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的野心:手机+无限的机会与困局


雷军的野心:手机+无限的机会与困局



互联网+已经变成一枚具有神奇魔力的药丸,只要互联网兵锋过处,必会带来颠覆性的商业模式和产品。比如,互联网+出行,产生了滴滴,共享单车;互联网+商品交易,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电商巨无霸;互联网+餐饮,产生了美团,大众点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所以,难怪小米上市的时候,雷军死活要证明,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不是一家硬件制造公司,再不济,也应该是互联网+硬件制造公司。2010年4月6日,雷军跟十来个人一起喝了碗小米粥,正式开始小米公司的创业。


雷军的野心:手机+无限的机会与困局


如今八年过去,小米的路子似乎正变得越来越宽,雷军想打造一个这样的神奇的公司,围绕手机+无限。这个无限,按照雷军的野心,几乎无所不包,既包括智能设备,音响、机器人、手环、笔记本电脑等等,也包括日常家用产品,电饭煲、电视、插线板、智能家居等,甚至还包括金融支付、影院娱乐,也有可能是房地产。

雷军进军房地产:把房价干到二分之一?

11月5日,小米高调宣布携手华润置地耗资26.57亿元拿下北京昌平区的一个公建混合住宅项目地块。从位于小米总部附近的地理位置来看,这个地块有可能用于小米建设办公大楼甚至小米员工的福利住房。


雷军的野心:手机+无限的机会与困局


当然,“曾想把房价干到二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的雷军,难免又让网友充满了小米是否进军房地产的想象。实际上,雷军对于房地产业的兴趣由来已久。早在数年前,雷军就自信满满地表示,“我曾想把房价干到二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

2014年,雷军表示房价水涨船高,房地产业可以用小米的互联网思维盖楼,即一群有意向的购房者,聚在一起筹钱拿地,然后按照设定好的户型,将工程外包给建筑商,减少层层利润。这让很多人以为小米将进军房地产业,随后雷军马上在微博上澄清。

同年9月,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以1亿元投资长租公寓品牌“YOU+国际青年公寓”。据说,当时经过车库咖啡创始人苏菂的牵线搭桥,雷军只花5分钟就敲定了这笔投资,并决定担任YOU+国际青年公寓的顾问。

雷军的野心:手机+无限的机会与困局

2015年以来,小米拿地的消息也越来越多,与房地产业似乎只隔着一层窗户纸了。比如2015年8月,小米拿下广州琶洲A区AH040238地块和AH040239地块,宗地总建筑面积约9.6万平方米,耗资约12亿元。

2017年3月,有媒体爆料称,小米有同万科进行合作建房的意向。但一个月后,万科否认和小米有合作建房的意向。

但地产圈的很多人对于雷军的理想并不买账,比如万达董事长王健林在接受北京卫视访谈时曾表示,“雷军的说法完全是太美好的想象,房地产的平均毛利率只20%至25%,不管有没有互联网,对房价是不能起到决定的作用。”

倒是一直充满危机感,主动寻求变局的万科董事局主席郁亮认真考虑过雷军说的话,“担心未来会不会出现类似小米一样的搅局者,以互联网思维打破旧秩序,取代现有的地产行业模式。”

回到小米与华润置地的此次合作,从小米本身来说,其有“互联网+”的创新思路,在和地产业务结合方面有较好的表现。而对于华润来说,其本身也需要导入互联网的资源,进而在智慧社区等方面形成更好的产品线。两个企业拿地,既降低了土地成本,也有助于后续其他业务的合作。预计后续积极和互联网企业合作,形成创新类的开发和经营模式,是大趋势。尤其是在一些商业地产和社区经营等领域。

当然,无论小米是否进军房地产,网友们已经忍不住打趣起来:“支持雷总,盖的房子全国统一价1999”,“小米的每套公寓永远只挣5%”……

小米生态链:喜忧参半

小米手环、移动电源、平衡车、米家智能家居套装…一件件智能产品背后,华米、紫米、纳恩博、绿米等一批小米生态链企业开始走入大众视野。


雷军的野心:手机+无限的机会与困局


小米通过投资和管理建立了由超过210家公司组成的生态系统,其中超过90家专注于研发智能硬件和生活消费品,连接超过1亿台设备,小米IoT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智能硬件物联网平台。

2018年,可以说是小米集团以及小米旗下生态链企业的“丰收年”,今年年初,小米生态链企业华米科技先于小米集团在美国递交了IPO招股书。5月,小米同时在内地上海和香港递交IPO招股书。紧接着,8月,云米科技也在美国纳斯达克递交了IPO招股书。

8月22日,小米集团公布了上市以来的首份财报——2018年二季报,财报显示,2018年二季度,在小米手机业务和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均强势增长的情况下,手机业务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在下降,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占比在提高。

在小米各业务分部中,IoT及生活消费品的增长最为突出。2018年第二季度,该分部收入达103.79亿元,同比增长104.3%。而IoT及生活消费品的爆发式增长,主要来自于现有产品的热销。其中,智能电视和笔记本电脑等主要IoT产品的销售收入,由2017年第二季度的16.9亿元大涨147.2%至2018年第二季度的41.78亿元。

根据奥维云网数据,小米智能电视于2018年第二季度出货量位列中国第一。财报显示,2018年2月小米在印度推出智能电视,并迅速取得显著市场份额,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小米智能电视的全球销量同比增长超过350%。

此外,小米在2018上半年陆续推出创新IoT产品,如小米VR一体机和小米手环3。其中小米VR一体机被时代周刊评为2017年最佳发明之一。小米手环3和小米8同期发布,创下了17天后发货即破100万的纪录。

在这些耀眼的成绩背后,其实小米的整个生态链依然是喜忧参半。

首先,作为小米的主营业务手机依然摆脱不了低端机的品牌形象。2018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机的平均售价为每部人民币952.3元。另外一个问题是,小米手机的增长依然主要来自海外,IDC 数据显示,小米二季度在中国市场只取得了 2% 的同比增幅,为“华米OV”中的最低值。在主力市场——印度,小米虽然维持了第一的位置,但其和三星的差距已经微乎其微。相比以往,小米的增长越来越依赖于廉价手机。

第二,雷军鼓吹的互联网业务依然是低迷又迷茫。互联网业务在小米营收中的占比也在逐渐下降。小米互联网服务的收入主要来自几部分:广告、金融及其他增值业务。

广告方面,小米可以说已经是尽力了,各个应用、系统界面都能看到小米开放出的广告位置,但在 Q2,小米广告出现了 P2P 广告“爆雷”的负面事件,这背后也反应了小米互联网业务的盈利焦虑,P2P 广告向来大手笔,为了营收,导致平台接广告饥不择食。金融方面,小米流量变现能力较弱,再加上如今监管趋严,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第三,小米股价跌跌不休。在长达一个季度的时间内,小米股价持续破发,且跌幅不断加深。在7月18日,小米股价达到最高点22.2港元后,其股价一路下滑。9月21日,以跌破发行价16.8港元为起点,小米日K图呈现出断崖式下滑的态势。小米集团股价徘徊在12.1港元左右,远远低于17港元的发行价。小米上市100天,市值蒸发2300多亿港元(约300亿美元)。

小米打造了一个几乎无所不包的所谓生态链。很显然,雷军想把这些生态链企业整合起来,以手机为核心,把所有产品串联起来,一键解决用户对所有智能产品的控制,甚至包括用户的智能居家系统。围绕手机,所有小米旗下的产品可以进行契合和互动,手机就成为这些产品的CPU,可以进行随心所欲地进行控制、监测和使用。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首先,对所有产品的串联和控制,需要强大的操作系统,需要完善的软件,强大的后台处理能力,还需要数据分析能力,对手机这一核心大脑的性能要求变得特别高。但是恰恰不争气的是,小米的手机无论从性能到品牌定位,总是那么差强人意。

从不断拿地,看小米到底想要什么以及能做什么?

小米拿地,已经并不是第一次。无论小米是否真实进入房地产,雷军的意图,显然是希望通过小米在资产(土地)领域的储备和沉淀上有所表现,促使小米对资本市场而言,可感知价值更高。

有分析人士曾经这样分析小米上市前后,对于雷军而言,他的豪情与失落:


雷军的野心:手机+无限的机会与困局


雷军持有小米31%的股份,按照目前将近500亿美元的故事,雷军身价近160亿美元,在科技富豪榜里面,也已经是排名很靠前。雷军早已经财富自由,他追求的肯定不是钱本身,但身价代表着江湖地位。以160亿美元的身价,雷军排在马云、马化腾后面,和李彦宏、丁磊的身价量级差不多。

但是,如果按照小米上市之初所鼓吹和梦想的1000亿美元的估值预计,在身价上雷军是可以和马云、马化腾平起平坐的。但是,当现实地位退到第二梯队,会产生巨大的失落。

雷军太想证明自己了,所以他想要的是一个更加庞大的小米,更加被投资者认可和看好的小米,一个市值更高的小米,所以这么多年来,小米不断扩展,不断叠加,不断描绘伟大的蓝图梦想,甚至不断创造概念,创造新的机会点和增长点

但是,从现实来看,尤其从投资者,股票市场对小米的表现来看,大家并不认可当下小米的战略路径和战略企图。

第一,小米的多元化边界太过广泛,无所不包的产品导致小米并没有产生极致的爆款产品,而且纷繁复杂的产品也会极大地透支小米的品牌资产。

第二,当目前的能力不足以支撑伟大的野心的时候,更加需要聚焦和专注。比如,在雷军所谓的物联网和生态链这个概念上,小米需要创新和创造,尤其在软件开发和技术突破方面。

股市总是晴雨表,股票的价格反映了投资者对一家公司的认可和未来的预期。上市三个多月,小米股价一路下跌,无非两种可能性,第一,这家公司确实没有前途;第二,这家公司太超前了,市场还没读懂。希望小米属于第二种。但是在当下对小米来说,更加需要聚焦,更加需要务实,迫切需要做好主业手机业务,砍掉多余的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做战略收缩,打造极致爆款。

结束语:做务实小米,步步为赢

从饥饿营销到2000亿美金估值的大肆营销,再到拿地的战略幻想与迷失,小米被概念和花招过度包装,而股价一路下跌,主营产品手机却鲜有让人惊艳的产品——即使相较于华为来说也差距甚大,今天纵观看来,小米似乎正在成为一家极不务实的公司。

八年前的雷军应该也没想到,内敛务实的自己,竟然会变得如此爱讲大话。很多事情,说得太过,最终会给自己埋下苦果。小米还是用户及产品驱动的公司,但经常给人一种营销和公关驱动的感觉;营销和公关能力强的公司,经常会用营销和公关掩盖其它问题。

作为中国最大的独角兽公司之一,也是规模最大、最早起步、坚持时间最长的智能手机和智能设备制造公司,小米在一开始被寄予极大的希望,但是,随着认知的偏差以及在业务领域的失焦,小米不断在升降之中起伏。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竞争的加剧,小米需要更加务实和专注,把蓝图瞄准三到五年之内可实现以及如何实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