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紅色預警:紅珊瑚危機

TRAFFIC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海底紅色預警:紅珊瑚危機


在法國南部海域的淺水區域的洞穴裡,一群科學家和環保人士發現了原始紅珊瑚群,在地中海,目前有少數幾個地方可以看到大型紅珊瑚群。

在調查科西嘉島附近的自然保護區石斑魚種群時, 科學家發現了:一個面積超過3000平方英尺的洞穴內, 到處都是密集的紅珊瑚群落


海底紅色預警:紅珊瑚危機


該海域洞穴內發現的紅珊瑚群©️Enric Sala / National Geographic


這些懸垂著的“深紅色樹枝”充滿著活力,海綿聚集在珊瑚群之中,在昏暗的燈光下,各種魚類彷彿都閃閃發光。

海底紅色預警:紅珊瑚危機


海底紅色預警:紅珊瑚危機


海底紅色預警:紅珊瑚危機


海底紅色預警:紅珊瑚危機


神秘的紅珊瑚

CORAL MYTH

海底紅色預警:紅珊瑚危機


雖然這一發現是在2010年,但該團隊於去年首次將其發表在《科學報道》(Scientific Reports)上,公開展示了這個獨特的地點,以及整個地中海的紅珊瑚狀態。

在這片區域,甚至能看到一英尺長的紅珊瑚,這是該團隊見過最大的紅珊瑚活體。由於該洞穴地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地,受到保護而嚴禁進行所有的潛水、釣魚等活動,所有有著龐大的生物量。

潛水員對該保護區內的紅珊瑚群進行觀察©️National Geographic


而其他地區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自新石器時代以來,紅珊瑚已經被成群地採集 — 與其他珊瑚不同,紅珊瑚天生呈現一種鮮豔的紅色,而不是隻有一層薄薄的紅色藻類拋光而塑造成的,古羅馬人將珊瑚枝懸掛在孩子的脖子上希望能保護他們免受危險,從中世紀開始,非洲沿海珊瑚採集行業成為了地中海周邊帝國間激烈爭奪的對象。

在十九世紀,地中海的珊瑚漁民們多乘用小型划艇和木質船舶,用手工的方式將珊瑚採集上來。而隨著科技的發展,摩托艇、潛水等方式也漸漸延伸到珊瑚採集中。


海底紅色預警:紅珊瑚危機


突尼斯的比塞大待出售的紅珊瑚產品 ©️Michel Gunther / WWF


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聯合國注意到了紅珊瑚的過度採集,並制定了一些規則來保護紅珊瑚。在2007年,美國和歐盟曾提議通過《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公約)保護紅珊瑚;與此同時,中國大陸的四個紅珊瑚物種(Aka Coral C. japonicum, Momo Coral C. (Pleurocorallium) elatius, White Coral C. (Pleurocorallium) konojoi and Angel Skin Coral C. (Pleurocorallium))從2008年7月開始被列入附錄III。

海底紅色預警:紅珊瑚危機


紅珊瑚簡史

A BRIEF INTRO

海底紅色預警:紅珊瑚危機


紅珊瑚Coralliidae),又稱貴珊瑚,呈紅色或粉紅色或白色,生長於硬底、流急、無沉積物、光照度低的海區,生長緩慢,壽命長。雖然被採集活動破壞的棲息地具有再生能力,但因生長慢,無法抵禦人類的過度採集、汙染、海洋酸化等。

自古以來,紅珊瑚就被視為祥瑞幸福之物,代表高貴權勢,日本天皇也視紅珊瑚為其國粹。從古今中外的歷史來看,紅珊瑚一直具有崇高的地位,清朝二品官上朝穿戴的帽頂及朝珠系由貴重紅珊瑚製成,西藏的喇嘛高僧多持紅珊瑚製成的念珠。


海底紅色預警:紅珊瑚危機



在太平洋沿岸地區,日本和臺灣漁民採集珊瑚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在八十年代,他們的珊瑚收成開始大幅下降,最終採集活動停止。根據調查顯示,由於在七十年代末,日本政府終止了採集獎勵,導致許多珊瑚漁民離開,隨後政府限制了允許進行珊瑚採集活動的漁船數量。

但不幸的是,事實似乎並沒有那麼美好,在對太平洋的珊瑚採集行業的仔細研究下就會發現,在珊瑚收穫下降期間,大部分被採集的珊瑚已經死亡,其品質差,而且漁民們並沒有只在他們承諾的區域採集,珊瑚非法採集者已經將目標轉移至夏威夷區域,以尋找新的珊瑚群。

2008年,在採集活動停止後的20多年後,通過水下調查均未能在捕魚區發現大片的紅珊瑚群。


海底紅色預警:紅珊瑚危機


在印度尼西亞拍攝到的軟珊瑚(Dendronephthya sp.) © Jürgen Freund / WWF


事實上,這並不是一個可持續的漁業採集活動,更像是掠奪式的採集,每次發現新的珊瑚群時,都會有多艘漁船來掠奪性採集大量的珊瑚,直至珊瑚幾乎被採光。

海底紅色預警:紅珊瑚危機


紅 色 危 機

RED CRISIS

海底紅色預警:紅珊瑚危機


交通君於今年9月發佈的報告《紅色危機:東亞地區的紅珊瑚貿易》(

SEEING RED: Precious Coral Trade in East Asia)指出,從2011年至2015年間,全球進口數據共記錄了近80000件紅珊瑚製品210噸紅珊瑚原料(CITES附錄物種),主要來自於日本、菲律賓北部、印度尼西亞的珊瑚種群。


海底紅色預警:紅珊瑚危機


SEEING RED: Precious Coral Trade in East Asia 報告 ©️TRAFFIC


在日本、臺灣和香港進行的市場調查顯示,雖然物種和產品類型存在差異性,但來自中國大陸的遊客是紅珊瑚製品的主要消費者。

調查結果還顯示:購買日本的珊瑚產品的消費者主要是60歲以上的人群,其中70% - 80%的客戶是外國遊客

雖然在北京的市場調查發現,只有一小部分商店(1800家商店中只有20家)銷售紅珊瑚製品。但許多店主表示其價格在逐年上浮。

紅珊瑚的生長速度緩慢,但商業和文化的需求量卻很大,極易導致其受到過度採集。


海底紅色預警:紅珊瑚危機


東亞地區紅珊瑚貿易概況

在2011年至2015年期間,2011年和2012年全球進口的紅珊瑚原料就超過了20000件,但自2013年以來,進口紅珊瑚原料的數量每年有所下降,約為4600 – 9000件。

在這五年期間的紅珊瑚原料進口統計中,阿卡珊瑚(C. japonicum)是貿易中的主要物種,總計有129000公斤,佔總重量的61%;約為27000件,佔單件總數的37%。主要的紅珊瑚原料出口國是日本


海底紅色預警:紅珊瑚危機


在臺灣市場上發現的紅珊瑚商鋪©️TRAFFIC

雖然以往的研究報告和媒體報道表明,近年來中國大陸的紅珊瑚需求增加了,但現有的數據並未支持這種情況,根據《CITES公約》的貿易數據統計,中國大陸的進口量較少,大部分是從日本進口的,但據日本海關的數據表示,從日本出口至中國大陸的紅珊瑚原料總量僅為120公斤(2008-2015)。

而根據日本、臺灣和香港的市場調查顯示,中國大陸游客會將購買的珊瑚製品帶回大陸,但是在出入境時,人們極少向海關申報,因此未能準確獲得輸出至中國大陸的紅珊瑚製品數量,這也使得難以對紅珊瑚的貿易、需求和消費進行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