,英軍總司令九萬多人僅投降了,美軍司令買克將軍也退守澳大利亞,。,,


94310417小云


謝悟空。

此問提得好啊,既考驗回答者對歷史事件的瞭解,也考驗大家對歷史事件的認定標準。

太平洋戰爭第一槍,確實是偷襲珍珠港

首先,太平洋戰爭固定指的是美日開戰,其實,最準確的語言表述是: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美國海空軍基地珍珠港,宣告了太平洋戰爭的爆發。”

因此,太平洋戰爭是由偷襲珍珠港正式拉開的。

很多先生會將在此之前發生在馬來亞、菲律賓的日軍攻擊當作太平洋戰爭的第一槍,是犯了三個錯誤:

  • 將戰爭對象替換了,即用他國代替了美國。這其實很搞笑,因為中國的抗戰,也是太平洋戰區的一部分,飛虎隊早已參戰,那麼,是不是要將太平洋戰爭的發起時間,定到1937年盧溝橋事變,甚至是1931年日本進攻東北呢?

  • 對“戰爭”的含義不透析,將擦槍走火的遭遇開火當成了戰爭。扔個雞蛋丟個磚頭,即使是敵意很深的雙方,是不算戰爭的。不然,土耳其在敘利亞擊落俄戰機,就是開戰了?
  • 三是將“太平洋戰爭”的外延擴大了。“太平洋戰爭”,通常只指美日的海上爭奪戰,包括島嶼爭奪,但不包括大陸上的戰鬥。
學術討論,首先是明確對象與範疇,離開了這個準則,則不是學術研究,而是隨筆雜記,與準確性與真實性沒關係了。

巴山肖鵬


日本人策劃的偷襲珍珠港,是和進攻馬來西亞的英軍,和駐軍菲律賓的麥克阿瑟帥領的美菲聯軍,是同時進行的!所以說日本人把它們視為一碼事,統稱為"大東亞太平洋戰爭"。

日本人精心準備,早期的方案裡是珍珠港先動手打第一槍,但由於時差的關係,是登陸馬來亞的日軍先動手的,比轟炸珍珠港約定好的時候提前了一兩個鐘點。日本帝國海軍司令山本五十六也就默許了陸軍先行一步了,陸軍登陸戰的案子策劃的人是山下的高參辻正信。

海軍的偷襲珍珠港方案策劃人是山本的先任參謀黑島龜人。

要說明的是,駐軍日佔臺灣的是大西的第十一航空隊:不是他們不想同時進行偷襲轟炸菲律賓的克拉克空軍基地,是臺灣海峽上空的濃濃的大霧讓飛行員無法起飛,就這樣在美國五角大樓向線上線下的美菲聯軍反覆通報了日本人在太平洋止的始於馬來西亞,和太平洋艦隊的轟炸。但是麥克阿瑟這個美菲聯軍的元帥,還是拒絕了手下空軍司令的請戰申請,讓後出發的臺灣的日本第十一航空隊轟炸機群轟炸個正著,把甲美地的潛艇基地和克拉克空軍基地

炸了個稀爛。

日本人的目標是荷蘭人的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上釣的巨港油田和馬來西亞的橡膠林。當時全世界的棕櫚油和標準化的橡膠園全部都在東南亞,這就是日本帝國南下的動力!


user4210272105487


打響太平洋戰爭第一槍的是偷襲珍珠港事件,雖然,此前日本對於中國、朝鮮、韓國等都進行了侵略,但是,當時被侵略的這些國家沒有加入到同盟國中,當時的蔣介石政府也是在珍珠港事件後才宣佈對軸心國等進行宣戰的。因此,在各種學術及歷史資料裡,都是以珍珠港事件為起點進行定義,太平洋戰爭的。為什麼不已個反侵略國家的歷史節點進行定義。

首先是,日本進行侵略的時候,從東三省到淞滬抗戰,都是其日本與雙方的軍事戰爭,而作為當時的各列強,都是處於袖手旁觀。或者其盤算著怎樣從中得到好處。當時,在戰爭不利的條件下,蔣總統依然沒有想到通過自己的努力去進行抗戰,卻將大部分的希望寄託在當時“所謂的國聯”。最終,使得我們的東三省、上海、南京等大片的國土淪喪他手

另一方面就是,德國對於國民政府的軍事援助,從第一的國共內戰,國民政府就受到德國從軍事裝備、作戰思想、軍隊訓練、戰術指導等等。使得國民政府先後建立起,較為精銳的“德械師”。成為其最為優秀的作戰部隊。

而隨後,在國際大環境突變,德國快速的發動二次世界大戰。使得大部分的世界列強陷入到戰爭泥潭,從而使得國民政府能夠得到德國的軍事援助少兒又少。國內又陷於日本鐵蹄的踐踏,讓國民政府變得左右為難。一面抗戰一面又不想失去德國的軍事援助,而這時瘋狂的日本做出一個瘋狂的舉動就是對,當時有著“世界工廠”的美國進行了一場軍事偷襲,讓美國從左右戰局的導演,變成了主演,對日本進行宣戰,而飄忽不定的國民政府也在其後宣佈對法西斯國家進行宣戰。

使得,珍珠港事件被定義為太平洋戰爭的起始點,而不是其他的各類軍事戰爭。

國家的汝弱,國際局勢複雜多樣,國內悲觀情緒的蔓延、抗戰勝利的渺茫等等的情況,使得國民政府遲遲的不敢做出決定。最終,使得二戰太平洋戰爭被無限的延長與等待。


惜花公子


偷襲珍珠港的時間應為1941年12月7日清晨7點48分(當地時間,換算成東京時間應為12月8日凌晨3點),南雲忠一指揮的日本聯合艦隊第一航空艦隊所屬海軍航空兵,由航空母艦起飛,轟炸了珍珠港。但是,真正打響太平洋戰爭第一槍的時間卻比偷襲珍珠港的時間早了大約1.5小時。

1941年12月7日夜23點30分(當地時間,換算成東京時間為12月8日凌晨1點30分),由山下奉文指揮的日本陸軍第25軍主力,在小澤治三郎的海軍南遣艦隊共46艘艦艇和陸軍航空隊第3飛行集團的450餘架飛機的支援配合下,偷襲登陸英屬馬來西亞吉蘭丹州首府哥打巴魯。


燒死的火


bashanlaike

8小時前 · 貴州省仁懷市超遠策劃公司總經理 文化領域創作者

謝悟空。

此問提得好啊,既考驗回答者對歷史事件的瞭解,也考驗大家對歷史事件的認定標準。

太平洋戰爭第一槍,確實是偷襲珍珠港

首先,太平洋戰爭固定指的是美日開戰,其實,最準確的語言表述是:“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美國海空軍基地珍珠港,宣告了太平洋戰爭的爆發。”

因此,太平洋戰爭是由偷襲珍珠港正式拉開的。

很多先生會將在此之前發生在馬來亞、菲律賓的日軍攻擊當作太平洋戰爭的第一槍,是犯了三個錯誤:

將戰爭對象替換了,即用他國代替了美國。這其實很搞笑,因為中國的抗戰,也是太平洋戰區的一部分,飛虎隊早已參戰,那麼,是不是要將太平洋戰爭的發起時間,定到1937年盧溝橋事變,甚至是1931年日本進攻東北呢?

對“戰爭”的含義不透析,將擦槍走火的遭遇開火當成了戰爭。扔個雞蛋丟個磚頭,即使是敵意很深的雙方,是不算戰爭的。不然,土耳其在敘利亞擊落俄戰機,就是開戰了?

三是將“太平洋戰爭”的外延擴大了。“太平洋戰爭”,通常只指美日的海上爭奪戰,包括島嶼爭奪,但不包括大陸上的戰鬥。

學術討論,首先是明確對象與範疇,離開了這個準則,則不是學術研究,而是隨筆雜記,與準確性與真實性沒關係了。


用戶146538702黃長平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