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牛逼的大學,不是清華北大而是它

今年年初看了《無問西東》的小夥伴們,肯定對那所遠離政治中心開設到昆明的西南聯大印象深刻。

家境優渥的沈光耀不顧家人反對,依然要遠走雲南在那個條件無比艱苦的地方堅持學習,這或許就是一種獨屬於那個時代的風骨吧。


中國最牛逼的大學,不是清華北大而是它



西南聯大的存在本身就是就是一次偉大的教育長征。

最近,央視推出了一個五集紀錄片,讓我們有機會重回當年那段崢嶸歲月,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他們的文人風骨值得所有國人敬佩。

《西南聯大》

中國最牛逼的大學,不是清華北大而是它



1937年日軍正式進軍中原,盧溝橋事變是日軍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抗日戰爭的開始。

七月底北平淪陷,清華、北大相繼被日軍佔領,南開大學則被日軍炸燬。


中國最牛逼的大學,不是清華北大而是它



十一月北大、清華、南開在長沙組建成立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開學,第二年年初長沙臨時大學分三路西遷昆明,改名叫西南聯合大學。

在那個被戰爭陰霾籠罩的年代,這樣一所學校平地而起,蔣夢麟、梅貽琦、張伯苓這三所名校校長輪任常務委員會主席,後因只有梅貽琦一直常駐昆明,所以一直由他當主席主導校務。


中國最牛逼的大學,不是清華北大而是它



現在來看當年的西南聯大,從教授到學生都陣容強大,教授有朱自清、聞一多、胡適、華羅庚等等,學生有鄧稼先、楊振寧、李政道、朱光亞等等。

在這些響亮的名字背後,更多的學生在畢業後當選為“兩院”院士,為國家發展作出很大的貢獻。


中國最牛逼的大學,不是清華北大而是它



在那個年代憑空在昆明開辦一個學校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剛建校的西南聯大,沒宿舍、沒辦公室、沒教學樓,也就剩一幫人了。

怎麼辦,擠一擠唄。

學校花錢租了一個院子,上下樓擠著住一幫人。


中國最牛逼的大學,不是清華北大而是它



單身的五位教授擠在不足20平方的包廂裡,然而就是在這種環境中依然沒能阻止他們不斷的學習與寫作。

很多人都一家人來到了雲南,比如聞一多就和家人擠在十幾平的小房子裡。

當時剛剛歸國的華羅庚,帶著家人在附近找了個住處,住的是豬圈牛圈上面的閣樓。

他曾寫道:“豬馬同圈,我與之同作息”


中國最牛逼的大學,不是清華北大而是它



幾乎難以想象這個環境的艱難,然而,正是在這種環境下他完成了第一部學術專著《堆壘素數論》,還攻克了十多個世界級數學難題。之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他被譽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出現在我們小時候的課本中。

學生們的宿舍是建在墳地的茅草屋,一間宿舍多則幾十號人。


中國最牛逼的大學,不是清華北大而是它



茅草屋也意味著無處不在的臭蟲,他們能做的也只有忍,最後習慣了還能睡得挺香。

食堂裡吃的是“八寶飯”,飯裡有穀子、紅米這些必須品,也混有石頭子、老鼠屎,被他們戲稱為“八寶”。

感受一下這就是當時西南聯大的校園。


中國最牛逼的大學,不是清華北大而是它



有些學生沒錢生活,就只有給當地的小孩上課,賺一點生活費。

教授的妻子們也沒有閒著,她們也做各種工作補貼家用,有織毛衣的也有賣炸麻花的。

就是在這段最艱難的時光中湯用彤寫下《中國佛教史》,錢穆寫下《國史大綱》,馮友蘭撰寫《貞元六書》,金嶽霖寫下《知識論》……


中國最牛逼的大學,不是清華北大而是它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或許說的正是當年西南聯大的教授學子們吧。

不過換個角度想,要是能有聞一多、朱自清教中文,費孝通教社會學,馮友蘭教哲學,華羅庚教數學,陳寅恪教歷史,個個都是名家大師。

對於求知者來說,這樣的豪華教授陣容又夫復何求呢。


中國最牛逼的大學,不是清華北大而是它



其實最初能夠集結這樣強大的陣容,教授們也付出了不少代價。

北平淪陷之初,陳寅被查出右眼視網膜剝離,必須立刻入院手術,但是接受手術需要長久時間才能恢復。

他絕不肯在淪陷區教書,所以最後放棄了治療眼疾,帶著妻女隱瞞身份離開北平趕赴西南聯大。


中國最牛逼的大學,不是清華北大而是它



那時他還剛經歷了父親陳三立因為北平淪陷以死明志的悲痛,之後他用一隻左眼繼續完成了很多工作。

從北平到長沙再到昆明,是跨越半個中國的長途跋涉。

在那個時代,可想而知這場跋涉有多艱難,很多時候他們都需要徒步前行,一路翻山越嶺只為了給中國教育尋找到最後一方淨土。


中國最牛逼的大學,不是清華北大而是它



對此,聞一多說得倒輕描淡寫:“國難期間,走幾千里路,算不了受罪。”

事實上,那時候的聞一多早已成名,去昆明之前他回過一趟武漢,有人請他到教育部任職——這意味著他不必承受苦難,還能和家人在戰爭年代得到相對安穩的生活。

但是他卻拒絕了,他選擇步行到雲南,幾千里路走下來,磨破的是鞋底,磨練的是意志。


中國最牛逼的大學,不是清華北大而是它



在昆明的日子不是說能夠忍受清貧就行了,還需要躲避一次又一次的空襲

據統計,抗戰期間日軍先後281次空襲雲南。

每天警報一響,教授和學生們就必須躲到防空洞中,為此他們還改變了上課時間,想盡辦法不耽誤教學進度。


中國最牛逼的大學,不是清華北大而是它


費孝通時常拉著行動不便的妻子躲進防空洞,有時候他會躲在防空洞裡看書。他的第一個孩子就是在這種環境下出生的,披著戰火包裹著書香。

他的家也曾被炸燬,在廢墟之中他記掛的還是未完成的手稿。

當然,他的家只是被炸燬的眾多房屋其中一例。


中國最牛逼的大學,不是清華北大而是它



這些空襲讓他們本來就物資緊缺的生活更為艱難,但是,只要西南聯大還在,真的沒有在怕的。

身處逆境之中的他們,信念從未動搖過。

後期也有不少學生參與到抗戰之中,《無問西東》裡面的沈光耀就是聯大學子的一個縮影,他選擇棄筆從戎成為一個飛行員,最終殉國。


中國最牛逼的大學,不是清華北大而是它



有時候叔會羨慕那個年代在西南聯大苦讀的學子們,他們有當時最知名的學者做老師,有最純粹的學習環境,有一顆建設國家的赤子之心。

但叔更多的還是敬佩他們,敬佩他們能在逆境中從不退縮,敬佩他們在戰火中挺直的脊樑。

當然,我們也要感謝他們,沒有他們在戰亂時代一直堅持教育,也不會有戰亂結束後國家的很多發展。


中國最牛逼的大學,不是清華北大而是它



那個時代的他們,永遠值得每個中國人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